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秀娟
(福建省平潭世界城幼兒園 福建平潭 350400)
幼兒園時期是社會性發展的重要階段,幼兒學習主要在游戲活動中進行。而角色游戲是一種自主游戲,幼兒通過扮演角色模擬游戲情節反應社會生活,在游戲中體驗不同社會角色,學會與人交往,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品質,促進自身社會性發展。所以,以角色游戲為媒介,可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1]。
幼兒好奇心較強,有了角色意識,能履行角色職責,也能以積極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游戲中。他們能自發自主地討論游戲主題和內容,并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存在的問題是:游戲過程中矛盾較多,不具備很好地與人交往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基于以上問題,我結合年齡特點聯系實際生活,共同創設了角色游戲——“餓了么”外賣快送,在游戲中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當前,外賣快送行業的快速發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也讓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了。“我爸爸就是送外賣的,我爸爸在餓了么上班呢”“我知道外賣就是媽媽用手機買東西,一下子外賣員就送到我們家門口啦……”幼兒對于大人在手機上下訂單、點外賣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強烈的探究欲望。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師通過與幼兒一起設計訂單、設計外賣箱、構思游戲玩法,共同創設了角色游戲——“餓了么”外賣快送。幼兒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學會文明有序的社會生活方式。
(1)“外賣快送”游戲的由來
在這個簡單的自由交談的過程中,孩子們對“餓了么”極其感興趣,孩子們對于大人在手機上下訂單、點外賣有著豐富的生活經驗和強烈的探究欲望。為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接下來我會和孩子們一起探討:要開展“餓了么”游戲需要哪些材料,怎么設計訂單和下訂單呢?
(2)怎么開展游戲
課前,我交給孩子們回去和大人一起討論關于“餓了么”工作,陸陸續續都有孩子們跟我反饋他們知道的。課上我就召集大家一起來討論我們的游戲要怎么準備。“我們要開一個店面,就像奶茶店還有燒烤店那樣。”“也要做一個電腦,這樣可以看訂單。”涵涵先發表他的意見。“我爸爸給我很多他們店的宣傳單,我們可以把單子放在店里面給顧客看”“那我們的外賣箱子怎么做呢?”“我家里有很多的紙箱呢,我們可以把它貼上藍色的貼紙呀。”開心提出了制作外賣箱的好辦法。“那老師一起來幫助你們制作外賣箱子吧。”“最重要的訂單要怎么辦呢?”“因為大人都是用手機直接點食物,可是我們沒有手機,只能用寫訂單的方法來點餐。”“訂單中一定要寫清楚你的班級、號數,還有你點的食物哦。”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紛紛開始制作訂單。最后我們根據投票,選出其中一份作為我們的游戲訂單。
孩子們能積極地探討游戲的開展過程,對游戲充滿好奇和求知欲望,在自發、自愿、自主的氛圍中享受愉悅的體驗。有了物質材料,接下來就是要開展游戲了,填寫訂單需要注意什么?外賣員如何進行派送工作呢?這是下一階段的重點。


游戲實錄一:
游戲開始前,孩子們把今天大家填寫的訂單都收集來了放在“餓了么”門店,外賣員們穿戴整齊地在門店前排隊領取派送訂單。“老師,這個訂單是我們班上的嗎?他怎么沒有寫班級呀?我不知道要送到哪個班級呢。”鑫鑫拿著他的訂單著急地問我。“這張先給我吧,你再去重新領取一張訂單吧。”“老師,中二班的12號小朋友畫的是漢堡,可是我們沒有開漢堡店,怎么辦呢?”小萱也遇到了難題。重新取過訂單的小萱來到了奶茶店前,只見奶茶店門前排起了很長的隊伍,這時候輪到小萱了,“請問你要點什么呢?”小萱沒有馬上回答服務員,而是把她的訂單給服務員看。“哦,你要一杯草莓奶茶呀,請等一等。”小萱也沒有回答服務員,抱著外賣箱在等待。我決定跟著她,看看她如何進行派送。小萱取完奶茶后,把奶茶放進外賣箱就出發去派送了。來到中三班門口,小萱遲遲不敢走進去“沒事,你去問問班上的老師,給她看看你的訂單,詢問一下這份是誰的外賣。”我一直鼓勵她開口詢問。找到客人后,小萱馬上把食物給對方,也沒有詢問是不是他點的外賣,也沒有讓顧客評價她的外賣訂單就走了。
