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玲 東川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退管中心
事業單位是國家公益服務性質的社會組織單位,其涵蓋多個領域,資料顯示我國共有130 多萬個事業單位,社會中有60%以上的人才都在事業單位任職。由此可見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對合理配置事業單位資源、提高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支撐與推動作用。績效考核是績效管理的一個環節,主要是結合事業單位各職能部門的實際崗位需求和績效標準,采用科學的考核方式與激勵政策,以有效評定員工的工作行為、工作能力以及發展情況。在新時代背景下,高效應用績效考核策略提升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效率,不僅能夠促進事業單位優化調整管理方向,還能進一步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與主觀能動性。因此,針對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績效考核發展的現狀,深入研究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效率提升以及績效考核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社會人才競爭激烈的新時期,如何有效增強事業單位人才穩定性,切實激發人才潛能與創造力,使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推動事業單位各項業務有序開展,已成為當前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務。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結合事業單位各崗位實際工作情況合理制定科學的績效考核計劃,能夠幫助管理人員清晰明確地把握員工在各自崗位上的工作現狀。一方面,有助于管理人員根據員工的工作狀態科學預測其發展前景,從而較為可靠地將其列為儲備人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人才工作潛能,幫助事業單位科學選拔有志人才,推動事業單位穩健發展。另一方面,管理人員可以針對各崗位員工的績效考核詳情,靈活進行崗位動態調整,既能確保各項業務的順利開展,又能實現事業單位人崗最佳匹配,達到效能最大化,提高其資源利用率。
通常情況下,事業單位職工薪資由基礎工資和績效工資兩部分組成,基礎工資屬于固定工資,而績效工資主要是根據各崗位績效考核結果浮動發放。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合理應用績效考核制度,并將各崗位員工的薪酬福利與績效考核相互關聯、掛鉤,以此計算員工的綜合薪資。一方面能夠有效保證各崗位的公平性,為員工薪資結構的組成以及合理發放提供科學依據,有助于提高人力資源管理規范化,充分保障每一位員工的合法權益,幫助事業單位有效規避因薪資問題而產生的不良風險。另一方面,在績效考核管理過程中,嚴格遵循“按勞取酬”的原則與標準,平等對待各崗位所有員工,能夠刺激員工為獲得最大利益而全面激發自身工作積極性,不斷提升工作質量,從而更好地發揮事業單位的服務職能,為社會大眾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事業單位在進行人員招聘和崗位安排過程中,首先考慮的是員工自身的能力是否符合本崗位的實際需求,能否推動事業單位各項業務的有序開展。因此,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實施績效考核,強調績效考核的合理性以及重視應用績效考核結果,可以確保事業單位明確員工自身掌握的專業知識、職業素養是否滿足其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一旦發現員工績效考核結果不合格或者尚未達到預期考核目標的情況,能夠幫助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根據實際的崗位工作內容以及員工自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而有針對性地制定科學合理的崗位培訓計劃,既能全面提升員工的業務熟練程度與職業素養,又能深入挖掘職工潛能,從而科學制定儲備人才戰略,有利于充分發揮員工培訓的價值。
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工作的高效開展能夠通過合理的管理辦法制定員工薪酬體系,而績效考核制度的落實與推進又能最大限度地保證薪酬體系制定的公平性??冃Э己讼啾葌鹘y單一的考核方式更加重視員工的心理激勵,即綜合應用物質獎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模式,以更加系統、全面和公平的方式開展考核,而公平、公正、公開的績效考核標準與制度,又是保證各崗位員工公平競爭的基礎和前提。員工為獲得最大利益,便會全面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與創造性,并有助于規范和約束自身行為,既有利于確保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制度落到實處,又能為所有員工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保證競爭有序,從而全面激發事業單位全體員工的工作活性,使其呈現出積極向上的工作狀態。
當前事業單位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為進一步提升自身競爭力,切實發揮社會服務職能,也在采用績效考核的形式,以提高自身資源利用率。但部分事業單位在績效考核過程中,常會忽視不同職能崗位的實際工作內容,存在為考核而考核的現象,使其內部考核體系不完善,無法在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真正發揮其效能。另外,事業單位在進行績效考核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執行機制與監督機制,不僅會降低績效考核的實效性,影響績效考核預期目標的實現,還會因無法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作用,而打擊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既不利于營造競爭有序的工作環境,導致員工消極怠工,還會增加人力資源管理的難度。
