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文昊 張 昉/江蘇省農業農村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近年來,江蘇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論述,以增強法治惠農獲得感滿意度為導向,將暢通法治文化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作為提升農業農村普法質效的突破口,充分發揮法治文化的引領示范和滋養熏陶作用,為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礎、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2022年5月,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加強法治文化建設 推動普法工作創新發展》入選農業農村部發布的全國農業農村普法十大典型案例。
強化規劃引領。江蘇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的部署要求,把農業農村法治文化建設擺上重要位置,作為加強法治政府建設、落實“八五”普法規劃的重要內容,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八五”普法規劃專門部署法治文化建設,省農業農村廳出臺《關于加強農業農村法治文化建設的通知》,著力構建具有時代特征、農業農村特色的知識普及、觀念引導、能力培養“三位一體”農業農村法治文化體系。
強化組織推進。建立農業農村部門黨委(黨組)統一領導、法治機構牽頭組織、業務機構分工負責、各方力量共同參與的法治文化建設推進機制。加強法治文化建設經費保障,按照規定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動員農業農村系統干部職工積極投身法治文化建設,鼓勵和支持地方文藝創作團體等社會力量參與農業農村法治文化建設。
強化示范引領。加強農業農村法治題材資源的挖掘整理、創作孵化、推介發布,推動法治文化建設實踐創新。加強法治文化建設成果宣傳和典型推廣,通過點上提升、面上推廣,展示傳播法治文化創新成果,充分發揮示范效應,增強干部群眾對社會主義法治的情感認同、價值認同和行為認同,用法治文化浸潤心田、滋養鄉村。

繁榮法治文化作品創作。依托農業農村系統文藝骨干和各地文化基地,大力推進法治文化作品創作繁榮行動,培育、挖掘一批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相統一、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法治文化作品,不斷充實法治文化作品資源庫。2020年全省首屆“農業法治文化節”征集法治文化作品682件,評選優秀書畫作品42件、攝影作品176幅、文藝節目12個、微視頻16部。2021年,省農業農村廳評選發布普法典型案例和優秀視頻35個、優秀法治文藝節目20個。2022年上半年,遴選優秀法治文藝節目24個,組織開展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優秀法治文藝節目展演活動,推動法治文化創作行動持續深入開展。
深入開展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充分利用憲法日、農民豐收節等重大節慶日,因地制宜組織法治文藝巡演鄉村行、以案釋法、學法用法故事宣講、法治書畫展覽等群眾性法治文化活動,讓農民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受到熏陶。2017年起,省農業農村廳連續5年舉辦“情暖三農 送法下鄉”憲法進農村活動,已成為兼具現代法治要素和地方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2021年,江蘇漁港監督局組織創作以“落實安全責任 推進安全發展”為主題的法治文藝節目16個,深入漁港漁村巡回演出。
加強法治文化陣地建設。依托全省3000多個農村法治教育基地,有機融入法治文化元素,豐富內涵形式,擴大覆蓋面,將法律知識、法治文化送到田間地頭、漁港漁村,提高群眾參與度,讓農民群眾在家門口就能學到法律知識、提升法治素養。省高寶邵伯湖漁管辦安排專項經費30萬元,改造提升漁業法治文化陣地,漁業法治文化廣場獲評第八批“省級法治文化建設示范點”。省洪澤湖漁管辦持續加強“大湖家園展覽館”建設,不定期宣傳發布憲法法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故事、法治漫畫等閱讀題材,有效覆蓋群眾30多萬人次。在強化傳統法治文化陣地建設的同時,大力推進“互聯網+法治文化”,依托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建設線上法治宣傳教育陣地,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效性、生動性,方便農民群眾隨時隨地學法,有效發揮法治文化的思想教化、行為塑造、風尚引領功能。
服務大局,提升法治文化引領力。各級農業農村部門積極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跟進法治文化建設,發揮滋養熏陶作用,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村高效能治理、農民高品質生活。圍繞《鄉村振興促進法》頒布實施,創作說唱《譜寫鄉村振興新華章》、快板《法治開花鄉村美》等;圍繞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創作小品《保飯碗》《小刀手》《瞧這一家子》等;圍繞長江“十年禁漁”,創作小品《都是釣魚惹的禍》《一箱江鮮》等,引導干部群眾增強法治觀念、樹立法治信仰。
寓教于樂,提升法治文化傳播力。緊緊圍繞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的新要求新期待,結合農業農村特點,推出《民法典是個寶》《學法用法不能忘》《漁船服務要加強》等多層次、多領域的農業農村法治文藝作品,創作“以案說法 遵章守規”農機安全系列宣教片及《出路》《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 暢通普法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農膜的循環人生》等短視頻。
建強隊伍,提升法治文化服務力。加強普法工作機構建設,充分發揮綜合執法、行業管理等隊伍作用,著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能力強、工作作風好的普法隊伍。加強普法人才儲備,在全國農業農村系統率先組建省級青年普法志愿者服務隊,優化普法隊伍和服務內容,一批又一批既有專業背景又有法律知識的普法志愿者活躍在田間地頭、服務于“三農”一線,讓青春在法治實踐和為民奉獻中綻放光芒。加強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有效發揮其在農業農村普法和法治文化建設中的示范帶動作用。
普治并舉,提升法治文化滲透力。持續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法治文化創作機制逐步建立,具有農業農村特點的法治文化陣地擴面增效,法治文化創新成果實現有效傳播,法治文化滲透力明顯增強,積極暢通農業農村法治文化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把憲法法律融入群眾日常生活,大力推動法治信仰培育與文化啟迪、道德升華的有效融合,農村廣大干部群眾的法治觀念和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能力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