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祺蕓,邵平樂,惠加謀
隨著人口老齡化問題愈來愈突出,臨床對于老年疾病的診療越來越關注。隱匿性高血壓(masked hypertension,MH)因其自身特點較持續性高血壓(sustained hypertension,SH)難以發現[1],在臨床診療過程中,患者自身常對其認識不足,臨床醫生對其認知及關注度亦不夠。但MH對心腦血管的損傷并不輕微[2],甚至較SH更嚴重。流行病學研究發現,MH在老年人中發病率較高,在未控制血壓人群中更高[3]。國內文獻報道MH發病率為8.8%~30.5%[3]。輕度認知功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是處于正常衰老和癡呆的疾病狀態[4]。心外膜脂肪厚度(epicardial fat thickness,EAT)可以反映內臟脂肪分布[5],聯合頸動脈內-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可以很好地反映周身動脈粥樣硬化情況[6]。近些年國內關于SH與MCI的關系研究較多,SH是MCI的危險因素已得到廣大學者共識[7-9]。目前國內外關于老年MH患者的MCI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檢測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量表)評估老年MH患者的認知功能狀態,探討老年MH患者CIMT、EAT與MCI的關系,為早期預警老年MH的危險性以及阻止MCI疾病進展提供依據。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9年1月至2022年2月于嘉峪關市中醫醫院門診及住院部就診已經確診為MH的老年患者173例為MH組,另選取血壓正常老年健康人群82例為對照組,年齡≥65歲。MH組納入標準:診室血壓<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24 h動態血壓:日間平均血壓≥135/85 mm Hg,夜間平均血壓≥ 120/75 mm Hg,24 h 平均血壓≥ 130/80 mm Hg[10]。排除標準:(1)繼發性高血壓;(2)已明確診斷為SH,即診室血壓≥140/90 mm Hg,動態血壓≥135/85 mm Hg,或者正在進行降壓治療;(3)嚴重腦血管疾病,如腦出血、腦卒中等;(4)嚴重認知功能異常,無法自主回答問卷;(5)嚴重感染性疾病;(6)嚴重精神疾病;(7)先天性心臟病;(8)合并其他嚴重疾病,如腎衰竭、呼吸衰竭等;(9)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嚴重心臟疾病。受試者均自愿加入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取得嘉峪關市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NO.2019016)。
1.2 方法
1.2.1 一般資料收集 記錄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吸煙(連續或累積吸煙時間≥6個月)、飲酒(飲酒次數≥1次/月或者連續6個月飲酒)、受教育年限、體質指數(BMI)。
1.2.2 實驗室指標 清晨采集受試者空腹靜脈血10 ml,以3 500 r/min離心10 min,離心半徑10 cm,留取上層血清,應用貝克曼AU58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空腹血糖。
1.2.3 動態血壓測量 由同一名有豐富經驗的醫師進行動態血壓儀的安裝拆卸及數據分析,記錄受試者診室收縮壓、診室舒張壓、24 h動態收縮壓、24 h動態舒張壓、24 h收縮壓變異系數、24 h舒張壓變異系數。
1.2.4 CIMT和EAT測量 受試者CIMT、EAT測量由同一名有豐富操作經驗的超聲醫師在同一臺超聲儀上完成。應用飛利浦EPIQ5超聲診斷儀,選用eL18-4線陣探頭,頻率為5~12 MHz,進行頸動脈測量。于受試者頸動脈分叉下1.0~1.5 cm處,測量CIMT,見圖1,測量3次取平均值。CIMT<1.0 mm為正常;CIMT 1.0~1.5 mm為增厚;CIMT>1.5 mm、凸入管腔或局限增厚,且高于周邊50%為斑塊形成[11]。

圖1 超聲測量CIMTFigure 1 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measured by ultrasound
選用S8-3相控陣探頭,頻率為1~5 MHz對受試者進行心臟彩超檢查,測量各個標準切面,觀察心臟結構。于胸骨旁左室長軸切面,測量收縮末期右心室游離壁到心包的脂肪厚度為EAT[12],見圖2,測量3次取平均值。

圖2 超聲測量EATFigure 2 Ultrasound-measured epicardial fat thickness
1.2.5 MCI評定 由同一名醫師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評估。MoCA量表總分為30分,包括視空間與執行能力(5分)、命名(3分)、注意(6分)、語言(3分)、抽象(2分)、延遲回憶(5分)、定向(6分)等多個維度,總分≥26分為認知功能正常,<26分為MCI[13]。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的分析采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探討老年MH患者發生MCI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性別、吸煙所占比例、飲酒所占比例、BMI、TC、TG、HDL-C、LDL-C、空腹血糖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MH組年齡、診室收縮壓、診室舒張壓、24 h動態收縮壓、24 h動態舒張壓、24 h收縮壓變異系數、24 h舒張壓變異系數均高于對照組,受教育年限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two groups
2.2 兩組CIMT、EAT比較 MH組CIMT、EAT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CIMT和EAT比較(±s,mm)Table 2 Comparison of average CIMT and EAT between masked hypertens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表2 兩組CIMT和EAT比較(±s,mm)Table 2 Comparison of average CIMT and EAT between masked hypertens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注:CIMT=頸動脈內-中膜厚度,EAT=心外膜脂肪厚度
組別 例數 CIMT EAT對照組 82 0.68±0.24 6.63±0.82 MH 組 173 1.18±0.39 7.84±0.69 t值 12.569 12.371 P值 <0.001 <0.001
2.3 兩組認知功能比較 兩組定向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MH組視空間與執行能力、命名、注意、語言、抽象、延遲回憶評分及總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MH組與對照組認知功能指標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dices between masked hypertens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表3 MH組與對照組認知功能指標比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cognitive function indices between masked hypertens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組別 例數 視空間與執行能力 命名 注意 語言 抽象 延遲回憶 定向 總分對照組 82 4.4±0.8 2.9±0.5 5.9±0.7 2.5±0.8 1.7±0.5 3.4±1.3 5.8±0.6 27.6±2.2 MH 組 173 3.4±1.4 2.7±0.4 5.3±0.7 2.3±0.5 1.4±0.9 2.7±1.9 5.6±0.9 26.3±2.8 t值 -6.889 -2.744 -5.969 -2.263 -3.487 -7.299 -1.818 -3.765 P 值 <0.001 0.008 <0.001 0.034 <0.001 <0.001 0.074 <0.001
2.4 相關性分析 老年MH患者MoCA總分與年齡、24 h舒張壓變異系數、CIMT、EAT呈負相關(P<0.001),與受教育年限、24 h收縮壓變異系數無直線相關關系(P>0.05),見表4。另CIMT與EAT呈正相關(r=0.512,P<0.001)。

