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松
(黃岡市第二人民醫院,湖北 黃岡 435300)
冠心病穩定型心絞痛(SCAD)主要是多種因素引起的冠狀動脈血管狹窄堵塞,造成冠脈供血減少,甚至阻斷,使心肌缺血缺氧,隨著疾病不斷進展,導致患者心絞痛發作頻率增加[1]。目前這類患者的治療主要為藥物干預,控制患者危險因素,并積極進行血運重建,由于藥物治療在臨床應用率較低,血運重建能夠恢復患者缺血區血液灌注,但治療期間價格較高,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2]。隨著中醫學不斷發展,傳統中藥在這類患者中積累了大量經驗,在中醫中冠心病屬于“胸痹”范疇,痰、瘀是常見的病機,二者可相互凝結,會加重患者病情,中醫在治療上也存在獨特方式[3]。
1.1一般資料:將我院66例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SCAD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法分為兩組,各33例。納入標準[4]:①患者均符合穩定型心絞痛診斷標準,造影檢查確診為冠心病;②中醫證型為痰瘀互結型;③所有患者均能積極配合治療;④本次研究經過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同意。排除標準:①對本文研究藥物不耐受;②精神存在異常;③合并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患者;④肝腎功能不全者。對照組:男17例,女16例,年齡50~73歲,平均(57.65±3.05)歲;病程2~6個月,平均(4.36±1.02)個月;合并高血壓21例,合并糖尿病14例。研究組:男16例,女17例,年齡50~73歲,平均(57.21±3.01)歲;病程2~6個月,平均(4.23±1.04)個月;合并高血壓22例,合并糖尿病13例。上述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研究。
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西醫治療,對患者降血壓、降血脂治療,包括阿司匹林(湖南中南制藥有限責任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1055)1次/d,100 mg/次;辛伐他汀(宜昌長江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875)1次/d,20 mg/次;美托洛爾(上海信誼百路達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417)3次/d,12.5 mg/次;硝酸異山梨酯(上海衡山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357)3次/d,10 mg/次;所有患者均治療1個月。
研究組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組方:為黃芪、瓜蔞30 g,赤芍、雞血藤、川芎、丹參、薤白15 g,延胡索 12 g,紅花、桂枝、陳皮、降香、半夏10 g,灸甘草6 g,三七粉3 g。失眠者加夜交藤10 g、酸棗仁15 g,珍珠母30 g;肝腎不足者加桑寄生15 g,補骨脂10 g。水煎服,1劑/d,分早晚兩次服用,連服1個月。
1.3觀察指標:均在入院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對患者相關指標進行評價,包括中醫癥狀積分、心功能、血流學指標、血脂水平。①中醫癥狀積分:通過胸悶胸痛、心悸、肢體倦怠進行評分,癥狀評分為0~6分,得分越高患者癥狀越嚴重[5]。②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數(LVEE)、左室收縮末期容積(LVESV)、左室舒張末期容積(LVEDV),使用彩色超聲診斷儀診斷[6]。③血流學指標:包括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PV)、全血低切黏度[7]。④血脂水平:均早晨空腹抽取靜脈血,觀察血清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8]。
1.4統計學處理:本研究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進行t及χ2檢驗。
2.1兩組中醫癥狀積分比較:治療前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癥狀積分均出現下降,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分,n=33)
2.2兩組心功能比較:治療前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心功能均出現好轉,兩組之間比較,研究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2.3兩組血流學指標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后均出現下降,兩組之間比較,研究組指標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血流學指標比較
2.4兩組血脂水平比較:治療前中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血脂水平均出現下降,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脂情況比較
在諸多腦血管疾病中,冠心病屬于較為常見類型,隨著生活習慣、飲食結果變化以及老齡化問題不斷嚴重,冠心病在我國發生率已經不斷攀升,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直接威脅[9]。心絞痛是冠心病病情發展引起的癥狀,患者心絞痛次數與疼痛部位較為穩定,在配合常規西醫治療后可取得一定效果,但部分患者常規西醫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中醫上將心絞痛歸為“真心痛” “厥心痛”,發病機制在于本虛標實,心肺氣虛為本,氣滯、寒凝、痰阻、血瘀等為標實胸中痰阻滯、不通則痛[10]。
現代中醫認為痰、瘀與脂質代謝異常,血流變學異常存在一定聯系,患者血脂水平升高異常,使痰濁阻于脈道化為瘀,導致血液黏滯,血流變學出現異常,血液流動速度減慢,血液黏稠度升高,使細胞膜脂質代謝紊亂[11]。因此認為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可采取化痰祛瘀治療。本文研究結果顯示: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后,患者癥狀積分明顯下降,證實患者癥狀出現好轉,且血脂下降后,使得血流速度增快,血流學指標出現好轉,隨之患者心功能出現逐漸好轉[12]。在西醫治療中,阿司匹林緩解疼痛,辛伐他汀降脂,對高膽固醇血癥和冠心病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美托洛爾、硝酸異山梨酯用于心絞痛,緩解患者癥狀[13]。在中醫治療上,組方半夏、瓜蔞能夠化痰散結、開通心竅,桂枝通陽散寒,陳皮理氣健脾,紅花、三七活化化瘀,雞血藤、丹參能夠活血、祛瘀、止痛,消除心脈中淤血;黃芪益氣行滯,川芎活血止痛,延胡索行氣止痛,諸藥合用后能夠緩急止痛、化痰消瘀[14-15]。在現代藥理學中,能夠活血,止痛緩解癥狀,改善血液循環,降低患者血脂,使得患者血流變學好轉。王皓霖等學者指出,化痰祛瘀湯治療痰瘀互結證SCAD療效確切,可減輕臨床癥狀,降低血脂、血液流變學水平[16];這與本文結果存在一致性。
綜上所述,SCAD患者可采取中西醫結合治療,能夠使患者血脂下降,血流學明顯好轉,心功能出現提升,隨之患者中醫癥狀積分改善,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