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萍萍
(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6)
2017年,國家出臺了《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指出了要做好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效銜接,同時,還要求產教融合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提高行業企業參與辦學的程度,健全多元化的辦學體制,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1]。
我校正在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而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最顯著的特征。學院一直以來也在積極探尋職業教育與學院中各個專業的契合點,以求能夠有顯著突破。基于此,本人在2021年秋季學期申報了并立項了一個校級課題——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背景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希望通過研究,能夠總結出我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教學方面的問題,提出解決的策略。
我們通過前期研究,已經對目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發展存在的問題與不足進行梳理,并且從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構建、教材選用、師資隊伍建設以及實訓基地建設五個方面來構思人才培養模式的解決策略;接下來,將不斷從實踐中探尋適合本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本文則重點闡述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背景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在產教融合協同育人這個背景下,為促進職業教育更好地發展,學校需要不斷地拓寬和企業之間的合作渠道,一同構建專業的建設,從而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此同時,也可以將辦學實力逐步提升。對于職業教育培養下的學生而言,在校時間要比普通院校學生少,因此,學校就要考慮到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所占比,調整其合理的結構,讓學生能夠在學校更多地得到實踐鍛煉的機會,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我們將從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在社會中的就業崗位需求出發,確定該專業所培養的人才需求具體要有什么。接下來進一步地去確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確立是以在校的教學團隊與企業的實訓基地之間形成的一種長效工作機制。在這個機制中,學院教學團隊將根據崗位的核心工作技能,確定在校生培養的核心課程,在這中間可以建立“崗課賽證”的一體化培養模式,進而有效推動課程的開展。同時,學校的教學團隊也可以和企業共同開展專業的教學實施。在這樣一個結構下,教學反饋的效果可實時驗證人才培養模式的可行性和效果,也可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不斷優化和改進。本研究下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是以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重點,走校企一體化相結合之路,以校企合作為抓手,“政、校、行、企”四方聯動,協同共建“政校行企”多元育人平臺開展校企合作育人。本研究將依據此,構建出“1+2P”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1+2P”人才培養模式
上一部分,作者從實踐中探尋適合本校數字媒體技術專業“1+2P”人才培養模式,接下來,我們來具體闡述“1+2P”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內涵。
“1”是指在整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運行中的“1+X”證書制度(“1+X” certificate system),把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實施“1+X”證書制度,不僅是職教20條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一個重大創新。積極研究落實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的《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把“1+X”證書制度作為深化職業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拓展就業本領的重要抓手。其最根本的是從就業崗位出發,利用行業企業調查的機會,了解相關行業(企業)對職業技能證書的認知情況。崗位需要何種類型的專業技能證書,在進行專業培養時,我們就要在最初的人才需求中納入進去。在學生在校的三年期間,我們就要按照所需,從學生入校起,讓學生建立起考取專業技能證書的意識,使學生入校后就明確了自己的專業學習目標。根據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程度,考取相應等級的證書。學院目前已經建立了1+X虛擬現實工程技術行業證書試點工作,就是為有效地開展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
“2P”則是崗課賽證(Position Course Competition Certificate)和實訓基地(Practicaltraining bases)的首字母縮寫。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培養計劃的制定,在這個過程中,課程體系的設定是重中之重的,那么如何設置課程,設置哪些課程,都是我們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而且必須緊密地結合當下行業對其要求,與企業共同來構建課程體系。我們所確定開設的課程,一定是和企業崗位要求的核心技能掛鉤,而不是脫離崗位需求培養技能,要根據職業教育的特點,根據企業發展的需求,實現課程體系的改革,讓學生能夠在校明確企業的工作模式,從而針對性地開展專業方向的學習。這樣在未來的崗位上,也能更好地適應行業對人才的需求。
同時,為持續提升我校職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互聯網+等大賽水平,圍繞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我們學院所有專業教師要努力搭建起各類技能大賽的平臺。例如:職業教育虛擬現實技術技能比賽、全國高校數字藝術設計大賽,藍橋杯等多種比賽,建立起這類技能競賽的長效機制,并形成常態化運行保障機制,鼓勵學生并且指導學生積極參加比賽。要構建起“以賽促學、以賽促教、以賽促改、以賽促訓”,創新“教、學、做合一”人才培養模式,營造“學技術、比技能、展風采”的良好學習氛圍,強化技能型人才職業能力培養。
因此,構建“崗課賽證”融入進人才培養模式,分析崗位核心工作任務要求,根據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確定所開設的課程,將其轉化為人才培養的核心技能,開設內容與崗位要求對接,以此來更好地順應行業對人才需求。同時,使各類技能競賽成為創新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重要途徑,推動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改革。
實訓基地的建設,在數字媒體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尤為重要。這里的實訓基地,既包括校內建立的各類專業相關的工作坊,也包括在校外聯合企業建立的實訓基地。實訓基地的建立在整個人才培養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具體內容如下。
(1)校內建立的各種類型的專業工作坊,為學生進行更好的實踐活動提供了有效的平臺和機會。根據教師學生雙向選擇加入工作坊中進行實踐鍛煉,可以學習到課本知識以外的專業技術內容,如軟件的高階操作等。為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奠定基礎。同時,校內的工作坊還有一大功能,就是可以對一些優秀的設計作品進行展示,從而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領作用,讓學生們能夠進行相互的影響,有利于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我們學院已經建立的數字建模工作坊,在學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于2021年4月,是我院教育技術教研室數字媒體專業下的專攻三維建模渲染動畫、虛擬現實交互、虛擬角色創建等領域研究。在課余時間,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為學生提供平臺、環境、知識、技能的學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學習更多、更扎實的知識與技能。
(2)校外建立實訓基地,則是結合企業,通過校企合作,建立起產學對接的實訓基地。校外實訓基地的建立,有很多有利的作用,具體內容為:一是可以對于雙師型隊伍建設,提升師資力量方面提供有力的幫助。因為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實操性要求,對于授課教師而言,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熟練的實踐操作能力,而校外的實訓基地與企業聯系緊密,在校教師則可以合理地安排自己實踐,進入到企業中進行實踐鍛煉,強化自己的專業技能,還能夠更加明確企業的需求,能夠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同時,深化“引企入教”改革,為了增加師資力量,還可以聘請一些優秀的企業員工進入校園兼職任教,作為兼職教師來為學生講解課程。那么對于學生而言,常規意義上的老師,則不僅包含校內的專任教師,還包括校外的企業教師,從而建立了一種新的教師制度——“雙導師制”。二是,利用校外的實訓基地,學生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實踐鍛煉,豐富學生的實踐經歷。如果學生在企業鍛煉能夠有很好的表現,也對于學生就業能夠起到很好的幫助作用。2022年上學期,學院工作坊中有10名同學收到了沿海地區游戲開發公司,三維動畫制作公司的頂崗實習的邀請,他們將前往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完成頂崗實習任務,并爭取長期就業于內地沿海城市。打開就業格局,也為拓寬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往后的學生實習工作奠定了有利的基礎。
本文以課題前期的研究為基礎,根據梳理出的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發展目前存在的問題與不足,結合前期構思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解決策略,在實踐中探索提煉出了“1+2P”人才培養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伴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學校教育的教學改革也不斷地深入,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背景下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日益豐富起來,產教融合協同育人的理念也更加完善,這對于學院相關的專業人才培養十分具有借鑒的意義。通過實踐證明,產教融合協同育人背景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使得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崗位的適應能力都得到了不斷增強,同時,也為社會輸送了大量的專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