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震 韋偉南 石杰傳 蔡菊 林梓彬
(1.廣州體育學院 廣東廣州 510075;2.華南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 廣東廣州 510006)
自1995 年中國龍獅運動協會成立以來,龍獅運動便被國家賦予新的使命,成為規范化、民族化的競賽項目。20 多年來,中國龍獅運動協會不斷完善舞龍舞獅運動競賽規則,并全力推廣龍獅運動,國內外的龍獅賽事更是開展得如火如荼。有研究指出,在龍獅運動的推廣進程中,出現了師資嚴重缺乏、后備力量不足、項目發展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體育強國建設綱要》《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等政策的提出,要傳承中華傳統體育文化,認真梳理舞龍舞獅等民族體育項目,因地制宜展開教學、訓練、競賽,并融入學校體育教、訓、賽體系,形成中華傳統體育項目競賽體系。此指導方針無疑會使龍獅運動出現師資力量將寡兵微局面。查閱相關文獻,尚未發現有關舞龍舞獅教練隊伍培養體系的研究。因此,該文對2021年珠海市舞龍舞獅教練員培訓班進行個案分析,期望發現龍獅運動教練隊伍培訓體系的不足之處,旨在完善龍獅教練員隊伍的建設發展體系,進一步推動舞龍舞獅運動全民化開展。
以2021年珠海市市第一期舞龍舞獅教練員培訓班為個案分析對象,以133名學員和4名龍獅專家為問卷調查和訪談對象,并運用了文獻資料、問卷調查、專家訪談、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
教練員是推動運動項目發展的前線工作者,且是決定運動項目否能順利開展的關鍵。因此,該研究擬對2021年珠海市第一期舞龍舞獅教練員培訓班培訓過程進行探究,并結合學員與專家的訪談,對推動龍獅運動教練員隊伍的發展提出可借鑒的思路。
《舞龍舞獅教練員崗位培訓標準(試行)》是中國龍獅運動協會攜領各級龍獅協會培養龍獅教練員隊伍的首要依據,目前龍獅教練員等級設置為三級、二級、一級及國家(A、B、C)級。如表1所示,龍獅教練員崗位培訓內容有專項技能、專項理論和教學考核3個方面,不同崗位的培訓及要求側重點有所差異;培訓主要采用集中授課、研討和答辯相結合的形式進行,且培訓時長最低要求一致,為理論集中授課不少于6課時,技術教學不少于10課時;各級龍獅教練員崗位培訓師資要求不同,三級培訓需具備國家C級及以上資格,一級和二級培訓需國家B 級及以上資格,國家A、B、C 級需具備國家A 級資格;且對教練員執教賽事的等級進行了相關規定。

表1 舞龍舞獅教練員崗位培訓標準及要求
2.2.1 珠海市龍獅教練員培訓班學員的基本情況
如表2 所示,此次參與教練員培訓班的學員共有133人,男生101人(75.9%)、女生32人(24.1%);培訓班學員擅長舞獅(南獅)項目111人(83.5%),擅長舞龍項目14 人(10.5%),還有8 人(6.0%)擅長北獅運動;且有114 人(85.7%)無相關資質證件,60 人(55.1%)無相關參賽經驗。

表2 培訓班學員的基本情況(n=133)
2.2.2 珠海市龍獅教練員培訓班學員的學歷、職業等情況
如表3 所示,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學員有82 人(61.7%);53 名(39.8%)學員的職業是龍獅團成員,42名(31.6%)學員的職業為教師,其中有25人屬于幼師;學員開展龍獅運動的主要場所是學校(66.9%)。
2.2.3 珠海市龍獅教練員培訓班學員的專項相關理論學習情況
如表4 所示,有118 名(88.7%)學員非體育專業畢業,占此次培訓班學員大絕大多數;系統學習過體育教學相關理論的學員有15 人(11.3%),對龍獅有所了解的學員有33 人(24.8%),沒有系統學習過相關理論的學員有85 人(41.4%);且系統學習過教育學相關理論的學員僅有42人(31.6%),其余93名(68.4%)學員均沒有系統學習過相關理論。
3.1.1 學員過多,培訓時長較短
我國的龍獅運動不僅擁有豐富的文化理論知識,還擁有復雜的專項技術體系。教練員在培訓過程中不僅要完成技術、理論的學習,還要完成相應的考核。如按照《舞龍舞獅教練員崗位培訓標準(試行)》規定的每次理論培訓不少于6 課時,技術培訓不少于10 課時的最低要求,教練員無法實現崗位所需的培訓目標,因為龍獅運動所需掌握的文化理論、競賽規則和核心技術要點,無法在較為短暫的時間內完全掌握。且在此次培訓過程中發現,龍獅教練員培訓不僅存在時長太短的問題,還存在參加培訓學員較多的現象。尤其是專項技術實踐環節,時間短、人數多等因素均阻礙學員規范化體驗龍獅教學,且教師授課、學員實踐和自主復習的時間也少,而考核時間比重過大。
3.1.2 龍獅培訓內容不全面
如表2 所示,有83.5%的學員擅長醒獅運動,有10.5%的學員擅長舞龍運動,有6.0%的學員擅長北獅運動。龍獅教練員培訓班學員的擅長項目情況反映出培訓主體存在龍獅項目掌握不全面的情況。結合珠海市舞龍舞獅教練員培訓班的授課實際情況,發現導師授課過程中仍主要集中在醒獅和舞龍項目,較少開展北獅相關的技術與理論學習。倘若龍獅教練員培訓體系無法調節龍獅教練員項目掌握的偏科現象,那么龍獅運動仍會面臨項目發展不平衡的問題。
3.1.3 缺乏因材施教
優秀的運動員不一定能成為優秀的教練員,因為運動員雖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但缺乏專業理論和教學方法。教練雖掌握教學方法和理論知識,但缺少實踐經驗,特別是帶領經驗,面對不同職業如果能實施因材施教的培訓,那么培訓環節的目標就會更加清晰。如表3所示,培訓班學員的職業以龍獅團成員、教師為主,教學活動場所以學校為主。而在珠海市的舞龍舞獅教練員崗位培訓體系中,導師在授課時仍采用千篇一律的形式,并未區分對待和因材施教,導致諸多學員的知識架構和實踐能力未能很好地充實和豐富,進而影響后備教練員的培訓質量。

