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三華
(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體育教研室 江西上饒 334000)
太極拳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練習太極拳可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改善呼吸,調節人體微循環。在普通高等學校的體育課中開展太極拳的教學,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其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興趣,還能培養學生堅強的民族氣質,形成頑強的人格。
然而,在經濟、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現代大學生對民族傳統項目認知不足、興趣較低,特別是對太極拳的理解與認識都較膚淺,甚至完全不了解,加上高校太極拳教學方法單一、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師自身專業素養不夠等原因,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近年來在師生參加省市各項太極拳比賽中獲得了優異成績,在營造師生習練太極拳的濃郁校園氛圍過程中,打造出了該校太極名片,弘揚了傳統體育文化,為該校的“精醫崇德”校園文化增光添彩,在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體育興趣養成,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等方面起到了顯著效果。深入剖析江西醫專太極拳課程教學情況,將對其他高校,尤其是高職院校太極拳教學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是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基地。近年來,該校在體育工作方面認真貫徹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例》《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精神,朝著完善體育工作機制,打造體育工作品牌,提高體育工作實效的方向不斷邁進。目前,該校呈現了師生習練太極拳的校園體育特色,在幫助師生強身健體,培育終身體育意識的同時,既弘揚了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又推動了學校體育工作有效高質量地開展。
3.1.1 習練太極拳符合弘揚傳統文化的需要
太極拳蘊含豐富的哲理和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大學作為高等教育的主戰場,大學生作為弘揚傳統文化主力軍,進行太極拳理論學習和實踐,能讓他們充分感受民族傳統文化思想,激發他們深入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和興趣,增強民族文化自信,有效弘揚傳統文化。
3.1.2 習練太極拳符合強身健體的需要
對于醫學院校而言,大多數學生畢業后將從事與醫學相關的職業。由于專業性質和工作環境的特殊性,他們將面臨長時間巡查病房,或久站手術臺,抑或久坐實驗室進行醫學研究,這都需要建立在良好身體素質的基礎上。太極拳動作緩慢、舒展、圓活,全過程如行云流水,是一種較好的低強度有氧運動,具有很好的健身和預防疾病的功能。
3.1.3 習練太極拳符合鍛煉心理素質的需要
醫學生除了需要良好的體能和運動素質外,還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太極拳運動秉持身心合一,形神兼修的原則,柔韌連貫,輕靈沉著的身動,不急不躁,不張不狂的心靜,講究內動外靜、陰陽平衡,在形體的陰陽交替運動過程中趨于平衡,這些都有助于調節學生的心理狀態。
3.1.4 習練太極拳符合增強道德修養的需要
太極拳主張的“柔”“慢”與《道德經》中主張的“守柔”和“道法自然”的思想有著極深的淵源,長期習練太極拳能很好地進行道德修煉,有益于學生道德修養的提升。同時,這也契合該校提倡的“精醫崇德”精神。
3.2.1 教師隊伍保障
目前,該校從事太極拳教學的體育教師共5名,其中4名為碩士,1名為大學本科。職稱結構為1名副高、3 名講師、1 名助教。5 名體育教師從事太極拳習練和教學均有一定年限,且組隊參加過省市的太極拳相關運動項目的比賽,并獲得名次。同時,為了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能,該校教師經常與上饒市太極拳協會進行交流,這些都使得該校太極拳教學的教師隊伍素質得到有效保障。
3.2.2 課程設置保障
該校一年級開設的體育必修課中,太極拳是必修項目。為使學生有一定的體育運動基礎,更易接受太極拳動作,將二十四式太極拳安排在第二學期前12周進行教學,并在教授后進行強化復習。在這個學期中完成二十四式太極拳的學習、復習和考評等事項,最終讓每位學生能獨立地完成二十四式太極拳。固定的課程設置保障了學生學習太極拳的普及性,極大地增強了校園太極拳學習的氛圍。
