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津市農業科學院 袁月
《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指出:“黨支部是黨的基礎組織,是黨的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黨支部建設擺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求加強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以不斷提高黨支部建設質量。學界對于高校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已經有了很多的思考和實踐經驗:劉晶月提出從工作標準、工作方法、工作體系、評價機制四個方面提升高校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的質量和水平;吳欣睿從思想認識、隊伍建設、教育管理、制度運行、考核監督、基礎保障六個方面,提出國有企業黨支部標準化建設路徑探索;楊和平提出了高校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工作的“六個有機結合”。但高校工作環境、機關單位特點與農業科研院所有很大不同,現有研究成果無法直接套用,結合農業科研院所的工作特點,將在黨支部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黨支部政治功能發揮不明顯、黨內組織生活質量不高、黨支部組織建設不夠健全、黨員隊伍建設不夠扎實、基本條件保障不夠到位等問題進行分析,并進行以下思考和探索。
根據ISO9000質量標準,參照機關、高校、國有企業黨支部標準化建設的實踐,本文從組織設置、班子建設、組織生活、黨員教育監督管理、活動開展、組織保障幾方面,制定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要求(見表1),以用于梳理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表1 黨支部標準化建設考核標準
農業科研院所肩負著國家糧食安全、種業振興的歷史重任。研究所內科研團隊以產業建設布局,專業分工細化。天津市農業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內黨員占比50%,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黨員占比為59%,具有碩士以上學歷黨員占比為86%,黨員整體素質較高,能夠積極參加黨支部的理論學習、組織生活,在工作中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品種選育、技術幫扶工作,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對于農業科研院所,重點是把黨建工作的成效體現到推動“三農”發展、促進鄉村振興、解決種業卡脖子問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建設上來。隨著農業科研環境、科技開發、成果轉化等方面發生的一系列變化,天津市農業科學院在探索以黨建為引領,建設基層農業科研院所“五好”黨支部的工作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距離標準化、規范化黨支部建設還有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為:
(一)黨支部政治功能發揮不明顯。《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中強調,黨的基層組織要著力提升組織力,突出政治功能、強化政治引領,下大氣力解決軟弱渙散問題。但是,農業科研院所黨支部在政治引領上作用發揮不夠明顯。具體表現為:黨支部政治和服務功能發揮不夠好,對黨支部功能定位認識不清,存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兩張皮”的現象;黨支部談心談話制度落實不到位,把落實談心談話制度看作“軟指標”,凝聚科研人員的創造力、激發大家干事創業的積極性不夠有力,黨群關系不夠緊密,沒能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政治引領作用;圍繞品種選育、科技創新、示范推廣、服務“三農”不夠強,黨支部在圍繞中心工作上尚未完全發揮應有的政治及管理服務的功能。
(二)黨內組織生活質量不高。黨的組織生活是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內容和載體,是黨組織對黨員進行教育管理監督的重要形式。農業科研院所黨支部的組織生活,存在質量不高、效果不明顯等問題。具體表現為:黨支部雖然能夠及時貫徹落實“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制度,開展組織生活會,但是黨內組織生活形式單一,政治理論學習表面化,尤其是在疫情影響下,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大多以集中學習、觀看輔導視頻為主,缺乏多樣性,黨員參與度不高,獲得感不強;組織生活會質量不高,尤其趕上春耕備耕階段,黨員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田間地頭,存在一定程度的壓縮工作時間來完成組織生活會任務的現象;黨內組織生活的內容與農業科研單位業務工作聯系不緊密,黨員在錘煉黨性修養,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方面沒有明顯提升。
(三)黨支部組織建設不夠健全。構建黨支部標準化的組織體系架構、制定支部委員職責分工、選優培強干部隊伍是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的基礎性工作,但是當前基層農業科研院所黨支部組織建設存在的問題表現為:組織設置不夠優化,隸屬關系不夠科學,對常年駐基地工作的黨員、離退休黨員的管理,在開展組織生活時不夠順暢;黨支部書記或班子成員大多是由各科研團隊首席或者業務骨干擔任。他們在業務方面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但是受限于知識結構、工作經驗,履職能力不強,存在重業務輕黨建的傾向,對抓好支部建設缺乏頂層設計。對于配備專職黨務工作者的支部來說,支部班子存在“卸擔子”“甩包袱”的傾向,發現和解決黨建問題的能力不足,嚴重影響了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發揮的成效。
