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華 姜瑾華 劉俊逸/本刊記者
在全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獲得設區市“進位第一等次”,丹陽市被評為全省年度農村產權交易之星,句容市茅山鎮丁莊村被評為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表率村十佳案例……2021年以來,鎮江市“三農”工作亮點頻現,跑出了鄉村全面振興的靚麗上揚線。
一個個榮譽背后,是一個個奮斗的身影,更是一個個創新的舉措?!拔覀儗⑧l村振興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聚焦重點領域,做大做強特色產業,持續放大‘戴莊經驗’示范效應,做優做美鄉村環境,不斷深化農村改革,深入開展富民強村行動,努力在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跑道’上創出新業績?!辨偨修r業農村局黨委書記、局長蔣勇言簡意賅,一幅幅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畫卷漸次展開。
堅持貫徹產業強市戰略,圍繞穩產保供、綠色發展、項目推動等發力,鎮江產業發展交出一份份亮眼的成績單。
堅持糧食安全黨政同責,扎實推進農業穩產保供。在落實糧食安全責任、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基礎上,大力開展種業創新。重點加強了具有鎮江地方特色的揚中現代漁業園區長江刀鱭、市農科院抗病稻麥和特色果樹品種、丹徒區鳳頭鴨、潤州區蔬菜黃苗不育等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推進了15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體系項目和11個市級“1+1+N”農技推廣項目實施,建立了80余個新品種、新技術推廣示范基地。2021年,糧食生產種植面積、總產量、水稻單產分別較上年增長1.64%、0.43%、0.16%。2022年鎮麥15小麥高產示范片取得實收單產576公斤的好成績,創造了江蘇省長江以南地區小麥高產新紀錄。
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2022年突出擴大農業農村有效投資,以項目建設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壯大鎮村特色產業,組織實施中央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培育壯大縣域優勢特色產業。加快培育行業領軍型龍頭企業。引導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和創新平臺,聚力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鏈主”企業。緊盯農業央企、上市企業、知名民企,加強與鎮江市主導產業有較高關聯度的企業點對點對接。2021年全市共招引0.1億元以上鄉村產業項目94個,協議投資總額87.18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290.6%;句容市天王鎮、丹徒區寶堰鎮獲批2021年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丹徒區世業鎮榮獲全國鮮食玉米“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句容市應時鮮果被省評為縣域特色優勢產業。2022年計劃開工建設農業農村重大項目64個,總投資99.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48.6億元。
放大“戴莊經驗”示范效應,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戴莊有機農業專業合作社長年致力于保護生物多樣性,修復農業生態系統,生產的有機綠色產品進入中高端市場,2021年入選農業農村部評選的全國首批“生態農場”。鎮江在全市放大“戴莊經驗”示范效應,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落實省市級財政扶持資金640萬元,將12個省市級生態循環農業試點村建設納入鎮江亞夫科技服務團為民辦實事項目,遴選確定了13個第二批市級生態循環農業試點村。鎮江推廣“戴莊經驗”做法被列入全省改革經驗典型案例,戴莊村被推薦申報了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第一屆農業生物多樣性培育利用論壇也在鎮江成功舉行。
打造“叫得響”的優勢特色品牌,不斷提升農業品牌價值。2021年,“丁莊葡萄”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逆勢而行,成功出口新加坡、馬來西亞,成為全省首家葡萄類出境農產品;“金山翠芽”獲評2021全國茶葉品質評價排行榜第一名。在現有優勢特色品牌基礎上,開展鎮江市首屆十大農產品品牌評選活動,對入選品牌給予獎補資金支持。
以宜居宜業、文明傳承為目標,從治理到優化提升,鎮江正用各具特色“小盆景”,構成全市春意盎然“大花園”。
鄉村建設行動由“散”到“統”。堅持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做到規劃先行,有序推進鎮村布局規劃實施和動態更新,統籌鎮村布局規劃和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形成“多規合一”的統籌規劃體系,確保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和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同時,以滿足群眾需求為導向,指導加強重要節點空間、公共空間、建筑和景觀的設計,保護自然肌理和傳統建筑,彰顯鄉村地域特色。2021年,全市編制村莊規劃43個,建立“共繪蘇鄉”規劃師下鄉工作站4個。
村容村貌由“凈”到“美”。2021年累計清理農村生活垃圾25.93萬噸、村內水塘7201口、溝渠2596.69公里。新建成農村公廁44座。新建成生活污水治理設施161個,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正常運行率84.9%。市級投入農村河道疏浚整治及農村生態河道建設補助資金399.2萬元,引導疏浚農村河道土方221萬立方米,建設生態河道26條。

基礎設施由“有”到“好”。2021年,全市共實施村內道路改造項目43個,總長度24.157公里;文化體育場所建設項目11個,總面積10372平方米;村內亮化項目15個,新增路燈1617盞;村容村貌改造項目2個,總面積1000平方米;小型水利設施建設項目3個。全市新建成農村垃圾房884個、購置(改造)垃圾清運車輛121輛,實施垃圾轉運站提標升級5個。編制了市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清單,圍繞清單中13個大類22項子類科學合理安排管護資金,年度實際支出2959萬元。在全國首創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一體化平臺。
鄉村面貌由“表”及“里”。立足平原農區、丘陵地區等自然稟賦,深挖風土人情、老區文化、傳統村落、歷史底蘊等,傳承鄉土文脈,彰顯地域特色,打造形態各異的特色田園鄉村。2021年,按照“串點連線成片”原則,建立縣級篩選、市級培育、省級創優的三級創建模式,全市共建成省級特色田園鄉村4個、省級綠美村莊18個、市級特色田園鄉村10個。全市新建美麗宜居村159個,累計建成美麗宜居村莊898個。開展全市傳統村落歷史遺存核驗,建立市級傳統村落保護名錄,入選江蘇省傳統村落35個,2022年命名鎮江市首批傳統村落34個。
