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中學附屬蘇州灣學校(215200)孫棟梁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強調,要提高學生自主解決問題和自主學習的實踐能力[1]。近年來,“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為課堂教學帶來了新的沖擊和變革。該教學模式基于互聯網平臺,高度信息化地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實現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的一體化,可使教學平臺、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等在不同時間和空間助推教學活動的開展,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更廣闊的天地?!盎ヂ摼W+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部分學科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筆者認為,應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積極應用這一模式。
“互聯網+翻轉課堂”的教學平臺包括以下幾部分:①借助多媒體硬件(平板電腦、普通電腦或手機)在互聯網學習平臺(易教系統等)上實現課前的自主學習和課后的鞏固復習;②借助多媒體軟件(PPT、云終端智慧課堂教學軟件等)通過互聯網實現課堂的高效學習。以互聯網為載體的教學平臺,可使初中化學教學可視化、靈活化和多元化,有效融合化學工藝、環境保護和綠色化學等相關化學內容,讓學生的化學學習朝著個性化、特色化和深度化的方向發展。
“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主要包括學生課前和課后的自主微課程學習和課堂探究式學習兩大模塊。學生課前的自主學習主要指學生通過互聯網平臺對教師精心準備的課程資源進行“初學習”,并以《自主學習任務單》為導向,自發對新知識進行獨立探索。學生在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后,將其上傳至互聯網“易教”平臺。教師可以隨時審閱任務單,并根據學生的任務單完成情況,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進。課堂教學環節包括“自主檢測”“進階訓練”“微課題研究”和“合作展示”四個環節。教師作為課程的引導者,不僅要對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進行適度檢測,還要盡可能地將學生需要探索的知識還原于豐富的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小組通過合作完成探究。小組內各成員協同互助,小組間相互啟發,以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面向的對象是學生。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利用教學資源自發地、有目的地和有任務地進行新知學習;在課堂學習中,或獨立進行“自主檢測”,或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完成“進階訓練”“微課題研究”和“合作展示”。可以說組內合作與組外交流的執行者和受益者都是學生。
教學資源主要包括課前和課堂教學資源兩部分。課前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師精心制作的微課、課件、電子書和《自主學習任務單》。微課不應僅僅單純地羅列知識,還應通過創設貼近生活的情境,引導學生參與到學習中來,并深入思考學習內容。微課的內容應當與《自主學習任務單》中的各級任務精準對應,使學生在任務單的驅動下能夠高效學習微課。
傳統教學中,教師在相對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按照教學要求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書育人。而“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教學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場景的多元化,增強了學生學習的靈活性和深入性。
有些觀點認為“翻轉課堂”,即把傳統的“先教后學”變成了“先學后教”。其實,教學資源的準備就已經是教學的開始了,尤其是微課的制作。教師精心制作微課,以利用微課導入教學,引導學生完成自主學習和各級任務。這在本質上已是教學的開始。因此,“翻轉課堂”不是“先學后教”,而是“教學前置”。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及時調整課堂教學方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探究式合作學習的開展?;ヂ摼W平臺的介入,使教學在課前、課中和課后均可發生。教學場地從原來的課堂變成了互聯網平臺和課堂,實現了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和教學場景的多元化。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從探究微課開始的,微課內容與《自主學習任務單》中各級任務的精準對應決定了學生學習的高效性。學生的學習不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新知學習,完成對應的學習任務。學生自主完成課程“初學習”。課前,學生之間還可以通過互聯網或面對面地對問題進行互助式探討;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學習沒有充分掌握的知識點。學生通過多層次探究達到深度學習的效果。

圖1 “互聯網+翻轉課堂”模式下的教與學
以滬教版初中化學第七章“應用廣泛的酸堿鹽”第一節“溶液的酸堿性”為例,運用信息技術整合課程資源,應用“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從三個方面展開教學:挖掘化學課題中的核心素養教學素材;設計“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生課前和課堂任務單;創設趣味性和生活化問題情境。筆者以此案例深入探討如何應用“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
本課的教學對象是筆者所在學校八年級的學生,他們的學習基礎普遍較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校有“翻轉課堂”的實踐基礎,實行小班化教學,每班約30 名學生,平時以5~6 人為一個小組進行課堂合作學習;每位學生都配備有學習用的平板電腦,每個班級都有云終端系統,學生可以隨時利用“互聯網+平板電腦”進行自主學習。

表1 “溶液的酸堿性”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任務單》的完成目標:
(1)知道酸堿指示劑的概念和常用的酸堿指示劑;
(2)知道溶液有酸性、堿性和中性,并且知道如何利用酸堿指示劑來定性檢測溶液的酸堿性;
(3)知道用pH試紙來粗略測定溶液的酸堿性。
2.《課堂學習任務書》的主要內容:
(1)復習檢測:在實驗中利用酸堿指示劑判斷溶液的酸堿性,利用pH 試紙粗略地測定溶液的酸堿度;
(2)進階練習:利用溶液酸堿性和酸堿指示劑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協作探究:利用pH 試紙和pH 計測定溶液的酸堿度;
(4)展示交流:上臺展示實驗方案并交流討論。
1.優化教學資源
本課教學資源主要包括教學工具和教學素材。教學工具主要有課件、多功能雙屏幕、平板電腦、實驗器材(包括數字化儀器)、互聯網平臺(易教系統、智慧課堂)等。教學素材包括變色龍變色技巧、網絡視頻《化學大師》片段、封建迷信騙術大揭秘、“豬仔和羊妹的生活日?!钡?。利用豐富的教學工具和素材,圍繞教學重點“溶液的酸堿性和酸堿度的測定方法”展開課前和課堂教學。
2.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主要包括自學微課和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本課的微課共有三段,分別與《自主學習任務單》中的任務相對應,構成一套較為精準的自主學習微課程體系。

表2 微課內容及設計意圖

表3 《自主學習任務單》的各級任務及設計意圖
3.課堂學習
【自學檢測】
(1)實驗檢測:桌面上有多種溶液,請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檢測它們的酸堿性。
(2)課堂檢測:教師打開教室云終端“智慧課堂”,使用“課堂檢測”功能,讓學生通過平板電腦在線答題,時長三分鐘。學生答畢,“智慧課堂”立即得出數據,教師根據數據,講評錯誤率較高的題。
教師課前已經通過互聯網了解到學生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單》的情況,并據此及時調整教學安排。課堂上自學檢測中的“實驗檢測”和“課堂檢測”可以及時掃除學生知識上的盲區,同時完成對學生的“二次評價”。
【進階訓練】

進階訓練強調對知識的運用,本課以“豬仔和羊妹的生活日?!币觥皢栴}串”,拉近學生和課程內容之間的距離。不難發現,三個問題趣味橫生。學生小組討論積極,踴躍回答問題,課堂氣氛熱烈。
【微課題探究】

微課題探究能鞏固課程教學成果。學生經歷了從實驗方案設計到實驗操作,再到實驗結果分析和反思等的一系列科學探究過程。學生利用連接數字化顯示儀的pH 計測定溶液的酸堿度,完成了從定性測定到定量測定,從粗略測定到精確測定的操作轉變和思維提升。
“互聯網+翻轉課堂”教學設計是建立在對學生《自主學習任務單》反饋結果的“二次備課”的基礎上的。通過“二次備課”,可以找準學生的知識薄弱點,而“自學檢測”有助于“對癥下藥”和“避免重復”,再結合“進階訓練”和“微課題探究”,可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教師在課前和課堂上融入自主學習、互助學習和探究學習元素,整合教學重難點、化學史、化學熱點問題等資源,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學協作、科學責任和科學創新等科學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