(四)黨員隊伍建設不夠扎實。黨員是黨的肌體的細胞,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要靠千千萬萬的黨員來體現,但是基層農業科研黨員距離成為新時代合格黨員還有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為:黨員教育管理不夠深入,政治理論學習的內容浮于表面,針對性、新穎性不強,存在“為了學習而學習”的傾向,政治理論學習沒有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黨員日常管理不夠嚴格,存在一定程度的寬松軟,處置不合格黨員不夠有力;農業科研單位高知群體較多,在高知群體中發展黨員工作進展不明顯,存在一定程度的“畏難情緒”,距離《黨支部工作條例》的要求還有差距。
(五)基本條件保障不夠到位。具體表現為:從事大田作物研究的科研院所,一年內有1/3的時間奔走于全國各試驗基地,對于駐外基地黨員學習陣地、活動場所保障不到位,不能滿足駐基地黨員活動的需要;農業科研單位黨支部標準化考核指標沒有結合農業科研單位的職能定位建立、考核方法不夠準確。
(一)以制度建設為抓手。推進黨支部標準化建設,不斷提高黨支部建設質量,就是要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為進一步夯實全面從嚴治黨奠定堅實基礎。既注重解決思想問題、擰緊“總開關”,又注重解決制度問題、上緊制度規矩“發條”,并堅持以制度為抓手,建立健全黨支部組織建設、議事程序、服務“三農”、教育管理、考核評價5方面的制度,解決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政治功能發揮不明顯、組織建設不夠健全、黨員隊伍建設不夠扎實、基本條件保障不夠到位等問題。制度建設要堅持兩個原則:一是要以《黨章》為根本遵循,以黨內規范性文件為依托,突出農業科研單位的農業科技創新與服務“三農”的職能定位。二是要以總體設計與分類指導相結合,結合農業科研院所不同專業的實際情況,按照大田作物為主黨支部、設施農業為主黨支部、機關黨支部、化驗檢測為主的黨支部等不同專業類型的黨支部,通過分類、分側重點制定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方案,明確黨支部建設的重點、目標、工作方案,把制度內容落實到可具體操作的步驟、細化到可考核的標準,切實推動不同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有依據、有側重、更科學。
(二)以創新方法為探索。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改革創新的精神狀況、改革創新的思想作風、改革創新的工作方法全面抓好黨的建設。當前,農業科研院所普遍采用傳統的上傳下達的方式開展學習教育,凸顯出教育管理效果不理想、黨員收獲感不強等問題,這與標準化黨支部目標尚有差距。要想改變這種現狀,一要以“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為契機,結合歷次各支部組織生活會查擺問題情況,找準黨建工作與科研業務工作的結合點,通過分解細化支部工作目標與業務工作目標,將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與品種創新、示范推廣、科技服務相結合,創新學習方式,積極探索“互聯網+”的學習模式,擴展學習陣地,豐富學習載體,使得黨員教育效率更高,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更加凸顯。二要在理論實踐和思想建設上有新思路,把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與科研人員肩負的歷史使命相結合,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價值型與知識性相統一,通過透徹的理論分析,激發黨員干部的使命感。
(三)以落實責任為支撐。黨委(黨組)書記以履行本單位全面從嚴治黨第一責任人為己任,是構建黨支部主體責任工作體系的基礎。農業科研院所黨支部以鄉村振興為目標,以落實主體責任為體系,以科技創新為基礎,以監督執紀為保障,以品種創新、服務三農為體現,壓實責任,層層傳導壓力,構成黨建主體責任工作體系。一要建立黨建工作責任清單。制定黨建工作任務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結合實際,按照人崗相適應的原則,科學劃定支委班子黨建責任,層層傳導壓力,確保任務有人領、工作有人擔、責任有人認。加強考核評估力度,對照標準化建設六大目標、33項標準清單進行考核,及時分析存在的問題,研究能落實落地的整改措施。二要堅持黨管干部原則,嚴把選人用人政治關、廉潔關、素質能力關,把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挖掘出來、任用起來,以提升黨支部組織活動的質量、提高黨員學習教育的時效性,為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基礎。三要建立健全問責機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對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處理,確保有責必問、問責必嚴,在黨內形成震懾作用。
(四)以條件保障為前提。基本條件保障標準化是基層黨支部標準化建設開展的基礎性工程,就長期駐基地的黨員而言:一要在駐外科研基地建立固定的黨員活動場所,并配備電教設備,制定黨員活動室管理制度,安排專人管理,保證活動開展有陣地。二要暢通經費使用渠道。結合不同研究所的實際需求制定黨費使用計劃,大膽破除“一刀切”,簡化黨費申請使用流程,解決各支部開展活動的后顧之憂。三要打造黨建文化陣地,利用一切宣傳媒體建立黨建學習教育園地,通過示范引領、典型引導、宣傳教育等方式,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