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順
(西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由表1可以得出:參與填寫問卷的男生有212人,所占比例為55.5%,參與填寫問卷的女生有170人,所占比例為44.5%,男生的人數要稍高于女生,經了解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參與調查問卷的學生男生比例比女生比例大造成的;二是羽毛球運動對抗性小,男女參與度均高;三是羽毛球項目男女性別對羽毛球項目影響較小。

表1 學生的性別對羽毛球運動發展的影響(n=382)
由表2可以得出:在所在年級中,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學生共有382人,所占比例為100%。其中三所專科學校參與羽毛球運動的主要為大一、大二、大三,二所本科高校參與羽毛球的主要為大一、大二、大三、大四,而高校公共體育選修基本從第二學期進行開設,故大一、大二、大三參與人數最多,大四面臨畢業參與較少。

表2 5所高校學生所在的年級(n=382)
由表3可以看出:參與羽毛球運動動機中,想提高運動技能水平的有192人,占比50.3%;想通過羽毛球運動達到強身健體的占比87.3%;通過羽毛球運動緩解壓力的占比53.1%,這3項是學生們選的頻率最高的,說明了羽毛球運動達到了學生們對技能、體質提高、緩解壓力的不同需求。

表3 學生參與羽毛球運動的項目動機調查表(n=382)
由表4可以得出:有9.2%的學生,從來不參加羽毛球運動;有51.5%的學生,每周參與羽毛球運動2次;有31.5%的學生,每周參與羽毛球運動1次;每周參與羽毛球運動3次以上,有7.8%的學生。通過訪談了解到:參與1-2次的學生每次參與運動30min以上,參與3次以上的每次參與運動60min左右,這表明大部分學生都在日常課余時間中參與了羽毛球運動,并有不同程度的基礎功,也說明羽毛球運動在滿足學生項目需求多樣性方面具有現實意義。

表4 學生每周參與羽毛球運動頻率調查表(n=382)
由表5可以得出:具有羽毛球訓練背景的學生有70人,占比18.3%;沒有具有羽毛球訓練背景的有312人,占比81.7%,說明大部分學生羽毛球基本功不扎實,也從側面反映出羽毛球運動雖然群眾基礎性好,但學生的羽毛球基本功較差,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學生的后期發展和規范化。

表5 學生是否具有羽毛球訓練背景的調查表(n=382)

表6 學生所在學校室內羽毛球場地數量調查表(n=382)
根據學校官網的數據表明:平頂山學院有10塊羽毛球場地、河南城建學院有8塊羽毛球場地、河南質量工程學院有2塊羽毛球場地、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有9塊羽毛球場地、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有3塊羽毛球場地,這表明不同院校的場地投入數量不同,對學生的滿足程度也不同,場地不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與學生的訪問了解:平頂山學院和河南城建學院以及平頂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認為場地不能滿足自身學習需求,有時只有在室外和過道打球,河南質量工程學院和平頂山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認為場地非常不能滿足自身學習需求。
由表7可以得出:認為學校羽毛球場地、器材非常滿足自身需求的有25人,占比6.5%;認為基本滿足自己需求的有35人,占比9.1%;認為學校場地、器材不能滿足自身需求的有322人,占比達到了最高的84.4%。通過與學生的訪問表明,大多數學生認為學校的場地、器材不能滿足學生需求,學校的場地設施少,上課時班級和人數過多,有時4個班甚至6個班,幾百人共用場地。

表7 學生對學校羽毛球場地、器材滿意度調查表(n=382)
由表8可以得出:在參與填寫調查問卷的學生之中,對羽毛球運動不太了解的學生為80人,所占比例為21%;對羽毛球運動完全不了解的學生為2人,所占比例0.5%;對羽毛球運動基本了解的有272人,所占比例為71.2%。說明了大部分學生對羽毛球運動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能夠很好地參與到羽毛球運動之中,這對學生學習羽毛球的知識和技巧有很大的幫助,也對羽毛球運動的開展提供了很好的群眾基礎。對羽毛球運動非常了解的學生只有28人,占比7.3%,占到全部學生的很少一部分,說明大多數同學缺乏對羽毛球理論系統完備的認識。

表8 學生對羽毛球運動認知程度調查表(n=382)
由表9可以得出:平頂山市高校都設有羽毛球訓練,學生所在學校每周安排次數都為2次的,占比79.8%;安排1次的,占比20.2%。通過查閱公共體育大綱和教師與學生的訪談中得知,大綱要求學校每周必須安排2次選修羽毛球訓練,開展1次的是因為場地數量受到限制,故每周安排1次羽毛球訓練。

表9 學生所在學校每周羽毛球訓練安排次數調查表(n=382)
由表10可以得出:在關于學生對學校羽毛球訓練內容設置情況和訓練內容的評價是否滿意的調查中,有321人選擇了訓練內容豐富,占比84%;有61人選擇了羽毛球訓練內容單一,占比16%,這表明,平頂山市5所高校都開設羽毛球,絕大多數學生對所在學校羽毛球內容比較認可,訓練內容豐富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訓練內容單一的會導致學生參加訓練的興趣不高、情緒不高,影響羽毛球運動在高校的順利開展。

表10 學生所在學校羽毛球訓練內容評價調查表(n=382)
由表11可以得出:有56名學生所在學校定期開展羽毛球比賽,和其他高校舉辦,占比14.7%;有326名學生所在學校定期舉辦校內聯賽,占比85.3%。通過訪談了解到:平頂山市5所高校沒有進行過高校間聯賽,高校間的比賽是高校教師個人組織的友誼交流賽。這表明平頂山市5所高校舉辦羽毛球比賽只局限在自己所在學校,基本上沒有與其他高校開展羽毛球聯賽,

