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力爾 陸柳慧 黃詩雲 徐譯豐 楊子儀
(1.華中科技大學,湖北 武漢 430074;2.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
音樂作為時間的藝術,以時間的推移為其敘述的過程,表現人們當下的思想感情和美感要求。《壯族通史》(黃現璠、黃增慶、張一民,1988)論述了古代壯族山歌發展歷程,悠久的歷史底蘊讓壯族山歌的內容滿載情感、想象浪漫、語言凝練、頗富美感,具有獨特的審美特征。
右江區壯族山歌按內容劃分,主要有愛情歌、生活歌、贊美歌、報恩歌、節日歌等;按曲調劃分,主要有龍川調、布林調、平果調、流行曲改編調等。壯族山歌曲調的形成主要有兩種途經:一是從壯語節律的基礎上逐步提煉出來的;二是受與壯族山歌緊密結合的其他條件的制約和影響,如受贊美生活、紅歌、歌頌愛情等不同情感的影響。
一個時代具有一個時代的創作風格,壯族山歌中也會蘊含諸多時代文化,如右江區壯族山歌中的革命歌、時政歌和生活歌就是典型代表。百色市是紅色革命老區,當地壯族人民流淌著具有紅色基因的血液。他們積極主動地創作了諸多革命山歌,如贊美歌中有謳歌紅軍英勇善戰的《扛槍上肩》《有了紅七軍》等;歌頌壯族抗戰英雄的《個個都怕韋拔群》《男兒立志出鄉關》等。時政歌則體現了諸多時事政策,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贊美脫貧攻堅政策的山歌,如贊美百色市扶貧書記黃文秀的歌曲《壯鄉金鳳凰》。除此之外,《布林迎客歌》《布林送客歌》等生活歌融入許多現代新鮮事物,展現了當代百姓的衣食住行,反映了新時代壯族人民富足安寧的新生活。如《壯鄉金鳳凰》中:
洪魔奪走了年輕的身軀,暴雨卷走了美麗的英姿。
天空架起了耀眼的彩虹,大地綻放了花朵的絢麗。
歌詞中敘述了黃文秀同志的偉大付出,贊揚了她的出色扶貧工作成就,表達了壯族人民對黃文秀同志的贊頌與緬懷,對自身新生活的滿意與感恩。
再如,《扛槍上肩》中的:
Duivuj raeuz lumj baenz gang,Simdaeuz ndat lumj feiz.
隊伍似鋼堅,心中如火燒。
歌曲將紅軍隊伍比喻成鋼鐵,表達了紅軍戰士的意志就像鋼鐵一般堅不可摧,人民對紅軍的信仰也像鋼鐵般堅不可摧,彰顯紅軍的頑強與必勝的信心。
在新時代文化背景的影響下,右江區壯族山歌善于引經據典,如在“不忘馬列教導,讓我們戰斗到明天”“打倒蔣家王朝,同胞才安然”中出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蔣介石國民黨反動派等紅色革命文化的歌詞內容。這些都說明了右江區壯族山歌與時俱進,通過改編現代流行音樂的旋律填詞翻唱,進而賦予了壯族山歌新的傳唱曲調特點。
1.平均型節奏
平均型節奏是按相同時值關系組成的,這類節奏一般比較平樸、單純、和順,感情的起伏變化較小,節奏較為連貫。例如,《個個都怕韋拔群》是以四分音符為主的3/4平均型節奏,二分音符和三分音符是每一樂句的拖腔。通過穩定的三拍節奏記述了1921年韋拔群同志在右江區開展土地革命的英雄歷史,歌頌贊揚革命英雄的光輝形象。下圖為《個個都怕韋拔群》曲調。

2.短長型節奏
短長型節奏是按一短一長關系組成的,如xx。這種搭配造成山歌的不平均和動力性,卻有相對的停頓感和樂匯的獨立性。短長型節奏只會在個別的歌曲中會作為連接音的部分一帶而過。
3.長短型節奏
長短型節奏是按一長一短關系組成的,這種節奏型內部有延展的效果,表現為后無停頓感。例如,一些旋律在4/4拍的影響下應當舒緩平穩,但附點節奏的出現,導致重音的后移含有推進音樂發展的動力。例如,平果嘹歌的《表哥》里面“長短型”節奏主要出現在以附點四分為主的拖腔中。下圖為《表哥》曲調。