事業單位屬于非營利性的社會服務組織機構,其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政府財政撥款,與其他企業相比其不重視自身的經營效益。這就會使得大部分事業單位在人力資源管理以及績效考核過程中,依舊沿用德、能、勤、績等考核要素模糊、脫離實際崗位內容的相對滯后的考核標準,使考核目標不明確,導致員工“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思想突出。這不僅會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還會影響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的權威性,無法切實發揮績效考核作用,既不利于全面激發員工的工作潛能,還會弱化員工的崗位調整力度,使其出現人崗不匹配的情況,從而浪費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與其他資源,不能保障事業單位各項業務的有序開展。
績效考核是全面提升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的重要途徑,但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受管理人員傳統固化思維影響,常會導致績效考核制度未得到有效落實。一方面,事業單位出于內部和諧因素考慮,為避免績效考核拉大員工之間的收入差距,造成內部員工情緒不穩定的工作局面,影響單位集體名譽以及領導政績,便會使績效考核的制定流于形式。另一方面,事業單位在管理過程中盛行平均主義,其僅僅采用簡單設置評分等級的形式進行考核,忽視定量指標的測評,既會導致考核結果受主觀因素影響明顯,使其脫離實際,還極易造成事業單位內部腐敗滋生,從而影響事業單位穩健發展。
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要充分發揮績效考核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的有效價值,就要真正將績效考核滲透進每一個崗位,正確、全面地應用績效考核結果,并將考核結果廣泛應用于人力資源管理的每一個環節,將其與員工個人的切身利益相互關聯,才能獲得良好的績效考核反饋,推動事業單位不斷完善與優化自身的人力資源匹配情況。當前大部分事業單位對績效考核的重視程度與認知深度相對欠缺,使其流于形式,既無法高效關聯各崗位員工的實際工作內容,又不能將定性與定量的考核結果用于員工招聘、培訓、晉升以及薪資架構的全過程中,導致打擊努力工作的員工,從而阻礙事業單位整體效率的提升。
針對事業單位不同的級別以及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實際崗位需求,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科學構建完整的、結構化的績效考核系統,完善內部考核體系(圖1),并優化完善組織激勵機制,以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與內部條件,體現績效考核的公平,有效提升員工的熱情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另外,要充分發揮個人績效、部門績效與組織績效的有效價值,需要全方位、多層次地深入挖掘員工發展潛能,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為推動事業單位各項業務有序開展奠定基礎。

圖1 內部考核體系
新時期事業單位績效考核的目標是激勵先進、鞭勵后進,做到獎懲分明,公正公開,以保證所有崗位員工都能在競爭有序的環境中實現良性競爭。因此,事業單位開展績效考核,要明確績效考核目標,保證員工在統一的客觀考核標準下,既能與其他同事的收入與晉升進行橫向比較,又能與自身不同階段的收入與晉升進行縱向比較,從而營造濃厚的“比、學、趕、幫、超”工作氛圍,使其自覺規范與約束自身行為,不斷提高各自績效,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
事業單位為切實提升自身人力資源管理效率,既要正確認識績效考核的重要性,又要科學制定監督管理機制,以嚴格落實考核制度,全面且深入地考核員工的工作情況。一方面,正確應用評級量表,充分考慮所有人員的實際情況,將員工的工作能力、日常表現、業績情況等進行合理分級,以全面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事業單位可采用逐層考核手段以及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多元化考核方式,以增強績效考核權威性,保證績效考核結果的科學性。
績效考核是提升員工工作能力、促進員工成長成才的重要工具。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在進行績效考核過程中,要建立績效管理的反饋激勵機制,加大管理人員與基層員工的溝通交流力度,確保員工能夠通過有效的績效考核正確認識自身在崗位工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以提升員工綜合素質。同時事業單位在進行績效考核過程中,可參考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采用激勵與約束并舉的獎懲機制,保證既能滿足員工基本需求,又能激發員工發揮自身潛力。
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的提升離不開績效考核的優勢,要想全面發揮績效考核的優勢,就要重視應用績效考核結果。一方面,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可以根據員工的績效考核結果,科學制定符合員工發展前景以及實際崗位工作內容的培訓制度,或者采用輪崗的績效考核模式,以幫助員工找到適合自身的崗位,真正達到人崗最佳效能匹配,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另一方面,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部門要將績效考核結果與員工的切身利益相互關聯,實施以崗定薪模式,使員工明確自身薪酬與績效考核間的內在聯系,從而營造競爭有序、積極向上的工作環境與企業文化,并全面激發員工活性與創造性。
新時期,事業單位要正確認識績效考核對提升人力資源管理效率、實現人崗最佳效能匹配以及資源最大化利用的價值優勢,保證其能夠在日常人力資源管理過程中,結合事業單位實際崗位需求,明確績效考核目標,科學完善內部考核體系,并建立完善的監督機制,以嚴格落實績效考核制度。另外,事業單位在高效開展績效考核過程中,要重視應用績效考核結果,一方面營造競爭有序、公平開放的工作環境;另一方面,將考核結果與員工個人的切身利益相互關聯,全面激發員工的潛力與創造力,使其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為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效能的提升奠定基礎,并推動事業單位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