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玨婧 謝 麗
“我多年來扎根在農村基層,對人大代表的身份倍感榮幸,也深知責任重大。”談起農村建設,松江區石湖蕩鎮東夏村黨總支書記陶力峰頗有感觸。當東夏村“浦江之首”的名稱越來越為人所知時,陶力峰也在提升村民生活質量、推動美麗鄉村建設、促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力前進。連任了松江區第五屆、第六屆人大代表的他堅持融入百姓、服務群眾,今年年初還被選為區第六屆人大常委會委員。
“景也美了,路也寬了,我們的居住環境也越來越好了。”在村民們口中,如今的東夏村水清、岸綠、路潔、樹齊、宅美,而僅僅幾年前,這里的道路在雨季還會漫水。陶力峰作為村里的“第一責任人”,近年來帶頭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令東夏村成了如今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宜居村莊”。
隨著東夏村農民相對集中居住平移項目的進行,他積極開展走訪調研,認真傾聽村民關于平移新房和配套設施建設的意見、建議,不停往返于各部門與群眾之間進行溝通,盡心盡力解決實際民生問題,不斷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如今,東夏村平移一期項目150戶已竣工,并于2021年5月交付村民使用;二期項目322戶預期今年內交房。
在“進鎮上樓”過程中,由于文件要求,首批重點聚焦“三高兩區”農戶,且達到組團率才能正式啟動項目。作為平移試點村,東夏村規劃撤并8個自然村。為全面保障零散無平移資格權戶的住房權益,陶力峰再次向政府提出建議,要求不受組團率限制、整村推進“進鎮上樓”。通過多次溝通交流,政府同意該項提議,為百姓解決了急、難、盼、愁,為東夏村促進農村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履行了代表職責。
由于習慣了種地,平移后的村民開始在綠化帶里種植蔬菜、果樹,引發了各類環境問題和矛盾糾紛。在陶力峰與兩委班子的商議下,平移后的新社區很快出現了一支由老黨員、老干部、村委會和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浦江”議事隊伍,探索出了一條“多方聯動、自治共治、破陳推新”的農村新社區治理模式,通過一系列的整治和正確引導,亂種植的現象已消失。為不斷加強民風、鄉風的精神文明建設,東夏村的新社區里還舉辦起了各種普及法律法規、疫情防控、衛生健康等相關知識的講座,每月都開展新老村民的融合活動,借助迎國慶、暖重陽、繪新家、共獻策等主題活動營造了有溫度、有靈魂的社區大家庭氛圍。

▲陶力峰代表(右)
既要令百姓安居樂業,又要讓鄉村生機盎然。但面臨“人老、地老、空心村”窘境的東夏村如何留得住老村民、吸引來新村民?作為基層人大代表,陶力峰開始因地制宜地發掘鄉村產業價值,將著眼點和發力點放在了得天獨厚的文旅產業之上。在聯合上海浦江之首鄉村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上海思爾騰茸城科技服務有限公司后,“文創+旅游+農業”融合發展的新模式在東夏村逐漸實現:在臨近浦江之首的開放式林地開辟松茸采摘園,打造綠皮火車集市;盤活閑置土地用于文創、青創、康養產業開發,開辟村民增收的新途徑;完善旅游配套設施,發掘民宿餐飲等新業態,在提升村居環境的同時讓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同時,在陶力峰的積極推介下,東夏村的美麗形象逐漸出現在各類媒體宣傳中,吸引了更多游客前來參觀,“浦江之首”逐漸成為全域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游客的紛至沓來,村內正式停車位緊張的問題逐漸顯現。為此,陶力峰在今年初的區六屆人大一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東夏村鄉村振興核心建設區域相關工作建議》,分別建議加快東夏村的橋下空間建設和合理規劃林下空間,為村中劃定臨時停車場,為居民提供戶外休閑公共空間。如今,橋下空間已在加緊建設中,林下空間得到了合理規劃和利用。
“人大代表不僅要反映社情民意,更要更好地為本地的發展獻計獻策。”在陶力峰的積極履職下,東夏村正在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