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萍 駱雅茜
南昌畫院
宋代山水畫是基于隋唐五代衍生而來的藝術表現形式, 涵蓋豐富多樣的藝術題材, 生成了一大批優秀山水大家的經典作品。陶瓷文化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成為寶貴的文化遺產, 特別是陶瓷裝飾圖樣具有豐富的題材。在當前發展階段賞析現代陶瓷山水畫作品時, 更需要以宋代山水畫創作為著眼點, 依托于中華傳統文化與精致的陶瓷作品創作山水畫, 為中國陶瓷文化與現代陶瓷山水畫的傳承與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山水畫在視覺上的表現手法經過五代到宋代的發展后愈發趨于完善和成熟, 越來越多的畫家嘗試將寫實性表現手法與裝飾性畫風相融合, 而宋代采礦業與手工業的高速發展也為山水畫提供了良好的創作條件, 尤其體現在材料的選擇上。我國早在五代時期就有了成熟的山水畫技法, 進入宋代后繪畫技法更進一步, 在此基礎上還衍生出了筆墨韻味的皴、擦、點、染等多種技法, 利用再現技法還原描述對象的真實性的同時, 部分宋代畫家還在繪畫技法上滲透了以書入畫的觀念, 諸如郭熙、黃庭堅等代表人物均對書畫關系有著獨特的理解[1]。
筆墨向來是山水畫最具代表性的語言和技法元素, 來自不同地區的宋代畫家對筆墨語言有著不同的理解, 這也是導致宋代畫派風格多樣的根本原因。宋代山水畫創作最顯著的特征在于筆墨的渲染, 大部分作品均體現出了不同的筆墨渲染形式, 尤其是將畫面與渲染技法相融合, 可以從心靈層面為觀賞者帶來舒適的審美體驗。例如, 在宋代山水畫創作中通常采用不露墨痕的渲染方式表現云峰云霧繚繞的狀態, 如《江亭晚眺圖》(如圖1)就通過渲染遠處山巒與天空色彩的方式來聚集遠方的光線, 充分利用水景在不同時段的變化特點, 使得湖面更顯平靜、光亮的狀態。

圖1 《江亭晚眺圖》
宋代山水畫的筆墨技法指合理運用筆墨結合的方式, 從點、皴、勾、擦等方式著手運用筆墨技法。在運筆過程中還涉及中鋒、側鋒、逆鋒等, 而墨色則包含濃、淡、干、濕等多種形式。在宋代山水畫創作過程中, 畫家只有合理運用筆和墨, 才能形成有序的筆墨結構, 同時表達畫家內心的情感世界。利用筆墨結構造景時需要用到多種不同的材料, 以自然處理和加工的方式細化人物情感, 并在此基礎上創造良好的環境。造景方式與筆墨結構之間同樣存在密切的關聯, 山水畫家在作品中注入自身情感后, 還需要對自然環境進行加工處理。兩宋時期的山水畫家在理學影響下越發追求天地之氣, 這也使得該時期的山水畫作品充滿活力與生機。宋代山水畫主要依靠畫家的內心世界和筆墨語言來傳達畫面美感, 如折叉股、屋漏痕等筆法均體現出了穩重、渾厚的審美情操。宋代山水畫的筆法指用筆的方式, 如骨法用筆就完全依賴于骨力運筆。將筆和墨相結合可以傳達出不同的語言, 呈現出墨隨筆出、筆隨墨現的意境。傳統國畫中的筆墨技法需要達到某種意境目標, 由畫家將內心情感與山水作品的畫面相結合。宋代山水畫造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畫家的修為、社會關系, 其并非簡單的筆墨技法, 更多的是體現筆墨技法之外的心靈意境, 而這種心靈意境才是山水畫造景的重點[2]。
盡管點是宋代山水畫創作中最基礎的藝術語言, 但點的運用在山水畫作品中有著深遠的影響, 特別是小小的點在整幅作品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芥子園畫譜》中涉及的點多達幾十種, 而皴點是宋代山水畫中最常用的點法, 在山水畫創作中已得到廣泛運用。例如, 宋代書畫家米芾創立的米點皴就采用虛實濃淡不同的橫點描繪山水迷蒙的景色, 以此突出山水畫作品的勻稱度與整潔度。
