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紅
(蘭州工商學院,甘肅 蘭州 730101)
甘肅省地處祖國中心,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民族文化,擁有除海洋島礁之外的所有資源類型,旅游資源豐富。甘肅是一片紅色土地,在中國革命歷史進程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甘肅要運用紅色資源。但是甘肅紅色旅游形式單一、吸引力不強,沒有帶動其他產業形成經濟發展合力,造成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不完全。
甘肅是我國唯一入選“2018年全球必去的52個目的地”的省份,旅游資源豐富。甘肅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無數的革命遺跡、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多民族民俗、眾多的工業企業、種類繁多的各色物產,旅游景點數不勝數,為甘肅旅游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尤其是上百個紅色旅游景點,更為推動甘肅文旅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0年甘肅省旅游總收入全國排名第28位,綜合旅游收入237億元。2011年~2015年五年間,甘肅省旅游業增速排在全國前五位,累計旅游接待人數5.20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180.50億元。2016年~2019年,甘肅省旅游進入發展快車道,累計接待旅游人數11億人次,實現收入7540億元,成為全國關注的旅游景區。其中2019年甘肅省共接待游客3.74億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680億元,超過了海南、青海、西藏和寧夏等省份,躍居全國第24位,分別同比增長24%和30%。
雖然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國文化旅游業產生了巨大的不利影響,甘肅文化旅游在危機中謀發展,旅游市場恢復至2019年的近六成,接待游客2.13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55億元,新增2個國家5A級旅游景區,2條線路入選全國12條非遺主題旅游線路。2021年春節假日,全省接待游客71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5.3億元,五一小長假共接待游客1690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04.5億元,較2020年同期增長近60%,國慶、中秋“雙節”,甘肅累計接待游客159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92.6億元,分別恢復至上年同期水平的74.2%和61.7%。

表1 甘肅省2010年~2020年旅游人數與收入統計表
甘肅省經濟發展水平總體不高,旅游投資有限,交通和旅游基礎設施較為落后,雖然近年來旅游產業發展較快,但仍處于全國落后水平。甘肅各地旅游資源開發不均衡,部分地區旅游發展觀念落后,發展定位和思路不清晰,在推廣宣傳方面經驗不足,營銷策略和手段單一,宣傳力度不足,甘肅省及旅游景點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知名度不高。省內旅游企業規模較小,發展后勁不足,經濟效益不明顯。旅游產品開發不足且體驗度和參與性不高。加之甘肅地處內陸,地理位置較為偏僻,旅游景點之間路途遙遠,大量耗費游客的時間和金錢。
甘肅省紅色旅游資源豐富,七百余處紅色遺址遺跡,遍布在全省各地,這塊紅色的土地鑒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抵御外敵入侵、進行革命斗爭并取得解放的艱苦革命歷程。紅色旅游景點較為分散,沒有合理設計旅游路線,未有效整合現有紅色旅游資源。甘肅紅色旅游景區大多利用櫥窗、實物、照片等進行展示,配以人員講解,形式較為呆板,游客參與度低,吸引力不足,紅色文化資源價值挖掘力度不夠未能和其他旅游資源相融合,融合發展水平比較低,制約了紅色旅游的發展。
甘肅旅游資源類型豐富,但都各自為政,未有效整合開發,資源利用率較低,無論社會效益還是經濟效益都不顯著。甘肅紅色旅游景點眾多,景點所在地及周邊既有豐富的物產,也有獨特的地形地貌,還有多樣的民俗文化,如果將紅色旅游景點和周邊其他旅游資源相整合,以紅色旅游為核心,帶動其他旅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形成一站式綜合性的旅游產品,增加旅游產品的性價比,滿足消費者特色化、多層次旅游的需求,提升甘肅省旅游產品的吸引力,從而帶動其他產業的共同發展,推動當地經濟發展。
