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三十二中學 任靜
教育部發布的2022年中考命題要求中提到“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引導學校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由此可見,立德樹人是中學階段“為什么考”英語的核心觀點,是各學科課程“考什么”的核心內容,是中考英語“怎么考”的價值引領。
中考英語試題中思政元素越來越多元化,試題素材的選取具有典型性、真實性和代表性,體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本文以近三年天津中考英語試題為例,對其中的思政元素進行剖析,簡述思政元素在中考試題中的多樣性及可行性,力爭將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更好地貫徹于英語教學中。
中考試題中通過講述人物故事的方式來凸顯對祖國和人民的大愛。這類試題以彰顯家國情懷為目標出現在中考試卷中,如表1。

表1
2019年的閱讀理解第一篇文章是作者參加義賣活動,為無家可歸的孩子籌集善款。這項很有意義的活動,巧妙地將青少年的現實生活與感性認知完美結合,讓學生對“慈善”的理解轉化為與現實生活相結合的感性認知。2020年寫作描述了在校生李華在假期中去甘肅參加了文化交流活動,他向當地學生介紹天津的歷史和名勝古跡,與很多學生成為朋友并保持聯系。考題中的家國情懷不流于形式,不浮于表面,真正從學生的身邊出發,讓學生實實在在地去感受。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中提出英語課程承擔著提高學生綜合人文素養的任務。在當前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西方優秀文化的同時,始終保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信,并將中西方文化融合,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的不斷發展,是英語學科教學的關鍵性問題。出題人將這一導向性問題很好地在中考題中詮釋,如表2。

表2
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考英語試題中,能最大程度地彰顯英語課程中的傳統文化育人價值,將民族自信以不同形式展現給學生,實現由淺層認知到深層理解的轉變。如2019年的單項選擇提到港珠澳大橋,它的建成是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提升的最好見證。
英語課堂通過提供大量的集科學性和人文情懷為一體的科普文章,讓學生通過閱讀情境和科學知識融為一體,不僅熟知了最新的科技動態,了解了一些科學現象和科學知識,而且能萌生對科學研究的熱愛,為自己的未來職業規劃奠定基礎。
近三年中考試題中的關鍵位置有對科學元素的滲透。如2021年綜合填空,通過介紹電動汽車和燃料汽車的發展史,引導學生主動關注社會、關注科技發展,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辯證思考當下汽車轉型問題的利與弊,以及如何使用科技手段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愿望。
中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的提高是改善生態問題的至關重要的因素。近三年,天津中考英語試題中涉及能源節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多個話題,從多維度培養學生的生態文明意識。如2020年閱讀C篇,描述植物對人類的作用,增強了學生保護自然、保護生態的自覺性,進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綜合填空對石油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嚴重現狀進行了描述,增強對學生的生態文明知識教育,提高生態意識自覺性,為實現“美麗中國”宏偉目標貢獻自己的力量。
中考英語試題從“家國情懷、文化自信、科學精神、生態文明”等多個維度,巧妙又完美地詮釋了立德樹人的內涵。中考英語試題引領著英語學科教學的方向。教師應積極發揮學科優勢,助力課程思政建設,從課程價值觀和教學模式等方面予以落實。
“雙減”政策的出臺,充分體現我國對基礎教育改革的決心與力度。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英語和其他學科一樣,都應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樹立正確的課程價值觀,這要求英語教師要不斷發掘、深入探究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只有明確了價值方向,才能制定有學科優勢的教學目標并予以實施。
筆者按照愛家愛校、人格塑造、文化自信、文化差異、科普教育五個方面,將外研版初中英語共64模塊內容進行了整合與歸類,如表3。

表3
近幾年的天津英語中考試題,各項題型中包含了時事熱點、科技資訊和人文情懷等內容。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充分挖掘課文中思政主題與時政熱點的融合處,采用多種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探究“家事、國事、天下事”。
采用多模態教學方式。利用聲音、圖像、動作等教學資源進行的教學更能刺激學生的熱情。如在講授九年級上冊“Module9 Great inventions”時,可呈現古代造紙術的一些視頻及動畫,也可根據課文涉及的造紙術的開發與現代的網絡迅猛發展相對比,組織學生進行辯論、短劇表演、新聞報道、影視配音等活動,豐富課堂教學,創設出新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充分體會我國古代創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學技術。
采用案例式、啟發式、對比式等多種教學模式。如八年級上冊“Module8 Accidents”可采用案例式模式。引入學生日常會發生的一些小事故,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并教育學生要遵守法律法規。對于七年級下冊“Module3 Making plans”則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教師可先介紹不同類型的活動,如birthday party,school trip等活動,讓學生根據活動的不同自主進行前期安排準備工作,這樣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有計劃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涉及文化內容的模塊中,也可以采用對比教學法,通過比較中西方文化的異同,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其文化包容的態度。
總之,做好思政元素的開發利用,發揮教師的創造性思維,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情境,在英語教學中只有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才能在提高學生英語能力的同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又文化自信的新時代青年,真正讓學科思政如清泉般給學生帶來潤物無聲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