表4 老年MH患者MoCA總分與其他指標的相關性分析Table 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MoCA score with other six indices in elderly masked hypertension patients
2.5 老年MH患者發生MCI的影響因素分析 以是否發生MCI(賦值:是=1,否=2)為因變量,以年齡(賦值:實測值)、24 h舒張壓變異系數(賦值:實測值)、CIMT(賦值:實測值)及EAT(賦值:實測值)為自變量進行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CIMT、EAT是老年MH患者發生MCI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5。

表5 老年MH患者發生MCI影響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Table 5 Binary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elderly masked hypertension patients
近些年研究發現,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在確診前期會出現認知功能改變的過渡狀態,而后進展為AD,此疾病過程不可逆[14-15],這一疾病過程通常稱為MCI,涉及患者記憶力、執行能力、語言等多個方面功能改變[16]。MCI的疾病過渡狀態對于高血壓人群至關重要[17-19],尤其對于老年MH患者,其可以延緩AD疾病進展甚至降低AD發病率。國內多項研究表明,MH對靶器官損害明顯,尤其是心、腦、腎等重要器官。MH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增加,接近、甚至高于SH[20]。老年MH患者血壓波動幅度較大[21],尤其神經退行性改變使得老年人自身血壓調節能力較年輕人減弱,這更增加了老年MH患者的血壓變異性及心血管事件發生風險[22]。有研究指出,認知功能穩定得力于血壓平穩,血壓大幅度改變會增加AD患病風險[23]。
本研究發現,老年MH患者年齡更高,受教育年限更短,MoCA總分更低。與對照組相比,MH組血壓變異系數增高,說明MH患者血壓波動幅度大、不穩定,可能導致其認知功能下降。MH患者CIMT、EAT增高,表明其動脈粥樣硬化程度更嚴重,血管阻力大,大腦供血減少。在認知功能方面,MH患者認知功能下降,主要集中在視空間與執行能力、命名、注意、抽象、延遲回憶、語言多方面,定向方面不明顯。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CIMT、EAT可能是老年MH患者MCI的影響因素。MCI發生的可能機制是老年MH患者周身動脈通常存在動脈粥樣硬化,尤其常發生在頸動脈及腦動脈。MH患者形成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過程[24-25]:對氧磷酶1是鈣離子依賴性酯酶,其參與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修飾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抗氧化修飾過程;白介素6(IL-6)參與誘導內皮功能障礙、白細胞黏附、巨噬細胞源性泡沫細胞形成、平滑肌細胞增殖和遷移、血小板活化[26]。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釋放炎性因子改變血管通透性,通過釋放促氧化劑和凝血因子引起血小板聚集附著,參與動脈粥樣硬化及不穩定性斑塊形成[27]。心外膜脂肪為位于心肌和心包臟層之間的脂肪組織[28],其是代謝活躍的內分泌以及旁分泌器官,分泌大量的抗炎及促炎脂肪因子,可以刺激損傷血管內皮細胞、改變脂質代謝及促進血栓形成。老年MH患者血壓晝夜節律常出現異常,導致血壓變異性增高,激活氧化應激反應,促進腦血管內皮細胞損傷[29-30],加快動脈粥樣硬化進程。同時MH患者腦血管狹窄率高,血管脆性大,會減少腦血管血供,造成腦組織慢性缺氧缺血,誘導損傷腦血管內皮功能引起腦組織缺血、壞死,減少腦動脈灌注[31],導致患者認知功能下降。
MH患者因隨機血壓變化不明顯,血壓變異度高,因此醫生診斷難度大,漏診及誤診率較高。雖然國際公認MoCA量表較簡易智力狀態檢查量表(MMSE量表)檢測更敏感及檢出率更高,但仍然有部分參與者認為量表測量過程繁復,患者依從性差,這兩點均可能影響整個試驗的準確性,可以選擇增大樣本量來改善本研究不足。本研究選取的是在本院就診的部分老年患者,可以考慮將試驗人群擴大至社區,將有更多的老年人參與試驗,提高試驗準確性,也可增加與SH患者進行對照,使研究更完善。
綜上所述,CIMT、EAT是老年MH患者MCI的影響因素。增強群眾對MH危險性的認知,保持血壓穩定是老年MH患者避免提早出現認知功能損害的關鍵。
作者貢獻:邵平樂、惠加謀提出研究命題,設計研究思路;邵平樂負責收集數據;鞏祺蕓進行研究對象調查、數據整理、統計學分析;鞏祺蕓、惠加謀撰寫論文;惠加謀對本研究整體負責。
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