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員
江蘇作為經濟大省、人口大省、農業大省,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重大要求,敢為善為,以“鐵肩膀”挑起發展“重擔子”,著力穩住農業“基本盤”,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在大力培育優質稻麥、特色水產等8個千億級優勢產業的基礎上,高質量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讓魚米之鄉展現出新的時代風貌。
提升產品保障能力。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保障好初級產品供給是一個重大戰略性問題。對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穩住守好農業“基本盤”,就是要始終把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作為重大政治責任,強化黨政同責落實,壓緊壓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下的市縣長分級負責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2022年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保障初級產品供給提出了更明確、更高、更新的要求。對江蘇而言,就是要不折不扣落實糧食面積8124萬畝、總產370億公斤的任務,在確保糧食穩定同時,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統籌推進“菜籃子”生產,促進蔬菜均衡穩定供給。
提升綠色生產能力。生態文明建設與廣大人民群眾關系最貼近、最緊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須堅持不懈地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更加自覺地推進種植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加強耕地質量建設與保護,開展耕地土壤環境保護行動。不斷深化千村萬戶百企化肥農藥減量増效行動,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加強農藥肥料包裝廢棄物、廢舊農膜回收處置,推動長江、淮河、太湖、洪澤湖等重點流域地區農業面源污染防控,營造空氣清新、水源潔凈、土壤安全、生態良好、人居整潔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
提升產業富民能力。產業振興是解決鄉村振興一切問題的前提。要聚焦拓展農業多種功能,開發鄉村多元價值,做優鄉村特色產業,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切實提高農民收入。進一步推動實施“三品一標”,加快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組織實施產業鏈建設,不斷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加快發展綠色蔬菜產業,強化特色蔬菜品種開發,推進設施農業提檔升級,培育一批具有鄉土鄉味鄉情的蔬菜特色縣、特色鎮。著力提升果茶花、食用菌、中藥材等特色園藝發展質效,推進蠶桑、特糧特經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培育精品,培強品牌。探索農文旅、產加銷融合新模式,加快城鄉要素跨域配置和產業有機融合步伐,推動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建設,把更多增值收益、就業崗位留在農村、留給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