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虹
形成性評價(formative assessment)也叫過程性評價,最初由美國學者斯克里芬(Scriven 1967)提出。一開始,它的評價對象是某個教育項目的質量,而非學生的學習情況。后來,布萊克和威廉(Black&Wiliam 1998)將形成性評價定義為教師和學生用于調整和改進教與學的一切活動。它是為指導教學過程順利進行而對學生的學習結果和教師的教學效果進行的評價。其目的是發掘每個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其有效學習,并為教師提供反饋,以便教師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效率(羅靜 2005)。
綜上可知,評價是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形成性評價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和實施的評價活動,其目的是促進學生學習,使學習真實而有效地發生。形成性評價具有學生主體性和反饋及時性的特點,對學生學習英語寫作有明顯的促進作用。
形成性評價對學習的促進作用已經得到許多綜述研究和實證研究的支持。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還可以提升其自我效能和自主學習能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羅少茜、黃劍,等 2014)??傮w來說,形成性評價對學習的積極作用主要有以下四個:
犯錯是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性評價強調在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并及時改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不是結局,而是學生反思和糾錯的機會。
教師通過形成性評價活動,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教學目標與教學效果之間的差距,掌握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
形成性評價讓學生從“學什么”到“怎么學”,充分調動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讓其學會發現問題、改變思路、調整策略。
在形成性評價中,所有人都是合作伙伴。為了獲取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增加,交流互動的頻率大大提高。
當前的初中英語寫作教學存在兩大問題:一是“讀寫分離”,教師將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割裂開,很少甚至沒有進行有機結合。二是“忽視寫作過程”,教師只重視寫作結果,而忽視了對學生的過程性指導,沒有充分利用形成性評價給予其反饋。缺少及時的反饋,即使寫作訓練再多,學生的寫作水平也不會真正得到提高。
根據“過程寫作法”理念,寫作是一個循環式的心理認知過程,也是思維創造的過程和社會交互的過程(劉健、施志紅2017)。在寫作過程中,學生會經歷寫前準備、初稿、二稿等一系列步驟。教師只有通過形成性評價,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集中點評、個別點評等方式,才能使其獲得及時的反饋信息和指導意見。因此,形成性評價在讀后續寫的寫作環節起關鍵性作用。
就形成性評價來說,常用的評價方法主要有五種,即評價性測試、評價量表、課堂觀察、學習日志、成長記錄袋(魯子問 2009)。其中,評價量表是一種比較有效的評價工具,它操作簡單,使評價更公平、真實、可靠,且對教學硬件無特殊要求,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表1是參考廣東省中考英語寫作評分標準設計的評價量表。

表1:寫作評價量表
為了給學生提供清晰、直觀的評價標準,形成性評價量表應至少包含三個基本元素,即評價的項目、評價項目的描述和評價的等級。
教師在設計寫作評價量表時應遵循以下五個原則:(1)評價項目緊扣新課程標準對各年級的寫作要求;(2)評價方式應簡明易懂,采用星級制或描述性的等級制;(3)不同體裁的文章應采取不同的評價思路,根據不同體裁的特點設計不同的評價內容;(4)評價量表的底部最好設有開放性問題,如“你最喜歡的一句話是什么?你有哪些改進的建議?”等,引導學生找出寫作亮點或提出反思建議;(5)評價量表的內容應控制在半頁或一頁以內,預計用時不超過8分鐘。
形成性評價的目的是推進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反饋的及時性。因此,在設計讀后續寫的形成性評價量表時,既要對學生這一行為主體進行評價,又要對其寫作的作品進行評價。在評價內容的設計上可分成三項,分別是組員評價、內容評價和語言評價,具體見表2。

