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丁旺, 翁貞林,2, 孫倩, 湯晉,2*
(1.江西農業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江西 南昌 330045; 2.江西現代農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江西 南昌 330045)
我國水禽養殖發展歷史悠久,數量種類豐富,且飼養規模龐大。但近些年來,受到非洲豬瘟疫情影響,禽肉作為豬肉替代產品,需求增加迅速,促使水禽產業擴大生產,并呈現出產量和產值雙增的局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禽類出欄量超146.41億羽,相比于2018年增長11.9%;全國禽類存欄總量超65.22億羽,與去年相比增加4.85億羽,增長8.0%左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我國禽肉產量相比2019年增加5.5%,共出欄2 361萬t。從禽肉產量情況來看,禽肉在我國城鄉居民蛋白質消費中占據重要地位,并且國內外水禽市場需求日益上升,這也推動水禽養殖行業不斷發展,養殖規模迅速擴大。江西是家禽養殖大省,家禽年出欄量占全國的4.0%,禽肉產量占全國3.6%,均高于江西占全國人口3.3%的平均水平,禽肉產量占江西肉類總產量的20%。水禽產業為推動江西省產業健康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做出重要貢獻。養殖規模的擴大催生了一大批龍頭農產品企業,帶動大批農戶就業,為我國農村發展建設,產業興旺貢獻巨大力量,但養殖規模的擴大也帶來新的問題。
很多養殖戶為了經濟利益,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而忽略生態效益,不僅給環境帶來巨大破壞,同時對于水禽產業的健康發展也造成一定影響。傳統養殖由于養殖戶受到經濟利益驅使,容易在養殖過程中做出一系列危害生態環境或人體健康的行為,例如濫用抗生素、隨意排放污水等行為。隨著國家對環境治理和食品安全的重視,生態養殖近年來頗受推重。所謂生態養殖也叫綠色養殖,是指運用生態學原理,保護水生生物物種豐富度與穩定性,科學利用各種資源,以取得生態利益和經濟利益最大化。綠色養殖是在我國鄉村大力倡導的一種養殖模式,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在一定的地區內,通過人工手段將不同種的動物以食物為聯系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循環系統,目的是最大化地利用資源,降低不必要損耗,減少養殖成本。利用沒有受到污染的流域地區如湖域、水庫、川流及自然飼料,或者運用生態養殖相關技術措施,改善養殖的水情和其他環境情況,按照特定的生產模式進行增產、養殖,喂養沒有危害的飼料,也不額外使用肥料、農藥,目標是生產出安全健康的農產品并對環境破壞程度小。綠色養殖相較于其他養殖對環境的破壞較小,養殖的水生動物質量較為安全,但通過調查發現我國鄉村水禽生態養殖尚未完全普及。本文通過分析各種因素對農戶進行生態養殖的意圖影響找出原因,然后結合實際提出有助于推廣生態養殖的具體對策。
綜述生態養殖的有關文獻,專家、學者都十分重視生態養殖。吳明波[1]認為,如果運用綠色生態養殖技術,不僅可以保護生態環境,還可以有效提升水禽養殖效果,從而達到提升經濟效益的目的。田仁[2]認為,推動生態養殖,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推動畜禽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陳永亮[3]認為,應該重視畜牧業污染,這對于環境保護與人體健康保障至關重要。陸玲珍[4]認為,禽類生態養殖不僅可以節約飼料,改善環境,還能減少抗生素的使用,從而節約成本帶來經濟收益。張衛東[5]認為,傳統養殖會加大對水源土壤的污染,還會影響人類居住環境,危害人類健康。王申福[6]認為,生態養殖可以通過禽類糞便制作有機肥,從而推動經濟發展、環境保護、提升產業質量有機銜接。管卉[7]認為,生態養殖可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凈化農村環境并帶來經濟效益。劉雪芬[8]指出,養殖戶在實際養殖過程中的生產行為科學與否,直接影響著其下游生產環節的產品質量, 并且決定了終端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