3.2.3 教學評價保障
考評是學生完成初始學習的動力所在,也是衡量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載體。太極拳考評作為該校體育課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了學生太極拳運動水平。太極拳課程成績評定方法以演練水平為主,學生的日常學習態度和平時表現占30%,考核評價結合了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更具科學性、合理性。學生想要獲得較好的學習評價,必須努力學習太極拳技能,將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綜合在考評中,很好地保障了學生太極拳學習的質量。
3.2.4 場地器材保障
體育場館設施和器材設備是保證體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和課余訓練、競賽正常進行的必不可少的物質條件。太極拳教學場地要求相對簡單,學校太極拳教學場地主要為籃球場、田徑場,遇有雨天可在大廳進行。為更好地保障太極拳教學質量,體育教研室給每個教師都配有擴音器和外置音箱,能夠較好地保障公共體育教學中大班教學的質量,進一步保障教學計劃進度的正常實施。
3.2.5 課程資源保障
課程資源的擴充能充分提高太極拳教學效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練習和復習太極拳,除了線下體育課教授太極拳動作外,體育教研室還專門在學習通軟件上創建了線上體育課程,其主要內容就是太極拳,還有針對練習太極拳所需的身體素質練習視頻(由體育教師線下拍攝后上傳),學生在線下體育課學完太極拳動作,課后通過學習通平臺繼續觀看太極拳各動作的攻防意義、分解動作講解等線上資源,能很好地了解太極拳技術動作,提高太極拳技能水平。
3.3.1 統一課程是基礎
該校規定太極拳為體育課必修項目,統一安排課時進行動作學習,這是形成太極拳濃郁氛圍的基礎。太極拳入門相對較難,并且枯燥,與青年學生好動的性格有些不符合,將太極拳設為必修項目,首先從思想上能引起學生的重視,通過太極拳技能考核后,學生就有了一定的運動基礎,邁過太極拳的入門關,這是培養太極拳興趣的基礎。
3.3.2 公開表演是宣傳
每屆學校田徑運動會,師生太極拳(太極扇、太極劍)表演都是開幕式上的亮麗風景。在學校其他活動中,也時常見到師生打太極的身影。這些表演將太極拳的動作美和文化美傳遞到每個師生心中,傳遞到校園的每個角落,起到了較好的宣傳作用。通過觀看表演,欣賞太極拳的動作美,使學生轉變太極拳是老年人的運動、枯燥的運動的固有觀念。
3.3.3 成立協會是融合
太極拳協會的成立,廣泛吸納了該校師生太極拳愛好者,每周定期開展協會活動,協會活動內容為學習八式太極拳、二十四式太極拳、四十八式太極拳和太極蓮花功等,太極拳相關的五禽戲、健身氣功也都在協會傳授范圍內,這些套路動作的融合,滿足了會員對太極拳動作的學習需求,豐富了太極運動技能。
3.3.4 創群建號是橋梁
單一的課堂教學還存在諸多不足,由于每堂課的時間有限,教師不可能重復講一個問題,或反復示范套路動作,學生如不能理解其含義,領悟其動作,學習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此,創建太極微信群、太極公眾號,依托網絡教育資源,拓展互聯網學習途徑,將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精品資源共享課等網絡課程推送到微信群、微信公眾號進行同步學習,搭建線上學習新橋梁。依靠線上教學資源,彌補線下學習場地、時間的不足,讓太極拳學習方式更加靈活,學習渠道更加多樣化,交流途徑更加便捷。
良好的氛圍、長期的堅持,使得該校師生太極拳水平不斷提升,并在各項比賽中屢獲佳績。在2014年江西省第14 屆運動會中,該校教師獲得自選拳第一名、傳統劍第二名、四十二式太極拳第三名。在“御景杯”上饒市太極拳大賽中,該校學生榮獲一等獎。在2018年上饒市“巾幗心向黨,建功新時代”慶“三八”廣場舞大賽中,該校教師代表隊的《舞韻太極》參賽項目榮獲三等獎。在2018 年江西省第15 屆運動會中獲得武術集體項目第一名、四十二式太極拳、四十二式太極劍第一名。
在高校體育課中,開展太極拳教學不僅可以增強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學生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興趣,也能培養學生形成頑強的品格,達到高校體育教學目標。江西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在營造師生習練太極拳的濃郁校園氛圍過程中,為該校打造出了太極“名片”,弘揚了傳統體育文化,為該校的“精醫崇德”校園文化增光添彩,在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體育興趣養成,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等方面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