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琳娜
(甘肅省文化館,甘肅 蘭州 730010)
在我國少數民族中,裕固族生活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這里是他們的聚集地,擁有著十分特殊的地理位置,它受到了多種文化的影響,包括漢、伊斯蘭、藏、蒙文化等文化的影響,獨有的裕固族特色服飾文化由此形成。人口稀少的裕固族兒女,將傳統深沉厚重的民族文化植根于這片廣闊的土地。傳承了五彩紛呈、多元交融、技藝細膩、名滿天下的衣飾民俗。隨著文化遷徒、時代變遷,現代科技的不斷發展,藝術潮流的興衰,衣飾時尚會受到影響,裕固族服飾也不例外。
甘肅肅南的裕固族自治縣1954 年成立,全縣約1.5 萬人,其中裕固族約1.1 萬人,少部分裕固族人生活在酒泉市黃泥堡鄉,以畜牧業為主。裕固族服飾在多個方面都呈現出了十分顯著的地域特色,包括紋樣、質地、風格等。精細的工藝、活潑的圖案、繽紛的色彩等,是裕固族服飾的主要特點。2008 年6 月7 日,裕固族服飾由國務院批準進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依據地理方位,裕固族人居住在河西走廊的中部,與祁連山相鄰,這里擁有著廣袤的草原,原始森林一望無際。歷史上裕固族是個與世無爭的民族,先后臣服于各個強權,這些獨特的經歷,都不同程度地影響著裕固族的文化。其對動植物的生動形象進行充分的想象,以及對自然形象元素加以改良,使裕固族對自然形態有了新的認知。每一個衣飾紋樣的產生,就如同藝術作品的創作,都是人們的情感寄托和日常生活的表達。服飾體現出了裕固族兒女對幸福、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生動地反映出了他們的精神之美和心境智慧。
裕固族服飾紋樣題材眾多,包括動植物類、自然景物類、神話傳說、宗教信仰等;從造型風格方面來看,包括抽象以及具象紋樣;從組織形式方面來看,包括連續以及單獨紋樣。它們既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保留,也是裕固族人對生活的敏銳觀察和精神提煉。
紋樣可以直觀地反映一個民族所蘊含的文化內涵,裕固族服飾絢麗多彩,內涵豐富,服飾通常以紅、黃、綠、藍、白、黑等對比強烈,純度較高的色調為主色調,其頭面(頭飾)、刺繡等工藝制作精細。裕固族傳統服飾中同樣蘊含著關于這個民族的歷史文化信息,體現著這個民族的審美心理和民族性格,多元族的構成,文化的多元化復合,周邊民族的多樣性,讓裕固族服飾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鮮明的風格,散發著神秘而迷人的魅力。裕固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生產始終是與花、鳥、蟲、草、鹿、羊等動植物相伴的,所以在裕固族服飾圖案中,好多花草的造型是根據飛禽走獸的眼睛、鼻子、嘴變化而來。這也是一種原始圖騰崇拜的遺存。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裕固族按照自己的審美標準和生活習俗,結合地理環境、氣候特征、生產條件及民族傳統,逐步形成了具有不同年齡層次、不同身份特點以及特殊儀式場合的服飾等一整套的服飾造型特色。在圖案的內容上象征河流的波浪形,模仿天空的云朵的云轉子以及取材于動物的牙齒的三角形等圖案是裕固族婦女使用最廣泛最普遍的傳統抽象幾何形圖案。獨特的服飾體現著草原民族的特點,承載著這個民族的歷史和文化。
作為北方游牧民的后裔,所形成的衣飾文化具有牧業民族的特色。比較早的時候,常常是在廣闊的戈壁灘上棲身,與水草為鄰,居住于帳篷所搭建的空間之中,他們的轉移是依據季節變化以及畜場而決定。通常而言,他們會使用六根或九根桿子來搭建帳篷,使用白帆布或者手工捻制的牛羊毛線來制作的褐子搭蓋,同時會將民族的傳統圖案綴在上面。一般會以地形為依據選擇避風朝陽的地方,來進行帳篷的搭蓋。他們會將佛龕置于帳篷內部的正上,入門時的左、右側分別是男、女客的座位。衣著式樣簡單,且耐寒、防沙等,這些都使得他們的服飾文化擁有著鮮明的牧業民族特點。