通過觀察,我發現:孩子們對于派送的流程不是很清楚,填寫訂單也遇到了很多問題,如不會填寫訂單,外賣員看不懂客人的訂單,導致送錯了食物。評價中,我將本次游戲存在的問題都用視頻和照片的形式呈現,與幼兒一起商量解決的辦法。在幼兒的討論下,孩子們決定要重新制作訂單,并且指出看訂單的幾個重要部分,如班級、食物。在下次游戲中,我將重點引導孩子們大膽開口與工作人員、客人交流。
國內研究中,早在1981年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就指出,旅游不僅是一種經濟生活,而且也是一種文化生活;旅游業不僅是一種經濟事業,而且也是一種文化事業。這是從文化的角度對旅游經濟進行解說,或者說這是對旅游這一概念內涵與外延的更高層次的認識。
游戲實錄二:
“老師,我今天是醫院的工作人員,我不能離開去其他店吃東西,我可以寫訂單,讓外賣員給我送嗎?”在游戲開始前,我讓孩子們自主地選擇今天的工作,果果向我提出了這個問題。“當然可以了,只要你今天是工作人員,你們都可以把訂單交給外賣店的前臺,可以讓外賣員幫你送哦。”孩子們很快進入了工作中,前臺領取訂單、等待取食物、入班派送訂單、評價。很多孩子在評價中遇到了問題,“老師,他都不會畫愛心呀,他說他不會評價呀”“你們可以自己想辦法告訴客人,用他自己喜歡的方式評價就可以了,畫花朵、愛心都可以的”“外賣員要把自己送的訂單都放在箱子里,游戲結束我們要評選出最佳外賣員哦……”
孩子們能自主地選擇角色,積極性很高,過程中孩子們玩行都很投入,派送過程中外賣員能用禮貌用語與工作人員交流、進班派送也能積極詢問老師。在評價中遇到的問題,也能在教師引導下很快解決。在下一個階段,我們要豐富孩子們的外賣食品,需要孩子們一起探討最想點的外賣食物,需要創設更多的店面。
(1)發展幼兒自我意識
角色游戲是一種將自我為中心的個體轉化為適應社會生活需要的個體的途徑。角色游戲作為幼兒自我意識發展的催化劑。通過角色扮演,中班幼兒不再以自我為中心,通過對同伴的交往,對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斷,學會站在別人角度看自己,出現了自我意識的萌發。
(2)發展幼兒社會認知水平
中班幼兒社會認知水平不斷提高,通過在游戲中不同角色的扮演獲得不同體驗,社會認知是幼兒對人際交往、社會角色、社會規范的認知。幼兒在游戲中充分認識到角色崗位職責,就像外賣員拿到訂單就知道要去領取食物將其送到客人手中,在這個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社會認知。
(3)發展幼兒社會情感體驗
中班幼兒對情緒的控制和情感的體驗都有了較大提升,幼兒通過游戲材料的使用和角色扮演,模擬真實生活場景,學會表現與控制自己的情緒[2-3]。例如,在送外賣過程中,幼兒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堅持完成任務。扮演外賣員的幼兒可以從他們派送工作中了解外賣員的辛苦,對外賣員職業精神產生敬佩之情[4~5]。
(4)發展幼兒社會行為習慣
行為習慣的養成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重要方面。俗話說,好的習慣伴隨一生。在角色游戲中,幼兒扮演的角色,就是學習這一社會角色呈現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并在生活中自然表現出來,如在游戲中,幼兒能文明有序地排隊、有禮貌地交流、認真細心地工作等都會遷移到自己的生活中[6]。
(1)抓住教育契機,讓幼兒自主參與到游戲中
在玩角色游戲時,幼兒突然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是一個很好的教育契機,充分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欲望,耐心聽完幼兒的想法,把游戲真正地交給幼兒[7]。
(2)支持幼兒的游戲,提供適宜的環境及材料準備
教師在幼兒談論之后,要及時提供物質材料的輔助,材料的投放要有目的性、計劃性和層次性。要循序漸進,依據游戲的發展分批投放,要給幼兒留有想象創造的空間,可以與幼兒共同創設游戲環境,為幼兒繼續游戲提供幫助[8~10]。
(3)適時地引導,推動游戲進展
在游戲進行中,教師要耐心地觀察孩子們的一切行為,做好記錄,我們要在物質、經驗上去更好地引導幼兒繼續游戲。教師要以間接引導為主,以角色參與或干預游戲,或評論、提示,例如在外賣員送錯食物、送錯班級后適當介入引導幼兒解決,鼓勵再嘗試一次。幼兒不清楚派送流程時候可以引發幼兒討論,更好地推動游戲發展。
在幼兒成長過程中,如果強制性要求幼兒融入社會,使其自主適應社會,是很難做到的。我們要通過幼兒感興趣、容易接受的方式培養幼兒的社會性發展,不僅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也能加深幼兒親身感受。角色游戲有著巨大的魅力,引領幼兒在社會交往、生活中揚帆起航,促使幼兒正確的價值理念以及道德情操的建立,保證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