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蓮花,袁瑩珂,王富河
(1.信陽市平橋區林業局,河南 信陽 464100;2.信陽農林學院,河南 信陽 464100)
分布在北美各地區的櫟樹通稱為北美櫟樹,其干形高大通直,木材優良,樹冠開闊,根深葉茂,壽命長,秋色繽紛,且在歐美國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廣泛應用于各種城市綠化之中,是良好的園林景觀樹種和經濟樹種;而我國城市園林綠化中櫟樹應用很少[1~7]。因此,優良北美櫟樹的引種推廣,不僅將為我國城市園林綠化添補新的樹種和景觀,在社會經濟、生態方面也具有巨大價值。
王志剛等通過對舒瑪櫟(Quercusshumardii)、娜塔櫟(Quercusnuttallii)、柳葉櫟(Quercusphellos)、北方紅櫟(Quercusborealis)等4種北美櫟樹的種子性狀、發芽特性及苗期生長規律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4種北美櫟樹種子發芽的最適溫度是25 ℃[8]。黃利斌等對北美櫟樹13個種源進行了沙床播種試驗,結果表明:柱櫟、黑櫟依阿華和密蘇里種源發芽最早,其次為北方大果櫟伊利諾斯種源、南方紅櫟阿肯色種源、黑櫟安大略種源,水櫟(Quercusnigra)各種源發芽均遲[9]。劉春林等在湖南省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長沙校區植物園內進行8種國外櫟屬植物的播種育苗,結果表明:8種櫟屬植物在試驗地的發芽狀況良好,出芽率介于60%~80%之間,只有弗吉尼亞櫟(Quercusvirginiana)出芽率較低,為55.74%[10]。宋以剛等對弗吉尼亞櫟種子進行研究,調查鹽脅迫、溫度、播種深度等對弗吉尼亞櫟種子萌發的影響,發現弗吉尼亞櫟種子育苗的最佳條件為15 ℃/25 ℃,淺沙埋和充足的水分[11]。
本試驗以弗吉尼亞櫟、舒瑪櫟、娜塔櫟、柳葉櫟、水櫟5種原產美國的北美櫟樹種子為試驗材料,以產于河南省豫西欒川縣伏牛山區、豫北林州市太行山區、豫南大別山平橋區的栓皮櫟種子為對照試驗材料。將種子置于冰箱中貯藏,試驗于2022年3月初進行。
種子橫徑、縱徑測定:采用四分法,取每種源的櫟樹種子各30粒種子,用游標卡尺測量種子的橫徑和縱徑。
種子千粒重測定:采用百粒法[12]測量千粒重。1/1000電子天平測種子重量,重復4次,求其均值作為最終數據。
采用TTC染色法檢驗櫟樹不同種源種子的生活力。每種源隨機選取30粒種子,重復3次,浸種18 h后破開種皮,將胚從頂端沿中線切成兩半,取1/2放入配置好的1.0%的TTC溶液中,在30 ℃的恒溫箱中于黑暗條件放置24 h,使其染色。染色結束后用蒸餾水沖洗干凈,觀察染色情況,具有生活力的種子胚成紅色。
取各種源種子30粒,稱過原始重量后置于燒杯中,加入3倍于種子的無菌水置于25 ℃的恒溫培養箱中,定期取出種子,干燥、稱重,再放回燒杯中繼續浸種,如此重復定期測定種子重量[13]。
恒溫箱發芽:選取飽滿、無蟲害的種子,用無菌水浸種一晝夜后,選取下沉種子,每種源各放置50粒于鋪有脫脂棉的托盤中,在恒溫箱內進行發芽試驗,設置3個溫度梯度,分別為:20 ℃、25 ℃、30 ℃進行測定。種子放置進恒溫箱內后每24 h觀測一次發芽情況,記錄始發芽天數、發芽時長及發芽個數以計算發芽率、發芽勢等指標。種子發芽以胚根突破種皮為標準,以連續5 d無出現新發芽種子為結束發芽日期,若期間出現有發芽跡象的種子,則適當延長發芽日期;美國北美櫟樹各種源種子發芽日期延長至60 d。
發芽結束后,每種源各溫度下隨機取5個發芽種子,用細線測量其胚根長度,求其均值以計算各溫度下的胚根生長量。
發芽指標計算:發芽結束后,計算各種源種子在各溫度條件下的發芽率、發芽勢、平均發芽時間、發芽指數[14,15]。
試驗數據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3、SPSS26.0進行分析整理。
對各種源櫟樹種子的橫徑、縱徑、千粒重等表型性狀進行測定,其測定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種源櫟樹種子性狀分析結果
櫟樹各種源種子性狀測定結果(表1)顯示:不同種源的櫟樹種子之間各性狀均有顯著差異。美國5種櫟樹種源中娜塔櫟和舒瑪櫟種子較大,其橫徑、縱徑、單粒重、千粒重都顯著大于其他3種美國種源的櫟樹,娜塔櫟千粒重為3847.92 g,舒瑪櫟千粒重為3431.49 g,弗吉尼亞櫟的千粒重為1904.36 g,而柳葉櫟、水櫟最小,其千粒重分別為1285.18 g、1415.55 g,橫徑和縱徑也顯著小于其他種源種子,大別山區、太行山區的栓皮櫟種子千粒重依次為3678.91 g、3788.11 g,其大小和重量與美國種源的娜塔櫟、舒瑪櫟相似,而伏牛山區栓皮櫟種子較小一點,千粒重也較小,為3088.71 g。從橫縱比來看,除弗吉尼亞櫟橫縱比為0.58,種子呈長卵形,水櫟種子縱橫比為1.18,呈橘形,而柳葉櫟種子縱橫比為1.02,呈球形,這3種種源的種子與其他種源種子有顯著差異,其余種源種子縱橫比均在0.8左右,呈近球形。
用TTC染色法測定櫟樹不同種源種子生活力結果見圖1。