表3 學員學歷、職業等基本情況(n=133)
3.1.4 缺乏繼續學習環節
隨著現代運動理論與運動實踐體系不斷發展和科研水平不斷提高,舞龍舞獅運動相關理論及技術體系也在不斷更新,這就要求龍獅教練員不斷學習新的知識,以提高執教水平。如表4 所示,珠海市龍獅教練員大多數沒有系統學習過龍獅專項理論、體育教學理論等相關內容,時常會出現龍獅教練員將自身經驗代替科學化、規范化教學體系的現象。且我國龍獅教練員培訓體系的進階性培養環節存在執行力度不嚴謹的情況,如珠海市龍獅教練員是將二、三級龍獅教練員進行集中培訓,導師無法執行相應的分級和分重點培訓,導致無法實現進階性培訓目標。

表4 學員對體育、教育學相關理論的了解情況(n=133)
3.2.1 嚴格教練員制度,成立龍獅教練員培訓學校
任何一種制度的形成與建立,都需要嚴格的執行力和強有力的監督措施,否則會流于形式。中國龍獅運動協會及其下屬龍獅運動協會要重視教練員的資格審查,形成嚴格化、一體化的審查制度。在大力培養教練員隊伍的同時,應該重視培訓過程而非培訓考核結果,理應提高我國舞龍舞獅教練員的培訓質量,改善龍獅運動在群眾心目的刻板印象。
與此同時,中國龍獅運動協會可借鑒三大球的聯合培養方式,與開展龍獅運動的體育學院展開聯合培養辦學。或成立專業的龍獅教練員培訓學校,提供短期、長期等形式的培訓選擇,培養大量優秀的龍獅教練員。并且通過龍獅教練員培訓學校解決目前培訓中存在的時間短、人員多、培訓內容不全面和流于形式等現實問題。
3.2.2 建立網絡繼續教育培訓體系
網絡遠程教育是“互聯網+”培訓體系的主要形式之一,亦是當下繼續教育首選的渠道。李森等人認為網絡遠程教育是以學習者為主體,將計算機技術、互聯網等作為傳播媒介和教學手段,將文字、圖像、視頻相結合的一種新型的交互式教育方式。它打破傳統面對面教育的人數界限、地區界限和時間界限,滿足學習者隨時學習和反饋。無疑是解決類似珠海市學員多、時間短等龍獅教練員培訓課程的有效路徑之一。與此同時,還能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使優質課程為全社會學習所共享。
我國龍獅運動教練員網絡教育體系的建立需要完善以下方面。第一,建立基礎體育教育理論體系,尤其是教育學、運動訓練學、運動生理學、心理學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是龍獅教練員提高核心素養和科學執教的根本。第二,推出與培訓課程匹配的龍獅文化、專項技術及裁判規則等系列網絡課程。龍獅文化、專項技術與裁判規則等內容并非一次培訓就能速成,需要教練員不斷復習和實踐。第三,建立網絡大課程、線下小課程的培訓形式。各級教練員可以通過相關網絡指標規定學習相關內容,并提出疑問且由相關導師回答。推行龍獅教練員繼續教育即教練員在終身教育思想指導下,按照教練員專業發展中的不同階段,對教練員實施職前培養、入職培訓和在職研修等連續的、一體化的、可持續發展的教育過程。
3.2.3 完善教練員培訓考核與評價機制
隨著龍獅賽事舉辦次數的增加,競賽環境日益嚴峻,這也促使教練員需要制訂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系統化的教學和訓練方案。除了完善教練員培訓過程,還要完善龍獅教練員考核與評價機制,使教練員隊伍能夠持續健康壯大。龍獅運動作為現代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被現代體育理論囊括其中,但該方面的考核與學習有所忽視,以教練員的運動經驗代替現代教學理論顯得片面。教練員在教學、訓練和競賽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教練員設置教學內容,觀察學員的具體水平以保障教學內容有序開展;另一方面,教練員是學員的啟蒙教師,倘若一味地要求學員盲目訓練,不僅會挫敗學員的學習興趣和激情,而且會讓學員對龍獅運動產生厭惡情緒。因此,龍獅教練員的培訓體系還需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將從全面發展的需要提高對教練員隊伍的考核要求,完善相應的考核與評價機制。
龍獅教練員是舞龍舞獅項目的組織者、實施者和推廣者,亦是推動該項目發展的中流砥柱。但我國龍獅運動教練員培訓體系仍存在較多不足,這直接導致我國龍獅運動培訓流于形,培訓質量不高。因此,完善龍獅運動教練員培訓體系,提高龍獅教練員的培訓質量,是加速龍獅運動發展應有的時代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