宋代山水畫家經常需要利用苔點調整畫面, 特別是山水畫作品創作快要完成時極容易出現某處筆墨不協調的情況, 因此可以通過苔點保證整體的和諧統一。苔點作為一種重要的畫面調節手法, 應禁止隨意亂點, 而需結合實際情況酌量使用。科學運用苔點可以生成良好的意境, 反之則會破壞意境。通常情況下, 苔點需要在皴法完成后使用, 其不僅在山水畫筆墨語言中起到裝飾的作用, 還能整體把控山水畫的畫面及填色。
宋代山水畫的設色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山水色彩并非簡單的固有色彩, 而是根據畫面與物象設計而成的色彩。例如, 宋代山水畫中的青山綠水更傾向于原色的使用, 也就是將主色調、純度、明度作為青山綠水程式化的主要特點, 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發展歷史。青山綠水創作不僅在兩宋時期取得巨大的發展成就, 還由此衍生出一大批山水大家, 而青山綠水與畫家審美情趣的有機融合還體現出了清幽雅致的畫面美感。例如, 趙伯駒在《江山秋色圖》中繪制的青山綠水傳承了先前李氏父子的風格, 利用金線勾勒后, 還使用青綠設色。其與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本質上同為全景卷軸式構圖, 深刻描繪出了深秋郊外的山川美景。最重要的是, 其不僅筆法遒勁、皴法有致, 還選用了清淡的青綠色彩作為設色, 使得靜態的自然景觀體現出生機勃勃的狀態。而王希孟更是在《千里江山圖》中達到了青綠山水創作的巔峰, 運用全景式平遠構圖的手法精致刻畫出青山碧水、千里翠嶺的山河美景[3]。
陶瓷山水畫中融入了多種多樣的繪制手法與表現技法, 其與宋代山水畫相同, 都需要講究用筆用墨, 但在絹和宣紙上的作畫方式不同, 特別是在陶瓷釉上創作山水作品的過程中, 需要將墨按照拍、涂、染、勾等手法在瓷面中表現出不同的明度, 并利用墨勾勒出山水作品的輪廓, 通過手指指腹、手掌拍打和擦動等方式取得良好的水墨畫效果。陶瓷山水畫的傳神程度取決于用筆、用線、用墨、用水等方面的質量, 也就是利用陶瓷的釉和顏料, 使用傳統技法表現陶瓷山水畫的神韻, 并將其依附于陶瓷形體, 使其與陶瓷造型保持一致, 進而突出強調陶瓷山水畫的美感及其材質美[4]。
宋代山水畫以筆墨渲染的作畫技法為主, 尤其是筆墨的深淺、濃淡、線條粗細均會直接影響作品的表現力。這也意味著筆墨在宋代山水畫創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而墨分五色的國畫理念在陶瓷山水畫創作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 這離不開宋代山水畫筆墨渲染法的支持。在釉上山水作品創作過程中, 應將其與宣紙或絹上的渲染方式相區分, 在瓷胎上運用海綿拍、筆涂畫、點染、勾勒等技法創作山水作品, 同時突出強調筆墨、線條等要素呈現出的效果。陶瓷山水畫與宋代山水畫的平面構圖相比, 前者需要保證瓶內、鑲器等立面三維空間的協調性, 確保畫面與陶瓷造型保持一致, 真正將陶瓷山水畫的材質美全面體現出來[5]。
宋代山水畫的氣韻指其本身的韻味和神氣, 這也是衡量宋代山水畫作品成功的重要指標。每一位宋代畫家在山水畫創作過程中都渴望達到這種境界, 并且是否擁有氣韻也是鑒賞陶瓷山水畫優良與否的重要標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 陶瓷藝術家逐漸嘗試借鑒宋代山水畫的審美特征, 旨在通過這種方式營造多種不同的意境。兩宋時期的山水畫創作者更側重于追求返璞歸真的感覺, 這也使得該階段的山水畫創作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在宋代山水畫創作過程中進行造景時, 通常需要利用筆墨結構加工自然界的物象, 并在其中寄托畫家的情感世界, 因此宋代山水畫可以側面反映出畫家的內心境界, 這也是山水畫氣韻表現及造景的關鍵。
