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路應春

初中體育不能只針對學生體育技能知識進行培訓,忽略了他們在運動能力和身體狀態上的成長。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第2次身體發育的階段中,他們的運動恢復能力較快,但比較容易疲倦。教師需要在為他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的過程中,注重安排合理的學生體育鍛煉活動和參與積累健康知識學習的有效課堂。這樣初中體育在鍛煉學生的素質時,才能夠從心理健康角度上促使他們更快的成長和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體育活動項目。
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看,由于其生理方面所帶來的影響,在發展的過程中,隨著青春期的萌動,學生會有很多問題不愿意與他人進行訴說。這些問題長期憋在學生的心中,得不到很好的舒緩,這時學生的心理負擔越重,就會產生壓抑的問題,進而就會產生心理障礙。同時,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看,他們剛剛步入初中,但是整體的學習方式與小學其實有著明顯的不同。并且,整體的學業負擔過重,且各個學科的學習時間又長,家長以及教師對于學生的整體期望值又過高。對此,這種只關心學生學習成績,不關心學生生長發育的問題,就會進一步導致學生的心理訴求難以得到滿足,而這些問題都會給學生帶來心理障礙。基于此,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看,其實體育教師更要做好在青春期的引導,并通過多種體育活動來幫助學生進行過渡與發展,這時才能讓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對于高中以及大學階段的體育教學來看,由于學生的發展已經進行了過度,且趨近于固定,教師在心理健康指導上,需要通過對體育教學進行調整,更要從不同方向進行系統整合,并通過突出教育來實現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到集體當中,以此強化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與個人身體素質,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實現利用團隊合作以及團隊競爭幫助自身進行情緒管理。
教師要承擔起引導學生重視個人心理健康防護的重任,使他們能夠真正的意識到如何做好個人情緒的疏導,保持在運動過程中的良好心情和身體狀態,是學習初中體育教材知識的重要法則,也是影響他們身體發育狀況的最佳選擇。很多學生由于在生活中比較熟悉體育鍛煉形式,在課上反倒是不會過多的關注如何對個人進行防護的健康知識。教師必須要主動介紹教材中提醒學生學習的健康知識,使他們能夠通過回歸教材的有效學習生活,對必要的防護健康知識進行運用于體育鍛煉中的學習[1]。
比如《足球》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介紹足球運動的道具和重要的比賽規則,使學生能夠認識到他們所完成運動動作的必要性。并根據部分人員在完成這項運動時,曾經出現過的運動損傷為學生普及,要如何做好身體上的防護和心理上的建設。發生最多的意外情況時,某學生在向外低射足球時,出現腳骨內側骨折的現象。這與他們沒有佩戴防護護膝和穿著舒適的運動鞋有關,也與學生在體重上嚴重超標有著密切的關系。足球運動的強度相對較強,并不適合沒有運動基礎的學生直接進入比賽環節。因此必須從要求學生佩戴防護工具入手,讓他們熟悉每個足球運動動作的練習。并對學生踢足球的角度進行,是否容易偏離運動范圍上的測試,嚴厲禁止他們出現對他人的惡意攻擊行為或不良運動情緒,鼓舞學生重視個人在學習生活中的優異表現。
有一部分學生在認真完成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并沒有快速獲得一種來自身體的興奮信號。而在他們感覺到疲憊時就會選擇放松一下,讓自己的身體肌肉恢復到比較良好的狀態下。但這種學生犒勞自己的方式,讓他們沉浸在了習得性無助的狀態中[2]。導致體育運動,并不能夠引起學生學習體育知識的興趣和愛好。教師必須要讓學生能夠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促使他們為了在體育鍛煉中獲得滿足,持續加入到對新知識的探究和學習中。這樣,體育心理健康教學才能夠具有一個顯著的提升效果,和面向所有學生心理體驗放松要求上的心得和引導需求。