復合式是前面三種單式節奏型的組合形式,由于這種節奏包含了多種基本節奏型,因而能夠更加準確和完整地表達歌曲內容,其節奏比較復雜且表現力豐富。例如,《男兒立志出鄉關》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不斷變化組合的回旋節奏組成,給人以漸快的節奏感,充滿律動感。下圖為《男兒立志出鄉關》的曲調。

《男兒立志出鄉關》將中間的前十六后八和前八后十六的節奏放在了節奏型的前后兩頭,四個八分音符放在中間,即前十六后八+兩個八分+兩個八分+前八后十六的節奏型。這種組合使節奏有減慢的感覺,充滿穩重、堅定的力量感。
調式結構的基本形態,不是指調式音階體系或一般的旋律發展手法,而是指在特定的音階調式中旋律的構成原則,即音高在進行中的音程序進關系。它是單旋律音樂思想的核心,也是壯族山歌形成獨特民族風格和地方色彩的音調基礎。


對應性結構是由兩個相互對比、相互統一的結構部分組成的整體。又可稱為“對仗”“呼應”或“上下句”等。統一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調式、節拍、音樂材料、旋律型、音樂風格的共同特點和相互遞承發展的關系;結構篇幅相對平衡、勻稱。對比性主要表現在結構功能上的區別:前一部分是不穩定的,后一部分是穩定的;前一部分具有引發、提示、推進、展開的性質,后一部分具有對答、應和、承受、收束的性質。例如,對歌,一問一答,二者邏輯嚴密,有不同的結構功能。由于前一部分向后一部分的傾向,形成了音樂進行的動力性;由于后一部分對前一部分的承應和解決,形成音樂進行相對的段落性和穩定性,這樣兩部分構成一個完整的曲式整體結構。
1.二句體結構
《只要有你》是由電視劇《少年包青天》的主題曲改編而成的男女對唱情歌,是上下對應的對比性二句體結構,由男女歌手分別演唱,較為完整地表達青年男女間的愛慕之情。《個個都怕韋拔群》是一個對比性的二句體結構,徵調式。第一句四小節,第二句六小節,每句結束后接兩個襯詞“蓮花啰”,體現出山歌文化的同時,表達了對革命紅軍的熱愛以及對反動分子的憎恨。《男兒立志出鄉關》雖有四句,但屬于再現式的二句體結構,即ABAC。第一段是兩句對比的收攏性樂段,由高音re—中音sol。第二段與第一段形成對比,并且后半句與第一段的后半句相似,具有一定的統一性。《右江老蘇區》和《列寧巖成立講習所》也是一個對比的二句體結構,前者為徵調式,后者以宮調式分節歌的形式唱兩遍,但是在旋律上有體現出三句體的特點。
2.三句體結構
《迎客歌》是典型的三句體結構,中間還會穿插兩句襯詞。但不同的是前兩句都會落在re或是la上,最后一句才落在主音,使曲調有了更多的變化不會單一乏味;《我們為何這樣窮》是一個對比性的三句體結構,分節歌形式唱兩遍,中間使用到了變調的手法,由商音變為徵音;《寶貝》是收攏性的三句體對比結構,宮調式,三句分別落在mi—re—do的結束音中。
3.四句體結構
《今天高興得相見》是四句體的結構,但整體可分為二下二上的對應性結構,第一句從高音re向下至中音re,第二句從高音da下行至sol,到了第三句則中音re至中音la,第四句又采用了回旋的手法,由主音sol上行至高音re后重新返回落至主音sol。而《壯鄉六月六》是一平三下式的四句體結構,第一句從sol開始,結束語也是sol,第二、三、四句則是分別從mi、do、re向下進行落至主音sol。結構規整,有始有終。《有了紅七軍》屬于收攏性的四句體,以宮調式,分節歌的形式唱三遍,其具有大量的襯詞“吶”“呢啊”等,體現了右江壯族山歌的特色,贊頌紅軍和革命領袖的英明領導。四句體結構的革命山歌還有《扛槍上肩》《革命成功再相見》《隨緣》《木棉花開就回來》《革命成功再相見》等。
4.多句體結構
《壯鄉美》是一首多句體結構的山歌,其中第一句落在角音上,中間的兩句襯詞內容落在徵音和角音上,歌曲內容由“主—屬—中—主”的結構組成。整首山歌曲調多變,熱情贊頌了壯鄉的美麗。《壯鄉金鳳凰》是一個平述式的多句體結構,由宮調式轉為徵調式。對應性結構性質在音樂陳述邏輯中最簡單地體現了對立統一規律,因此具有基礎的意義。民族音樂的其他結構性質,如起承轉合、分合、起平落等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該結構由四個部分有機組合而成:“起”是音樂開始的陳述部分,結構不穩定;“承”是起部的繼續表述,具有局部穩定的結構功能;“轉”有較強烈的不穩定的結構功能;“合”具有收束性,能穩定結構。起承轉合性的結構是在對應性結構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單獨抽出“起”和“承”,與對應性的結構很相似,它在這只是局部,獨立性、穩定感常不如后者。“轉”部有更強的對比,不穩定性因素也增多;“合”部分具有很強的穩定性,它是擴大對應性結構第二部分不同功能的對比,造成新的發展因素而形成的。《歡迎您到壯鄉來》就是典型的起承轉合結構。下圖為《歡迎您到壯鄉來》的曲調。