表11 學生所在學校定期組織羽毛球運動比賽情況和比賽形式調查表(n=382)
由表12可以得出:平頂山5所高校都組織有羽毛球社團,有43名學生所在學校沒有專門負責羽毛球業余訓練隊日常訓練管理的教師,占比11.3%;有339名學生所在學校組織了羽毛球業余訓練隊并有專門負責日常訓練管理的教師,占比88.7%。這表明平頂山市高校羽毛球組織發展較成熟,高校羽毛球社團的建設是不可忽視的一個環節,它是高校羽毛球后備人才培養的組織,不僅能夠體現高校授課的水平,更能體現出院校重視體育運動的辦學理念,同時,經過社團訓練的隊員素質和水平都較普通學生高,故是高校人才培養和選拔的一個制高點。

表12 學校組織羽毛球社團情況和社團教師管理情況調查表(n=382)
由表13可以得出:參與調查問卷中5所高校的羽毛球授課教師男性占80%,占大部分,女性占20%,占比較小。這表明:平頂山市5所高校的羽毛球授課教師男性教師多,女性教師少,性別差別較大。

表13 5所高校羽毛球授課教師性別的調查分析調查表(n=10)
由表14可以得出:參與調查問卷中五所高校的羽毛球授課教師中有2人為本科,占比20%;占比最大的為碩士研究生,有8人,占比70%。通過訪談了解到:平頂山市5所高校沒有博士研究生學歷的羽毛球授課教師。這表明:5所高校授課教師學歷集中為碩士研究生,學歷為本科的較少,缺乏博士研究生學歷的教師。

表14 5所高校羽毛球授課教師學歷的調查分析調查表(n=10)
由表15可以得出:參與調查問卷中5所高校的羽毛球授課教師中有2人職稱為副教授,占比20%,占比最大的為講師,有5人,占比50%,有3人職稱為助教,占比30%。這表明:5所高校的授課教師職稱大多為助教和講師,職稱為副教授和教授的少。

表15 5所高校羽毛球授課教師職稱的調查分析調查表(n=10)
由表16可以得出:平頂山是五所高校都有開展羽毛球比賽的平臺。這表明:5所高校都有相應的參與比賽平臺,有條件能夠組織開展羽毛球比賽。

表16 開展羽毛球比賽是否有參與比賽的平臺調查分析表(n=10)
由表17可以得出:平頂山市5所高校的羽毛球比賽平臺形式都為校內和校外形式,缺乏開始高校之間羽毛球比賽的平臺。

表17 開展羽毛球比賽的平臺形式分析表(n=10)
由表18可以得出:參與調查問卷中五所高校的羽毛球授課教師中有1人不支持,占比10%;支持開展羽毛球高校間聯賽的為9人,占比90%,通過訪談了解:不支持開展羽毛球高校間聯賽的原因為受場地數量的限制無法承辦高校間羽毛球聯賽。這表明:5所高校的授課教師絕大多數支持開展羽毛球高校間聯賽,聯賽能夠使學生在比賽中得到鍛煉和認識自身的不足,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交流,更能檢驗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有利于羽毛球項目的開展。

表18 5所高校羽毛球授課教師是否支持開展羽毛球高校間聯賽的的調查分析調查表(n=10)
由表19可以得出:認為開展高校間羽毛球聯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運動技能水平的有10人,占比100%;認為有利于培育羽毛球項目氛圍的有10人,占比100%;認為有利于加強校校間師生交流的有10人,占比100%;認為有利于提高學生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的有10人,占比100%;認為還有其他益處的有4人,占比40%。這表明:絕大多數教師認為開展高校間羽毛球聯賽能給高校羽毛球運動的開展帶來很多益處,不僅對學生、教師、學校,對羽毛球運動項目的開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表19 開展羽毛球高校間聯賽給高校羽毛球運動的發展帶來的益處的調查分析調查表(n=10)
(1)學生課下參與羽毛球運動積極性不高,選擇羽毛球運動主要以強身健體、緩解壓力為主;
(2)學校羽毛球場地數量少,分布較為集中,不夠均勻,同時開課班級較多,學生人數較多,無法滿足學習需求和學生課余時間練習需求;
(3)學校定期舉辦的羽毛球競賽只局限在本校內,學生積極性不高,競爭意識較弱;
(4)羽毛球項目高水平教師和專業教師不足,繼續學習缺失;
(5)學生絕大多數未具有專業背景訓練經歷,理論知識和基本功不扎實,容易形成錯誤動作。
(1)加強關于羽毛球運動對身體技能方面好處的宣傳,使學生全面的認識羽毛球運動,吸引廣大學生參與,增強參與羽毛球運動的積極性;
(2)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擴建羽毛球場地,合理安排上課班級數,滿足正常授課和課余活動的開展;
(3)加強高校羽毛球教師的高水平人才引進和繼續教育;
(4)建立高校之間的交流比賽機制,定期舉辦聯誼比賽,加強交流,培養羽毛球育人氛圍,吸引商家,促進羽毛球運動的開展;
(5)加大對羽毛球社團的宣傳力度并開展社團形式的業余訓練,對學生講解系統的羽毛球理論知識,同時使學生認識到羽毛球基本功的重要性,同時在訓練中注重基礎動作教授和練習,促進學生羽毛球項目整體素質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