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敏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天津 300170)
世界衛生組織(WHO)指出[1],在人類死亡原因中,體力活動不足占重要地位。同時,在人類死亡誘因中,體力活動位居第四位。很多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在疾病痛苦的制約、傳統思維的影響下會長期臥床,這就造成其相對缺乏活動量,長期下去會發生肌無力、骨質疏松等多種并發癥,并伴睡眠障礙等,通常情況下,患者會有身體疲勞感[2]。本研究統計分析了2018年1月—2020年12月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0 例的臨床資料,研究了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漸進式阻力訓練對患者身體素質和生活質量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1月—2020年12月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10 例,依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5 例。對照組男35 例,女20 例;年齡(47.2±7.3) 歲;疾病類型:慢性腎小球腎炎22 例,糖尿病腎病16 例,高血壓腎病12 例,慢性間質性腎炎5 例。觀察組男34 例,女21 例;年齡(48.6±7.4) 歲;疾病類型:慢性腎小球腎炎21 例,糖尿病腎病17 例,高血壓腎病11 例,慢性間質性腎炎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病情穩定;神志清晰;維持性血液透析時間均在3 個月及以上;患者對本研究內容知情,愿意積極配合。排除標準:有周圍神經系統病變;透析前服用過降壓藥。
1.3.1 對照組
采用710500R型血液透析機(德國貝朗),應用碳酸氫鹽透析液給予患者透析治療,透析液溫度為36~37 ℃,血流量180~280 mL/min,每次4~5 h,每周3 次。透析期間應用普通肝素抗凝,強化營養支持,指導患者簡單運動。
1.3.2 觀察組
第一階段:透析前督促患者進行熱身運動,依據患者的身體狀況制訂熱身運動的強度,熱身運動時間設定為8~15 min。第二階段:透析過程中督促患者進行踏車運動,速度從慢到快,運動時間從短到長,運動速度為每分鐘30~60轉,運動時間15~20 min。堅持循序漸進原則。第三階段:督促患者進行阻力訓練,主要為啞鈴與沙袋,經上下肢、腹部進行阻力訓練,依據患者身體狀況設置運動強度,以第2天肌肉無酸痛感為宜,每次運動15~20 min。運動過程中如果患者主訴不適,血壓波動在30mmHg(1 mmHg≈0.133 kPa)、心率在100 次/min以上,立即停止運動,并做好記錄。兩組均隨訪3個月。
血液透析充分性:包括尿素下降率(URR)、尿素清除指標(KT/V)。
睡眠質量: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總分0~21 分。數值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質量越差[3]。
心功能:包括左室收縮末期內徑(LVSEd)、左室舒張末期內徑(LVDEd)、左室射血分數(LVEF)等指標。
身體素質:包括握力、上臂圍、60 s坐—站次數(STS—60)、自評軀體功能。其中握力采用體育訓練專用握力表(上海敏勤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上臂圍用卷尺測量,STS—60用秒表測量;自評軀體功能采用36條目健康狀況簡明量表(SF—36),總分0~100分。數值越高表示患者軀體功能越好[4]。
生活質量:采用透析患者生活質量量表(KDQ),包括軀體癥狀、抑郁情緒、挫折、疲勞、人際關系5 個維度26 個條目,每個條目1~7 分,總分為1~182 分。數值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好[5]。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URR和KT/V高于對照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血液透析充分性和睡眠質量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LVSEd和LVDEd明顯低于對照組,LVEF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功能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握力、上臂圍、STS-60、自評軀體功能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身體素質比較單位:分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軀體癥狀、抑郁情緒、挫折、疲勞、人際關系評分及KDQ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比較單位:分
相關醫學調查數據顯示[6],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疲勞發生率達到了77.3%。由此可以看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存在疲勞。腎臟器官所具有的生理機能無法被單純血液透析技術取代,因此需要強化患者的體力活動,增強患者綜合體能,有效改善疲勞狀態。但是,應該保持合理適度的體力活動。研究表明[7-8],漸進式阻力訓練能夠有效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功能,在極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運動耐力及運動功能。本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患者LVSEd和LVDEd明顯低于對照組,LVEF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和上述研究結果一致,說明漸進式阻力訓練能夠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功能,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的提升。
本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握力、上臂圍、STS-60、自評軀體功能評分以及URR和KT/V明顯高于對照組,PSQI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漸進式阻力訓練能夠有效提升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身體素質,原因可能為適量規律的運動鍛煉會增強患者食欲,增加患者營養素攝入與吸收,從而增強患者身體素質[9];適度運動能夠增強大腦抑制興奮物質的分泌,為深度睡眠提供有利條件,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同時,還能夠為患者經汗液排出毒素提供有利條件,提高患者舒適感和身體素質。
本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患者軀體癥狀、抑郁情緒、挫折、疲勞、人際關系評分及KDQ總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漸進式阻力訓練能夠改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質量,原因主要為漸進式阻力訓練能夠增加患者四肢肌肉力量,加快血液循環,為患者經汗液排出毒素提供有利條件,改善患者身體機能,促進全身耐力的提升,增強大腦抑制興奮物質的分泌,為患者放松身心提供有利條件,從而緩解患者疲乏感,減輕患者抑郁、焦慮等負性情緒,改善患者生活質量[10]。
綜上所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護理中實施漸進式阻力訓練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身體素質和生活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