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寶
(河南省開封市人民醫院心胸外科,河南 開封 475000)
縱隔腫瘤為常見胸部腫瘤,可引發循環、呼吸、消化、神經等系統性功能障礙,威脅患者生命健康[1]。臨床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既往多行開胸切除術,可徹底切除病灶,但創傷大,并發癥多,不利于術后恢復[2]。隨著微創技術發展,電視胸腔鏡逐步應用于胸腔內腫瘤治療,但與開胸手術效果對比仍存在爭議。本研究旨在探討電視胸腔鏡輔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縱隔腫瘤切除術治療縱隔腫瘤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回顧性選取我院75例縱隔腫瘤患者,根據手術方案分組,行傳統開胸手術治療的37例為對照組,行VAMT縱隔腫瘤切除術的38例為研究組。對照組男24例,女13例,年齡26~65歲,平均(43.12±7.03)歲。研究組男23例,女15例,年齡25~64歲,平均(44.68±7.52)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選例標準:納入標準:均為原發性縱隔腫瘤;經胸部CT確診;病灶未侵犯主支氣管。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臨床資料不全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病灶發生遠處轉移;手術禁忌證;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合并肺部疾病。
1.3 方法
1.3.1 研究組:行VAMT縱隔腫瘤切除術,全麻,取健側臥位,取腋中線第6~8肋間做觀察孔,置入電視胸腔鏡;取腋前線、腋后線第4、5肋間做操作孔;根據腫瘤位置作一切口(3~5cm),取中號切口保護器,電視胸腔鏡下操作;游離縱隔腫瘤,對粘連致密腫瘤,以銳性、鈍性交替方式游離;電灼處理腫瘤較小滋養血管,行肽夾處理較粗血管;切開較大縱隔囊腫,抽吸減壓囊內實物,瘤體變小再行操作;如腫瘤、心包粘連較密,則打開心包處理,解剖界限清晰,腫瘤完整切除;對食管、支氣管圓形腫瘤,夾住基底,切除腫瘤;浸潤性生長腫瘤,切口撐開,胸腔鏡輔助切除。
1.3.2 對照組:行傳統開胸手術,全麻,暴露胸腔,胸骨正中做切口,周圍腫瘤組織切斷,逐步分離粘連,切除腫瘤,縫合。
1.4 觀察指標:①手術耗時、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住院時間;②對比兩組術后疼痛程度,于術后1d以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0~10分,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相關;③比較兩組術前、術后7d免疫功能[T淋巴細胞亞群(CD4+、CD3+、CD8+)],以流式細胞儀檢測;④術后并發癥(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肺不張等)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運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1d疼痛程度、手術及術后恢復情況:研究組手術耗時、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術后1d 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手術情況、術后恢復情況、術后1d疼痛程度比較(±s)

表1 手術情況、術后恢復情況、術后1d疼痛程度比較(±s)
組別 n 手術耗時(min) 術中出血量(mL) 術后引流量(mL)術后1d VAS評分(分) 住院時間(d)研究組 38139.54±28.14274.12±35.12350.12±50.123.03±0.858.02±1.57對照組 37189.45±29.54469.53±36.49603.48±48.755.03±0.7611.95±1.83 t 7.49323.63222.18410.7329.991 P<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免疫功能:術后7d,研究組CD4+、CD3+水平高于對照組,CD8+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T淋巴細胞亞群CD4+、CD3+、CD8+比較(±s)

表2 T淋巴細胞亞群CD4+、CD3+、CD8+比較(±s)
時間 組別 例數 CD4+ CD3+ CD8+術前 研究組3834.15±3.9555.06±4.3544.12±3.32對照組3735.27±4.0556.12±4.6145.36±3.03 t 1.2121.0241.688 P 0.2290.3090.096術后7d研究組3845.32±4.1768.08±6.0331.35±3.17對照組3740.39±4.3562.12±5.6438.34±3.415.0114.4189.183 P<0.001 <0.001 <0.001 t
2.3 并發癥:研究組出現肺部感染1例,對照組出現切口感染4例,肺不張1例,肺部感染3例。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2.63%低于對照組21.62%(χ2=6.402,P=0.011)。
手術是治療縱隔腫瘤的首選方法,傳統開胸手術可在直視下手術,操作空間大,但創傷較大,術后并發癥多。隨近年胸腔鏡技術廣泛應用,技術已趨于成熟,多數縱隔腫瘤患者經電視胸腔鏡輔助手術,可達到完全切除病灶[3]。本研究中研究組手術及住院時間明顯縮短,術中出血量、術后1d VAS評分、術后引流量均顯著降低,與梁璃匯等[4]研究結果相似。VAMT縱隔腫瘤切除術在電視胸腔鏡引導下進行,能進一步明確腫瘤位置,獲取清晰操作視野,利于提升手術效率,從而縮短手術耗時,減少出血量,減輕暴露應激與術后疼痛,術后恢復速度更快。此外,本研究中研究組并發癥發生率僅為2.63%,顯著低于對照組,可見VAMT縱隔腫瘤切除術可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同時為提高VAMT縱隔腫瘤切除術手術成功率,需嚴格掌握以下適應證:良性病灶者;術前影像學檢查包膜完整;癥狀已控制重癥肌無力者等[5]。
縱隔腫瘤細胞可產生免疫抑制因子,降低機體免疫,以阻滯免疫效應細胞殺傷作用,實現自我保護;還可使機體營養物質消耗,免疫系統營養供應減少,致免疫功能降低[6]。病灶切除后,抑制機體免疫作用消失,并逐步恢復。本研究中,術前兩組機體免疫處于抑制狀態。術中手術創傷、術后疼痛均影響機體免疫功能,而手術創傷對機體免疫影響最大。與開胸手術比較,VAMT治療手術創傷小,故本研究結果發現,術后7d研究組CD4+、CD3+、CD8+逐漸恢復,且均優于開胸組,進一步說明VAMT更有助于術后免疫系統恢復。
綜上所述,VAMT縱隔腫瘤切除術治療縱隔腫瘤,可減少手術創傷,減輕術后疼痛,利于免疫功能恢復,且術后恢復快,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