表2:讀后續寫形成性評價量表

(續表)
在組內進行續寫的討論活動時,為了激發每一個組員的主觀能動性,減少耗時、提升效率,教師可以讓學生四人一組討論,保證每個組員都有明確的分工:學生A擔任組長(Leader&Presenter),負責指導組員開展討論,為組員提供意見,作最后陳述;學生B擔任情節設計師(Plot designer),負責設計故事情節的發展;學生C擔任人物分析師(Character analyst),負責分析人物的心理變化或心理訴求;學生D負責發現問題(Problem finder),找出上文中有疑問的地方,該角色適合組內英語基礎較弱的學生,以減輕其學習負擔。最終,學生A在整合學生B、C、D的意見后輸出續寫創意,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邀請部分組的學生A進行面向全班的口頭敘述。
根據記敘文的特點,一個好的故事大致包含以下五個方面:好的開頭(Good beginning)、豐富的細節(Rich details)、清晰的發展脈絡(Clear development)、有意義的沖突(Meaningful conflict)、蘊含一定的道理或教育意義的結局(Educational ending)。雖然對初中生而言,要同時滿足這五個方面難度較大,但是有了這五個具體的參照指標,他們在續寫時就有了思路。尤其當站在讀者的角度創作時(如怎么寫一個好的開頭吸引讀者?應該用什么樣的句式推動情節發展?用什么樣的詞匯塑造人物?),學生在聯想的過程中會深化對語言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從而突出讀寫結合的意義。
語言使用的準確性一直是傳統寫作評價的重點,尤其是對語法錯誤的評價。對很多學生而言,學習寫作就像學習語法改錯。很多學生之所以不敢、不愿下筆,是覺得自己的語法基礎薄弱,即使寫了,也基本是錯的。過于強調語言使用的準確性會使學生只關注語言知識,忽視對語言思維的訓練,而語言思維的形成恰恰需要不斷試錯。因此,形成性評價量表要通過淡化絕對分值實現糾錯,不強調得分,而是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關注影響語言規范表達的幾個方面,如單詞的拼寫,標點符號的使用,時態的運用,短語和不同句式的使用,是否使用銜接語或連詞使上下文連貫、語句通順等。教師應讓學生寫完后在組內對作品進行自我糾錯,以替代教師的直接批改。
【教學片段1】
外研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Module 7 Great books Unit 2 It is still read and loved讀后續寫課是該單元的第二課時,教師在梳理第一課時A book review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的內容后,讓學生在課堂上閱讀《湯姆·索亞歷險記》(英文版)的第一章(Chapter 1 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并完成以下兩個閱讀活動:
Activity 1:Fast reading.
Was Tom happy on Saturday morning?
Did Tom enjoy doing hard work?
How many characters are mentioned in this chapter?
Activity 2:Careful reading:finish the plots(見下頁圖 1).

圖1
【教學片段2】
學生通過閱讀文章,了解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尤其是主角湯姆(Tom)的性格特點,回答關鍵問題“What kind of boy is Tom Sawyer?”,并對接下來故事發展的走向作出預測,根據形成性評價量表中小組的分工進行討論。
Activity 3:Post reading:discuss and continue the story(見圖 2).

圖2
【教學片段3】
在學生討論后,教師挑選部分組的學生A(Leader&Presenter)進行“口續”匯報,為讀后續寫作鋪墊。
Activity 4:Continuation writing(見圖 3).

圖3
對續寫有困難的學生,教師結合形成性評價量表中內容評價的部分,在PPT上展示關于寫好一個故事的“四大關鍵”,并截取小說中的部分例句供其參考和模仿,以實現“拉平”效應,真正踐行讀后續寫中“學伴用隨”的理念。
(1)Good beginning好的開頭(有趣、吸引讀者)。
...every boy in town was happy,except Tom Sawyer.
(2)Rich details豐富的細節(動作、對話、人物情感)。
Ben Rogers came along the road.He was singing happily and carrying an apple.
(3)Clear development清晰的發展(連接詞、邏輯性)。
Then he went on painting...He became more and more interested.
(4)Meaningful ending有意義的結局(正能量)。
Aunt Polly was so pleased that she gave Tom a big apple!
最后,教師讓學生根據續寫內容進行評價,給各自的續寫作品打星。
需要注意的是,在日常讀后續寫活動中,因教學進度趕或課時不夠,教師應視具體情況有計劃、有選擇地使用評價量表,切勿讓形成性評價流于形式或者為了評價而評價,而應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在不同的階段針對其寫作的不同方面進行評價。比如,在讀后續寫教學中,教師可以先重點評價學生作文的思想內容,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再評價其語言應用。有的放矢,循序漸進,讓形成性評價量表發揮實效。
形成性評價發展至今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它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促進作用已經得到教育界的一致認可。在讀后續寫中,利用形成性評價量表不僅能提高學生在續寫活動中的參與度,激發其寫作的熱情和興趣,還能使其學會自我評價、自我反思。更重要的是,形成性評價增強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營造了合作學習的氛圍,是促進學生調整英語寫作學習策略,提高其英語寫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因此,為了達到“以評促學”的目的,使學生在讀后續寫中敢于寫作、樂于寫作、善于寫作,教師應把形成性評價量表的使用作為讀后續寫教學的重要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