2021年6月,文旅部發布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提出了在2021年~2025年推進大眾旅游、智慧旅游和“旅游+”,還要求完善紅色旅游產品體系,推出一批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這為甘肅省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也是全省紅色旅游創新發展的重大機遇,是落實國家“十四五”文化和旅游規劃和甘肅省“十四五”旅游發展目標的有效舉措。
紅色旅游的發展除了可以實現經濟效益,也會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為了推動紅色旅游的發展,當地政府勢必要改善當地的生態旅游環境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從而實現以“紅色旅游”促進“綠色生態建設”。
通過多種旅游資源的整合,提升甘肅省旅游產品的競爭力,打造甘肅旅游品牌,讓甘肅走出中國、走向世界,提高甘肅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可以為農村富余勞動力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實現社會效益。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充分運用紅色資源”。黨史教育,不僅是歷史教育而且是政治教育,紅色旅游資源了為黨史教育提供了由紅色文化、紅色歷史等紅色資源,實施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打造精品紅色旅游景區為黨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的提供基地。
甘肅具有八千余年的文化歷史,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被譽為“河岳根源、羲軒桑梓”。甘肅不僅有馬家窯、辛店、沙井、長城、邊關古城等不同年代的文化遺址,而且還有西夏墓、西周墓、戰國墓、晉墓、漢墓、唐墓、元代墓和明代墓等年代不一的古遺址。除此之外甘肅文物眾多,敦煌、武威、甘谷的漢簡,莫高窟、麥積山石窟、炳靈寺石窟等,秦安大地灣的彩陶,夏河拉卜楞寺、文廟、伏羲廟等古建筑。這些文物遺跡都是古代歷史的寫照,具有一定的歷史研究和旅游價值。
甘肅省地處黃河中上游,地域遼闊,氣候差異較大,海拔相差懸殊,四季分明,屬大陸性溫帶季風氣候,連接了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北接內蒙古大草原,南連青海和四川盆地,西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鄰陜西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具有山岳峽谷、雅丹地貌、丹霞地貌、溫泉、水庫、冰川、巖溶洞穴、沙漠、戈壁等多種地形地貌,為地質旅游提供了豐富的旅游資源。
1.2 領導層自身思想政治覺悟并不高。很多國有企業領導層,特別是中層、基層領導大部分都是從基層晉升而來,往往對技術的熟知度,遠遠對思想政治工作熟悉的多,不少領導層甚至對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認為是無聊之舉,頗有微詞,覺得是浪費他們為企業謀福利的時間,這是嚴重的思想政治偏離正軌的表現,思想政治不過硬的領導層,需要及時進行教育輔導、懲戒、對屢次不改者可以撤銷相關職務,以彰顯思想政治教育的權威性和重要性。
甘肅是我國藥材的主產地,被譽為是中藥之鄉,盛產1500多種中草藥,其中岷縣當歸、文縣黨參、迭部黃芪、古浪甘草、平川大黃等產量品種大,質量好,為全國之冠。
甘肅日照強,光合作用充足,晝夜溫差大,瓜果糖分含量高,被譽為瓜果之鄉。甘肅有十幾個品種的優質西瓜和三十多個品種的優質甜瓜,西峰西瓜、蘭州的黃河蜜、白蘭瓜、籽瓜,民勤金花寶,還有蘭州冬果梨、皋蘭軟兒梨、安寧白鳳桃、天水蘋果、武威葡萄等水果,享譽全國。
除此之外,甘肅還有多種獨具特色的農產品,蘭州百合、蘭州韭黃、民樂紫皮蒜、成縣白蒜、慶陽黃花菜、苦水玫瑰、武都花椒、定西馬鈴薯、瑪曲牦牛、環縣蕎麥、甘谷辣椒、隴西臘肉、瓜州枸杞等特產。甘肅眾多的豐富物產可以為甘肅旅游添磚加瓦。
甘肅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有漢族、回族、藏族、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蒙古族、哈薩克族、土族、撒拉族等民族。其中,東鄉族、裕固族、保安族是甘肅特有的少數民族。各民族有不同的文字語言、宗教信仰、民族風情,造就了風俗旅游。