對于裕固族人民來說,長袍是他們最為喜愛的服飾,這類服飾通常領子較高、長袍大襟有衽。裕固族男子喜戴氈帽,腰帶的顏色多為藍、紅色,他們時常會佩戴小佛、腰刀等,鞋子也是高筒靴,獵人狩獵常穿用自己縫制的皮窩字,里面墊上毛或草,比較輕巧舒適,鞋幫上一般納白線綴云子形圖案;已婚婦女戴喇叭形白氈帽子,前緣鑲有黑邊兩道,帽頂綴有大紅彩絡。女性的長袍下襟開衩,還會有花邊繡于衣衩、袖口等處。各種鮮艷色彩的坎肩,腰帶常為藍、紅色等,鞋子通常是喜歡高筒皮靴。在夏秋季節,他們的帽子通常是圓筒平頂的禮帽或者氈帽,冬季而均為狐皮風雪帽。女性還喜歡佩戴一些首飾,包括銀戒、耳環、手鐲等。裕固族衣飾最大的特點是帽子頂上裝飾有纓,大部分都是高領衣。裕固族婦女的帽頂都是用紅色縮線縫制成帽纓,也是該民族特征最為顯豁的代表和文化標志。帽坯用山灘長的芨芨草或白色毛氈制成,帽周覆滿一圈鮮艷的紅纓穗,隨著草原的清風或者身體的扭動,形成草原上最為俏麗的一絲風情。
裕固族的服飾是穿在身上的藝術品,裕固族的財富也體現在她們身上,頭面在裕固族語中稱為凱門拜什。頭面共分三條,胸前左右各一條,背后一條,裕固族婦女的頭發也相應地梳成三條辮子,頭面的上端在耳際以上辮入發辮,下端至腳面,中間勒入腰帶,兩條圖案色彩對稱,每條分為四節,每節都包含著一定意義。第一節裕固族語稱為肯能;第二節稱為啊恩;第三節稱為肯奧司瑪;第四節稱為奧司瑪,垂在后面的一條裕固族語稱為阿爾特兒。組成傳統的吉祥圖案,這些紋樣源于對自然形象的崇尚,都是牧民在長期勞動和生活實踐中觀察和精練的成果。頭面出現的波浪紋,是潺流的水延續不斷的形貌,傳說它能夠使人們強健,還能得到一種超自然力量的保護,傳達著裕固族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裕固族頭面作為裕固族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典型結合體,是一種象征,也是一種語言,它集藝術價值、文化價值、歷史價值、實用價值和經濟價值于一體,已成為我國民族藝術與文化的珍寶,是一種工藝精美、價值較貴的手工藝品。是一件非常精致且價值昂貴的民間工藝品,少則一兩萬,多則十多萬,它往往是一個家族幾代人努力的結果。頭面可以做新的,但上面的珍珠、瑪瑙、金銀飾物卻是一代一代積攢傳承下來的,有時幾顆比較珍貴的珠子或是一對紋飾精美的銀牌,其就是好幾只羊或牛換來的。兌換成珠寶做成頭面隨身攜帶,和女性的長發一起盤在頭頂,起到盤住頭發、象征身份的作用。每當遇到重大節日,便從發間取下。
社會不斷發展,也影響著裕固族的經濟結構,但最主要的仍是畜牧業,除此之外,還大力發展其他行業,包括林業、農業等,但他們的服飾卻沒有發生較大改變,牧區人民還是皮靴、長袍。在城鎮以及農區的人民主要著裝為制式服裝,只有在重大聚會、節日和參加人生禮儀時才會穿起久違的傳統服飾,在某種意義上,傳統服飾已經演變為裕固族的禮服。
裕固族人民的語言種類是較豐富的:首先是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的西部裕固語,該種語言緊密聯系著哈薩克語、維吾爾語;其次是屬阿爾泰語系蒙古族的東部裕固語,該種語言緊密聯系著東鄉語等;漢語也是他們的主要語言,他們用漢語同漢族人聯系。從文字方面來看,沒有較突出的發展,古回鶻文是他們較早使用的。而藏文是他們從明末即開始使用的文字。新中國成立至今,裕固族主要使用漢字。裕固族最大的節日是春節,節日期間要祭祖,放鞭炮,點酥油燈,互送哈達、禮品以示祝福。裕固族人熱情好客,只要家里來人,他們都要盛情接待,一般先向客人獻奶,后敬酒,最后吃手抓肉。
當今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經濟、社會、文化等各個領域發展蒸蒸日上,城鄉面貌不斷改變、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裕固族人的文化意識、美學概念在逐步發生變化,傳統的民族服飾因為受到所在地區生活習俗、歷史背景、風俗、審美等影響,也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隨著裕固族人民生活方式、生活環境的改變,裕固族服飾不再是遼闊草原上裕固族人民抵御寒風的必需品,在裕固族人開始城鎮化生活時,它已經失去了逐水草而居的少數民族獨特服飾生存環境,穿傳統服飾的裕固族人越來越少。為了滿足更多喜歡民族服飾文化人的物質和精神需求,就應對裕固族服飾的審美進行創新改良,讓更多的人走進裕固族,了解裕固族服飾文化,為裕固族服飾發展創造新的契機。
