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貴娜 馬俊保 萬東升
(平頂山市第二人民醫(yī)院神經內一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視神經脊髓炎一般采用藥物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免疫球蛋白等,該病急性期與緩解期病情嚴重程度不同,患者所需藥物也有差異,在緩解期仍需長期使用預防性藥物避免病情加重[1]。對于視神經脊髓炎患者而言,即使進入緩解期,也仍有較大的復發(fā)可能性,臨床應從各個方向探索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的措施[2]。有研究表明,視神經脊髓炎患者較多并發(fā)腦干、下丘腦功能損害,亦有部分患者并發(fā)腎上腺、甲狀腺、垂體功能損害,可能對機體內分泌功能造成影響;另一方面,內分泌水平異常也可能對視神經脊髓炎病情造成一定影響[3]。腎上腺激素、甲狀腺激素是維持人體神經系統生長發(fā)育與結構功能的重要激素,甲狀腺激素異常可造成肌痛、記憶力降低等神經癥狀,可能會加重以視覺神經病變?yōu)椴±砘A的視神經脊髓炎病情[4]。此外已有研究證明,甲狀腺激素的紊亂可導致甚至加重人體視覺功能損害[5]。為探明內分泌代謝紊亂是否加重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以指導后續(xù)該類疾病的治療指導與治療方案改進,本研究分析了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內分泌代謝紊亂與病情的相關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我院診治40例視神經脊髓炎急性期患者臨床資料,將其納入觀察組,收集同期我院診治的40例視神經脊髓炎緩解期患者臨床資料,將其納入對照組。對照組男26例,女14例;年齡23~53歲,平均年齡(38.75±3.56)歲;身體質量指數18.35~24.45kg/m2,平均身體質量(22.34±0.76)kg/m2;病程2個月至3年,平均病程(1.43±0.53)年;首次發(fā)作視神經受累位置:單側35例、雙側5例;首次發(fā)作脊髓受累情況:頸髓21例、胸髓20例、腰髓3例;首次發(fā)作顱內受累情況:大腦9例、小腦1例、腦干11例、間腦5例。觀察組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24~55歲,平均年齡(39.07±3.57)歲;身體質量指數18.22~24.73kg/m2,平均身體質量(22.40±0.81)kg/m2;病程4個月至3年,平均病程(1.52±0.36)年;首次發(fā)作視神經受累位置:單側36例、雙側4例;首次發(fā)作脊髓受累情況:頸髓20例、胸髓22例、腰髓3例;首次發(fā)作顱內受累情況:大腦9例、小腦0例、腦干12例、間腦4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入選標準: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診斷與治療指南》[6]中的視神經脊髓炎診斷標準;②通過腦脊液檢查、MRI檢查等確診為急性期或緩解期視神經脊髓炎;③臨床資料與影像學資料均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視網膜病變、青光眼等其他造成視力下降的眼科疾病;②合并其他造成眼干的自身免疫性疾病;③1年內復發(fā)。
1.3 方法
1.3.1 TT4測定:采集患者2mL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以化學發(fā)光法測定血清總甲狀腺素(Serum total thyroxine,TT4)。
1.3.2 ATCH測定:采集患者2mL空腹靜脈血,應用化學發(fā)光酶免疫分析儀,通過人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檢測試劑盒測定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CTH)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均經正態(tài)性檢驗,且呈正態(tài)分布,以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內分泌代謝紊亂與病情的關系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繪制受試者工作曲線(ROC)得到曲線下面積(AUC),檢驗內分泌代謝紊亂對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的預測價值,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不同病情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內分泌代謝指標水平:觀察組TT4水平低于對照組,ACTH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病情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內分泌代謝指標水平比較(±s)

表1 不同病情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內分泌代謝指標水平比較(±s)
組別 TT4(nmol/L) ACTH(pmol/L)觀察組 83.35±13.7710.24±1.64對照組 95.46±16.366.46±1.21 t 3.58211.730 P<0.001 <0.001
2.2 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將內分泌激素TT4、ACTH水平作為協變量,將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作為因變量(1=急性期,0=緩解期),經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內分泌激素TT4低表達,ACTH高表達是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的影響因素(OR>1,P<0.05),詳見表2。

