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麗
(甘肅省古浪縣第一中學,甘肅古浪 733100)
提出核心素養這個理念引發了教師思考“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等問題,也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勢必要轉變個人的教學理念,改進現有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活動,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豐富個人的專業知識。教師只有明確核心素養的內涵和要求,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才能從核心素養的角度開展教學活動,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對此,農村中學歷史教師要關注發展自身的專業素養,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成為能夠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的“教書育人”者。
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前提是歷史教師能夠正確解讀歷史核心素養并且具有專業的教學能力和水平。那么核心素養對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有何要求?主要包含以下幾點內容。
學習使人進步,學生需要學習,教師更需要學習。當下很多教師由于自身不再繼續學習,長年累月講千篇一律的知識,導致課堂無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也限制了教師發展個人專業能力。所以,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的農村歷史教師首先要做學習型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除了做好日常教務工作之外還要多讀書,多向其他教師學習,以此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一方面,教師要學習與歷史相關的專業知識。歷史課堂是否生動有趣取決于歷史教師是否具備淵博的知識,知識貧乏的歷史教師是無法打造出精彩的歷史課堂的。所以教師必須多讀書、多學習,博覽群書,提升素養,通過讀書積累文化積淀,擴展自身的知識廣度和深度,提升歷史素養。另一方面,農村中學歷史教師要學習“智慧”教學。“讀史使人明智”,從核心素養及發展歷史教師專業素養的角度來看,教師必須主動獲取更多“智慧”教學的方式、方法,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提高備課、講課、評課的能力,靈活應對課堂上的非常規問題,幫助學生智慧解答疑惑,從而打造機智、靈活的歷史課堂。
文化就像千年大樹的根,深藏地下卻依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有文化底蘊的歷史教師是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先決條件,是讓學生信服的前提。首先,教師應該有堅定的教育信念,這是推動歷史教師不斷進取的意志和動力,也是有文化底蘊的教師的首要品質;其次,教師要有濃郁的人文情懷,歷史這門學科本身就充滿濃郁的人文特色,具有人文情懷的教師能夠為學生打造具有人文性的歷史課堂,能夠發揮歷史教材的人文特點,也能讓枯燥的歷史知識變得人性化、溫暖化、趣味化,從而喚起學生學習的欲望,為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夯實基礎;最后,教師要有較高的學術素養,要掌握科學的歷史教學方法,能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說復雜的歷史知識、解釋深奧的歷史哲學思想,培養更多具有歷史學科素養的學生。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強調了學習與反思相互促進的重要價值。歷史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必須具備良好的反思意識,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反思個人學習、教學情況,通過反思發現問題、調整教學方案、優化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也要通過反思了解自身的不足,不斷提升個人的感悟能力和教學水平。
農村教師專業能力欠缺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不僅有共性問題,也有教師的個性問題,比如教師的年齡、職稱、學歷、學科、經歷等。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不斷增強自身的責任感、提高教學水平,實際上很多歷史教師對自己要求較低,沒有真正意識到自身的專業素養對歷史教學的影響,沒有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要求自己,再加上很多農村教師年齡偏大,盡管多年服務于農村教育的他們擁有深厚的教學經驗,但卻缺乏與兄弟學?!扒写杞涣鳌钡臋C會,容易受限于個人認知,缺乏自主發展的意識。
很多農村教師都有知識儲備不足的問題,尤其是他們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歷史教學目標理解得不夠深入,無法全面剖析歷史核心素養,也不太關注研究專業科研和課題,對歷史學前沿發展動態關注得也較少,這不僅影響他們自身的專業發展,同時也限制了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部分歷史教師仍然過度關注完成教學任務,卻忽略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興趣、接受程度、理解能力,沒有全面解讀歷史學科的育人價值,沿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導致無法發揮歷史教學“德育、思想教育、價值觀教育”等作用,影響了發展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即便新課程改革之后很多教師開始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探索新的歷史教學方法,也嘗試在歷史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式教學、情境式教學,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再加上農村教師缺乏繼續教育的機會,沒有及時給自己“充電”,導致教師儲備的知識沒有與時俱進,而且很難實現更新知識結構,尤其是他們很難快速適應新的教育理念、教學理論和現代教育技術,這也直接導致農村歷史教師專業技能發展不足。
新課程改革強調課堂是師生對話的場所,課堂需要情感,應該體現人文性。專業情感是教師發展專業素養的最高境界,也是評價教師教學藝術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具有專業情感的教師對教育充滿熱情,對學生充滿愛,能夠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融入個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歷史教師應該以個人解讀、評價歷史的能力感染和影響學生,以此培養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但很多農村中學歷史教師卻忽略了專業情感的重要性,對歷史教學傾注的熱情不足,不夠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核心價值觀,既影響課堂教學效率,也阻礙了自身的專業發展。
