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有研集團召開2022年科技創新大會
科技立則民族立,科技強則國家強。創建于1952年的有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有研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直管的公益類中央企業,是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綜合實力雄厚的研究開發和高新技術產業培育機構,是國防科技工業在材料領域重點布局的科研與生產核心基地,也是國家首批百家創新型企業,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22個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
成立70年來,有研集團攻克64種有色金屬元素的分離提取工藝,支援建設新中國第一批有色稀有金屬工業企業,為國家重大有色金屬資源綜合利用工程提供關鍵技術保障。有研集團始終心懷“國之大者”,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需要,始終致力于打造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有研文化,堅定不移地做好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的科技脊梁,持續推動我國有色金屬工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特別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有研集團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系列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積極履行有色金屬工程技術研究開發領域國家隊的責任擔當,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聚焦國家“建設科技強國、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戰略目標,深入實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戰略,加快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國家戰略科技力量。
2018年12月,有研集團召開了第十次黨代會,明確了“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建設價值型高科技企業”的戰略目標。隨后又先后召開了集團科技創新大會和人才工作會,進一步明確了“科技服務”和“產業培育”的發展定位,將平臺創新和企業創新作為主營業務做大做強的主要途徑,堅持科技、產業、資本“三輪聯動”,以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為主線,大力推進創新體系能力提升工程,著力構建創新生態,加快形成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6月14日,有研集團召開了2022年科技創新大會,對2019年科技創新大會以來的工作進行“回頭看”,下發了《有研集團黨委關于全面深化科技創新工作的意見》,涉及30條具體措施,發布了有研集團技術譜系圖,讓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戰略在集團上下形成高度共識,創新第一動力的思想深入人心。
有研集團始終把創新擺在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位置,持續強化創新頂層設計,堅持把自身發展同黨和國家事業緊密結合起來,勇當原創技術策源地。
有研集團以重大應用需求場景為牽引,系統梳理“必保必爭必跟”科技領域和方向,明確創新領域方向的責任單位、責任人、學術帶頭人及團隊,形成面向近中遠期、層次合理、銜接有序的體系化技術創新布局,建立了“補短板”與“強長板”技術和產品清單,推動技術歸核化并大力強化守土有責意識。有研集團黨委加強創新頂層設計,建立自上而下的“戰略研究—規劃部署—任務布局—組織實施”機制,多次召開專題會研究稀土、集成電路、新能源等重點領域的發展戰略,強化原創技術策源地基礎能力和供給體系建設。“十三五”以來,有研集團圍繞若干重要創新領域新建9個國家級創新平臺,2016年獲批成立的國家動力電池創新中心是我國第一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2017年獲批建設的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主中心是我國新材料測試評價領域唯一的國家級主中心。此外,在2017年還獲批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優化整合組建稀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高品質有色金屬綠色特種冶金國家工程研究中心、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經評估納入國家新序列管理;積極推動有色金屬材料制備加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智能傳感功能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優化重組,力爭納入全國重點實驗室。
有研集團始終堅持“軍民融合”特色有色金屬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對國家重大工程、武器裝備的持續創新和保障能力,引領帶動我國戰略有色金屬領域的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
有研集團牽頭和參與承擔國資委“1 025專項”,軍工領域、民口科技重大專項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50余項。科研團隊突破了大型飛機用高強高韌低淬火敏感性鋁合金、28nm制程集成電路用12英寸半導體硅單晶、12英寸高純金屬及合金靶材等一批“卡脖子”關鍵技術,其中超高純金屬靶材入選“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
