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嬌 李珂華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陜西 西安 710100)
本研究以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大學生的體質健康與促進作為研究對象,從本校隨機抽取100名學生(排除身體殘疾學生),其中男生40人,女生60人。
(1)文獻資料法。
本研究根據研究內容的需要,借助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網絡數據庫,以“大學生體質健康”、“健康促進”等作為檢索關鍵詞檢索相關文獻及博碩士論文,同時借助學校圖書館查閱了學生體質健康的書籍,并進行整理和分析,為本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問卷調查法。
為了解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生的體質健康現狀,探索背后的致因,設計學生問卷100份,教師問卷20份,如下表所示。

表1 問卷發放與回收統計表
(3)數理統計法。
對發放的問卷進行回收并進行檢查和篩除數據,然后借助SPSS 26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
普通高校大學生的健康體質是展示大學生身體活動能力的保障,是大學生參與體育活動、勞動等身體活動的基礎。大學生的體質可以全面展現出其身體發育程度和生理學機能水平。本研究主要從陜西學前師范大學生的身體形態、身體機能和身體素質3個方面來剖析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
身體的形態反映了人體生長發育的水平,本文主要從身高、體重、BMI等3個方面探究陜西學前師范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情況。
(1)身高情況分析。
通過調查得知(如表2所示),通過2020-2022年這3年身高數據對比發現,陜西學前師范大學生男、女生身高都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長,與前一年比較,男女身高普遍逐漸增高。但與全國學生平均身高相比陜西學前師范男生的平均身高相對較低,但女生的平均身高超過全國平均身高。表明當前我國大學生身高增長明顯,身體形態發育狀況良好。

表2 陜西學前師范大學生身高均值及全國均值數據統計表(mean±SD)
(2)體重情況分析。
體質指數可以綜合的反映出單個學生體質的身體形態,包括一個學生自身的營養狀況及外觀體型,是評估一個學生是不是肥胖的最主要標準。因此,作者采用體質指數來判斷大學生的身體形態,本文中學生體重指標按照WTO的 《亞太地區肥胖的處理與定義》手冊的有關要求規定,即體質指標低于18.9的視為體重過低;體質指數超過23,且低于25的為嚴重超重;體質指標超過18.5,且低于23的為正常;體質指數大于30的為肥胖。
數據統計得知(如表3),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大學生在不同的階段體重均有變化,2020-2022年這3年,男生體重逐漸增加,但并未超過全國體重均值。女生的體重也逐漸在增加,但未超過全國均值。說明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也隨之增長,與全國的差距逐漸縮小。

表3 陜西學前師范大學生體重均值及全國均值數據統計表(mean±SD)
(3)BMI指數情況分析。
如圖1所示,身體形態正常的女性占總女子人數的71.54%,而身體形態正常的男性則占總男子人數的70.34%,但男性的身體形狀問題要明顯大于女性。此外,通過比較他們與同齡人在健康指標方面的差距表明,他們與同齡人不具有比較明顯的差距。

圖1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男女生身體形態正常占比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陜西學前師范大學生的肥胖問題日益嚴峻,要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目前最首要的問題就是要降低學生的肥胖率和超重率。
大學生的人體功能測試,大致上是指對跑步試驗、臺階測試以及肺活量試驗等的項目內容進行判斷,以此作為評價指標。我們在對大學生人體功能狀況分析的實驗中,主要是以臺階試驗、肺活量試驗為主。
如表4所示,在肺活量實驗檢測中表明,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男生的肺活量及格率為90.67%,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女生的肺活量及格率為89.49%,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男生的肺活率顯著高于女生的肺活率。此外,將他們和同齡人相比較,男生的肺活量平均值要高出同齡人37.78ml,而且有著很明顯的差距。但女生的平均肺活量雖然并不如同齡人,但卻有著很明顯的差距。對于此現象,作者覺得其原因主要在于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女生所參加的體育課外活動中,所包含的有氧體育與鍛煉相對較少,因此其存在一定顯著差異,但同時,也表現了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女生的心血管功能相對于男性更強。

表4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生肺活量及格率
如表5所示,在臺階實驗中表明,大學男性的及格率為94.55%,大學女性的及格率則為99.34%。由此可以看出,大學女性階梯測驗的及格率要遠遠超過大學男子階梯測驗的及格率。

表5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生臺階試驗及格率
在全國高校體質測評中判斷學生身體素質的方法,主要是用1min仰臥起坐、1min引體向上、坐位身體的前屈、立定跳遠能力和50m短跑等運動項目方面。在文章中,作者主要通過測量大學生的立定跳遠能力和把持力素質來體現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以作為對大學生身體素質的評判準則。
如表6所示,根據立定跳遠測試發生,學校男子的立定跳合格率約為67%,而大學女生的立定跳遠合格率約為64%。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立定跳遠的及格率,要遠遠超過了立定跳遠的不合格率和優秀率。

表6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生立定跳遠合格率
如表7所示,根據握力測試發現,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男子握力指數的及格率為97%,而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女生握力指數的及格率則為94%(握力指數主要是根據大學生本人握力和體重的比值來計算的)。由大學生握力測試的數據情況可以發現,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男子握力指數的及格率,相比于女生的及格率變化較大,并且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生的整體握力測試及格率較高。

