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采用文獻綜述法,對短視頻新聞布局問題進行分析,闡述短視頻的主要概念,從多路徑傳播、豎屏式傳播、互動性更強、操作難度低四個方面出發,總結短視頻傳播的核心特點,指出在融媒體時代電視媒體布局短視頻新聞的重要性。文章還深入探討電視媒體布局短視頻新聞發展的策略,即創新視頻設計、完善傳播網絡、積極與觀眾互動、提高短視頻制作專業度等。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電視媒體;布局;短視頻新聞;策略
中圖分類號:G2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5-0158-03
相關研究認為,短視頻迅速成為融媒體時代的“寵兒”,與其優勢密切相關。短視頻可通過多元化渠道傳播,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同時調動視覺與聽覺,利用配樂、畫面等刺激觀眾感官,富有吸引力。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是新聞傳播的重要手段,電視媒體必須完善短視頻新聞布局,從而提高競爭力,適應觀眾需求,高質量發揮新聞輿論引導功能。
短視頻是基于互聯網傳播信息的一種媒介,也稱短片視頻。短視頻的傳播環境為互聯網新媒體,通常視頻時長不超過5分鐘。部分短視頻傳播平臺主要采用10秒鐘以內的內容傳播形式。移動終端普及后,短視頻憑借自身傳播速度快、受眾廣泛、視頻內容簡短的優勢迅速繁榮發展。在網紅經濟萌芽初期,短視頻內容制作以用戶原創內容(即UGC模式)為主,受到競爭熱度提升和其可觀流量吸引力的影響,自2017年左右,短視頻內容制作主流模式逐漸轉變為專業團隊運作模式(即PGC模式)。電視媒體屬于專業媒體機構,新聞傳播形式改變后,電視新聞媒體在制作和傳播新聞時必須主動適應時代變化,積極采取措施,科學布局短視頻新聞,提高新聞制作質量和傳播質量,以應對其他專業媒體和自媒體等競爭對象的沖擊,提高自身競爭力,從而為觀眾提供優質的新聞服務,堅守短視頻新聞輿論陣地。短視頻興起是融媒體時代的重要現象[1]。
(一)多路徑傳播
融媒體時代,短視頻傳播改變了單一傳播路徑,實現了多元傳播模式。融媒體與傳統媒體的典型區別之一即傳播路徑不同。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新聞傳播路徑主要為電視,傳播路徑單一。融媒體的特點是應用媒體融合技術,聯合電視與多樣化移動終端構建傳播網絡。依托互聯網技術,用戶可以觀看和傳播新聞視頻,網絡平臺同時進行廣泛傳播。
短視頻傳播中,可通過內嵌方式傳播信息,此種傳播方式有利于促進短視頻深度傳播與廣泛傳播,發揮顯著的輿論引導效果。傳統傳播模式為“news×N”,融媒體傳播模式為“news×Nn”[2]。
(二)豎屏式傳播
當今已突破橫屏傳播傳統,進入豎屏傳播時代。新聞視頻傳播形式主要由傳播介質決定,在傳統媒體時代,新聞傳播以電視傳播為主,為適應電視寬高比,傳統新聞視頻采用寬屏模式。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發展和推廣,現代智能手機廣泛普及,成為觀眾觀看新聞的主要工具。手機體積較小、便于隨身攜帶,現代人群可利用碎片化時間通過手機觀看新聞視頻,此種傳播形式受時間、地點的限制較小,觀眾接受度較高,因此通過手機觀看視頻是現代人常用的娛樂方式之一。為適應傳播工具變化,當前短視頻采用豎屏模式,適用于手機播放頁面。豎屏傳播良好地適應了手機用戶的豎屏思維,優化了觀眾視覺體驗,便于觀眾在觀看新聞視頻的過程中聚焦核心信息,快速獲取信息。