此歌曲轉、合部相互對應,對比性更強,有更豐富的表現手法,表現能力深入樂段中。民歌旋律起承轉合性樂段基本由四句構成,每一句為一個結構部分。“轉”是整體中區別于對應性或其他結構性質的主要標志,也是進入第二個表現層次的關鍵部位,它的具體形式特征對內容表現的深化關系很大。造成“轉”的具體手法很多,是民歌作者在創作歌曲時的點睛之筆,猶如畫龍點睛。
影響壯族山歌保護和傳承的因素主要有兩種。一是內部因素:壯族山歌是用壯語進行演唱,如語言不通,群眾將無法聽懂山歌內容,無法欣賞山歌藝術內涵;此外,山歌的表演形式與曲調旋律是群眾對其產生興趣的最重要因素。二是外部因素:大部分群眾了解壯族山歌是通過參加節日慶典,而現代人主要通過網絡視頻、線上資訊的形式了解信息,由于目前壯族山歌的新媒體傳播力量有限,導致其傳播途徑十分匱乏。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多元文化的不斷碰撞,我們不可避免地因現代社會快節奏的步調、各類新媒體的更新換代以及現代人對文娛的審美取向會對壯族山歌的保護、傳承與發展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壯族山歌隨著時代發展而變化的過程中,我們希望山歌歌手積極創作山歌的內容和曲調,順應時代發展,反映時代面貌。內容上將時代變化、政策法規等新時代文化融入山歌歌詞中;曲調上積極吸取流行音樂的優點,在保留壯族山歌韻味的同時迸發創新,爭取做到雅俗共賞。希望相關政府部門可在重大節慶活動和鄉村振興建設中牽頭組織山歌會演,做好傳承保護的調研及歌本整理的工作。當地學校也可以積極組織“山歌進校園”的文藝活動。希望學者持續對壯族山歌的研究保持熱度,尤其是在新時代鄉村振興與文化強國的背景下,我們應該積極發揮科研的專業力量,充分挖掘壯族山歌的學術價值,努力為其更好的發展作貢獻。
在新時代背景下壯族山歌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主要體現在社會生活的反映和民族性格的折射上。山歌將現實的森羅萬象以歌唱出,深刻地反映了新時代壯族地區的社會現狀。在多元文化的交融和時代主題的號召下,百色市右江區壯族山歌吸收了許多新時代優美的音樂曲調和豐富的先進文化,不斷涌現出謳歌紅色歷史、起義精神、脫貧攻堅、社會主義好等優秀作品,展現了新時代壯族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欣欣向榮的社會新氣象。
①這些專名大多借用于詩詞格律和造型藝術。
②《少年包青天》:2000年在中國大陸播出,由胡明凱執導,周杰、任泉、釋小龍、李冰冰等領銜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