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香 張曉莉 羅靜
(淄博市第四人民醫院 山東淄博 255067)
乳腺癌是婦科惡性腫瘤中的常見類型,其發生率位居各類惡性腫瘤之首[1]。乳腺癌根治術是臨床治療乳腺癌的首選術式,數據調查顯示,早期乳腺癌患者經根治性手術治療后5 年生存率高達95%以上。盡管可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但患者術后面對乳房缺失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心理壓力較大。加之手術的創傷性常會影響患側肢體功能,甚至出現日常生活障礙,不利于術后恢復,因此在術后強化患者的心理護理,幫助其改善心理狀態尤為重要[2]。本研究探討支持性心理護理的應用效果。
選取我院2019 年8 月至2021 年8 月收治的100 例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將受試者根據隨機抽簽原則進行分組,各50 例。
對照組年齡37 歲~72 歲,平均(55.43±3.57)歲;病程1 年~5 年,平均(3.59±0.97)年;TNM 分期:Ⅰ期13 例,Ⅱ期20 例,Ⅲ期17 例。
研究組年齡35 歲~74 歲,平均(55.28±3.61)歲;病程1.5 年~6 年,平均(3.84±1.04)年;TNM 分期:Ⅰ期14 例,Ⅱ期18 例,Ⅲ期18 例。
兩組在上述基本資料方面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已獲得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病理檢查均符合《中國女性乳腺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1,北京)》的診斷標準[3],符合根治性手術治療指征,具有一定溝通及認知能力,耐受性良好。
排除標準:肝腎明顯異常、近期急慢性感染、免疫系統疾病、合并其他腫瘤類型、血液系統疾病、精神疾病、認知障礙及拒絕配合該研究者。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即術后耐心向患者講解乳腺癌的誘發因素、術中注意事項、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防治措施、堅持治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等,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嚴密監測患者病情變化,對情緒不穩定者需及時給予情緒疏導。為患者創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境,保證充足睡眠。待患者病情穩定后指導患者進行患側肢體功能訓練,包括上肢關節內收、屈肘、肩關節轉動等,運動時間及運動量需循序漸進,促進術后恢復。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開展支持性心理護理。具體為:全面了解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承受能力,術前嚴密監測患者情緒變化,根據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及時溝通,消除患者的心理壓力。主動告知患者病情狀況、術后治療方案及預期效果、藥物不良反應及可能出現的不適感,鼓勵患者放松身心,同時分享既往成功案例以堅定患者治療的信心及面對生活的勇氣。為患者創造溫馨、安靜、舒適的病房環境,充分尊重患者,鼓勵家屬多鼓勵、支持患者,指導家屬學習正確的協助患者恢復的陪護方式,以更好地滿足患者術后長期治療及護理的需求。術后短時間內患者常情緒波動較大,在此期間應指導家屬避免與患者發生爭執,充分理解患者,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使其更有信心面對疾病,以積極的心態應對接下來的生活。護理人員時刻面對患者需態度溫和,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并根據患者自身喜好選擇感興趣的話題,以幫助患者從術后負面情緒中走出來。
(1)兩組心境狀態比較。采用簡明心境狀態評定量表(POMS)從疲勞、憤怒、緊張、慌亂、抑郁、緊張5個維度進行評價,評分越低表示心境狀態越好。
(2)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采用歐洲癌癥治療中心編制的生命質量測定量表(EORTC-QLQ-C30)從軀體功能、角色功能、認知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5 個維度及1 個整體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價,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比。
(3)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選擇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采用李克特5 級評分法從非常不滿意(1 分)、不滿意(2 分)、一般滿意(3 分)、滿意(4 分)、非常滿意(5 分)方面予以統計,總滿意=非常滿意+滿意+一般滿意。
干預后研究組的心理狀態各維度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心理狀態評分變化比較(n=50,,分)

表1 心理狀態評分變化比較(n=50,,分)
組別 緊張 憤怒 慌亂 抑郁 疲乏研究組干預前 70.56±7.38 60.63±7.54 55.52±6.47 66.25±6.83 57.16±6.34干預后 38.33±6.52 30.58±4.48 40.31±4.28 31.43±4.75 41.25±5.43 t 23.143 24.227 13.864 29.595 13.47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干預前 70.42±7.36 60.58±7.36 55.47±6.35 66.43±6.74 57.23±6.78干預后 47.87±6.53 6.37±3.64 46.32±4.21 40.38±4.25 47.29±6.82 t 16.206 20.860 8.492 23.117 7.309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兩組干預后t 7.310 7.093 7.079 9.929 4.899兩組干預后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干預后研究組的EORTC QLQ-C30 各維度評分及整體健康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n=50,分)

表2 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n=50,分)
組別 軀體 角色 認知 情緒 社會 整體健康研究組干預前 50.53±4.33 48.25±3.62 50.21±3.45 48.73±3.47 51.53±3.54 48.63±3.46干預后 87.42±6.27 82.47±4.58 79.65±5.31 82.61±4.58 87.42±4.82 81.28±4.58 t 34.233 41.449 32.874 41.692 42.436 40.22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對照組干預前 50.52±4.31 49.12±3.46 50.78±3.65 49.52±3.65 50.81±3.34 48.79±3.48干預后 64.46±5.41 63.73±4.55 62.44±5.13 63.48±4.42 65.36±4.52 66.62±4.53 t 14.251 18.073 13.095 17.220 18.306 22.07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兩組干預后t 19.604 20.526 16.482 21.252 23.607 16.092兩組干預后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與對照組相比,研究組的護理滿意度更高(P<0.05)。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比較[n(%)]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及社會壓力的增加,使得乳腺癌的發病率逐年增長。乳腺癌早期多無明顯癥狀,不易察覺,若未及時治療,當病情進展至晚期時則可發生癌細胞轉移,最終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乳腺癌根治術可徹底清除乳腺病變組織,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但需切除整個乳房,術后患者常因失去女性特征而易出現各種心理障礙,從而影響術后恢復及日常生活質量。以往常規護理常將護理重點放在病情監測及術后康復治療上,易忽視患者心理需求,使得患者常因自身負面情緒的影響而不利于術后康復,干預效果欠佳[5]。心理護理是利用心理學知識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以改善心理狀態,支持性心理護理則是通過溝通、支持、鼓勵等方法與患者建立互信關系,更加注重于患者人際關系、社會系統及自身因素的相互作用,以提高患者的適應能力及自尊感,使其正視自身疾病以更好地適應現狀,以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快速融入到社會生活之中,從而提高生活質量[6]。本研究結果表明,干預后研究組的心理狀態各維度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干預后研究組的EORTC QLQ-C30 各維度評分及整體健康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對照組(80.00%)相比,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96.00%)更高,兩組之間相比(P<0.05)。
綜上所述,支持性心理護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質量,患者滿意度高,在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護理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