(三)互動性更強
傳播情況研究顯示,短視頻傳播效率顯著高于傳統視頻,短視頻不僅具有傳統視頻的可視化優點,可幫助觀眾直觀獲取新聞信息,而且具有顯著互動性,觀眾與新聞媒體互動時,主要采用點贊、評論、轉發等形式,互動數據比較直觀,通過對比本視頻數據和同類視頻數據或者歷史數據,可有效評價短視頻新聞的熱度,分析短視頻的傳播情況,有利于監控傳播效果。
(四)操作難度低
當前網絡環境穩定性良好,視頻制作和傳播軟件具有更強的視頻處理能力,提高了傳播質量。在當前,利用智能移動終端即可拍攝短視頻新聞,同時具有多樣化的功能豐富的短視頻剪輯軟件,短視頻制作難度較低,對設備要求較低,短視頻制作主體更加多樣化,不同技術水平的制作主體在制作短視頻新聞時均具有一定可行性。除此之外,現代智能移動終端中有諸多應用便捷的軟件,支持“一鍵式”錄制、編輯和發布短視頻。因此,短視頻傳播具有顯著的技術先進性優勢。
(一)優化視頻設計,適應現代觀眾審美需求
短視頻新聞在拍攝手法、文案制作、畫面風格和布局等方面均與傳統視頻存在顯著差異。在拍攝手法方面,短視頻制作應符合豎屏、小頁面環境的播放要求。短視頻通常為豎屏模式,為優化觀眾觀看體驗,在拍攝人物時通常應進行半身拍攝,集中于主播面部表情與肢體動作,通過此種拍攝手法集中觀眾注意力,使其思維緊隨新聞內容。在短視頻錄制編輯中,視頻字幕應用詞凝練,字幕字體、顏色應鮮明醒目,具有較高識別度,以高效傳播重點信息,突出新聞關鍵內容。在制作短視頻新聞時,應明確短視頻的特殊性,從觀眾體驗角度制作視頻,綜合視頻播放環境,保證短視頻具有良好的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適應觀眾實際需求。
在視頻文案制作方面,短視頻新聞要求內容短小精悍,通過幾分鐘甚至幾秒鐘的視頻闡述新聞內容,完成新聞傳播的核心過程,因此應對傳統新聞文案進行精簡。新聞文案應邏輯清晰、主線明確,采用簡練的敘事結構,精準描述新聞內容,去除冗余和贅述。傳播學研究顯示,現代新聞受眾受到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影響,通常難以對長篇幅新聞內容保持耐心,習慣于簡短、快捷的信息獲取方式,因此在制作短視頻新聞文案時應圍繞核心事件高效傳播新聞信息。為了吸引觀眾,圖文設計應生動、具有吸引力,“掻到受眾癢處”,精準定位和利用觀眾的好奇心,激發觀眾興趣,促使觀眾主動觀看新聞,增強觀眾與電視媒體的黏性。
在風格設計方面,電視媒體應積極了解觀眾的主流偏好,根據受眾喜好變化合理調整媒體定位,同時策略性引導觀眾,使觀眾形成健康的審美偏好,在此過程中媒體形成對受眾具有吸引力的短視頻風格。文娛方向新聞節目對視頻風格的限制相對較少,有比較廣闊的創作空間。傳統媒體時代,嚴肅類新聞節目風格統一,對現代觀眾而言稍顯刻板。在設計傳播風格時,應結合現代觀眾的審美傾向,采用簡練的敘述方式,同時利用字幕、視頻的多樣化設計優化觀眾體驗,全方位調動視聽要素,營造更加生動的視頻氛圍,打破新聞主體與受眾的隔閡,增強視頻感染力,促使觀眾融入視頻氛圍,在鮮活的氛圍中獲取新聞信息,優化觀看體驗。在短視頻傳播中,受眾呈現年輕化特點,更關注短視頻內容的趣味性,為適應受眾審美傾向,電視媒體應合理迎合受眾喜好,采用觀眾喜好的敘事風格與語態,運用群眾更易接受和歡迎的傳播形式,在輿論引導中掌握主動權[3]。
(二)充分利用傳播路徑,完善構建傳播網絡