賓幕容[9]通過計劃行為理論構建理論基礎,運用結構方程模型對湖區養殖戶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意愿和行為進行分析,認為環境污染治理政策、畜禽飼養規模、人均播種面積、收入水平等因素都顯著影響農戶或養殖企業畜禽糞污處理方式,另外養殖戶家庭年純收入、畜禽養殖規模、是否參加畜禽相關養殖培訓、養殖戶生態認知等因素對養殖戶生態行為決策具有顯著影響。趙麗萍[10]通過對養殖戶的生態養殖認知與行為存在不一致性展開調查研究,認為學歷和家庭特征變量都對養殖戶認知有一定影響但對其行為無影響。外部特征變量對其行為有影響,對其認知無影響。戈陽[11]對蝦類養殖戶按照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人均養殖面積進行分類統計,發現養殖戶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蝦塘面積都在一定程度上對養蝦戶生產經營的意愿造成影響。胡邦勇[12]基于經濟人假設,通過分層抽樣方法展開研究,認為養殖戶性別、年齡、受教育程度、農戶家庭規模、畜禽養殖規模、經營年限等諸多因素會對畜禽養殖意愿造成影響。班杜拉[13]的“交互決定論”指出行為、認知和環境三者之間存在動態交互的關系,一方面人們的認知會影響他們的行為,另一方面行為的反饋結果會反過來部分決定人們的思想和情感,作為行動的對象和條件,環境會對行動的方向和強度產生一定的影響,但行動也會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而改變環境。
目前研究運用的模型主要是成本收益分析模型和Logistic模型。成本收益模型實際上是指通過貨幣來對投入與產出進行估算,Logistic回歸又稱Logistic回歸分析,是一種廣泛的線性模型,廣泛應用于行為研究分析領域。與成本收益模型相比Logistic模型更適合研究心理因素對養殖戶行為的影響。很多學者通過構造Logistic模型分析影響養殖戶養殖行為的因素。劉華楠[14]通過構造Logistic模型研究發現性別、家庭的勞動力數、養殖收入占總收入的比重、政府政策與制度因素、非正式的制度都對養殖戶的養殖行為產生影響。侯國慶[15]通過構造Logistic模型發現農戶在養殖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困難,而這些困難是影響養殖戶擴大養殖規模的意愿與行為間存在有較大偏離的重要原因。武玉環[16]通過構造Logistic模型發現養殖意愿與養殖行為的影響因素之間存在較大差異。Logistic模型作為一種常見的分析方法具有充分的解釋力并廣泛應用于國內學者的研究中,本文采用此方法分析水禽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意愿及影響因素。
國內外的文獻報告,大多數研究以宏觀方面研究和定性分析為主,從養殖戶這一微觀分析研究的成果并不多,而農戶作為養殖業的實際參加者與做出決定者在養殖業改進的態度和意圖極為重要。本文基于Logistic模型分析、實證分析方法對水禽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意愿及影響因素分析,可以為政府推廣生態養殖提供參考,進而對促進生態養殖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對于生態養殖戶而言能更深入了解其進行生態養殖行為的影響因素,為生態水產養殖類型的傳播和實施有一定的參考依據。
本次調查數據來自江西農業大學鄉村振興戰略研究院2020年8月組織的對江西省水禽養殖戶的調查問卷,課題組通過招募本科生,并作問卷內容培訓,將問卷郵寄至本科生居住地,通過調查員與水禽養殖戶一對一訪談的形式獲得調查數據(表1)。問卷主要針對水禽養殖戶生態養殖意愿與養殖行為及影響水禽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影響因素進行調查。水禽養殖特點明顯,水源是重要限制因素,江西省境內大小湖泊眾多,水系四通八達,同時具有悠久的水禽養殖歷史,是水禽產業的優勢產區,在全國水禽養殖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江西省為例進行生態養殖意愿的研究具有普遍代表性。

表1 調查樣本基本特征描述
課題組要求在選擇調查對象時須遵循以下條件,養殖戶養殖數量在20羽以上,有多年養殖經驗的養殖戶或養殖企業、合作社的負責人等,盡可能在沿鄱陽湖的重點養殖區域開展調研。最終收回了280份有效問卷。根據樣本特征來看,在被調查的280戶水禽養殖戶中,男性共189位,女性91位,分別占水禽養殖戶總數的67.5%與32.5%;年齡56歲以上的占絕大多數,為總樣本量的40.7%;文化程度小學初中文化水平為主,比例高達66.1%,這與農村勞動人口老齡化和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的實際情況相一致;家庭年收入較低,其中年收入2萬~<6萬元的樣本農戶為主,占總樣本比例的44.3%。
感知行為控制方面:認為進行綠色生態養殖方式容易實施與有足夠的技術支撐團隊、資金等為您順利地開展綠色生態養殖提供保障的回答與反對的回答相差無幾,但總體而言還是贊同的比例高;在養殖戶的態度方面,絕大多數的養殖戶都認為不采取綠色生態養殖方式會破壞環境、影響消費者、擾亂市場秩序,分別占樣本總數的94.6%、92.9%和91.8%;同時,在主觀規范方面,絕大部分養殖戶都認為對他很重要或者像他這樣的人都認為他應該使用綠色生態的標準來進行養殖,分別占樣本總數的91.9%與90.4%(表2)。