甘肅省現轄12個地級市、2個自治州,86個縣(市、區)。現有大大小小110多個紅色旅游景點,涵蓋了全省的11個市、2個自治州和30多個縣,尤其是定西、慶陽、隴南等市縣紅色旅游資源豐富,景點眾多。2017年,甘肅紅色旅游10大景區榮列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甘肅省目前建成A級紅色旅游景區14處,有10個系列16個景區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名錄,3條紅色旅游線路入選全國百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
工業旅游源于法國,許多大型企業,利用工業旅吸引游客參觀廠區和生產流程,宣傳自己的品牌與產品。在我國,如青島啤酒、上海寶鋼、廣東美的、青島海爾已開始嘗試工業旅游,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甘肅是我國的老工業基地之一,有石油、化工、電力、有色金屬和煤炭等工業。甘肅擁有蘭州石化、金川集團、玉門油田、白銀有色金屬、酒泉鋼鐵、蘭州佛慈、甘肅奇正、武威皇臺等眾多企業,可以作為工業旅游的對象。
甘肅許多地區氣候和土壤適宜中草藥的種植,岷縣的當歸、隴西的黃芪、禮縣的大黃等,都在全國享有盛譽。已開發的產品有當歸丸、黃芪飲片、保健品有當歸醋、當歸酒、藥膳、藥茶、大黃減肥茶,護膚品有當歸水等。這三處也是甘肅省重要的紅色旅游景區,有岷州會議紀念館、二郎山紅軍長征紀念碑、隴西隴右工委紀念館、禮縣有龍池灣戰役紀念館、晏福生將軍脫險地、中川烈士陵園等遺跡等大量而重要的革命遺址、遺跡。在這三地的紅色旅游開展中可以結合當地的中藥資源,邀請游客參觀中藥種植和加工過程,開展保健品的試用,隨后可以購買保健品及當地特產進行旅游購物,增加旅游的體驗性,形成“紅色旅游+養生旅游”融合模式這樣不僅推動旅游業的發展還可以帶動當地的工業發展。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發展的重要途徑。甘肅嘉峪關、玉門關、陽關、隴南杜甫草堂、莫高窟、北石窟寺、伏羲廟等都是甘肅省著名的文化旅游景區,這些景點及周邊還有王進喜故居紀念館、兩當兵變紅色旅游景區、甘谷紅軍長征紀念館、鄧寶珊將軍紀念館等紅色旅游資源。可以將當地的紅色旅游資源與自身的歷史文化資源相結合,形成“紅色旅游+歷史文化旅游”融合模式,開發創作具有旅游和文化傳播功能的舞臺劇、歌劇、話劇、舞劇等,如大型歌舞劇敦煌韻、絲路花雨、大夢敦煌等,使游客在紅色旅游中不僅能受到愛國主義的熏陶也能夠深刻體會和感受當地的文化特色,增加旅游產品的多樣性。
甘肅地形地貌復雜多樣,有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典型的有張掖、敦煌雅丹、平涼崆峒山、天水麥積山、景泰黃河石林等國家地質公園。在開展紅色旅游線路和產品開發時,充分考慮當地的地形地貌特點,將紅色旅游和地質旅游相結合,實現人文文化與自然景觀的結合,既接受了紅色教育也游覽了祖國的大好河山,這種融合模式的旅游產品特別適合中小學生,通過旅游了解歷史、政治、地理等知識。
紅色旅游資源可以和當地的民俗文化資源相結合,打造豐富多樣的旅游產品。以蘭州為例,可以將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皋榆工委紀念館、甘工委紀念館、蘭州戰役紀念館、蘭州市烈士陵園和蘭州水車博覽園景點相結合,不僅為游客呈現蘭州人民革命斗爭的一面,也讓游客體驗蘭州的百里黃河風情線和黃河水車、羊皮筏子。每年春節,蘭州都會舉辦文化廟會,有高蹺、太平鼓、舞獅、秧歌、旱船、猜燈謎、秦腔等多項民俗文化活動。除此之外,甘肅還有花兒會、皮影、剪紙、藏族民歌、隴劇、裕固族民歌、跑馬節等特色民俗文化,都可以和紅色旅游相結合,凸顯甘肅紅色旅游的特色。
以紅色旅游景點當地的特產為主要對象,發展旅游購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紅色旅游景區應以紅色旅游為核心,帶動當地的農業、畜牧業、中草藥種植,定西的紅色旅游景點可以將當地的馬鈴薯、當歸、黃芪、黨參、洮硯、臘肉等特產進行開發,蘭州的紅色旅游可以和百合、白鳳桃、黃河蜜等農產品相結合實現紅色旅游和農產品購物相結合。打造智慧旅游購物平臺,整合景區當地購物資源、名優特產、生態農業基地等優質資源,向旅游者提供高品質的購物體驗,這樣既可以使旅游者對當地紅色文化有所了解,有可以推廣當地農產品,增加收入和就業機會。
甘肅省河西走廊東部地區土地廣闊,光照充足,葡葡成熟度高、酸甜適中、無病蟲害,是我國最佳的優質釀酒葡萄生態區之一,現有祁連、紫軒、威龍、莫高、皇臺等18家葡萄酒生產企業。甘肅紅色旅游可以選擇葡萄酒生產企業開展工業旅游,實現“紅色旅游+工業旅游”融合模式,可以參觀葡萄種植基地、親自體驗葡萄的采摘、參觀葡萄酒的生產過程和酒窖、品嘗各色美酒,提升旅游者的興趣,增加旅游的體驗度。
近年來,紅色旅游已成為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愛國主義教育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甘肅紅色旅游產業發展不充分,應結合當地其他資源進行融合發展,不斷加強旅游投入并完善基礎性設施,扶持旅游企業的發展,推動甘肅從旅游大省向旅游強省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