圖1 櫟樹不同種源種子生活力測定結果
經TTC染色速測法測定櫟樹不同種源種子生活力結果(圖1)表明:各種源種子生活力表現良好,除舒瑪櫟外,其余種源生活力均在85%以上,生活力表現良好。其中種子生活力比例最高的種源為太行山栓皮櫟、弗吉尼亞櫟和柳葉櫟,3個種源均高達96.7%,其次是伏牛山栓皮櫟、娜塔櫟,分別為94.4%、90.2%,大別山栓皮櫟生活力為87.4%,水櫟為85.5%,供試種源中舒瑪櫟生活力最差,比例為66.7%,與其他種源種子有顯著差異。
對北美櫟樹5個種源種子和河南省各地區栓皮櫟種子進行吸水率測定,結果見圖2。
各種源種子吸水率測定結果顯示:6種櫟樹種子的吸水率高低順序為舒瑪櫟>大別山栓皮櫟>娜塔櫟>弗吉尼亞櫟>水櫟>柳葉櫟。不同種源的櫟樹種子均在第1 d內的吸水速率最大,隨后吸水速率逐漸減緩或趨于穩定。舒瑪櫟種子吸水最快,與其他種子具有顯著差異,浸種后種子重量迅速增加,第0.3 d吸水率即達到12.65%,第5 d后吸水高峰結束,吸水率趨于穩定,吸水過程可分為快-中-慢3個階段;大別山栓皮櫟、伏牛山栓皮櫟、太行山栓皮櫟、娜塔櫟、弗吉尼亞櫟、水櫟、柳葉櫟吸水過程較平緩,吸水速度慢,除浸種第1d種子吸水較快,無明顯的吸水高峰期。

