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紅麗
(徐州醫科大學圖書館 江蘇徐州 221002)
隨著互聯網發展和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社會進入了一個信息高速增長的時代,即大數據時代。“大數據”這一名字是繼“云計算”“Web2.0”之后引起業界最關注的一個詞匯,它將在這個信息時代引領新的浪潮。大數據突出的特點就是“大”,數據量大,信息處理技術多樣化,數據獲取速度快,多種信息被集中、超速分析、傳遞。所以,大數據不僅僅是數據,還包括數據的存儲、挖掘等信息處理技術和手段。大數據環境下,所需要面對的海量數據中有相當多的數量是低價值的,數據類型是多樣化的,信息服務部門可以運用數據挖掘等技術進行數據處理,將處理結果與事物之間建立內部聯系,分析數據背后的規律。
智庫是一個國家衡量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我國智庫無論從數量、類型,還是質量上面都得到了極大的增長。大數據為智庫研究提供了豐富的信息源,先進的研究工具和強大的技術支持。大數據庫環境下,用戶獲取信息不再必須是到圖書館,傳統的圖書館服務也已經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個性化信息需求。智庫服務既是圖書館自身生存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我國特色智庫發展對高校圖書館的外在要求,大數據對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該文研究是用中國知網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數據庫,分別以“高校圖書館”and“智庫”和“高校圖書館”and“智庫服務”兩個檢索式進行“主題詞”檢索,各查到相關文獻453條和376條。
從檢索到的文獻統計發現,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方面的文章起始于2007年,從2014年開始發文量大幅度增長,也就是說高校圖書館智庫方面的研究呈現明顯上升趨勢。發文的高峰期是2019年,一年的發文量達到106篇,然后發文量開始下降,2021年的發文量只有55 篇。高校圖書館智庫方面文獻最早是2010 年發表的,此類文獻發表從2014 年開始發文量急劇上升,至2019 年達到高峰,一年的發文量有85 篇,再往后發文量開始逐年大幅度下降。2021年發文量只有43篇。通過兩個檢索式的對比,可以發現有關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方面的研究要稍早了幾年,且兩者同時顯示研究都是從2014 年開始逐漸進入高峰年2019 年。由此可以看出,越來越多的研究者認識到了高校圖書館與智庫的聯系,開始對高校圖書館在智庫建設以及智庫服務中的作用開展研究。從兩者研究的下降趨勢中可見高校圖書館智庫研究暫時還沒有找到新的突破口。
從研究的主題來分析,從圖1和圖2均可以看出兩種研究主題中,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方面的發文量都多于圖書館智庫建設方面的,可見業界學者們多認為高校圖書館的功能本質上還是以提供服務為主,比如為校外或者高校智庫建設提供智庫服務。高校圖書館自己建成為一個獨立的智庫機構在國內對大多數高校圖書館而言,因為多種原因,條件還是不具備的。由此可見,高校圖書館對智庫建設以及高校智庫提供服務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在思考發展方向時也不能盲目照搬別館的經驗,而是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以及發展的需要給圖書館進行功能定位。在圖1和圖2中還可以看出,關于大數據與高校圖書館,以及與高校圖書館服務的聯系的文章比較少,都只有8篇,說明高校圖書館在服務已經智庫服務中對大數據的研究還處于初期階段,這里面還有很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探索。

圖1 “高校圖書館”and“智庫”發表文獻主題分布圖

圖2 “高校圖書館”and“智庫服務”發表文獻主題分布圖
我國高校智庫的研究最早見于陸國平等人的論文《研究型大學與思想庫》[1],該文章認為在我國一些研究型高??梢岳帽拘5娜瞬?、學科以及資源優勢建立“思想庫”。這是我國高校智庫研究的起始階段。從圖1和圖2中可以看出我國高校智庫研究從2014年開始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這與我國的國家政策導向以及社會需求有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做出一系列重要論述。國家一系列政策的出臺,助力了我國高校智庫的發展和壯大,同時相應的高校智庫研究大幅度增加,研究的內容也在不斷豐富。高校智庫是隸屬于某個高校但又不同于高校傳統院系的一個實體的學術研究機構,主要為地方政府、學校學科建設、地方企業發展等提供政策參考、決策咨詢的服務型機構。高校特有的學科優勢是可以有多學科的研究人才和豐富的研究成果,校內就有校圖書館為其提供文獻資源服務,這是高校智庫建設過程中相對于其他類型智庫而言獨有的優勢。
對高校智庫而言,高校圖書館是其文獻服務部門,而高校圖書館智庫與高校智庫又有所不同,這是在圖書館除了開展日常的服務職能外,專門成立的一個以圖書館為主體,集提供智庫服務、組織智庫研究、進行智庫成果推廣于一體的圖書館的內設部門。隨著社會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速,人民信息意識的不斷增強,國家之間、社會各行各業之間競爭加劇,在這個信息時代誰掌握了信息誰就掌握了發展的主動權?;诖?,人們以及各個行業機構對作為文獻信息中心的高校圖書館需求不斷增加,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是其發展趨勢。張艷蕾發表的《智庫:圖書館發展的新機遇》一文首次提出了圖書館的智庫定位這一發展思路[2]。大數據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具有資源、智庫服務人才、技術平臺等的天然優勢,使得高校圖書館與智庫更好地進行融合。
