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專山
(甘肅省武威第十九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隨之出現了嚴峻的環境問題,若不及時關注,不僅損害了學生的身體健康,也制約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將綠色教育理念融入化學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重點。在這一背景下,綠色化學教學理念應運而生,教師唯有摒除傳統的教學理念,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將綠色教學理念與課堂教學整合到一起,促使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形成強烈的環保意識,才能從源頭上規避污染等現象,真正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環境卻承受了沉重的負擔。在這一背景下,將綠色教育理念滲透在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漸形成強烈的環保意識,已經成為當前教育的主流趨勢。但在調查中發現,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綠色化學教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現狀不甚理想,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本次調查主要圍繞“綠色化學知識獲得度、理念接受度、綠色化學教學理念和課堂教學結合程度、綠色化學實踐”等展開。通過數據分析得知:綠色化學理念和化學課堂教學結合程度相對薄弱,表明初中化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尚未將其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在綠色化學實踐調查中顯示,當前初中綠色化學實踐活動開展比較少,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根本無法將綠色化學理念和化學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導致這一現狀的原因非常多,集中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從現行的化學教材來說,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化學教材雖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改編,其中已經蘊含了有關綠色化學的內容,是教師進行綠色化學教育的最佳切入點,但是現行教材中有關綠色化學的內容僅僅局限于環境污染以及污染防治方法,化學實驗中并未隨之更新內容,沒有融入綠色化學理念。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在學習化學時難以真正形成強力的綠色化學觀念。
第二,從學生的角度上來說,當前初中階段的學生綠色化學意識十分薄弱,對其了解不夠全面、深刻。同時初中階段學生綠色化學認識的渠道非常少,基本上都是通過化學課堂,借助于化學教師的講解而獲得。但從學生綠色化學獲得目的來說,基本上是為了應付考試,并未在學習中將綠色化學理念和生活結合起來,致使學生在學習中雖然形成了一定的綠色化學觀念,但在實際生活中卻并沒有關注環境。
第三,從教師的角度上來說,綠色化學與課堂教學的結合效果與化學教師自身的認知之間存在明確的正相關。在調查中發現,多數化學教師依然束縛在“以考試為導向”的化學教學觀念中,以提升學生的化學成績作為唯一目標。在這種觀念下,由于教師對綠色化學認知不夠,致使其在設計教學方案時常常忽視了綠色化學目標,在組織課堂教學時忽視了綠色化學的滲透。
綠色化學是化學新課程改革中的“亮點”,契合了現代社會發展的主流趨勢。可以說,在全新的教學改革中,初中化學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化學成績,還要關注學生的個人素質,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其在學習中逐漸形成強烈的環保意識。鑒于此,首先應聚焦“初中化學核心素養”中的具體內容,科學設計出化學教學目標,在以往化學教學知識目標、技能目標、能力目標的基礎上,增加綠色觀念目標,確保學生在化學學習中,樹立強烈的環境保護觀念,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其次,還應全力優化教學設計,將綠色化學觀念與課堂教學整合到一起,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補充與環境污染相關的內容,使得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環境污染的危險,并形成綠色化學的意識。最后,初中化學教師在強化綠色化學教育時,還應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價值。在日常化學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不使用塑料袋、不隨意丟棄用完的電池、對化學實驗中產生的垃圾等進行科學處理,運用自身的實際行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綠色化學意識,有效滲透綠色化學思想。
初中化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密切,教師可以從生活中開發相關的綠色化學素材,引入教學課堂,豐富教學內容,實現綠色化學教育思想在教學課堂中的滲透和應用。為促進綠色化學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合,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還應依托具體的教學內容,將綠色化學教學內容滲透其中。而要真正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應結合具體的化學教學內容以及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指向“綠色化學”的內涵,對現行化學教材上的圖片、文字內容進行深入挖掘,整理其中的綠色化學內容,以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同時,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還應將綠色化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的內容有機結合起來,使得學生在“從化學走向生活,從生活走向化學學科”的學習中,形成強烈的環保意識,最終達成綠色化學的教育目標。因此,為了強化綠色化學教育效果,教師要轉變按照教材內容按部就班地傳授知識的教學模式,依據化學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內在聯系,引導學生從生活的角度理解化學知識中包含的環保內容,循序漸進地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例如,在“空氣”相關知識點的講解中,為了滿足“綠色化學”理念的要求,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對生活中常見的有害氣體、化學反應產生物可能產生的污染現象——霧霾進行研究,分析導致空氣污染的來源,思考通過何種方法能降低有害廢氣的排放,減少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顆粒物,使得學生在相關內容的分析中,理解空氣污染對環境、身體帶來的不良影響,培養學生綠色化學意識,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如此,通過教學內容的“綠色化”,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激發了學生的化學學習興趣,促使其在學習中意識到了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并逐漸樹立正確的綠色化學觀念。