圖2 各種源種子吸水率測定結果
4.4.1 不同溫度條件對櫟樹各種源種子發芽的影響
由于樹種遺傳特性、生長環境條件、種子采收技術、母樹年齡等因素不同,各種源種子的萌發率也有或高或低的區別。對櫟樹不同種源種子進行恒溫箱發芽試驗檢測其發芽特性,設置3種溫度條件,分別為30 ℃、25 ℃、20 ℃,發芽鑒定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溫度下各種源發芽鑒定結果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溫度條件下各種源櫟樹種子發芽率、發芽勢、平均發芽時間、發芽指數均有極大差異,其中30 ℃條件下各種源發芽率均為最低,且與其他2種溫度條件下的發芽率有較大差異,美國5種種源中的娜塔櫟、水櫟、柳葉櫟在此溫度下均無發芽種粒,舒瑪櫟發芽率為10%,弗吉尼亞櫟發芽率最高,為56%,河南省大別山區、伏牛山區、太行山區的3種栓皮櫟種子發芽率分別為40%、50%、44%。相比較而言,各種源種子在25 ℃和20 ℃條件下發芽指標差異較小,25 ℃條件下,弗吉尼亞櫟種子和大別山栓皮櫟種子發芽率最高,達到了90%,其余各種源種子發芽率由高到低為伏牛山區栓皮櫟>太行山區栓皮櫟>舒瑪櫟>柳葉櫟>水櫟>娜塔櫟,發芽率分別為84%、76%、24%、20%、18%、4%。20 ℃條件下,太行山栓皮櫟種子發芽率最高,為92%,其次為弗吉尼亞櫟,種子發芽率為90%,伏牛山栓皮櫟種子發芽率為86%,大別山栓皮櫟種子發芽率為84%,舒瑪櫟種子發芽率為20%,柳葉櫟種子發芽率為24%,娜塔櫟種子發芽率為12%。水櫟種子發芽率最低,為8%。
用第16 d的種子發芽數計算各種源種子發芽勢,結果表明除河南省各地區的3種栓皮櫟種子和弗吉尼亞櫟種子外,其余種子發芽均不整齊,各溫度下的發芽勢幾乎全部為0。弗吉尼亞櫟種子20 ℃條件下種子發芽勢最高,為40%,30 ℃條件下發芽勢最低,為2%;娜塔櫟、舒瑪櫟、水櫟種子各溫度下發芽勢均為0,發芽較晚且不整齊;柳葉櫟20 ℃條件下發芽勢為2%,其余溫度條件下均為0;大別山栓皮櫟種子25 ℃條件下發芽勢為90%,高于其他兩種溫度;伏牛山栓皮櫟種子、太行山栓皮櫟種子均在20 ℃條件下發芽勢最高,分別為76%、78%。
4.4.2 不同溫度條件對同一種源種子發芽的影響
通過進一步對各種源3種溫度條件下的發芽時長、日發芽率進行分析(圖3~圖11),可以看出不同種源種子在不同溫度下開始發芽時間、發芽時長、發芽率有較大差異。
(1)弗吉尼亞櫟是供試的5種北美櫟樹中種子發芽率最高的種源,其最高發芽率為90%,45 d結束發芽。在20 ℃和25 ℃條件下第4 d開始發芽,13~25 d為種子發芽高峰期,發芽較集中,30 d左右達到最高發芽率,發芽速度快且較整齊。而在30 ℃條件下第13 d才開始發芽,發芽速度慢,最終發芽率只有56%(圖3)。

圖3 弗吉尼亞櫟溫度條件下的種子發芽率
(2)舒瑪櫟種子發芽過程整體呈階梯狀增長,發芽持續時間長且不整齊,在30 ℃條件下第16 d開始發芽,但發芽率和其他2種溫度下相比是最低的,只有10%,發芽速度慢,25 ℃和20 ℃條件下分別在第18、19 d開始發芽,60 d發芽率分別為24%、20%,兩種溫度下的發芽率相近,發芽過程也相似(圖4)。

圖4 舒瑪櫟溫度條件下的種子發芽率
(3)水櫟種子在30 ℃條件下未發芽,25 ℃條件下第28 d開始發芽,60 d發芽率為18%,20 ℃條件下第34 d開始發芽,發芽過程呈寬階梯狀,60 d發芽率為8%。水櫟整體發芽較遲,且發芽極不整齊,發芽持續時間長、分散,發芽率也較低,3種溫度條件下,25 ℃下的發芽率最高(圖5)。

圖5 水櫟溫度條件下的種子發芽率
(4)柳葉櫟種子在30 ℃下不能發芽,25 ℃條件下在第21 d開始發芽,60 d發芽率為20%,發芽時間較遲較分散,速度較慢,而20 ℃條件下第12 d開始發芽,60 d發芽率為24%,發芽整體趨勢高于25 ℃(圖6)。

圖6 柳葉櫟溫度條件下的種子發芽率
(5)供試的5種北美櫟樹種源中,娜塔櫟種子發芽最遲,發芽時間較分散且發芽率低,在30 ℃條件下不發芽,25 ℃條件下第45 d開始發芽,60 d發芽率為4%,20 ℃條件在第30 d發芽,此溫度下發芽率最高,為12%(圖7)。

圖7 娜塔櫟溫度條件下的種子發芽率
(6)大別山區栓皮櫟種子發芽較整齊,各溫度條件下均在第3 d開始發芽,30 ℃條件下30 d結束發芽,發芽持續時間長,發芽率最低,為40%;25 ℃條件發芽率最高,第16 d就已達到最高發芽率。發芽高峰期集中在5~15 d,20 ℃條件下發芽率為84%,第20 d達到最高發芽率(圖8)。

圖8 大別山栓皮櫟溫度條件下的種子發芽率
(7)伏牛山區栓皮櫟種子在第3 d開始發芽,發芽整齊,30 ℃下發芽率最低,為50%,發芽持續時長為30 d,25 ℃條件下第23 d達到最高發芽率86%,20 ℃條件下第21 d達到最高發芽率86%(圖9)。