文明鄉風由“點”到“面”。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完善“黨委筑牢支部、支部嚴管黨員、黨員帶動群眾”機制,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全面推行“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程序,創新民主協商“五方七步工作法”;全面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重大事項及時公開,常規事項每季度公開。建立鎮江市文明村鎮測評體系,持續推動文明村鎮制度化、常態化建設。
持續縮小城鄉差距、收入差距,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鎮江市扎實推進富民強村幫促行動,2022年一季度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值縮小至1.47∶1,共同富裕底色愈加鮮明。
做好政策銜接,實施動態監測。實現共同富裕,就是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鎮江對原建檔立卡對象進行動態調整,加強對“兩類人”常態化幫扶,制定并落實“一對一”幫扶措施。做好低收入人口認定,在認定結束前,按照“四不摘”要求繼續落實各項幫扶政策措施。構建農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和經濟相對薄弱村發展的長效機制。全市425戶911名“兩類人員”已經全部消除新致貧、返貧風險。
創新幫促舉措,壯大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鎮江市采取“六個一”掛鉤模式機制(一名市領導掛、一名機關干部領、一個機關部門幫、一個服務團隊助、一家優質企業帶、一組金融資源推),對全市集體穩定性收入120萬元以下的經濟相對薄弱村開展幫促,積極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22年預算安排3000萬元市級富民強村幫促行動專項資金,支持全市經濟相對薄弱村發展。一次性給予98個經濟相對薄弱村每個村3畝地的用地指標。
開展消費幫促,促進農民增收。緊緊圍繞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的目標,通過行政推動、落實政策、項目招引,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舉辦消費幫促暨經濟相對薄弱村農產品推介會,完成市級消費幫促農產品目錄更新,新增98個經濟相對薄弱村產品。“十四五”期間繼續開展消費幫促,2021年各部門單位消費幫促采購額共計1400余萬元。2021年,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354元,名列全省第五,同比增長10.4%。
發展出題,改革作答。近年來,鎮江市聚焦改革攻堅,激活發展要素,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
積極參與部省改革試點。鎮江市“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發展”項目成功獲批農業農村部農村改革試驗任務,為全國唯一以金融支持農業為主題承擔農村改革試驗任務項目的地級市。揚中市承擔農業農村部“縣域內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建設管護機制創新”改革試驗項目。句容市入選江蘇省第四輪農村改革試驗區,承擔“探索農村普惠服務發展機制”“創新全域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機制”兩項改革試驗任務。丹陽市“推廣涉農貸款保證保險探索金融支農新模式”入選江蘇省改革試驗典型案例。
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全市范圍內的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已全部完成改革任務,注冊登記賦碼100%。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界定完成率100%,共界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178.3萬人。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全部完成,共量化集體經營性資產51.16億元。2022年1-6月份,全市農村產權交易市場進場交易成交共4756個,交易農村集體資產80.18萬平方米,土地規模流轉5.27萬畝,成交金額3.78億元,溢價508.9萬元。
穩步推進宅基地審批管理。開展全市農村宅基地需求情況及閑置宅基地(農房)調查。在5個鎮開展一個窗口對外受理、多部門內部聯動運行的農村宅基地建房聯審聯辦試點。全市38個鎮(街道、園區)開展了宅基地審批,占具有審批權限鄉鎮的92.68%,占比名列全省第一。
開展鄉村公共空間治理。明晰公共資源產權,盤活閑置低效的資源資產,讓“沉睡”的生產要素活起來,既為農村產業發展拓展新空間,又為增加村級集體和農民收入拓展新渠道。2021年,共清理集體土地面積約17307.04畝,盤活經營性建設用地約4316.52畝,減支增收2884.04萬元。
從人才供給、資金投入等方面入手完善外部支撐體系,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更好保障。
“書記領航”筑牢振興堡壘。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干部看支書。鎮江在全市建立了推進鄉村振興“書記領航”制度,市縣鎮村四級書記圍繞鄉村振興工作,每年確定不少于1個鄉村振興“書記領航”項目。2021年全市共確定“書記領航”項目625個,實現了市縣鎮村四級書記全覆蓋。對5480名全市新一屆村(社區)“兩委”干部開展輪訓,全面提升村(社區)干部履職能力和素質水平。
“金穗行動”強化金融支撐。各級財政部門把農業農村作為優先保障的重點,公共財政投入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2021年鎮江市農林水支出年初預算數較上年增加32271萬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數比重較上年提高0.36個百分點。開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金穗行動”,推動各銀行機構加大金融支農力度,選派54名金融干部下鄉掛職,發布60項金融為農辦實事項目,推進財政金融助力貸產品合作協議簽訂、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提質增效、整村授信等工作。
“產學研一體化”賦能鄉村振興。2021年鎮江市亞夫科技服務團共出動專家1200人次,服務經營主體465家,幫助農戶解決難題293個,培訓農民4000人次。全市舉辦各類培訓76期,培育高素質農民6151人,推廣新技術、新成果、新品種近100項(個)。運行“鎮江科技資源云平臺”,為農業企業和科技人員提供創新資訊、創新政策和創新資源,推動全市科技資源共享,有效降低創新創業成本。充分發揮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和市農科院的優勢和作用,加強與中科院鄭州果樹研究所、揚大、南農大、南林大、華南農業大學等國內院校緊密聯系,引進創業團隊、專家團隊,共同組建草莓、草坪等產業研究院,推進農業產學研一體化發展。
百尺竿頭扶搖上,千帆競發勇者勝。鎮江正以堅持不懈、求實創新的精神接續奮斗,堅決扛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榮使命,繪就鄉村全面振興的壯美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