表2 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
2.3 內分泌激素預測視神經脊髓炎病情的ROC分析結果:繪制ROC曲線發(fā)現,內分泌激素TT4、ACTH水平單項檢測用于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預測的AUC分別為0.774和0.860,均有一定預測價值,詳見圖1,圖2。

圖1 TT4水平用于視神經脊髓炎病情評估的效能分析ROC曲線圖

圖2 ACTH水平用于視神經脊髓炎病情評估的效能分析ROC曲線圖
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理改變與生存期相關,控制患者病情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除緩解視力下降、眼痛等癥狀外,緩解病情也是避免復發(fā)與延長生存期的重要內容。因此,分析視神經脊髓炎病情相關因素,探索緩解病情的措施較為重要。
視神經脊髓炎患者易發(fā)生內分泌紊亂、腦脊液失衡等情況[7]。TT4是甲狀腺分泌主要甲狀腺激素之一,進入血液后結合相應的結合蛋白,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甲狀腺功能與內分泌情況[8]。ACTH水平則反映腎上腺功能與內分泌情況,由人體垂體前葉分泌[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TT4水平低于對照組,ACTH水平高于對照組,說明視神經脊髓炎急性期患者,即病情較重的患者甲狀腺激素水平較低,ACTH水平較低,存在較高的內分泌紊亂風險。在人體中,TT4水平低反映出甲狀腺功能的減低[10]。甲狀腺功能的減低可造成蝶鞍的擴大與視野的異常,誘發(fā)并加重視野缺損,對視神經脊髓炎病情造成負性影響[11]。研究表明,甲狀腺激素水平的波動與人體視野的改變具有相關性[12]。甲狀腺激素與廣泛存在于人體神經系統中的星形膠質細胞具有密切聯系,一方面,游離T4轉換為游離T3所需要的酶大量存在于小膠質細胞和星形膠質細胞內;另一方面,TT4又可促進星形膠質細胞的增殖和分化[13]。而星形膠質細胞促進神經元細胞結構和功能,為其提供營養(yǎng)支持,除此以外,星形膠質細胞對神經元突觸的形成、傳遞、功能具有維護與調節(jié)作用[14]。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存在星形膠質細胞病變,對于視神經脊髓炎患者而言,星形膠質細胞的損害程度與病情發(fā)展具有密切聯系,且與視神經脊髓炎重要因子水通道蛋白抗體水平有關[15]。甲狀腺激素水平的降低可能影響星形膠質細胞維護神經元突觸功能,從而影響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有研究發(fā)現,甲狀腺激素水平的異常還與視神經纖維缺損、視覺電生理異常存在密切的關聯[16]。視神經脊髓炎與ACTH水平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聯系,ACTH水平可能影響視神經脊髓炎的病情。視神經脊髓炎被證明發(fā)病與發(fā)展和免疫炎性反應密切相關,患者存在較為嚴重的炎癥反應與視神經功能損害,這種炎癥反應會加重視神經炎程度與視神經脊髓炎病情[17]。在視神經脊髓炎發(fā)生時,引起炎癥反應,包括視神經炎與脊髓炎,對腎上腺分泌具有一定刺激作用,從而刺激ACTH分泌。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嚴重時,患者應激反應較高,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產生刺激,促腎上腺素分泌激素大量釋放,垂體受到刺激合成ACTH,造成ACTH水平升高[。另一方面,ACTH水平升高也有促進糖皮質激素分泌而抵抗機體炎癥反應的作用。因此,ACTH水平異常升高可能意味著患者炎癥反應程度較為嚴重。
為證實TT4、ACTH水平與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之間的關系,本研究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TT4、ACTH水平是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的影響因素,提示臨床可通過調節(jié)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內分泌激素,促進患者病情改善。進一步行ROC曲線證實,內分泌激素TT4、ACTH水平單項檢測用于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病情預測的AUC分別為0.774和0.860,提示視神經脊髓炎患者的內分泌激素TT4、ACTH水平對視神經脊髓炎病情有一定預測價值。雖然本研究獲得想要的結果結論,但研究仍有局限,包括研究樣本較少、研究時間較短等,后續(xù)還應進一步增加樣本量、延長研究時間進行深入探討分析。
綜上所述,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多伴內分泌代謝紊亂,可能與治療期間病情加重有關,建議治療期間可監(jiān)測視神經脊髓炎患者內分泌主要指標水平,以指導預測患者病情加重風險,并做出積極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