圖9 伏牛山栓皮櫟溫度條件下的種子發芽率
(8)太行山區栓皮櫟種子30 ℃條件下發芽率最低,為44%,25 ℃條件第22 d達到最高發芽率76%,20 ℃條件發芽高峰集中在3~15 d,第9 d達到最高發芽率92%,發芽勢隨溫度升高而下降,20 ℃下的發芽率明顯高于其他兩溫度(圖10)。

圖10 太行山栓皮櫟溫度條件下的種子發芽率
4.4.3 不同溫度條件對各種源發芽種子的胚根生長量的影響
對不同溫度條件下櫟樹各種源發芽種子進行胚根生長量的測定,結果見圖11。

圖11 櫟樹各種源發芽種子在不同溫度下的胚根生長量
不同溫度下條件下各種源種子的發芽率不同,胚根生長量也不同:舒瑪櫟發芽種子在25 ℃條件下胚根生長量為8.38 cm,高于其他溫度下的生長量;弗吉尼亞櫟25 ℃和20 ℃條件下胚根生長量分別為8.18 cm、8.42 cm;水櫟種子25 ℃條件下胚根生長量比20 ℃條件高,6.06 cm;柳葉櫟、娜塔櫟和大別山區種子均在20 ℃下胚根生長量最高,依次為5.04 cm、6.9 cm、7.35 cm;大別山區種子和伏牛山區種子胚根的生長量在25 ℃下最高,分別為8.05 cm、6.22 cm;而供試的3種溫度下,30 ℃條件下水櫟、柳葉櫟、娜塔櫟無種子生根發芽,故胚根生長量均為0,且其他各種源種子胚根生長量都是最少的,發育狀況不良。
(1)北美櫟樹不同種源種子之間的表型性狀有明顯不同,種粒大的種子千粒重也大,千粒重大的種子含水量更多,內部儲存的營養物質更多。
(2)北美櫟樹各種源之間種子生活力存在明顯差異,舒瑪櫟種子生活力最低,而其余種子生活力均表現良好,推測與種子含水量有關,由于種皮特性、種子運輸方式、貯存環境等影響因素,種子含水量低,則導致種子重量和生活力降低。
(3)各種源種子吸水率有較大差異,除舒瑪櫟外,其余種源種子的吸水過程平緩,且吸水率較低,而舒瑪櫟種子吸水率明顯高于其他種源種子,由于種子透水性較強,導致引入前失水較多,相應的,種子吸水量和吸水速度較高。水櫟和柳葉櫟種子吸水率最低,這是因為種子基數小,千粒重小,種子內儲藏的營養物質少,故吸水量也少。
(4)種子發芽試驗結果表明,各種源之間種子發芽力存在極顯著差異。大別山區櫟、伏牛山區櫟、太行山區櫟發芽狀況良好,適宜溫度下發芽率在80%~92%。弗吉尼亞櫟種子適應性強,易萌芽,發芽整齊,持續時間短,在各溫度條件下發芽率均顯著高于其他4種北美櫟樹種子,且根發育狀況良好,非常適合引種育苗;娜塔櫟、水櫟、舒瑪櫟、柳葉櫟種子各溫度下60 d發芽率均低于25%,發芽較遲且持續時間長,推測是由于樹種的遺傳特性不同,娜塔櫟、水櫟、柳葉櫟種子發芽需要的有效積溫高。水櫟發芽狀況與黃利斌的試驗結果一致[2];弗吉尼亞櫟種子發芽率高于劉春林的試驗結果,娜塔櫟、舒瑪櫟的發芽率低于劉春林的試驗結果,可能由于種子質量、發芽氣候條件、試驗持續日期等因素,劉春林的種子發芽方式為室外發芽,試驗歷時70 d[10]。
結合各溫度下的發芽率、發芽時長和胚根生長量結果,發現北美櫟樹不同種源種子發芽的最佳溫度也不同:弗吉尼亞櫟種子發芽的最佳溫度為在20 ℃;娜塔櫟和舒柳葉櫟種子發芽的最佳溫度為20 ℃;舒瑪櫟和水櫟種子發芽的最佳溫度為25 ℃;大別山區栓皮櫟種子發芽的最佳溫度為25 ℃;太行山區栓皮櫟種子發芽的最佳溫度為20 ℃;伏牛山區栓皮櫟種子發芽的最佳溫度為20 ℃。30 ℃不適合各種源種子發芽,溫度高霉菌容易生長,導致種子受損,發芽率低,且此溫度下各種源種子胚根生長狀況不良,種子發芽后一周內出現根發黑、干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