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吉玲
(井岡山大學 江西吉安 343009)
井岡山大學生物與醫藥學科是井岡山大學的“高峰學科”,依托生物學、醫學及藥學等學科的基礎和優勢,立足江西及周邊地區,輻射全國,著力公關高精尖技術,培育具有原創性的重要科技成果,旨在建設與地方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具有區域優勢和鮮明特色的一流學科[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布的《2020年學位授權審核結果公示》[2]顯示,井岡山大學生物與醫藥學科獲批碩士學位授權點,這標志著井岡山大學學科建設方面又進入一個新階段。
高校的水平靠學科支撐,也靠學科成就來代表和體現。據科睿唯安公司發布的InCites數據庫快速使用指南中指出,InCites 數據庫中包含了基于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2011 年)》的學科分類,不僅可以分析本校的學術研究水平,還可以和國內外的同行進行比較[3],其中ESI(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是世界范圍評價和跟蹤學術研究水平的重要工具和參照[4],從論文產出、被引頻次、研究趨勢及熱點等方面對全球科研水平及影響力來比照研究[5]。比如:張爽等人分析地學學科中已經進入ESI 世界前1%和未進入ESI 世界前1%的中外高校的發文量、篇均被引頻次、論文發表的形式、合作情況、論文作者等特性,研究各指標與論文被引頻次的相關關系[6];張杰等人分析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學科論文數、被引頻次、論文被引百分比、學科規范化引文影響力[7]、h指數以及論文合作情況。因此,根據InCites 數據庫數據進行計量分析井岡山大學及其對標機構,了解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發展現狀及差距,為學科建設和發展提供參考。
根據最新ESI 數據(2021 年5 月更新)臨床醫學學科入圍機構數為4 889,井岡山大學未進入ESI 前1%。Incites 機構排名雖然和ESI 排名有所不同,但是二者之間是存在正比例關系的。根據當期Incites 數據(2021 年4 月30 日更新),臨床醫學學科全球11 751 個機構中,井岡山大學排名6 556。收集數據后通過使用Excel 軟件進行清洗和分析,計算出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科學進入ESI前1%的潛力值為0.08%。
通過Incites 數據庫對當期ESI 數據區間獲得了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ESI 論文產出力及影響力指標,其時間范圍為2011—2020 年,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
表1 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論文產出力及影響
在此對49 篇論文的發文機構為井岡山大學的二級機構進行了統計分析,得到了臨床醫學學科各學院(單位)的貢獻度。醫學部的貢獻度最大,而且占比過大半,為93%,相比其他校內機構,具有絕對的優勢,基本符合該學科的研究及應用范圍特點。
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各年論文數的情況,在2011—2020 年共有49 篇,其中2014 年和2016 年論文產出量最少,為1 篇;2019 年和2020 年論文產出量最高,為12篇。從表2中可看出該學科WOS論文產出量呈增長趨勢,也表明了該學科的不斷進步。
某學科論文被引表現是評價一個機構科研水平的主要數據,代表某一機構或某一學科在國際上的影響力[8]。此次主要選取被引頻次、篇均被引頻次、論文被引百分比、學科規范化的引文影響力和高被引論文數這幾項衡量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的科研水平。
井岡山大學2011—2020 年全部學科WOS 論文數為1 134篇,論文被引頻次為8 872次,其中臨床醫學學科web of science論文共有49篇,被引頻次340次,臨床醫學學科論文被引頻次占全校論文總被引頻次的0.04%,具體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井岡山大學2011—2020年學科WOS論文影響力指標
2.2.1 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論文被引頻次
論文被引頻次不僅呈現出學科的研究水平而且是考量本機構學科的論文影響力。2011—2020年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論文被引頻次的變化情況,10年中被引頻次有兩個最高點分別為2011年和2017年,均為68次,2016年最低,為0次。縱觀被引頻次,10年呈現明顯波浪式發展趨勢,2011年、2015年、2017年達到高峰后逐步下降,而最近3 年2018—2020 年則一直是下降趨勢,是因為論文發表年限不長因而被引數相對較少,并不能代表這年段的完全的被引情況。
2.2.2 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規范化的引文影響力
科睿唯安公司發布的InCites 數據庫常用指標手冊指出,學科規范化的引文影響力是一個排除了出版年、學科領域與文獻類型影響的作用的無偏影響力指標,如果學科規范化的引文影響力等于1,說明該組論文的被引表現與全球平均水平相當;學科規范化的引文影響力大于1,表明該組論文的被引表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小于1,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9]。