表7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生握力測試及格率
此外,將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生的立定跳遠測試成績與大學生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立定跳遠測試成績相比較,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生的分數要低于大學生國家體質健康標準的水平,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男生的立定跳低3.07cm,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女生低4.35cm,存在一定的顯著差異。而在肺活量方面,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男、女性學生的肺活量水平都低于國家體質健康標準水平。由此可以判斷,他們的身體素質,遠遠低于中國同齡人的平均身體素質。
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成因有很多,其中影響大學生健康的自身原因比較多,例如,情緒不穩定、思想不夠專注等。大學生在被情感與思維所支配的時候,并不能由于外在的因素,對自己各方面都加以保護,也正因如此,當學生心態不平衡的時候,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會產生各種問題。
(1)個人的不良生活方式。
由于校園設施設備的影響,普通高校大學生多住宿在集體宿舍,但由于生活在集體住宿,大學生間的彼此影響也很大,而且由于作息時間不統一的干擾,他們的睡眠時間和睡眠深度也不能獲得足夠保證。
(2)無自覺鍛煉身體的習慣。
在普通高校中,有部分大學生并沒有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增強自身體質的意識。大部分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都重復寢室、餐廳、教室三點一線的生存法則。雖然絕大部分大學生對于體育賽事較為關注,但是他們卻極少主動參與到該項體育項目活動中去,并未實現自身體質的增強,更不能談及實現自身體質健康與促進。并且在普通大學生的體質健康測驗中,有部分大學生甚至無法通過體能測驗,且在進行了多次測驗之后也無法過關,因此在普通高校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驗中代考、緩考、補考的現象并不少見。
另外,如表8顯示,據問卷調查資料表明: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生一周堅持參加二次課余運動的數量較低,以一次30min為基準,一周課余時間堅持進行二次體力運動的大學生很少,僅有24%的大學生一周只運動二次,還有18%的大學生干脆就不參加鍛煉;女性一周運動二次以上的只占10%,只有31%的女性覺得運動毫無必要。而體育是具有風險的項目,大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體育項目本身固有風險所帶來的身體損傷,受此影響,大學生在參與體育項目時,總會有諸多顧慮,從而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與促進。

表8 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學生每周參與體育鍛煉次數
影響大學生健康的家庭原因比較少,但是也同樣存在。例如,父母關系問題、家庭日常問題等。不少大學生在發現父母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其的思想和行為會逐漸走向極端。父母的行為影響著子女對于體育的理念和認識,在現實生活中,家庭對學生身體的標準也各有不同,在以學生與孩子為中心地位的家庭教育關系中,一般家長將大部分精力傾注在工作、家庭生活和賺錢上,因此對學生身體的關注相對較少。
影響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學校原因也同樣存在,例如,學校場地設施不夠、學業過重、老師教學問題等。學生學習的知識過多,煩躁現象就會出現,學生在發現自身情緒出現不穩定的時候,需要學會放松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只有這樣,自己各方面狀況才能達到平衡狀態。
(1)學校生活環境的影響。
由于學校招生規模的增加,有些院校硬件設備已嚴重不足。運動設施的滯后、不夠,活動區域狹窄,運動時間過少,體育場地擁擠,收費場所也日漸增加,大學生離真正普及的體育運動相去甚遠。大學校園中文化交流活動不多,且才藝活動甚少,無法豐富學子的業余生活。
(2)學校精神生活的影響。
高校的文化環境是高校健康生活的根本,也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只是由于傳統觀念的沖擊,許多高校并沒有認識到體質健康的必要性,且也沒有每個院校都對學生的體質健康進行關注,因此,高校文化生活并沒有完全實現對大學生的身心保健教學。
盡管近年來,國家對于中小學生身體健康問題越來越關注,并極力推動素質教育,可是目前還普遍存在著重精神、輕身體的問題。而隨著網絡和電子商務的不斷發展,為學生的生活、學習等提供了許多方便的同時卻產生了不少副作用。大學生日益沉迷于網游,也導致了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積極性日益減退;享受到外賣便利的同時,大學生經常性的食用油炸食品、碳酸飲料及奶茶等垃圾食品,也對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產生威脅。
近年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逐漸被大眾所接受,學校應加強宣傳教育,培養學生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意識的前提,是要先認識到體育對健康的重要性,從而引導學生了解體育,使學生增加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將體育融為生活的一部分,從而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
運動時可進行身體素質訓練,但也要講究科學運動。一周內必須活動3-4次,每天運動最少0.5h。體育課上和課外要相結合,在體育課上及體育課外培養興趣愛好和技能,還需要為學生制定相應政策以提高課外體育鍛煉水平,如,每學期學生進行60多次課外活動,每天運動不能低于2km。通過體育課外活動可以增強體質、防病治病、延年益壽。
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對于大學生健康的提高有著很大意義??茖W合理的飲食結構可以合理地調控學生身體熱能的攝入,進而調節學生的身心形態,從而調整對身體熱能的需要。充足而有品質的午睡也是一切日常上班與學業的重要保障,但大學生不能沉迷在互聯網中,因為網游而熬夜乃至通宵,睡眠不足將會嚴重危害大學生身心健康。
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做積極正面的引導,由于體育活動的不確定性因素,其具有固有風險,對于難以避免的所造成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應加強提前的預防,結合實踐案例,全面宣傳體育保險的積極作用,強調風險轉移的必要性,鼓勵與發揚學校體育體育運動中“自甘風險”,大力倡導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公平正義。從新媒體角度出發對改善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提出建議和策略。新媒體作為當代社會傳遞健康知識的重要傳播手段,對大學生體質健康的影響有利有弊,旨在為大學生在健康知識傳播過程中趨利避害。
實現普通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與提高,不僅需要學生、家庭及普通高校的重視,還需要增強相關政府部門、社會組織對大學生體質健康與促進問題的關注程度。未來時期,高等教育要把“健康第一”的思想納入到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之中,把學生體質健康作為現代高等學校、職業教育科學建設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