有研集團還為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大型飛機等國家重大工程提供上百種關鍵材料保障,是很多材料在國內唯一的供應商,長期承擔軍用關鍵有色金屬材料的自主研制與保供任務,為我國大量先進武器裝備型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研制的系列牌號高性能7000系鋁合金,已在我國大型飛機、先進戰機上實現應用;研制的特種鈦合金擠壓型材,用于長征五號的首飛火箭;研制的新一代相控陣雷達T/R組件用硅鋁復合材料替代進口材料,解決了“卡脖子”問題;研制的精密熱管型材和復合熱管,先后用于嫦娥三號、嫦娥四號與嫦娥五號,為探月工程的圓滿成功提供了關鍵配套材料保障;裝載有研集團研制的高性能鋁合金、鈦合金、鎂合金、金屬復合材料、先進電子功能材料等數十種關鍵材料的高新武器裝備,成功亮相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
有研集團作為以有色金屬工程技術研發為主業的公益類央企,始終踐行有色金屬行業國家隊和排頭兵的使命擔當,在戰略有色金屬結構材料、資源利用及新材料分析檢測評價等領域不斷取得重大共性技術突破,解決了行業內眾多痛點、難點。稀土綠色選冶分離技術保持世界領跑位勢,研發的多代稀土分離提取技術從源頭解決了稀土分離污染的國際性難題,已在行業內多家龍頭企業成功推廣應用;長期為中鋁集團、寶鈦集團、金川集團等行業龍頭企業提供共性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服務,創新研發的高強韌低淬火敏感性鋁合金是我國首個獲得國際發明專利大范圍授權的航空主干鋁合金材料;所屬國家新材料測試評價平臺主中心和有色金屬行業中心,筑牢我國有色金屬分析檢測領域的第一品牌;年服務企業和科研團體數量超過10 000家,持續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
有研集團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打造科技、產業、資本“三輪聯動”的創新回路:以科技創新為“主動輪”,依托各類創新平臺實施技術開發;以產業培育為“從動輪”,將孵化轉化效果作為檢驗科技成果質量的終極試金石;以資本驅動為“輔助輪”,設立總部創新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投資基金等,源源不斷地為技術創新和成果孵化轉化提供支撐保障。
有研集團先后打造了集成電路單晶硅片、金屬靶材、稀土磁性材料、紅外光學材料、特種金屬粉體材料、鎂合金擠壓型材等一大批拳頭產品,培育了有研稀土、有研億金、有研粉材、有研半導體、有研國晶輝、火炬特材等一批高科技企業。特別是“十三五”期間,有研集團進一步梳理業務板塊,按照平臺創新和企業創新的組織模式,重塑組織構架,持續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在優化重組方面取得新成效,孵化成立了有研復材、有研增材等一批高科技企業,其中,7家公司入選專精特新企業,2家公司納入雙百示范企業,1家公司納入科改示范企業,新增1家科創板上市公司,2家公司進入上市孵化程序。
有研集團作為國家首批院所轉制企業,始終是國家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先鋒,持續優化創新制度體系,深化競爭機制、開放機制、激勵機制,推動改革發展呈現新氣象、開創新局面。
一是全面深化創新平臺市場化機制改革,首創“公司+聯盟”的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運行模式,成為國家新型創新平臺建設的典型模式。在粵港澳大灣區與地方政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有研廣東院,重點面向前沿技術領域開展創新工作,同步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孵化;雁棲湖特種有色金屬材料創新中心以資本為紐帶,引入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方,實施股權多元化改革,打通“研發-產業-應用”通道。二是加快探索重大科技項目組織管理模式改革,強化內部協同創新和外部開放創新,實施“揭榜掛帥”“柔性團隊”等新型研發組織模式。全面改革集團總部科技創新基金資助辦法。強化市場導向型戰略研究與預研體系建設,將所屬公司科技投入指標納入組織績效考核,推行企業自主投入研發項目“立項有評審、核算有專賬、過程有記錄、結題有報告、成果有評價”的“五有”管理,引導所屬公司進一步加大自主科技投入。全面構建創新政策制度保障體系。圍繞科技戰略規劃、創新激勵、核心技術攻關、創新平臺管理、知識產權、自主科技投入、青年科技人才培養等方面制修訂了20余項強導向、重實效的制度,著力提升對科技創新活動的科學化、體系化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全面實施常態化科技創新獎勵政策。鼓勵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對取得的科技成果、核心技術專利、高水平科技論文、科技項目和經費等給予額外獎勵;著力搭建供需對接與成果轉化應用平臺,探索建立與重點合作企業的年度對接交流機制,扎實推進“雙創”工作,加強科技成果推介,推動成果轉化應用。2021年,有研集團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35項,中國專利銀獎1項,科技獎項數量創歷史新高。

▲ 稀土浸萃一體化示范線
長期以來,有研集團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在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加強有色金屬行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高稀土等有色金屬開發利用的技術水平,大力提升全產業鏈科技服務和產業培育能力。截至目前,有研集團現有員工4 500余人,其中兩院院士4名,加拿大兩院院士2名,國家級專家、領軍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24名,擁有材料、冶金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點和7個碩士學位授予點;累計取得科技成果4 000余項,其中獲得國家級和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1 100余項;累計授權中國專利和國際專利3 000余項,制定國家和行業標準700余項,向行業內外轉讓、轉移技術成果超1 300項次。
展望“十四五”,有研集團將持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戰略,努力開創創新發展新局面,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高水平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把自身打造成為適應新發展階段、以創新服務國家戰略的行業“國家隊”、關鍵領域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和細分領域的龍頭企業,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