文/陳溯宇 徐曉燕

靜安區是上海棚戶簡屋和老舊小區較為集中的地區。截至“十二五”末,尚有成片二級以下舊里32.64萬平方米,涉及26122戶居民。2020年4月28日,靜安區全面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工作,提前8個月完成了區一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的“十三五”舊改目標。這些年,區人大常委會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舊區改造放在改善民生的第一位,把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貫穿到舊區改造實施推進的各個方面,助力打好舊區改造攻堅戰。
舊區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區人大常委會緊緊咬住舊改目標任務,積極推動以規劃引領舊改,以監督推進舊改。
一是發揮代表聯系群眾作用。區人大常委會依托“家、站、點”平臺,組織代表接待選民,傾聽人民群眾的呼聲。近年來,累計有90多名代表提出有關舊改的建議近70件。二是發揮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代表機制作用。區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通過走訪、座談、約見、電話等方式聯系代表,了解舊改工作中代表關注的熱點以及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三是發揮社區規劃師作用。成立社區規劃師工作專班,下沉社區,服務街鎮,精準對接居民需求,精確提供規劃引導,形成“一地一策一方案”。
聞民聲而動,知民需而行。區人大常委會帶著“問題”尋找推進舊改的途徑。
一是集中民智謀目標。區人大常委會對區“十三五”規劃落實及“十四五”規劃編制情況開展監督調研,通過開展“選民座談”“焦點網談”等活動,廣泛聽取選民及代表的意見建議,為科學謀劃區五年規劃,尤其是舊改單項規劃凝聚共識、匯集力量。二是深入調研謀機制。區人大常委會創新舊改工作方法,推動政府在全市率先將第二次征詢簽約生效比例提高至90%以上,建立統一的房屋征收信息管理系統,縮短征收周期,加快成片舊區改造速度。完善舊改工作機制,研究征收補償標準,制定地塊成本核定辦法,通過市區聯動,率先試點推行司法強遷機制,加快基地收尾速度。三是群策群力謀發展。組織代表重點就組織架構、操作方式、資金籌措、房源供給、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建議,為區委決策提供參考。在全區完成成片二級以下舊里改造任務的基礎上,探索重建改造、零星改造、歷史文化保護性整治相結合的舊區改造模式,確定更高起點上的全區舊改目標,掀開了靜安舊改新篇章。
區人大常委會堅持人民至上,在舊區改造工作中,把話語權和評價權交給人民群眾。
一是讓代表參與依法監督。區人大常委會堅持通過各種方式對舊區改造工作開展監督,并邀請代表全程參與,零距離感受舊區改造成效。通過區情通報會等形式,邀請分管副區長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就舊改工作與代表展開交流,形成工作合力。堅持議事議財相結合,將舊改項目、資金使用納入計劃及預算納入代表監督范圍,通過審查批準新增地方政府債務額度、調整政府性基金增收使用項目等形式全力支持舊改。二是讓代表參與矛盾化解。組織律師代表在舊改基地開展普法宣傳,為動遷居民提供法律服務,參與矛盾化解。組織代表對征收方案制定、居民簽約、面積測量、摸號等進行全過程監督。“十三五”期間,有100多人次代表參與到舊改聽證、公信評議、第三方矛盾化解等工作中,保證了舊改工作的透明、公正。三是讓代表參與民主評議。在區人代會期間針對舊改工作開展專題審議,并將代表的審議意見直接反饋給區政府及有關部門。各街工委、鎮人大組織市、區、鎮人大代表列席社區代表會議,對舊改、舊住房改造等年度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情況開展滿意度評價,并將評議結果向社會通報。
住有所居是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區人大常委會將進一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主動發揮人大職能作用,加強對結轉基地收尾、零星地塊改造等工作的監督,努力把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