課堂是實施教學的主要場所。為了保證綠色化學理念與初中化學課堂的有效滲透和整合,教師必須要著眼于課堂教學,將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的始終。鑒于此,教師可以化學課堂為主要切入口,優化課堂教學過程,將綠色化學思想和教育理念科學滲透其中。
當前的初中化學課堂依然籠罩在“以考定教”的陰影中,常常是“中考考什么,教師就講什么”,過分突出理論知識講授,引導學生在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中進行學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初中生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下,極容易產生抵觸心理,難以達到預期的目標。鑒于此,為了促進“綠色化學”在初中化學課堂中的融合,初中化學教師必須要優化教學設計,以具體的化學教學內容作為載體,靈活選擇恰當的化學課堂教學手段,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學習模式引導中,逐漸形成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并逐漸形成綠色化學理念。
例如,在“愛護水資源”的教學中,為了促進“綠色化學理念”在課堂上的融合,教師就摒棄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了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了解水資源的重要性、寶貴性,并在日常學習中形成保護水資源的良好習慣,教師就指向這一課堂教學目標給學生設計了自主探究學習方案,并為學生補充了相關的資源,包括:水資源分類重復利用、污水科學處理等,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圍繞其展開自主探究學習。之后,又引導學生組成“水資源保護小組”,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監督班級中學生的水資源保護情況。同時,在具體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還應指導學生運用廢棄物制作相關的化學學習器材、化學教具等,思考如何才能降低化學實驗中出現的資源消耗現象。教師也可借助信息技術這一方式給學生營造一個生動的體驗情境,使得學生在生動、形象的水資源保護情境中產生強烈的情感體驗,從中認識到水資源污染的現象,并在此基礎上形成強烈的保護意識。如此一來,通過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和改進,學生能夠在直觀感知中強化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落實“綠色化學”的教育理念。
基于化學學科的特點,實驗是其最為顯著的特點。可以說,化學實驗教學與理論教學共同組成了化學教學的主要內容。同時,化學實驗還是落實學科素養、強化學生綠色化學觀念的重要載體。基于此,當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模式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改進,但在實際教學中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實驗操作簡單、缺乏綠色實驗目標等。面對這一現狀,在促進“綠色化學”理念與課堂教學融合的過程中,應以化學實驗作為載體,將其貫穿在實驗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教師在設計實驗目標時,應增加“綠色化學”實驗目標,在實驗完成之后,還應對廢渣、廢液進行科學、合理的回收,指導學生將化學實驗中產生的污染物回收到相應的垃圾桶中,以免對環境產生污染;針對化學課堂中那些存在污染的化學實驗,就可借助多媒體的方式將實驗內容進行講解、呈現。如此,不僅完成了實驗教學的目標,也極大地避免了傳統實驗學習中產生的各種污染現象。
例如,在“硫在氧氣中燃燒”實驗教學中,硫在空氣中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硫氣體,這種氣體具有毒性。鑒于此,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實驗操作之前就應明確告知學生,提醒其適量使用,并要求學生在開展實驗的時候還要對尾氣進行科學處理。同時,教師可要求學生對原有的實驗儀器進行改進、優化,最大限度做好尾氣處理工作,將實驗中產生的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如此,通過“綠色教學理念”與化學實驗的有效結合和滲透,促使學生在化學實驗學習中逐漸形成了強烈的綠色思想理念。
化學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拓展和延伸。在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常常以“鞏固知識、復習所學內容”為唯一目標,旨在通過題海戰術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如此,學生常常不堪作業負擔,導致其產生厭煩和抵觸的情緒,也制約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鑒于此,初中化學教師應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在“綠色化學理念”的指導下有目的地設計化學練習題目,使得學生在更加開放性的練習題目中感悟化學練習的本質,并逐漸體會到其中蘊含的綠色化學思想內涵。
例如,在“水污染”的教學中,為了促進綠色化學理念的滲透,教師在設計化學作業時就給學生設計了一個更加開放性的問題:運用所學的化學知識,思考運用什么方法能夠減少水污染的現象?面對這一開放性的化學作業,學生必須要對生活中存在的水污染現象進行調查,并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其進行分析和解決。同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還可結合網絡、生活等多個渠道搜集資料,進而在開放性的作業中真正感悟“綠色化學”的思想和理念。
正所謂“知識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中”。基于學科素養下的目標,初中化學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時,不僅要關注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還應積極開展教學實踐,引導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深化所學的理論知識,形成強烈的綠色化學觀念。鑒于此,初中化學教師應結合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以“綠色觀念”為指導,積極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在課堂學習之余開展課外實驗活動,包括:對河水、雨水中的酸堿性進行檢測、回收,利用生活中的干電池、對垃圾進行分類實驗等。也可以在課堂教學之余,組織學生到本地開展實踐調查,了解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環境污染現象,體會環境保護的迫切性,感受化學知識的價值,利用化學有利的一面造福環境,踐行綠色化學理念。如此,通過豐富的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促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強化了自身的環境保護意識,極大地落實了綠色化學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
綜上所述,新時代背景下,樹立綠色化學教學理念并以此指導課堂教學已成為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主流趨勢。基于當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化學教師對化學理念的認知現狀、課堂教學結合現狀,唯有摒除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觀念,緊緊圍繞化學課堂教學現狀,從教學內容、實驗教學、教學過程、課后作業、教學實踐等方面進行優化和改進,才能真正提升綠色化學理念在課堂中的滲透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