讀書使人睿智,能夠滋養人的靈氣和底蘊,也能提升人的素養,讀書是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的最佳途徑。所以,農村中學歷史教師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做學生讀書的好榜樣,以讀書涵養自身的文化素養。首先,要讀貼近專業的書。教師的閱讀史可以說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史,但并非所有閱讀都有利于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泛泛而讀、讀不合時宜的書、功利性閱讀都不是有價值的閱讀。所以要想提升個人的專業素養,一定要讀貼近專業的書。比如讀中國通史、世界通史、斷代史、國別史、古漢語以及史學理論等歷史書籍或者讀各種與歷史教學相關的雜志,包括《中學歷史教學參考》《歷史教學問題》《中學歷史教學》。通過前沿雜志了解最新的史學研究動態,掌握更多歷史教學相關方法,吸納他人歷史教學和研究的最新成果,以便在歷史課堂上旁征博引,豐富課堂教學容量。其次,要進行上位閱讀。這里的“上位”是指更高的位置,主要是針對閱讀范圍而言。教師不能只讀一些教學實踐類書籍,而應該在多元閱讀中擴展廣度,讀一些哲學、美學、心理學等綜合類圖書,不斷提升精氣神。教師自己精神豐富、明亮,才能對學生展現出美好的光芒,才能照亮學生,讓他們看到遠方。一些經典的教育學理論專著也是教師的必讀圖書,這些專著往往回答了教育的核心、關鍵問題,可以確保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少走一些彎路。最后,要廣泛閱讀。培養核心素養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知識的歷史教師,也需要具有學習能力、教學藝術的優秀教師。農村中學歷史教師不僅要閱讀歷史相關書籍,也要閱讀教育教學以及與學生相關的書籍,比如心理學相關書籍,學習教育心理學相關知識,真正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掌握學生的心理變化,這是教師教好歷史的前提。教師可以訂閱與心理學相關的報刊或者自主購買教育心理學相關專著,制訂閱讀計劃,認真閱讀,做好筆記以便指導實踐,通過理論學習和課堂實踐了解學生最真實的想法,從而結合學生的發展需要和心理特征有針對性地開展歷史教學。教師還要定期整理自己的讀書筆記和教育學筆記,盡可能多與同行溝通,逐步形成更系統的教育心理學知識體系,確保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呈現良好的教育素養。
培訓是比讀書更有針對性的學習,也是提升個人專業素養的重要途徑。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推進教師的培訓工作成了各學校的重要任務,尤其是農村學校更要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要對教師進行針對性、專業化的訓練,通過培訓學習讓教師了解最前沿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掌握更多與學科、學生相關的教育知識,不斷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豐富教師的專業知識。農村教師也要積極主動地參加各種培訓活動,利用培訓提升個人的專業素養。為了提升歷史教師的專業素養,既可以由教師進修學校集中培訓,幫助教師準確解讀歷史核心素養的內容和要求,掌握更多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也可以由學校組織校內培訓,建立歷史教師專題研究小組或課題研究小組,提高歷史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鼓勵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總結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經驗和方法,小組交流、探討日常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集全體教師之智慧,在思維碰撞過程中提煉更多有利于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的有效教學策略,提升歷史教師的專業水平。此外,教師也要不斷向同行學習,以磨課、賽課、評課等實踐活動不斷完善和改進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多樣化的培訓活動,歷史教師更容易轉變教學理念,強化理解學科核心素養,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貫徹和落實新課程改革要求,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培養更多社會發展所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人才。
歷史教學藝術體現在教師能夠將枯燥、抽象的文字知識形象化,給學生再現歷史畫面,讓學生走進歷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讓他們在參與—體驗—感悟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歷史知識,提升核心素養。所以這就要求歷史教師具備如下教學藝術:第一,扎實的教學基本功,比如板書優美、圖文漂亮、表達準確。第二,充分的課前準備,既要研讀教材,也要研究學生,做好深鉆教材、了解學情、研究教法、準備教具等工作,以專業的課前準備為課堂教學打下堅實基礎。第三,豐富的課堂教學方式,比如導入新課的方法多樣,既可以故事導入,也可以游戲導入,還可以影視導入;比如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組織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學習、辯論式學習、角色表演學習,給學生提供表達自我的機會,打造自主學習平臺;比如捕捉豐富的教學資源,運用先進的教學設備、網絡設備、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搜集更多歷史教學資源。第四,具備良好的課堂駕馭能力,能夠科學處理課堂信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及時反饋課堂信息,靈活、機智地處理突發事件。因此歷史教師應該不斷反思和總結自己是否具備上述教學藝術;是否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扎實個人的教學能力;是否在教學之前做好了充足準備;是否嘗試創新和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是否真正與時俱進,運用先進教學技術和設備給學生打造靈動的智慧課堂。每一節教案后面都要附上自己的課堂反思,可以記錄本堂課學生的反應,可以補充課堂教學思路,也可以思考教學過程中學生或自己討論出的新見解。課堂上來不及討論完善,課后記錄下來以便提高,理性總結前一階段的教學過程和結果,分析前一階段教學活動存在的問題:有哪些方式可取,哪些需要改進和完善,哪些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逐步完善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水平,為提升專業素養蓄力。只要堅持反思和總結每一節課,總結教學問題,就能真正找準教學存在的不足,從而“對癥下藥”,針對性地提升專業素養。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是學生全面發展的要求,是課程改革持續深入的趨勢,培養具有學科核心素養的學生是建立在教師具有良好的專業素養的基礎上的。新時代農村中學歷史教師不應該再被客觀環境束縛,要堅持讀書,勤于思考,深入反思,更要與時俱進,以此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實現個人發展,承擔培養具有核心素養人才的歷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