表2 計劃行為理論影響因素特征描述
2.2.1 變量選取
本文通過借鑒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通過對水禽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意愿的研究,可以將影響水禽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意愿的因素分為4組(表3)。

表3 變量含義與賦值
個人及家庭特征。養殖戶的個人及家庭特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一般來說,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維持傳統農業。年輕的農民容易接受新事物,對于能夠顯著提升養殖環境、改善養殖質量的先進技術接受程度更高。從理論上講,受過高等教育的農民能夠更快地接受新知識和新事物,擁有更多的信息渠道,對生態農業的意識也會提高。家庭年收入較高的農戶因其資金充足,也更愿意進行生態養殖。
感知行為控制。感知行為控制包括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難度及資金技術水平。一般來說,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難度越低,其進行生態養殖的成本越小收益相對更大,從而更愿意進行生態養殖生產;養殖戶資金越充裕技術越先進,其進行生態養殖更具優勢,養殖戶會更愿意進行生態養殖生產。
態度特征。態度特征包括是否了解傳統養殖對環境的破壞、帶來的產品安全問題、對消費者產生的不利影響以及對市場監管造成的壓力。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意愿與其對傳統養殖對環境的破壞的認知程度有很大的關系,如果養殖戶了解傳統養殖對環境的破壞,了解傳統養殖帶來的產品安全問題,了解傳統養殖對消費者產生的不利影響以及對市場監管造成的壓力,那么養殖戶會更愿意進行生態養殖。
主觀規范。養殖戶周圍人的行為及意愿對其進行生態養殖的意愿也有很大的影響。主觀規范包括養殖戶周圍的人是否贊成并支持其進行生態養殖、養殖戶同行是否進行生態養殖。一般而言,周圍的人贊成并支持其進行生態養殖會使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態度更加積極,并且養殖戶會擁有更高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安全生產意識,因此,周圍的人贊成并支持其進行生態養殖對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意愿呈正相關關系。
2.2.2 模型構建
本研究選擇 Logistic函數模型來研究農戶發展生態養殖的意愿。Logistic中因變量為二分類變量,某個概率作為方程的因變量估計值取值范圍為0~1。鑒于函數中被解釋變量的離散取值(“愿意”取值為1,“不愿意”則取值為0),本研究建立二元 Logistic 回歸模型來分析水禽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意愿。
個體特征變量中,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和家庭年收入對水禽養殖戶的生態養殖沒有影響(表4)。這可能是因為水禽養殖戶以男性為主,性別對于養殖行為影響不大;其次,大多數受訪養殖戶教育水平低下,很少受過良好教育,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進行生態養殖的行為受周圍人和資金技術影響更為顯著;最后,大多數家庭年收入在2萬~6萬元,生態養殖資金有限。這樣,農民的行為受到周圍人的影響更加明顯,不會受到家庭年收入的影響。因此,家庭年收入并不是影響水禽養殖戶生態養殖的關鍵因素。由于調查的養殖戶大多是中老年,年輕養殖戶較少,因此,不能準確反映出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行為與年齡的關系。

表4 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意愿影響因素的Logistics分析
在養殖戶的養殖戶的感知行為控制變量中認為是否有足夠的技術支撐團隊、資金等為順利地開展綠色生態養殖提供保障對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有明顯的影響,其回歸系數為1.415,意味著養殖戶資金及技術越充裕,養殖戶越傾向于進行生態養殖,與預期方向一致,這可能與農村養殖技術落后,資金和技術對養殖戶行為影響較大有關;而認為進行綠色生態養殖方式是否容易實施與因變量之間不存在顯著相關性,則說明生態養殖實施的難易程度對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意愿無明顯關系。可能與生態養殖需要較多的資金技術投入,即使實施難度不大,但是農戶缺乏相關投入資金及技術有關。
