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曉玲
(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大紅溝鎮初級中學,甘肅天祝 733200)
在初中課程體系中數學是備受關注的一門學科。從學習內容上來看,它主要是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學科;從其發展史來看,它與人類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特別是現代信息社會飛速發展,數學的重要性愈加凸顯,所以它一直是與培養現代社會公民素質聯系最緊密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初中階段的數學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特點,所以一定要重視科學推進初中數學教學工作。而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課堂是開展數學教學的主陣地,新課程改革強調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注重提高45 分鐘課堂教學的效率。而影響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因素較多,其中最關鍵的是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不僅需要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也要促使學生會學,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客體,教是為了不教。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把“魚”和“漁”都傳給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高效地投入數學學習,教師要結合初中數學教學的特點全方位地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受教育理念的影響,而教育理念則是教師在深入了解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上形成的基本觀點和信念。當前初中新一輪課程改革不斷推進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要求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就初中數學學科來說,經歷了由“雙基目標”到“三維目標”的變化,目前已經明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個新目標。對此,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樹立全新的教學觀、課程觀、學生觀和教材觀等理念,并且修訂了新的初中數學課程標準,全新解讀與闡釋初中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這就需要初中數學教師重視轉變理念,用新理念指導教學,確保數學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契合新課程改革的新變化和新要求。其中關鍵一點是要重視研讀課程標準,充分把握素質教育、創新教育和基礎教育改革相關的理論。同時,教師也要在這個基礎上重視提升自身的素質,如提升數學教師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創造性使用教材的能力,進一步提升數學教師應用信息技術的能力,重視培養教師的科研意識和學習意識,提升教師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發揮教師作為課堂教學主導者的角色,做好數學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學生有效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的角色,為提高學生的初中數學課堂學習效率做好保證。
對于興趣的重要性,科學家牛頓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對某一事物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情緒,表現為喜歡或者關切。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興趣的穩定性能夠促使他們的學習心理呈現積極的狀態,從而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觀察敏銳、想象豐富、記憶強化,其智力也會獲得明顯提升。要想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率,就要充分發揮學生課堂的主體地位,而興趣是激發其內驅力最重要的因素,所以一定要重視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學生是否能夠積極參與其中,課前導入很重要。所以數學教師要結合初中數學的特點以及初中生身心的特點精心設計導入環節迅速吸引學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例如在教學“數軸”時,這部分內容相對抽象,但是卻和學生的生活有密切關聯,如生活中常見的桿秤、溫度表和直尺都體現了數軸原理。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積累,用這些生活中的例子作為導入,讓學生自己說一說它們體現的數學本質,進而導出數軸的三要素:原點、正方向和長度單位,然后學生再掌握數軸的概念就容易得多。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體,要在積極參與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不斷得到發展。因此,一節高效的數學課不應該平鋪直敘,也不應該以教師單一講授為主,教師要在課程標準要求的基礎上給學生巧妙設置“波瀾性”問題,持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這樣就能起到持續激發學生興趣的效果。例如在教學“多邊形的內角和定理”這一學習內容時,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回顧判斷三角形內角和定理的推理過程,緊接著引導學生嘗試推理四邊形、五邊形的內角和,鼓勵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尋找規律,如此學生能很快發現規律并最終得出公式:(n-2)×180°(n≥3 且n 為整數),這樣整節課學生都興致高昂,學習的主動性被有效調動起來,這樣的學習過程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想更有效地調動學生,教師也要學會適當“留白”,給學生創造自由、大膽思考的空間,這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開放性思維非常有幫助,也能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以及評價、總結、課后練習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給學生“留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這對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大有裨益。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過“教育是什么?就單方面來說,只有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養成教育是初中階段教育的重點內容,本質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而要想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良好的習慣是重要保證,因此必須重視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數學的習慣。
“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要想提升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學生就要在課前做好針對性的準備,這就需要學生做好課前預習等準備工作,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為了減少學生預習過程中出現應付與盲目的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任務,讓學生有預習的方向,教師可以通過“導學案”的形式引導學生做準備,為參與課堂學習打好基礎。