比如《籃球》的教學中,學生首先要對自己的起跳動作和奔跑能力進行適當的鍛煉,然后再對個人的運球和投球動作進行是否存在轉體連貫行為上的具體練習。這使他們會感受到無趣,缺乏堅持鍛煉的積極心態。在心理和身體都感覺到疲倦后,選擇逃避練習或幫助別人練習的方式,暫時讓自己獲得比較輕松的感官體驗。當然對于沒有籃球運動愛好的學生來說,他們在這項運動中獲得的心理體驗主要來源于他人對自己的贊揚,和在當中是否真正學習到了體育運動知識。而相對于喜愛籃球運動的學生,他們是想要讓別人尊重和贊賞自己,但是又缺乏一定的心理健康體育知識。那么,教師就需要根據所有學生在心理體驗方面上的需求幫助他們完成體育鍛煉的分組和練習動作過程中的全面考核,是把他們的努力變成為可供評價的具體形象。讓學生快速看到自己的練習成果,并堅持完成必要的體育鍛煉運動形式。

教師引導學生的教學方式,主要是激起他們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和認真學習的激情。主要影響學生學習質量的因素,還是他們自己是否能夠自發的完成對所學內容的練習和有效記憶,并在運動過程中體現出個人的努力成果。對于一些需要學生以合作形式完成的教學內容,教師可優先突出對學生認識團隊作戰能力和單人對打能力的具體要求,使他們可以在不同的合作學習過程中展現出個人非凡的魅力以及吸引對手贊賞自己的意志品質。這樣,教師就可以通過觀察學生在與人相處時的行為和心理狀態,幫助他們緩解學習當中可能存在的過度壓力,和個人在承擔壓力時容易出現的崩潰情緒。把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重點,放在關注他們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乒乓球》的教學中,學生首先要對運球動作和拍球動作進行具體的區分以及鍛煉,然后再通過和其他學生組成團隊的形式,以單人對打和雙人對打這個最主要的運動組合形式,完成對個人體育鍛煉能力的提升。而多人對打這種形式,只適合對乒乓球運動有了較熟悉經驗的人員。對很多學生的初期學習成果并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也不需要教師對這種組合形式進行多余的強調。教師要為學生示范運球動作的技巧,讓他們可以根據這項運動的比賽規則,試著將球在球拍上旋轉和跳動,鍛煉學生的肢體平衡和手腦并用的協調能力。之后再允許能夠完成技巧運用的學生,進入到合作學習的課堂階段中。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進行必要的輔導,使學生能夠在遭遇到挫折時,積極的向他人反映個人的內心狀況。并對容易與他人惡語相向的學生進行是否存在暴力傾向上的測試,使他們能夠真正意識到自己有些脫離群體的行為需要改正。
很多時候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都是需要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一些學習目標。當學生足夠優秀時,他們就可以通過適當的自我調控,讓個人的行為能夠滿足課上學習需求和大家對自己能力的贊賞[3]。那么培養學生的這項能力,就成為了他們學習體育健康知識的一個重要向導。如若某位學生雖然學習了體育健康知識,但并沒有把知識運用到自己在學習生活中的鍛煉過程中,而是通過引導他人完成這類知識內容,使自己能夠從觀察他人的行為中受益。那么這位學生的學習就屬于是模仿他人,而并不是將自己的所學知識進行內化,就不存在于學習過程中的自我調控。教師師要讓學生學習獨立,先認識心理健康的存在,再完成對相關知識的運用。
