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霞
(天津市海河醫院感染間質病科 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天津 300350)
間質性肺疾病是臨床上并發癥狀較多、后遺癥風險較高的異原性疾病,這種疾病通常產生于肺泡炎性反應以及間質纖維化、彌漫性肺實質的病原[1-2]。據統計[3-4],間質性肺疾病患者通常還兼并有活動性呼吸困難病癥與低氧血癥,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目前臨床上對間質性肺疾病通常以電子氣管鏡檢查為手段,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況進行對癥藥物治療。與此同時,對于間質性肺疾病患者,針對性、優質的護理干預十分必要,對其適應康復期生活、提升其后續生活質量與自信都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對接受電子氣管鏡檢查的間質性肺疾病患者進行個體化護理干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研究結果。
1.1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6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接受電子氣管鏡檢查的間質性肺疾病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成觀察組30例與對照組30例。根據患者一般資料統計,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4~90歲,平均(8.44±13.16);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5~79歲,平均(65.12±11.09)歲。從病程看,觀察組病程5~28 d,平均(16.11±5.08)d;對照組病程7~30 d,平均(18.31±5.23)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在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下開展。納入標準[5]:①患者符合間質性肺疾病診斷標準;②患者精神狀態良好,認知能力正常,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與書寫能力;③患者知情并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①既往有精神心理問題患者;②惡性腫瘤患者;③腦部疾病患者。
1.2方法: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常規檢查、病情監測、基礎護理等。
觀察組實施個體化護理:①建立個體化護理小組,組織小組成員,任護士長為組長,組員為責任護士,在患者基礎資料與病歷資料基礎上分析、總結患者需求,以循證依據為基礎配合治療方案制定個體化護理計劃,制定具體可操作的護理措施;②呼吸護理計劃:根據患者的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進行不同程度的腹式呼吸,一般操作包括使用鼻子深吸氣,腹部鼓起后屏氣持續2 s,隨后平緩慢呼氣,如此為一個循環,每次持續重復6 min,平均3次/d;若患者為高度缺氧狀態,則應給予高濃度吸氧,避免二氧化碳潴留,同時對患者做足健康指導與情緒緩解,提升其依從性;③個體化用藥指導與護理計劃:根據每個患者的醫囑,備好資料向患者具體介紹藥物以及藥物的特性、效用以及使用方法,可采取圖片、文字以及視頻的方式,提升患者接受度;按時提供藥物服務,做好每次服藥記錄,并在患者服藥后觀察,避免出現不良反應或者意外事故,一旦出現異常則立即向主治醫生反應;④個體化心理護理服務:在充分了解患者一般資料的基礎上,定期與患者進行交流,傾聽患者問題,及時給予解決并且對患者進行適當的鼓勵與安慰,進行必要的心理疏導,構建友好和諧的護患關系。⑤定期進行環境監測與設置,保持病室溫、濕度適宜,定期開窗通風,每天進行兩次病房與設施的滅菌消毒;根據患者喜好設置病房配置,盡可能滿足患者基礎需求。
1.3觀察指標:本研究主要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自護能力、護理滿意度三項指標進行觀察、統計:①生活質量評分量表(SF-36)[6]:評價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包括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精力、精神健康及社會功能5項,5項指標的評價總分均為100分,分數具體數值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比;②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4]:具體指標包括健康知識(滿分56分)、自護技能(滿分48分)、自我概念(滿分36分)3項,分數具體數值與患者自護能力呈正比; ③護理滿意度:滿意度評分主要采取我院自制護理服務滿意度調查問卷完成調查,共包括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三項等級指標,總滿意度=(滿意例數+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分析:本次研究所得數據的統計分析操作均使用統計軟件SPSS19.0。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SF-36生活質量評分比較:根據護理干預后對兩組患者SF-36生活質量的調查結果,在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精力、精神健康以及社會功能的SF-36生活質量評分中,觀察組各項指標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SF-36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2.2患者ESCA自護能力比較:根據本研究對兩組患者ESCA的調查結果,經護理,觀察組患者的自我概念顯著強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健康知識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的自護技能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自護能力比較分)
2.3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觀察組對護理的總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為63.33%,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n(%),n=30]
間質性肺疾病是臨床上較為嚴重、常見的肺病,發展相對緩慢,但對患者人體健康、生活質量甚至生存能力造成嚴重影響[7-8]。通常表現為早晨以及運動后的不間斷氣喘,間質性肺疾病患者容易存在長時間疲勞的現象,且咳嗽頻繁,若不及時診治,將引起進一步的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嚴重并發癥[9]。治療間質性肺疾病通常以抗生素以及糖皮質激素為主,但由于多數患者為老年人,治療依從性難以穩定,導致自護能力以及心理建設差,治療進程受阻,康復進程緩慢。因此,針對性的專業護理十分必要。
根據本次研究的具體結果可知,采取個體化護理干預的觀察組患者,在干預后,其生活質量水平與自護能力均明顯優于行常規護理的患者,表明個體化護理在接受電子氣管鏡檢患者中具有較好的干預價值,能夠提高患者自護能力與生活質量。這主要是因為個體化護理方案充分兼顧了患者的治療環境、心理預設以及治療專業性等方面,幫助患者建立了科學、積極樂觀的治療態度,極高地提升了患者的依從性,為治療的有序進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0]。同時,人性化的護理措施也及時解決了患者的生活以及心理需求,通過可操作性的護理模式提高了護理服務的質量,為患者生活質量的恢復提供了平穩的個體狀態,為患者早日以穩定情緒接受治療、康復以及回歸正常生活提供了幫助[11-12]。
綜上所述,對接受電子氣管鏡檢查的間質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個體化護理,可有效提高其自護能力,改善生活質量,利于患者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