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改玲 黃穎璇 李妹清 劉 玲(通訊作者)
(廣東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醫院>,廣東 佛山 528318)
呼吸系統疾病是新生兒的常見病,受各種因素影響,新生兒肺容量與肺殘氣量相對不足,呼氣末時易出現肺泡萎陷,進而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近年來,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該病的治療也逐漸成為臨床焦點問題[1]。機械通氣是目前治療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的主要手段,相較于有創機械通氣,無創正壓機械通氣并發癥少,安全性高,已成為臨床治療的首選手段[2]。本研究對比了經鼻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NCPAP)治療呼吸系統疾病新生兒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我院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治療的呼吸系統疾病新生兒84例。納入標準:符合新生兒呼吸暫停、肺炎、肺透明膜病及濕肺等疾病相關診斷標準[3],有無創通氣適應證,家屬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體重<1kg,合并先天性心臟病、呼吸系統畸形患兒。根據不同治療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2例。對照組:男24例,女18例;胎齡36~40周,平均胎齡(35.42±2.14)周;體質量2.06~3.80 kg,平均體質量(2.86±0.87)kg;原發疾病:新生兒肺炎20例,呼吸窘迫15例,胎糞吸入7例。觀察組:男22例,女20例;胎齡36~40周,平均胎齡(35.29±2.31)周;體質量2.05~3.85 kg,平均體質量(2.89±0.75)kg;原發疾病:新生兒肺炎18例,呼吸窘迫16例,胎糞吸入8例。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治療:所有患兒給予保暖、吸氧、霧化、抗感染及改善微循環等常規治療。觀察組:給予無創經鼻持續性氣道正壓通氣治療,參數設定:呼氣末壓力4~6cmH2O,吸入氧濃度40%~60%,流量5~7 L/min,根據患兒氣血分析結果進行參數調整,直到符合撤機條件。
1.3 療效指標:①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及通氣24h后血氧飽和度(SpO2)、血氧分壓(PaO2)及二氧化碳分壓(PaCO2)變化,采用康立BG-800A血氣分析儀對上述指標進行檢測;②比較兩組患兒通氣時間、住院時間、呼吸暫停及有創通氣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運用SPSS21.0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及通氣24h后氣血指標變化:治療前,兩組SpO2、PaO2、PaCO2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通氣24h后,兩組SpO2、PaO2均升高,PaCO2均降低(P<0.05),但觀察組SpO2、PaO2均高于對照組,PaCO2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及通氣24h后氣血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及通氣24h后氣血指標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aP<0.05
組別 SpO2(%) PaO2(mmHg) PaCO2(mmHg)治療前 通氣24h后 治療前 通氣24h后 治療前 通氣24h后對照組 90.24±3.0594.24±2.57a 46.32±4.6756.45±4.77a 57.63±5.2544.56±4.33觀察組 90.11±3.1396.58±3.03a 45.75±4.7960.24±4.68a 56.73±5.3740.73±4.17a t 0.1933.8170.5553.6760.7764.129 P 0.847 <0.0010.581 <0.0010.440 <0.001
2.2 兩組臨床療效情況:觀察組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呼吸暫停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組臨床療效比較
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大多表現為呼吸功能受阻,若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易引起低氧血癥、酸中毒等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因而重視氧療,通過提高吸入氧氣的濃度,改善患兒血中動脈血氧分壓,進一步避免低氧血癥,是首選的治療策略方向。而通氣方法則是設計治療方案的重點,其中較為常見的是鼻導管吸氧,雖可起到一定程度上治療作用,但其存在改善患兒動脈血氣速度緩慢的缺點,且對新生兒適用程度低,主要原因為氧氣丟失較多。而鼻塞式持續氣道正壓通氣,鼻塞與患兒鼻腔之間緊密連接,基本無漏縫,可維持吸氧濃度準確,且避免氣管插管,保證患兒安全,可快速提升動脈血氧濃度,具有較高的治療價值。
正壓通氣的整個治療過程患兒均是接受高于大氣壓的氣體,通過在呼氣與吸氣時給予一定正壓的持續氣流,有助于提高患兒肺容量及肺殘氣量,避免肺泡萎陷,從而提高患兒肺氧合功能,改善呼吸道癥狀[4]。既往研究表明,越早開展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對于患兒支氣管和肺發育越有利,患兒發生有創插管可能性及并發癥幾率越低[5]。NCPAP是臨床上最早用于正壓通氣的手段,與有創機械通氣相比,經NCPAP治療后患兒通氣時間均顯著降低,肺部相關并發癥也顯著減少,NCPAP對早產兒的療效已得到廣大專家和學者的認可[6]。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兒通氣24h后,SpO2、PaO2及PaCO2等血氣指標均得到顯著改善,但觀察組SpO2、PaO2均高于NCPAP組,PaCO2低于對照組,提示開展鼻塞式持續氣道正壓通氣對改善患兒動脈血氣指標良好作用,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分壓,升高氧分壓。同楊磊等[7]相關報道結果一致。另外,觀察組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兒呼吸暫停率低于對照組,提示NCPAP在縮短患兒住院時間,降低呼吸暫停率方面的療效明顯。其原因可能是正壓通氣使得患兒咽部壓力升高,間接增加了患兒上呼吸道壓力,從而為患兒提供了更強的呼吸支持[8]。
綜上所述,NCPAP對患兒血氣指標的改善效果更優,住院時間更短,呼吸暫停率更低,可作為呼吸系統疾病新生兒的優選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