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星亮
(甘肅省武威市第八中學,甘肅武威 733000)
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 年版)》中,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即:在閱讀中根據上下文的構詞法對陌生的詞匯進行推斷、理解;在閱讀過程中,分析句子與句子、段落與段落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故事情節的發展、可能性進行預測。可以說,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閱讀是重中之重,也是學生的信息輸入階段,直接決定了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基于傳統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教師必須要從傳統的閱讀教學理念中解放出來,將思維導圖融入閱讀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切實提升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促使學生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落實核心素養。
第一,從教師的層面上來說。初中英語教師作為閱讀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實施者,教師對閱讀教學的重視情況直接決定了閱讀教學的結果。在調查中發現,由于教師對閱讀教學認知不夠全面,常常將閱讀教學等同于英語詞匯、句子、語法等分析教學,更加關注閱讀材料中蘊含的知識點,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方案、開展閱讀教學時,很少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對英語新課程了解比較少,依然束縛在傳統的講解式閱讀教學中,致使閱讀教學質量低下,難以滿足新課程背景下的要求;對英語教材的合理取舍不夠,并未結合英語核心素養的要求,對閱讀內容進行整合,致使英語閱讀教學內容缺乏時效性;教師在設計英語閱讀問題、設計閱讀方案時,并未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忽視了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性,難以滿足學優生、學中生、學困生不同層次學生的閱讀需求;最后,在對閱讀結果進行評價時,基本上都是以學生閱讀題目回答情況作為評價標準,且在評價的時候,僅僅借助Yes、No 等簡單的語言進行。
第二,從學生的層面上來說。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初中生不僅閱讀能力低下,閱讀興趣也十分低下,且學生的閱讀學習僅局限于英語課堂之內,課外閱讀資源十分匱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的閱讀視野。
同時,學生并未掌握閱讀方法,無法精準區分掃讀、細讀、精讀、泛讀等,更無法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不足,在閱讀中面臨著較大的困難,致使學生的閱讀興趣低下。
經分析發現,制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的原因主要來源于三個方面:
首先,受到應試教學觀念的束縛。目前,雖然素質教育已經實施了很長一段時間,學校、教師的教學理念也隨之進行了調整。但部分教師依然束縛在“以考試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中,在課堂教學中很少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很少思考新課改下的理論知識,并未將其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同時,受到應試閱讀教學理念的束縛,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方案之前,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學習能力研究比較少,致使閱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英語教師質量參差不齊。在調查中發現,由于初中英語教師質量參差不齊,在教學之前對教材理解和挖掘不夠到位,無法靈活取舍教學內容等,致使英語閱讀教學難以在短時間內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
最后,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雙邊活動配合不夠默契。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由于師生角色的轉換不夠到位,并未充分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致使英語課堂教學始終處于“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下。由于英語教師過分關注英語教學,忽視了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以及學生的情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主動性,致使閱讀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預習是學生進行閱讀的基礎和關鍵,直接決定了學生的閱讀學習質量。具體來說,通過有效的閱讀預習可促使學生在閱讀預習的過程中,提前掌握并了解文本內容,使其在閱讀學習中更加具有針對性,真正實現了初中英語閱讀的高效學習。但受到應試教學理念的束縛,部分學生的英語閱讀預習意識不足,片面地認為閱讀預習就是按照課本上的內容讀一遍即可;也有部分學生閱讀預習能力低下,不知道如何進行預習,嚴重制約了閱讀預習的質量。基于此,初中英語教師在指導學生開展課前預習的時候,應指導學生靈活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
具體來說,在指導學生對文本閱讀進行預習的時候,一邊閱讀一邊繪制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將課文中重點詞匯的詞義、讀音、詞性、結構、用法等聯系起來,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形成詞匯網絡結構圖,強化自身的詞匯體系;還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預習的過程中,一邊閱讀一邊繪制思維導圖,最終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形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強化閱讀預習效果。例如,在’的預習中,為了提升學生的閱讀預習效果,教師可鼓勵學生在閱讀預習的過程中,從這四個方面繪制詞匯思維導圖,即蘊含ing 結構的形容詞,包括:outgoing,hardworking;蘊含ly 結構的形容詞,包括:friendly、quietly、loudly;蘊含er 結構的形容詞,包括:harder、taller 等;以及與身體特征相關的形容詞,即:thin、short、heavy等。如此,學生在閱讀預習的過程中,一邊預習,一邊對思維導圖進行補充,最終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形成完善的英語詞匯體系,并在英語詞匯學習中,對英語詞匯之間的關系形成了更加清晰、明確的認識,真正提升了學生的英語詞匯記憶力。
