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成靜
(贛州市南康區中醫院,江西 贛州 341400)
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劇,骨質疏松癥發生率不斷升高,與之相關的骨折也越來越常見,已成為老年人常見的骨折類型,對患者健康及日常生活造成較大影響[1]。臨床針對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OVCF)多采用椎體成形術(PVP)治療,該術式具有操作簡單、微創、效果確切等優勢,術后并發癥少,臨床應用安全可靠[2]。PVP治療效果備受認可,但受外傷、軟組織損傷、骨水泥滲漏等多種因素影響,患者術后易出現殘余痛,需長時間臥床,無法及時進行功能鍛煉,影響功能恢復與生活質量[3-4]。臨床多用西藥塞來昔布治療PVP后殘余痛,給藥后疼痛可迅速緩解,但需長期用藥,有一定的不良反應,臨床應用效果有限[5]。隨著傳統醫學的發展,中西醫結合治療術后殘余痛效果理想,針刺是傳統中醫特色療法,可通過刺激相關穴位起到活血止痛等效果[6]。本研究探討微針針刺合谷穴聯合塞來昔布膠囊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性壓縮性骨折PVP后殘余痛,療效較好,報告如下。
選擇2020年1月—2021年8月收治的PVP后殘余痛的老年性OVCF患者44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2 例。觀察組男9 例,女13 例;年齡(71.24±4.08) 歲;體質量(65.31±3.69) kg;病程(7.64±1.35) d。對照組男8 例,女14 例;年齡(71.69±4.53) 歲;體質量(65.84±3.91) kg;病程(7.85±1.41) d。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由骨質疏松導致的壓縮性骨折;自愿接受PVP,并順利完成手術;患者主動配合研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術前存在慢性疼痛;對本研究治療方法不耐受;存在臟器功能衰竭;視聽障礙或精神疾病。
對照組口服塞來昔布膠囊(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40072,規格為每粒0.2 g)治療,每次0.2 g,每日1 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微針針刺合谷穴治療:常規消毒針刺區域,選擇華佗牌一次性無菌撳針(規格:0.22 mm×1.5 mm),針刺雙側合谷穴,針刺后留針15 min,每日2 次。待疼痛程度減輕,患者可耐受時,停止使用塞來昔布膠囊止痛,僅進行針刺治療。兩組均治療14 d。
比較兩組中醫癥候療效、疼痛程度、功能恢復情況及藥物用量。第一,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7]擬訂中醫癥候療效判斷標準:癥狀積分改善超過90%為治愈,超過70%為顯效,超過30%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為無效。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第二,分別于術前、術后14 d,使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AS)[8]評估疼痛程度,總分10 分,評分越高疼痛越嚴重。第三,分別于術前、術后14 d使用Oswestry 功能障礙指數(ODI)[9]評估功能恢復情況,總分50 分,分值越高功能越差。第四,記錄兩組治療期間塞來昔布膠囊使用量,并進行組間對比。

觀察組中醫癥候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癥候療效比較單位:例(%)
兩組術前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疼痛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評分比較單位:分
兩組術前ODI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術后ODI指數評分均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ODI指數比較單位:分
觀察組塞來昔布膠囊用量為(0.86±0.22) g,少于對照組的(1.43±0.29) 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7.345,P=0.000)。
OVCF發病率越來越高,已成為脊柱外科常見疾病,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PVP是通過注入骨水泥,凝固過程中骨水泥熱效應及黏固作用可使脊柱穩定性恢復至正常狀態,治療效果確切[10]。PVP屬于微創手術,可恢復脊柱功能,增強脊柱穩定性,快速緩解疼痛,利于術后恢復,避免長期臥床造成的嚴重并發癥。PVP操作簡單,安全性高,治療效果備受認可,越來越多的患者從中受益[11]。但隨著PVP的廣泛應用,術后殘余痛問題逐漸突顯,越來越受到臨床重視,臨床應及時干預,以減輕患者痛苦,促進術后恢復[12]。
PVP術后殘余痛發生機制較為復雜,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已成為術后常見的并發癥之一。殘余痛會影響患者康復訓練,延長臥床時間,增加并發癥發生風險,影響患者術后恢復。如何應用有效的方法緩解術后殘余痛是當前臨床研究的重點[13-14]。臨床對于術后殘余痛多采用止痛藥物治療,能夠快速緩解患者疼痛[15]。塞來昔布是一種非甾體類藥物,是常用的抗炎止痛藥,適用于骨骼發炎、中重度疼痛等治療,但該藥物僅適合短期、低劑量使用,若長期應用,不良反應較多,藥物安全性有待提高[16-17]。單純西藥止痛效果有限,無法達到臨床預期目的,臨床應尋找更加有效的治療方案。中醫治療已得到廣泛應用,針刺治療為中醫常用的外治療法,具備完善的理論基礎與豐富的實踐經驗,在術后殘余痛治療中可發揮一定的優勢[18]。微針針刺合谷穴可快速緩解患者疼痛,利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加快患者術后恢復。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術后疼痛評分、ODI指數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塞來昔布膠囊用量少于對照組。表明在 PVP術后殘余痛的OVCF患者中,采用微針針刺合谷穴聯合塞來昔布膠囊治療,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臨床癥狀,減輕患者殘余痛,促進功能恢復,減少藥物使用量,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合谷穴位于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背側凹陷處,屬于手陽明大腸經,循行于上肢前外側,左右各一條,為人體常用鎮痛穴位。合谷穴為大腸經原穴,針刺之可起通經鎮痛、解表退熱之效[19]。微針針刺合谷穴與塞來昔布膠囊聯合治療,可起協同作用。塞來昔布可快速緩解患者疼痛,減輕炎癥反應;針刺合谷穴則可通絡止痛、活血通經,使患者經絡、氣血、氣機調暢,通則不痛。微針針刺合谷穴聯合塞來昔布膠囊治療PVP術后殘余痛,不僅可解除疼痛,還有利于術后康復訓練的進行,進而促進患者功能恢復,且該療法操作簡單,無不良反應,臨床應用安全可靠,可為治療骨傷科疾病提供新的思路[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