在“news×Nn”模式中,“news”指新聞視頻主體,“N”代表傳播路徑,“Nn”則代表傳播渠道具有多樣化可能,其中“N”既包括有意識傳播,又包括無意識傳播。在短視頻傳播中,媒體聯合合作媒體積極傳播的同時,也有許多受眾成為無意識傳播媒介。因為傳播路徑更加豐富,所以短視頻傳播布局中應拓寬傳播視野,充分利用潛在的傳播路徑,擴大傳播影響,從而實現在短視頻新聞傳播中“N>1”,追求棋盤效應傳播模式,提高傳播效率,擴大傳播范圍,充分發揮新聞的影響力。在媒體發展中,電視新聞報道通常需要保持嚴肅性,因此電視播報新聞時風格應嚴肅、莊重,精準傳達新聞信息,進行熱點播報和輿論引導。在其他短視頻平臺上進行媒體運營時,短視頻平臺可作為電視運營主體的補充,起到輔助引流作用。短視頻賬號與電視媒體相比,對形式的要求更寬松,可采用更靈活多變的新聞報道形式。利用短視頻傳播優勢及時播報新聞,積極發布新動態、解讀新政策,增強新聞及時性。采用以上肢動作與面部表情為主的拍攝手法,有利于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提高受眾好感度,同時合理利用動畫效果、音效、字幕等突出新聞重點,增強新聞的吸引力和戲劇性,優化受眾觀看體驗,促進新聞傳播[4]。
(三)關注視頻受眾反饋,積極進行互動溝通
短視頻新聞具有可視性,對現代網絡用戶而言比較具有吸引力,傳播效果較好。而且與傳統視頻相比,短視頻具有更強的互動性。在此種新聞傳播中,新聞觀眾既是受眾又是傳播主體,與媒體互動。現代短視頻傳播融合了先進的數據分析等手段,觀眾的參與和互動直接影響傳播數據,提高新聞熱度,此種熱度會吸引新受眾,逐漸形成越來越大的受眾群體。新聞主體以龐大受眾群體為依托,未來發布短視頻新聞時更易形成新聞熱度。此種傳播形式有利于形成良性循環,對新聞媒體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在以短視頻形式運營時,新聞媒體應明確發展定位,提高積極性,適時和及時更新,保證創作內容的質量,加強短視頻賬號專業化運營,積極與受眾互動,有意識地構建正向反饋機制,從而保證媒體平臺熱度。在現有短視頻平臺中,抖音平臺傳播熱度較高,受眾規模大。在平臺運營中,涌現出了大量高熱度媒體賬號,但是在實際運營時運營積極性不同,運營效果也存在顯著差異。
例如,在短視頻平臺賬號中,“四川觀察”是運營質量較高的媒體賬號,為媒體吸引了大量觀眾。相關調查顯示,該賬號自2019年7月8日開始更新短視頻內容,期間保持良好的更新積極性,日均更新40條新聞內容。至2021年4月7日,該賬號作品總計獲贊超過24億,粉絲數量超過4570萬。然而同為該平臺四川媒體賬號,“宜賓廣播電視臺”的熱度較低。通過對比分析可知,兩個媒體賬號的主要區別在于前者具有明確的風格定位,新聞傳播形式活潑,新聞反應速度較快,更新及時,而且“四川觀察”的新聞報道并未局限于四川省內,而是關注全國新聞時事,因此吸引了廣泛受眾,評價反饋良好,運營質量較高。
(四)提高采編人員素質,保證視頻制作質量
在短視頻傳播中,新聞內容是吸引觀眾、提高觀眾忠誠度的核心要素。在制作短視頻時應以內容為中心,嚴格監控短視頻質量,精心設置選題,高質量編輯新聞內容,制作凝練的短視頻新聞。短視頻新聞應具有新聞的基本品質,即內容真實可靠。新聞采編人員應定期開展思想學習和專業學習,強化職業信念,增強職業道德意識和法律責任意識,提高道德品質與專業素養。新聞采編人員應具有新聞敏銳度,同時應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端正思想意識和工作態度,做好輿論引導。應保持思想先進性,保證新聞思想的高度,明確電視新聞媒體的輿論引導職能,嚴格履行職責,正確引導輿論。在報道新聞時應堅持客觀、理性的敘事立場,杜絕惡意煽動群眾或者帶偏輿論,具有基本職業道德,從而保證電視新聞媒體具有良好的公信力。