對于聽課部分學生存在誤區,單純認為不搗亂、不走神就是認真聽課,但是這種情況下學生未必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聽課,逐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一方面,要保持專注,也就是一定要跟上教師課堂教學的進度;另一方面,要參與其中,所謂參與不僅是要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做,還要在聽的過程中用眼睛觀察,用大腦分析和思考,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師安排的互動任務。教師要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引導學生在參與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注意把動口和動手結合起來,積極動筆寫寫算算,確保完全掌握知識生成的過程,在這個基礎上再嘗試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初中數學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但是學生之間存在差異性是客觀現實,教師課堂教學的進度與深度不一定適合全體學生,部分學生難免會在聽課的過程中遇到問題,對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提問,要敢于質疑,可以問教師、問同學,從而有效彌補學生課堂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這樣不僅能起到查漏補缺的效果,也能間接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教學有法但是教無定法,而貴在得法。隨著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推進,單一講授這種接受式教學模式往往容易導致學生被動學習,難以真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課堂教學活動,這種“包辦式”教學方法也容易導致學生產生倦怠感,壓抑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影響學生學習的效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學習初中階段數學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并且富有個性的過程,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或者開展合作式學習等。教師要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給學生提供機會,提高學生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
初中數學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和廣泛的應用性等特點,學生只有徹底理解、消化了知識并且能夠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新問題才是真正學會了數學。對此,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必要的輔助。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多媒體技術已經普遍進入初中課堂,它能夠根據教學要求形象、直觀地給學生呈現學習內容,方便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也可以及時補充需要深化以及拓展的內容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認識。教師在這個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限時訓練的內容,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也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是由生活抽象發展而來。為了提升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熱情,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學法的優勢,結合初中生的興趣愛好創設他們感興趣的、豐富形象的情境,利用情感與認知相互影響的關系激發學生的熱情,例如在教學“勾股定理”這一內容時,如果只是單純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學生會覺得枯燥,這時教師可以創設故事情境,從介紹西漢的數學著作《九章算術》談起,然后給學生介紹古代數學家劉徽以“割補術”論證勾股定理的過程,也可以給學生介紹東漢末年數學家趙君卿的代數法證明,這樣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勾股定理的認識,還能引導學生理解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與力量。當然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恰當選擇創設情境的方法,可以創設問題情境、生活情境、表演情境等,最終目的是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從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教是為了不教”,最好的教育就是學生的自我教育。為了切實提高學生參與數學課堂的主動性,當前初中課堂教學強調給學生放權,但是學生之間層次的差異性可能會導致部分學生掉隊。對此,數學教師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模式促使學生主動投入數學課堂,將學生按照層次的差異進行合理分組,以優帶弱,用任務驅動小組的方式開展合作學習,同時要求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都要在課堂上進行自我展示,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消除學生逃避的心理,這樣才能實現全體學生“人人都能參與數學課堂、人人都能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有所收獲”的育人目標。
對于面向全體學生的單一性教學方法引發的問題,為了確保全體學生都能有所收獲,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教學的模式開展課堂教學。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時,教師要恰當安排教學內容、設置問題、當堂訓練等分層內容,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提供參與課堂的機會,這也是提升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不僅受到教師教和學生學這兩個因素的影響,課堂教學的外部環境特別是精神氛圍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而精神氛圍實際上就是指課堂教學氛圍。在良性的課堂氛圍中,教師狀態飽滿,學生求知欲強,師生互動良性有效;反之,學生則是壓抑被動,教學效果不佳。因此為了提升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效率,教師也要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為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保駕護航。首先,數學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質,提升自己駕馭數學課堂的能力,確保數學課堂維持緊湊、有序的狀態;能夠巧妙利用課堂生成進一步調動學生,給學生樹立學習數學學科的信心,用教師的個人魅力呈現數學學科的魅力。其次,要努力給學生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避免數學課堂成為教師的“一言堂”,要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同時教師也要給予學生必要的肯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最后,要重視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對學生有耐心、有愛心、用真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促使學生愛上學數學,這樣他們才肯付出,從而提升學習的實效。
總之,在當前初中教學工作中,數學教學備受關注,抓好數學教學的關鍵是要抓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數學教師要以新課程改革的新要求為指導,以初中階段學生身心的特點為著眼點,立足于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不斷進行探索。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努力提升學生數學課堂學習的效率,為學生成人、成才打好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