每個高校智庫的發展不僅需要人才資源,也需要文獻資源[3],這都離不開高校圖書館的參與。高校圖書館收藏和購買的大量文獻資源,是高校智庫影響力構成重要因素之一。文獻資源的收集、整合,資源平臺的搭建,智庫成果的產出和推廣等更離不開圖書館智庫服務館員提供的服務。高校圖書館是高校智庫建設的重要基礎支撐[4],智庫服務是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延伸和升級。從圖1和圖2中可以看出,我國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研究為56 篇,從研究的主題來看,理論研究主要分布在智庫理念、策略研究、服務模式、“雙一流”建設、智庫需求、智庫館員等方面的探討,我國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理論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實踐探索方面,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在智庫服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只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江蘇大學等20余家,數量還比較少。江蘇省內開展得比較早,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江蘇大學的圖書館,他們成立的科技信息研究所,服務于當地中小企業。研究所跟用戶需求設立相應的部門,旨在為用戶提供一體化智庫服務,他們搭建的8 個強大的信息服務平臺是江蘇大學圖書館智庫服務的“大數據倉”。目前,江蘇大學在這塊已經形成了自己的產業鏈,業界已有較大的影響力。
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要更好地開展智庫服務資源是關鍵,因此每個高校因其學科特點圖書館的資源配置有所不同,在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不斷推進的今天,與其他高校圖書館進行聯盟[5],實現資源共享顯得尤為迫切。這種聯盟可以是同一地區的高校圖書館之間進行聯盟,也可以是跨地區的同類高校圖書館之間進行聯盟,同一區域的高校圖書館間聯盟更具有便利的天然地域優勢。高校圖書館應該打破現有的資源壁壘和服務機制,開展跨校,甚至跨學科的聯盟式智庫服務,實現資源、智庫服務人員、智庫人才的深度合作。這種高校圖書館間聯盟式智庫服務讓各個圖書館資源得以集中,使資源獲取更加方便,智庫聯盟的成立也加強了行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智庫成果的產出質和量,提升了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建立智庫服務聯盟是提高高校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效果的有效手段,在大數據環境下,智庫服務聯盟首先要做的是實現聯盟館之間的資源共享[6],而搭建共享平臺是解決資源共享的首推方式。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聯盟的資源共享平臺集文獻資源、用戶信息行為資源、智庫成果庫、在線服務等于一體,通過一站式檢索,讓用戶可以實現跨圖書館、跨資源類型、跨資源載體,直接檢索到所有資源。這一檢索模式的實現得益于對各個高校圖書館進行資源整合,這是一個龐大的基礎性建設工程。大數據環境下,我們更需要了解用戶真正的信息需求是什么,用戶信息行為資源版塊是對用戶信息獲取過程的信息行為進行收集形成的用戶數據庫,便于高校圖書館智庫館員通過對用戶信息行為信息進行挖掘和分析,從中得出用戶的信息目的,從而更加有效地為用戶提供精準服務。資源共享平臺是智庫成果轉化的極佳窗口,可以改善高校智庫成果轉化率不高的局面,有利于擴大聯盟智庫影響力。平臺上可以進行講座、智庫成果交流論壇等信息發布,這有利于加強圖書館、用戶、智庫人才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流,讓智庫研究更市場化,促進高校圖書館的智庫服務良性輸出[7-8]。
有足夠的經費支持是高校圖書館開展智庫服務的有效保障。目前,多數高校圖書館還是依靠學校撥款作為經費來源。公益性服務機構的性質讓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基本都是以免費形式提供的,在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要在競爭激烈的信息環境中占得一席之地,走出校園,為社會提供服務已經是必然。對圖書館服務機構來說,服務能力是其核心競爭力要素,唯有提升服務能力是硬道理。高校圖書館要提升服務能力,開展智庫式服務需要在多方面下功夫,資源建設、智庫服務平臺搭建、智庫服務專業館員培訓、軟硬件建設等,這些都需要相應的經費支持來完善。高校圖書館在社會服務取得一定績效以后,可以考慮向服務用戶收取一定的勞務費用。同時,高校圖書館智庫服務要尋求社會資助,平時要注重圖書館與外界的聯系和宣傳,在互動中增強對方對圖書館智庫服務的可信度和資助。高校圖書館可以通過服務增值讓館里經費逐漸增加,然后再將這些經費投入圖書館的建設中去,如此慢慢產生良性循環,讓圖書館的服務能力不斷提升,同時社會服務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增強。
大數據環境下,信息服務部門迎來了很大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相應的挑戰。高校圖書館作為文獻存儲和服務部門,在我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激烈的信息服務競爭環境中,高校圖書館應抓住機遇,迎難而上,要在明確自身定位的基礎上,深度挖掘自身優勢,樹立智庫服務理念,加強內涵,在不斷建設中,提升圖書館的服務競爭力。因此,要充分認識到高校圖書館開展智庫服務“單兵作戰”是不行的,要加強館際合作,走共同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