按照工作安排,試點地區試點期為2012—2014年,下一階段要完成以下工作:一是要按照試點方案進度安排,確保在2014年年底前完成全部試點工作;二是認真對照已批復的試點方案,逐一梳理工作任務,重點關注進度滯后的工作,查找問題,尋求解決辦法;三是對下一階段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工作計劃,嚴格按照試點方案實施進度要求,分層次、分步驟地完成既定任務;四是抓好試點驗收環節,研究建立科學合理的驗收指標體系,制定完善的驗收方案,確保試點工作內容、進度和質量符合試點方案要求。
數據中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的學科規范化的引文影響力為0.51,表示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引文影響力沒超過世界均值;井岡山大學全部學科的學科規范化的引文影響力為0.69,也沒超過世界均值;臨床醫學學科的論文產出只占全校0.04%;這些方面表明臨床醫學學科在井岡山大學學科里還是占優勢的。
2.2.3 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高被引論文
根據ESI 數據庫的界定,高被引論文指近10 年間累計被引用次數進入各學科世界前1%的論文。井岡山大學全部學科的高被引論文共有4 篇,其中臨床醫學學科高被引論文為0 篇,可以看出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的高質量論文缺乏。
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發表論文數1 次以上(不包含1 次)的期刊共11 種,其中《Cochrane 評價》和《實驗與治療醫學》各發布了4篇論文,并列排名第一。11種期刊總發表論文28篇,占全部論文數的57%。在以上11 種期刊中,主要研究腫瘤方向的有4種,顯示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研究傾向腫瘤方向。
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論文數最多的前十四位作者,分別為LIU XianLliang、ZENG Junquan 等。其中作者包含LIU XianLliang 的有6 篇,排名第三以后的作者論文數都不多,并列排名第三位的有4位作者各有3篇論文,其余作者都是有2篇論文,由此看出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高產論文作者較少。
支持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基金共11個,分別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教育、文化、體育、科技(日本)、日本(Mext)、日本科學促進會、科研資助會、教育部、中國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四川大學、中央大學基礎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論文18 篇,遙遙領先第二位的江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在11 個基金中,有3項國外的,且全部來自日本,共支持9篇論文。
井岡山大學2011—2020 年臨床醫學學科的18 個國際合作機構論文共計37 篇,占比69%,與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合作的前十的機構,分別為同濟大學、南昌大學、澳大利亞天主教大學、武漢大學、辛辛那提大學、四川大學、拉特羅伯大學、皇家布里斯班&女子醫院、昭和大學、東京海洋科技大學。井岡山大學與同濟大學合作論文數最多為12篇,這也是由于同濟大學一貫實施的對口支援井岡山大學政策的原因,兩校一直聯系緊密。排在第二位的是南昌大學,同屬本省高校,屬“211 工程”高校且在地域上比較靠近的原因。排名第三的是國外機構,合作機構的排名雖大部分是國外機構,但由于總體論文數偏少,所以國際合作論文的數量也較低,被引頻次偏低,影響力小。
選擇大陸ESI排位最后一名的湖北文理學院作為對標機構。
首先,從ESI 論文總數、被引頻次、論文被引百分比、學科規范化的引文影響力、國際合作論文百分比、h指數這6 個維度就臨床醫學學科進行了兩校對比,具體數據如表3 所示。從表3 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兩機構的差距,差距比較大的是論文數、被引頻次、學科規范化的引文影響力及h指數;另外,也可以看出井岡山大學只有在國際合作百分比方面超過了湖北文理學院。因此,論文總數及高質量的論文數量是主要的差距所在。
表3 臨床醫學學科論文產出力與影響力
其次,ESI 排行榜評價的最主要指標值就是被引頻次,表4 被引頻次年度趨勢揭示了兩個機構的發展趨勢。從表4 中可以看出,湖北文理學院與井岡山大學在被引頻次上的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越拉越大,在2020 年達到兩校差距懸殊的峰值。這是由于湖北文理學院2020 年有1 篇高被引論文,單篇被引頻次為2 731,所以導致2020 年兩校突然差距懸殊,雖然如此,多發表高影響力水平的論文仍是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的發展重點。
表4 臨床醫學學科論文被引頻次年度趨勢
總體來看,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發展勢頭還是比較樂觀的,但是與進入ESI前1%大陸機構最后一位的湖北文理學院還是有很大差距。井岡山大學臨床醫學學科產出力及影響力不高,競爭力較弱,建議如下。
(1)著重引進高端人才來加強科研團隊力量。組建穩定強勢科研團隊,對深入學科研究領域,多發高水平論文成果將有助于提前排名。
(2)加強與高水平國際機構的合作和交流,不僅是學習和交流的平臺,而且促使產生高質量科研成果,提升學校的競爭力。國際合作更能產生全球范圍的關注,可以有效提高論文質量、增加被引量、擴大學術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