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子軍
(赤峰市醫院心內科,內蒙古 赤峰, 024000)
慢性心力衰竭(CHF)在老年群體有著較高的發病率,是心臟功能急劇惡化的征象,患者表現為不同程度呼吸困難、血流急劇減少、灌注減少或突然出現心源性休克等,進而影響到人體血流動力學指標。目前CHF的病死率居高不下,住院率也在逐年增加,其發生、發展及預后引起了臨床研究人員的高度關注。多數CHF患者由于對自身疾病缺乏正確認識,故易伴有焦慮、抑郁情緒,治療依從性不高,因此給予患者正確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作為一種新型護理模式,綜合護理將標準化護理計劃、患者健康教育及護理程序等作為護理中重要環節,是提升護理服務質量、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也集中體現了責任制護理與小組護理的優勢。本研究回顧性分析綜合護理模式在老年CHF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年2月~2021年2月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收治的100例老年CHF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62~84歲,平均年齡(70.53±8.09)歲,病程1~12年,平均病程(7.39±2.21)年。觀察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61~83歲,平均年齡(70.63±8.02)歲;病程1~13年,平均病程(7.38±2.24)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患者本人及其家屬充分了解研究相關內容后,自愿簽署同意書。本研究已獲得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心力衰竭診斷和治療指南2018》中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標準,經CT、MRI及心臟彩超檢查確診為慢性心力衰竭者;②交流無障礙,可配合研究者;③臨床資料完整;④無重大器質性疾病者。
排除標準:①合并重要臟器嚴重受損者;②合并精神類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疾病者;④合并全身感染癥狀者;⑤妊娠期婦女。
兩組患者均完善各項檢查,對照組患者按照常規流程予以護理,監測患者病情及體征變化,督促患者遵照醫囑用藥。
觀察組患者除常規護理外加用綜合護理,具體如下:①環境護理。營造溫馨、舒適、干凈的病房環境,室內勤通風換氣,每天消毒。室內溫度及濕度調整為適宜狀態。病房內可擺放綠色植物,凈化空氣,愉悅身心。病房內儀器設備聲音應盡量調低,避免影響到患者睡眠。護理操作盡可能安排在同一時間段,每天22:00前結束護理工作,保證患者有充足的休息時間。②心理護理。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及心理狀態,結合文化程度、性格等對患者予以心理疏導,安撫患者情緒,向患者說明疾病治療流程、注意事項以及可取得的治療效果,講解成功案例激發患者信心。鼓勵患者表達自身的焦慮與疑慮,并耐心解釋、說明。鼓勵家屬陪伴患者,建議親屬多探望,予以情感支持及家庭關懷,使患者以更好的狀態應對治療。③健康教育。用患者能夠理解的、容易接受的語言講解CHF疾病的特點、高危因素及預防措施,或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加強疾病知識宣教,增進患者對自身身體狀況的了解。向患者說明飲食、運動及遵照醫囑用藥對疾病康復的重要性,鼓勵患者積極配合各項護理及治療,以提升預后。④運動干預。結合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制定個體化運動干預方案,鼓勵患者參與打太極、散步等運動,每次運動20~30 min,2次/d。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掌握好運動力度及頻次,以患者不感覺胸悶氣喘為宜。鼓勵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衣、疊被等,提升日常活動能力。⑤飲食護理。應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主,控制鈉鹽的攝入量,補充維生素、蛋白質,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多吃新鮮水果、蔬菜。⑥體位與功能訓練。指導患者保持適宜體位,確保呼吸道的通暢,嚴密監測患者體溫、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加強對患者的巡視。針對低流量吸氧患者應加強呼吸頻率及呼吸深度監測,指導患者進行呼吸練習以及正確的咳嗽、排痰,以防止肺部感染。
①比較兩組患者焦慮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進行測評,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分值越高,焦慮程度越嚴重。②比較兩組患者抑郁評分,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進行測評,共2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分值越高,抑郁程度越嚴重。②比較兩組患者心臟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舒張末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心功能指標。心功能指標采用心臟超聲診斷儀(生產企業:Philips Ultrasound,Inc.,型號:心悅iE33)進行心臟超聲檢查。③比較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采用QOL-75量表,包括物質、軀體、心理、社會4個方面,每項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④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問卷赤峰市醫院自制,包括20個問項,每項按照0~5分評分,總分值100分,按照滿意程度的不同劃分為≥80分十分滿意、60~79分基本滿意、<60分不滿意,三個級別。總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⑤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并發癥包括血栓、栓塞、肺部感染、電解質紊亂。并發癥發生率=(血栓+栓塞+肺部感染+電解質紊亂)例數/總例數×100%。

護理后,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且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護理后,兩組患者LVEF均高于治療前,LVEDD均低于治療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觀察組患者LVEF高于對照組,LVEDD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護理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CHF主要為患者心肌收縮功能衰退導致心臟排血量無法滿足機體代謝要求,進而致使心臟負荷加重,引發的一類心臟病癥,是各種心臟疾病的終末期結果,臨床表現為呼吸困難、水腫、猝死等,具有病情復雜、病死率高、復發率高等特點。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老年CHF的發病率也隨之逐年攀升。有文獻報道,60歲以上人群中CHF的發病率高達5%~12%。由于該病病程長、易反復,故患者需長時間用藥,部分患者需反復入院,故易產生焦慮、緊張等情緒,導致其治療依從性降低,甚至抗拒治療,因此給予患者適宜的護理干預尤為重要。
傳統護理模式中,對老年CHF患者的護理主要集中在疾病本身及治療操作方面,對患者的個體化需求關注度不足,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隨著現代護理服務質量的持續改進,針對老年CHF患者的護理也做了一定的改進。此次研究,觀察組患者接受綜合護理干預,護理覆蓋心理、生理、運動、飲食等多個方面,能夠提升臨床護理質量,使患者得到更為精細的、優質的護理服務。良好的病房環境營造不僅能夠避免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而且能夠緩解患者對醫院環境的陌生感與緊張感。為患者普及疾病知識,予以心理護理、疾病知識講解則能夠穩定患者情緒,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各項治療,進而提高患者的依從性。老年CHF疾病的康復除依賴臨床藥物治療外,還需與患者飲食、運動等行為習慣緊密結合。因此護理人員加強對患者的飲食、運動干預,通過規律運動強化機體免疫力、抵抗力,改善心功能。飲食護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營養狀況,增強患者體質。功能鍛煉及運動干預能夠激活細胞氧化酶活性及神經內分泌能力,使骨骼肌毛細血管密度增加,使其功能得到改善,有效強化患者的運動耐力。患者通過適當的運動,還可緩解和消除其負性情緒,提高其治療的依從性及積極性。對不同心功能等級患者實施針對性的康復方案,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將被動運動轉化為主動運動,能夠有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風險。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心功能指標LVEF高于對照組,LVEDD低于對照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表明該護理模式具有一定的優勢。學者陳靜的研究結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且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說明患者對綜合護理更為認可。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用于治療老年CHF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負面情緒、心功能等,并提升患者滿意度,并發癥少,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