在提高短視頻內容質量的同時,還應積極更新技術,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短視頻制作質量,優化視聽效果。在短視頻傳播中,經營團隊應增強自身數據挖掘分析能力,應用技術手段獲取科學的傳播依據,制定戰略發展決策。此外,還應促進媒體深度融合,構建更加完善的傳播網絡,實現全范圍覆蓋式傳播,擴大短視頻傳播范圍與影響力。在短視頻發展中,利用算法推薦機制可向目標人群精準傳播短視頻,應加強算法研究,合理利用算法。與此同時,應發揮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作用,明確主流價值觀與算法的主次關系,引導思想積極的短視頻傳播,避免短視頻發展泛娛樂化。在利用算法推薦短視頻時,應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引導主流價值觀。結合VR、AR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積極增強短視頻的沉浸感,增強受眾的真實感,提高短視頻吸引力。應積極適應受眾審美,從受眾心理特點和偏好出發制作高質量短視頻新聞[5]。
例如,在短視頻傳播中,應生產符合網絡傳播特點的短視頻內容。確定新聞選題、采編新聞后,分析受眾偏好,采用合理的包裝形式加工新聞內容。電視媒體應重視線上運營,從內容、形式兩個方面著手。面向不同短視頻平臺時,應明確新聞受眾定位,分析平臺受眾分布特點,明確用戶興趣偏好,設計年輕化媒體風格,在此基礎上科學引流,引爆新聞燃點,創造熱度媒體用戶。重視新聞形式創意設計,有效捕捉網感。在短視頻包裝中,應突出新聞重點,包裝應具有節奏感,合理選擇配樂,采用互聯網語言,設置醒目的字幕概括新聞要點。在新聞畫面外,應適時通過新聞標題、概述等補充說明新聞事實。在制作短視頻新聞時,當前比較受群眾歡迎的是平民化風格,可以提高受眾好感。
融媒體時代,短視頻是重要的新聞傳播形式,其主要特點是互動性較強、時長較短以及主要進行豎屏傳播,新聞傳播效率較高,對操作技術和設備的要求較低。基于時代環境特點和短視頻傳播特點,電視媒體應促進短視頻新聞形式創新,構建全方位傳播網絡,結合受眾反饋積極互動,加強采編人員專業學習,持續提高短視頻新聞質量,優化受眾體驗。
參考文獻:
[1] 尹冰璐,劉湘渼,錢函曉竹.融媒體語境下電視媒體新聞類短視頻制作策略探析:以“四川觀察”抖音號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21,12(9):126-128.
[2] 葛晶.探究廣播電視媒體在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短視頻融合傳播策略[J].中國傳媒科技,2021(5):58-60.
[3] 達娃央金.融媒體時代電視媒體制作新聞短視頻的探討達娃央金[J].新聞文化建設,2020(16):82-83.
[4] 王南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新聞短視頻的視覺動員解析:戰“疫”新聞圖像研究之三[J].新聞愛好者,2021(12):88-90.
[5] 胡軍.立足問題 找準方向:關于電視媒體制作新聞短視頻的思考[J].新聞文化建設,2021(18):145-146.
作者簡介 鄒歡芳,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媒介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