對于一個民族來說,可以從其裝飾風格方面來看其審美,而這緊密聯系著該民族的社會人文環境以及地理環境。裕固族人民灑脫豪放的草原氣質,就能夠從他們服飾的各個方面體現出來,包括題材、裝飾、色彩等。當下就應重構乃至突破已有的傳統習慣與審美,重新審視和發揚這股民族力量。
重構是將裕固族已有的服飾紋樣審美習慣突破,對其進行重新調整,在繼續發揚傳承原有民族文化信仰的基礎上,使之能夠更加符合現代時裝和生活需要,能夠順應時代變遷,有更新的文化表現,讓人們愿意接受并且繼續發揚下去。首先,要重新思考裕固族服飾紋樣既有的美學體系。對于一個民族的風俗以及人文的精神核心來說,能夠通過他們的服飾紋樣來體現。近年來,裕固族并沒有改變過他們的服飾紋樣,可以看出其有較嚴重的局限性,當前需要將此原來穩固的審美習慣改變,將該民族服飾紋樣的外部精神傳統重建,使之更加符合當今社會的文化審美和精神意念,讓傳統民族文化更加時尚化,具有更新的傳承特點,使之重新拼裝上更加符合當今時代的精神意念。
重新建構裕固族服飾紋樣,是要以既有的習慣以及審美風俗為基礎,基于一定的形式美法則為依據,來展開藝術形式方面的再加工,而不是簡單的分解再重組就可以的。我們通常應從原質以及拓展性重構兩個方面來進行重構創新。前者是在分解紋樣之后進行的排列重組,適當地運用加減此種方法來進行相應的取舍,也能夠對既有的幾何形態進行改變或者持續的重復至重疊來使基本規律發生變化等來進行創新;后者是在基于實現節奏韻律和變化統一,即,將該民族的紋樣元素同其他圖案之間打破常規的重新組合排列。拓展性重構可以開拓裕固族更多的更具有當代性的人文故事,是基于對傳統審美觀念的突破,對各時代、習俗、藝術形式以及審美精神等新的組合,通過此重構能夠使得藝術形式的審美創新得以實現,還能夠讓更多的紋樣煥發出新的審美光彩。
服飾不但能夠反映出民族文化方面的特點,還能夠反映出人們的精神風采以及思想意識,裕固族傳統服飾生活用品布料是用牛羊毛織成的粗布,親膚性很差,極易磨損皮膚。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工業技術的不斷發展,現在已多選用綢緞、棉布對其進行替代,但時尚化創新要把握好傳統服飾文化元素,由于多種民族生活居住在甘肅裕固族自治縣內的現狀,不可使別的民族元素顯現在該民族傳統服飾上沖擊影響裕固族的傳統文化,失去應有的宗教文化藝術涵義。根據紋樣圖案的宗教歷史涵義,正確開發利用和恰當使用紋樣符號,如帽子上的四方如意紋樣是寓意著四方如意、八方吉祥,傳說是不將此紋樣飾紋于肩膀以下,因為這樣很不吉利,所以,四方如意紋樣不能用作地板磚的設計紋樣。因此,不能將其紋樣裝飾圖案隨意搭配,應從服飾紋樣自身的題材、色彩特點、情感表達方面切入,全面探索紋樣的民族文化內涵和審美特征,以民族傳統和文化信仰為基石,嫁接運用好民族服飾圖案的元素,使傳統生命在現代社會繼續綻放。
裕固族服飾文化是在其獨特的歷史條件、生產環境、生活習俗等方面造就下逐漸形成,是裕固族經濟和文化發展狀況的生動寫照。在中國文明史上,裕固族富有特色的傳統和風俗散發著無窮的魅力。對于這個少數民族來說,雖然沒有眾多的人口,也沒有文字,但是他們的精神和物質文化均能夠在民族服飾上體現出來,積存著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情趣、宗教信仰等傳統文化信息,其裝飾圖案有著自身獨特的文化意蘊,在悠長的文化沉淀之中,裕固族兒女形成了多種獨特的手法,包括紋樣、線條、色彩等,是民族文化的珍寶。在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其他外來民族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助推了裕固族文化形成了自己鮮明的民族風格,體現出多視角的審美情趣與多元化的包容精神,我們要從悠久的歷史中探尋英華。中華民族有充裕的民族化素材和文化元素,這是歷史的見證,是流傳的寶藏,它們是設計者豐富思想的活字典,今天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讓寶貴的民族文化精神發揚傳承,使民族元素通過更加符合時代要求的發展,加以凝練和創新。在現代生活環境下使之衣飾要素符合美雅的條件下,配以富有民族特色素材使之時尚性更加獨特,更具有文創發展的藝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