宋代山水畫色彩更側重于表現清秀雋雅的感覺, 北宋山水畫的藝術成就更是歷代難以企及的高峰。縱觀中國繪畫史, 很多重要轉折點都是從北宋時期開始的, 宋代山水畫更加追求山石等形態在自然、技巧上的表現方式, 更加注重天機、氣韻等表現深意, 而平遠、淡雅的繪畫筆法使得宋代山水畫作品擺脫了濃重的色彩, 并以中低濃度與純度色彩的表現形式存在。宋代山水畫中清雅的色調可以傳達出宋人的精神追求及審美趣味, 大部分宋代山水畫以淡雅、古樸的色調為主。從色彩心理學角度分析, 從唐代濃烈的色彩轉變為淡雅的色彩基調, 不但能滿足宋人的心理變化需求, 還能突出強調宋人返璞歸真、渴求自然的美學思想。現代陶瓷山水畫更是借鑒了宋代山水畫淡雅古樸的色彩基調, 充分滿足了現代社會公眾的心理審美需求[6]。
宋代山水畫中的景物表現與畫家本身的閱歷和見識存在密切的關聯, 畫家只有經歷過歲月的沉淀、飽覽過祖國的大好河山才能創作出優質的山水畫作品。陶瓷藝術家在陶瓷山水畫作品創作過程中, 應積極借鑒與學習歷史上有名的山水大家作品, 避免過度追求程式化作品, 同時不斷創新與優化題材選擇方式與表現手法[7]。例如, 來自南方地區的陶瓷山水畫家可以深入西北區域領略黃土高坡、大漠風情、草原風光等, 獲得豐富的創作靈感, 有效突破傳統技法在創作上的局限性。與此同時, 不同山石與河流表現出的特點不同, 北方山水可以通過旋轉的筆法進行繪制, 通過把控刀片的輕重和力度來體現出風化山石的感覺。目前大部分陶瓷山水畫家在山水作品創作過程中嘗試引進了全新的技法, 如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徐子印就通過潑墨的技法繪制山水作品, 還利用抹布、報紙等材料拓印出了形式多樣的肌理效果, 并將酒精、煤油等稀釋的陶瓷顏料潑到陶瓷上, 從而形成流動的肌理效果。在此過程中作畫者可以嚴格把控其流速、方向、濃淡等要素, 以大自然山河景象的繪制為主實現技法上的創新。另外, 來自北方地區的陶瓷山水畫家除了感受大西北山水豪邁的狀態之外, 還需要用心感受南方山水的婉約之美。例如, 臨近景德鎮的婺源不僅有大量古老、原生態的土地, 當地的古徽派房舍、小橋流水、油菜花也體現出了別樣的美感, 這也是世人普遍向往的鄉間仙境。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汪明就繪制出了一幅經典的婺源油菜花山水作品, 其運用微小的筆觸表現山石的同時, 還將抱石皴筆法與西方素描體面關系相結合, 為作品大環境的塑造起到了重要烘托作用。實際上, 油菜花很難在陶瓷山水作品中體現出來,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陶瓷顏料不具有符合油菜花的色相, 需要對其進行調色處理, 而汪明大師將其中添加了絲網白后體現出了一定的厚度, 灼燒后的立體感也相對較強, 而且運用半寫意的畫法表現花朵, 呈現出大片黃色和綠色色彩后, 還引入徽派建筑、民耕、牧牛等要素還原充滿生機的鄉野景色[8]。
在現代社會發展的新形勢背景下, 多元文化的興起為現代陶瓷山水畫賦予了全新的生命力, 越來越多的陶瓷山水畫家嘗試借鑒與學習傳統宋代山水畫中蘊含的優質元素, 旨在傳承與發展傳統宋代山水畫的氣韻和技法, 同時緊跟時代發展趨勢, 創新傳統宋代山水畫的氣韻和技法, 使得現代陶瓷山水畫更好地符合新時代發展需要, 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陶瓷藝術文化日益增長的精神審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