比如《體操》的教學中,學生的形體和動作標準程度,都是教師為他們進行打分和評價的標準。而直接說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他們很有可能在心理方面出現難以承受的現象。那么教師就需要通過培養他們的自我調控能力,使學生可以意識到個人在學習中與他人呈現的巨大差異,讓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個人在形體上的不足,以及通過多次的動作練習來達到更好的標準。對于在課上可以合理調控自我情緒的學生來說,他人的認可并不能夠決定自己未來的學習方向,但是教師的建議確實能夠改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不良想法。這其中體現在部分學生認為比較輕盈的姿態,才能夠體現出他們動作的標準性。但這樣的學生往往存在力量上的不足,尤其是在初中階段內,肌肉還沒有達到成人狀態的學生。他們的身體健康才是參與體育鍛煉的唯一標準,教師需要引導他們培養自我,拒絕不良輿論引導的調控能力。
教師完成心理健康教學的基本要求,要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入手,促使他們能夠積極的參與各項體育學習任務,而不是通過學習其他學科的時間安排,避免教師讓他們在課上比較辛苦的鍛煉。尤其是在夏天每個人經過大量的出汗和運動后,身上都會帶有難聞的氣味,使很多學生都比較抗拒體育這門學科。那么教師就可以從幫助學生完成室內的體育鍛煉入手,為他們普及在教材中需要認真學習的理論知識狀況,使學生能夠從思想上重視學習體育心理健康知識的重要性。并對他們目前的這種心理狀態是否健康,進行課上的必要測試和最終結論的詳解,讓學生能夠通過增強對個人核心素養的要求,堅持完成體育鍛煉和健康知識的學習。
比如《武術》的教學中,學生需要認識武術動作,并完成對這些動作的日常練習。然后以完成整套動作為基礎,提升個人的身體健康素質。其中扎馬步、高抬腿這些具有一定難度的動作,往往成為了學生抗拒參與這堂課學習的重要因素。一是學生在室外完成這些動作,需要經歷夏天高溫的考驗或冬季寒冷的空氣襲擊。二是不少學生從小沒有接觸過武術這種運動,都是從電視節目中看到他人完成這些動作的練習,存在肌肉力量以及身體協調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教師需要先幫助他們完成一些熱身動作,然后再講解完成武術動作時要怎樣平衡自己的身體狀態和肌肉力量,避免學生出現不合理鍛煉或損傷肌肉組織的不良現象。引導每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良好的健康知識和心理健康素質,不去抗拒和懼怕一些他們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物,以及可能給他們帶來正面影響的體育運動。

體育鍛煉是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一個必然選擇,但并不是他們學習體育知識的唯一渠道,教師可以通過豐富心理健康課程知識內容,使學生通過聆聽講座或細致了解他人體育職場生涯的經歷,來認識如何在生活中有效做好體育運動的防護和參與運動的活動項目策劃。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運用自己學習到的課程知識,對個人心理健康積極程度進行合理的調然后為大家提供公開形式的體育心理健康知識輔導。促使教師的學生教育成果,能夠為提升學生群體心理健康素質做出比較突出的貢獻。
比如《花樣跳繩》的教學中,很多學生不清楚要如何完成跳躍動作和繩的形狀的變換。教師需要一點一滴的教起,幫助他們建立學習這項運動的基本認知,避免學生出現嚴重的挫敗感和不積極參與的逃避心理。通過普及花樣跳繩在增強心血管疾病防治方面的作用,讓學生可以通過相關的體育鍛煉提升肌肉能量,從而獲得參與運動的動力和能量,更快的獲得身體上的活躍感受和由此帶來的更多運動需求。從培養他們健康的運動能力方面,全面提感學生在學習中保護個人感受、關心他人鍛煉成果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素質,豐富他們可接觸到的課程知識和體育課程中所包含的運動需求,使學生的體育鍛煉具有較強的學習效果。
初中體育心理健康教學中,了解學生在參與運動中的體驗,和他們本身存在的不良心理。并以此普及健康知識和體育鍛煉的身體防護,使學生在充滿安全感的環境中,完成對體育運動的認識和基本動作的練習。針對初中階段學生肌肉發育情況,為他們制定必要的練習計劃和體育課程知識講座,可促使學生更加合理的完成對體育運動的學習和新的嘗試,對他們個人的身心健康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