基于學科素養下的閱讀教學要求,教師還應幫助學生在深度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文本的內容結構,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并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深入的思考等,真正實現英語的深度閱讀。但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中,由于英語教師尚未從“以考試為導向”教學理念、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致使學生的英語閱讀始終停留在淺層階段,難以促使學生在深層次閱讀中通過思考、分析問題等,促進知識、能力、思維等多重目標的達成。基于此,在指導學生進行深層次閱讀時,就可靈活運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將閱讀內容整合起來,使得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逐漸明確文章的核心、層次、具體結構等,真正提升閱讀的質量。同時,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自身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也隨之提升和發展。
例如,在的閱讀教學中,為了帶領學生對文章內容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師就引導學生以The travel of Monday,July 15th 為中心,建立思維導圖。接著,教師圍繞這一中心,結合文本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給學生設計了一系列問題,即:他們在7 月15 日星期一去了哪里?他們什么時候到的?天氣怎么樣?他們在旅途中做了什么?他們吃了什么樣的食物?接著,在問題的驅動和引導下,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沉浸到文本內容中,在閱讀內容中了解主人公的旅游經歷,并對其進行簡單歸納,按照“place、people、tine、weather、things、foods”等分支,將其填入到思維導圖中。接著,再分別對每一個閱讀分支進行拓展和延伸。如此,學生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對主人公第二天的旅游經歷進行了全面、詳細的掌握,真正提升了閱讀效果。同時,學生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經過問題思考、分析和探究等過程,也促進了思維能力的發展,真正滿足了學科素養下的教學目標。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在完成基本的課堂閱讀之后,還應對閱讀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最終對英語文章形成更加深刻的理解,并提升自身的英語綜合素養。為了喚醒學生的閱讀欲望,將學生從“被動”的閱讀狀態下解放出來,教師在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應大膽放開手,引導學生結合閱讀的內容,盡量去想象、去發散思維、創造性地繪圖。只有做到這一點,學生才會在自行設計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感悟到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中的價值,促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英語閱讀學習中。
基于此,初中英語教師在完成英語閱讀教學之后,可充分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幫助學生對整個文章內容進行回顧,明確其中涉及的知識點,明確文章的重難點,促使學生在回顧中形成系統化、明晰的知識體系;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利用思維導圖對其進行拓展和延伸,最終實現閱讀的有效延伸。
例如,在’?的閱讀鞏固中,教師在完成閱讀之后,就引導學生結合閱讀內容繪制思維導圖。在將文章內容串聯起來之后,以?作為文章思維導圖的延伸,分別從“talk about problem”“give advice”兩個方面進行。如此一來,指導學生圍繞這些問題,結合課文閱讀的內容進行思考、討論,最終形成系統化的寫作思路。在這一過程中,通過思維導圖的輔助,學生不僅對文章的內容進行了有效的樹立,也促使其在思維導圖的拓展中,發散了自身的思維,最終促進了英語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面對初中英語學科素養下的要求,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還應指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引領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提升自身的自主閱讀能力。但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在閱讀學習中存在極強的“被動性、依賴性”,嚴重制約了學生的自主閱讀素養。基于此,初中英語教師必須要立足于當前初中生自主閱讀能力低下的現狀,從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下解放出來,引導學生合理運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首先確定文本的中心關鍵詞、各個分支、節點等,最終將其聯系起來,成為一個整體框架,將文本結構呈現出來。
例如,在的自主閱讀中,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確定本單元的核心主題,即making new friends,之后在閱讀的過程中,將這一中心主題細分為三個一級知識點,即:Structures、Numbers、Names,接著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每一個一級知識點進行拓展和延伸,最終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快速把握文本的內容,真正提升了學生的自主閱讀效果。經過一定階段的訓練,學生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逐漸掌握了自主閱讀的方法,形成了一定的自主閱讀能力。
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思維導圖以“圖文并茂、形式豐富”的優勢,深受教師、學生的喜愛,將其應用到英語閱讀教學中,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同時,思維導圖還能夠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記錄下來,并對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所有內容進行匯總,以便于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閱讀情況,更好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與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相比,通過思維導圖在教學評價中的應用,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不足之處、薄弱之處一目了然,使得閱讀評價更加全面、專業。
例如,在的閱讀教學之后,教師在對閱讀學習結果進行評價時,就可以將與本課相關的思維導圖展示出來,引導學生按照思維導圖的內容對文章內容進行閱讀。之后,指導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對自己的閱讀進行評價,明確自身閱讀中存在的薄弱之處以及閱讀文章的重點。在學生自我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善于觀察,針對學生在閱讀、自我評價中的不足進行重點講解。如此一來,通過思維導圖的輔助,真正提升了初中英語閱讀教學評價的質量,充分發揮了英語閱讀評價的功能和價值,促進了英語核心素養的落實。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以其獨特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顯著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達成了英語學科素養下的閱讀教學目標。基于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必須要將思維導圖靈活融入預習、課堂閱讀、課后拓展、自主閱讀、閱讀評價等環節中,充分利用思維導圖這一工具,提升初中英語閱讀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