養殖戶的態度特征變量中,認為不采取綠色生態養殖方式是否會對環境造成破壞(X7)、認為不采取綠色生態養殖方式是否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利影響(X8)、認為采取綠色生態養殖方式進行養殖的產品是否會擾亂消費者市場秩序(X9)均對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意愿無明顯的影響,這說明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意愿與其認知無太大關系。可能因為調查對象進行生態養殖的成本過高,利潤過低,從而導致養殖戶對生態養殖有正確的認知卻無法實施。
養殖戶的主觀規范變量中,大多數對其很重要的人是否都認為其應該使用綠色生態的標準來進行養殖(X10)、大多數像其這樣的人是否都會采取綠色生態方式進行養殖(X11)對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有明顯的影響,其回歸系數分別為1.936、1.261,表明該因素對因變量的作用方向為正,養殖戶周圍重要的人的意愿對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表示贊同及養殖戶同行都進行生態養殖時,養殖戶更愿意進行生態養殖,與預期相符。該結果產生的原因可能為受調查養殖戶文化程度不高,年齡較大,缺乏主見,容易受到周圍人和同行影響。
本文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選取Logistic回歸模型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根據調查結果發現,認為是否有足夠的技術支撐團隊、資金等為順利地開展綠色生態養殖提供保障(X6)、大多數對其很重要的人是否都認為其應該使用綠色生態的標準來進行養殖(X10)、大多數像其這樣的人是否都會采取綠色生態方式進行養殖(X11)等變量的顯著性均小于0.1,這些變量通過了顯著性檢驗,說明會對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意愿造成影響;除性別是負影響以外,其余影響均為正向影響,與預期相符。而性別(X1)、家庭年收入(X4)、年齡(X2)、文化程度(X3)、認為進行綠色生態養殖方式是否容易實施(X5)、認為不采取綠色生態養殖方式是否會對環境造成破壞(X7)認為不采取綠色生態養殖方式是否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利影響(X8)、認為采取綠色生態養殖方式進行養殖的產品是否會擾亂消費者市場秩序(X9)等因素的顯著性均大于0.1,未通過顯著性檢驗,表明這些變量不對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的意愿造成影響。
此外,對回歸系數進行處理得到OR顯示,認為是否有足夠的技術支撐團隊、資金等為順利地開展綠色生態養殖提供保障(X6)的OR為1.243,其95%置信區間為0.109~1.541,這表明足夠的技術支撐團隊、資金等為順利地開展綠色生態養殖提供保障的調查對象的生態養殖的意愿是沒有足夠的技術支撐團隊、資金等為順利地開展綠色生態養殖提供保障的調查對象的1.243倍,提示加強對養殖戶的資金技術幫助可能對提高農戶開展綠色生態養殖的意愿非常有效。
本文基于江西省水禽養殖戶的調查數據,分析了影響水禽養殖戶生態養殖意愿的因素,得出以下結論:認為是否有足夠的技術支撐團隊、資金等為順利地開展綠色生態養殖提供保障、大多數對其很重要的人是否都認為其應該使用綠色生態的標準來進行養殖、大多數像其這樣的人是否都會采取綠色生態方式進行養殖對養殖戶進行生態養殖意愿有影響,其中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認為進行綠色生態養殖方式是否容易實施、認為不采取綠色生態養殖方式是否會對環境造成破壞認為不采取綠色生態養殖方式是否會給消費者帶來不利影響、認為采取綠色生態養殖方式進行養殖的產品是否會擾亂消費者市場秩序沒有顯著性影響。根據結論,提出以下建議:
技術資金方面。政府可以實施有關政策來幫助生態養殖的推廣,比如:政府和相關組織可以開展針對性的生態養殖技術培訓,普及生態養殖的信息,尤其是有關進行生態養殖的先進技術,加強養殖戶對生態養殖的應用,引導其正確實施生態養殖。并且推行有關生態養殖獎勵資金、生態養殖有關小額貸款政策,鼓勵農戶進行生態養殖。
周圍人意愿方面。制定一系列管制措施,同時宣傳推廣生態養殖,讓廣大養殖戶認識并了解生態養殖。要加強農村人口對生態養殖的認可,讓養殖戶周圍的人認可生態養殖,了解生態養殖帶來的生態優勢和資金優勢。
同行影響方面。大力發展水禽養殖產業化經濟合作組織,呼吁更多養殖戶加入經濟合作組織。在經濟合作組織中鼓勵大家實施生態養殖,鼓勵養殖戶相互交流生態養殖有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