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林 陶麗麗
(1 江蘇省鹽城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江蘇鹽城 224002;2 江蘇省鹽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惠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鹽城 224007)
所謂慢病,指的是一種不具備傳染性的病癥,也有人叫隱匿性疾病。這種疾病往往需要一個漫長的治療過程,因而,在臨床病學史上又被通稱為復雜性病例的概括性總稱[1]。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心腦血管、癌癥、糖尿病等,也可以叫作生活方式病,常常是因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比如吸煙、長期飲酒等。近些年來,由于人口老齡化在不斷的發展,社區的衛生保健服務已經成為重要的關注話題,進行社區護理能夠有效地針對慢性疾病進行預防和治療[2]。并能夠有效地針對慢性疾病患者采用科學的護理手段,進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對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4 月選自社區的40對慢病患者進行調研,并分為兩個小組。
一組為20 對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模式,男性8對,女性12 對;年齡58 歲~80 歲,平均60 歲左右。
二組20 對患者,采取自我需求式的個體化護理,男性13 對,女性7 對;年齡60 歲~82 歲,平均62 歲左右。
(1)健康教育。在社區設立醫療室,對患者進行病情診斷。同時加強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以及如何控制疾病,不定期舉辦有關疾病預防知識的講座,放發健康宣傳資料,不定期電話問詢等,都是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的好措施、好方案。
(2)基礎護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并指導其正確用藥??梢愿鶕粘5纳盍晳T進行護理方面的宣教和指導。部分老人由于慢性疾病相對較重,但基本上都是并發癥,所以應該提高基礎護理力度,從其休息以及日常的生活起居等入手,保證患者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在飲食方面,指導慢性病的患者要健康飲食,勞逸結合,改善不良的生活習慣。
(3)心理指導。鑒于患病年齡較大且病情周期時間過長的原因,將一些平時較為復發的患者進行重點護理,這樣一來就會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康復信心。并積極地與患者進行溝通,提高其勇氣??梢圆捎貌シ攀婢彽囊魳坊蚬澕偃者M行探望、指導親人多陪伴等方法來提高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從而收到良好的預后效果。
(4)對癥指導。針對社區內的慢性疾病患者,根據其不同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護理措施。尤其是針對并發癥以及治療方面,應該提高衛生宣教,并且指導患者進行日常的康復訓練等。家庭在治療過程當中應該必備各種搶救的藥品,如果患者出現問題,應該立刻與醫院進行聯系,以便做好急救工作。
(5)飲食護理?;颊咴陂L期治療措施中的關鍵環節就是飲食治療,患者的飲食將會直接影響到自身疾病的治療和護理效果。所以社區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疾病的特點,結合患者的飲食習慣來制定合理的膳食安排,培養患者少量多餐的飲食習慣。
(6)運動型護理。加強運動保健能夠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所以社區護理人員應該依據患者的實際身體狀況,為患者提供有效的運動型的保健項目,并切忌時間不易過長,以免給患者帶來疲勞感。
(1)采用相關的專業評分標準表,對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定。評測項目涉及優質生活品質、生理與心理健康等幾個方面,以最高分為比較差異,分數越高說明患者的心態和健康狀態越好。(2)采用抑郁評分量表,以SDS 系統為準,對兩組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評分,可以多項選擇,每項4 分,臨界分數為53 分。采用焦慮評分量表對患者的焦慮情況進行評分,共計20項,每項4 分,臨界值為50 分,超過臨界值表示有焦慮情緒,分數越低,患者的心理狀態越好。(3)使用本部門專用的調查表,對患者進行調查,以是否滿意為準。調查表沒有最高分數線,可以100%也可以120%,最佳為75 分至88 分,其次為61 分至80 分,不滿意為58 分以下,滿意度=(最佳+滿意)/總數×99%。(4)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理指標,包括血壓指標、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以及低密度脂蛋白。(5)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數據處理使用SPSS20.0 系統,將所得到的數據行t 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行X2檢驗,以%表示。P<0.05 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進行護理前,兩組的評分是沒有多大區別的,而在進行護理和干預后的患者有一些比較明顯的變化,其具體變化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n=35,)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n=35,)
品質護理 健康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一組 20 80.55±2.26 88.63±2.57 80.35±3.65 87.26±3.03二組 20 80.40±2.58 94.42±2.18 80.40±2.52 92.67±2.53 t 0.2587 10.1642 0.0667 8.1082 P 0.7966 0.0000 0.9470 0.0000對比 數量重要角色 理療措施前期 后期 前期 后期一組 20 79.55±3.26 85.63±2.57 79.35±2.65 87.26±2.03二組 20 80.40±2.58 90.42±2.18 80.40±3.52 91.67±2.53 t 1.2096 8.4088 1.4099 8.0432 P 0.2306 0.0000 0.1631 0.0000對比 數量
兩組病例在護理前兩項(分別是SAS、SDS)評分并沒有什么不同,在護理后得到了更為明顯改善。兩組間數據對比,二組患者的評分(SAS、SDS)明顯低于一組。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n=3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AS、SDS 評分比較(n=35,)
?對比 數量 很好 好 否 滿意度一組 20 28(80.00) 7(20.00) 0(0.00) 35(100.00)二組 20 20(57.14) 9(25.71) 6(17.14) 29(82.86)X2 6.5625 P 0.0104
二組和一組患者滿意度對比兩組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n,%)
護理后,二組的血壓指標、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數據明顯優于一組(P<0.05),組間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的生理指標比較(n=35,)

表4 兩組患者的生理指標比較(n=35,)
組別 收縮壓(mmHg) 舒張壓(mmHg) 尿微量白蛋白(mg/L) 空腹血糖(mmol/L) 低密度脂蛋白(mmol/L)一組 144.55±12.26 70.63±4.57 25.8±2.9 5.7±1.2 2.6±1.1二組 151.35±14.58 75.42±6.18 28.8±3.2 6.8±2.2 3.3±0.6 t 2.1118 3.6869 4.1098 2.5969 3.3051 P 0.0384 0.0005 0.0001 0.0115 0.0015
慢性疾病是由吸煙飲酒、不合理的膳食、肥胖和超重、缺乏體力活動、病原體感染、遺傳和基因因素等引起的疾病。慢性疾病包括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糖尿病、慢性心衰、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精神異常和精神病、惡性腫瘤等[3]。慢性疾病是由于長期積累形成的疾病,需要長期管理。社區的高發慢性疾病比如高血壓、高血脂、腦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均需要進行專業的護理。經臨床研究顯示,社區慢性疾病護理門診在慢病患者的健康指導當中起著重要作用,從患者的飲食以及生活習慣等多個方面均進行了科學的指導[4]。近些年來,由于腦血管疾病已經成為了高發疾病之一,針對此類患者的康復以及護理工作,社區均有著重要地位,所以應該根據患者的需求從而擴大服務地點到社區內部。
由于社會環境不斷的發生變化,文化時代也逐漸不同,在慢性病發病的病種方面也有一定的差異性。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的加快,慢性疾病的護理需求越來越多,所以應該根據患者的需求構建多元化的慢病社區護理方式,以便提高社區人群的生活質量[5-6]。
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相應的對于身體健康也越來越重視。在社區護理當中,采用科學的護理手段能夠有效滿足慢性疾病患者的需求。社區醫院在護理資源方面應該更加完善,配備急救藥品以及急救設施等,實施周到服務,提高護理質量。通過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安慰和支持,進行健康知識的宣教,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從而改善其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