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蘆 君
幼兒教育是為幼兒幸福人生奠基的重要階段,而幼兒的學習是以興趣為驅動力的。因此,提高幼兒園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形式,課程游戲化能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可以很好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增強幼兒教育的效果。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積極探索課程游戲化的方法,以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真正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經驗和知識,從而有效地促進幼兒的成長與發展。
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重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不斷拓展幼兒的游戲空間,以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的價值,促使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在空間上,首先,教師要基于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從園所的實際情況出發,更新游戲器材,不斷完善游戲場地,以保證器材的豐富性和場地的安全性。其次,教師要為不同學段的幼兒提供適宜的學具和活動器材,合理分配教育資源,以確保小、中、大班的幼兒都能獲得良好的游戲體驗和一定的發展。最后,教師要重視各個活動區對幼兒發展的價值,合理布局,以充分發揮各個活動區的作用,讓幼兒在開放的游戲空間中自由地游戲。
在時間上,在設計和組織游戲化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考慮游戲安排是否合理,并為幼兒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幼兒自由地探索和學習,保證學習效果。在開展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幼兒的零碎時間,避免一些沒有意義的等待。此外,教師還要對幼兒充滿耐心,在幼兒遇到問題時耐心引導,讓幼兒在學習各種知識與技能的同時,獲得良好的游戲體驗。
課程游戲化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游戲的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教師只有具備深厚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學能力和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才能更好地開展游戲化教學。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不斷積累、不斷反思、不斷優化,努力增強自身的游戲化教學能力,改善游戲化教學方式和方法,并適當融入生活元素,以充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讓幼兒收獲快樂、汲取知識。
教師要整合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并充分利用多媒體、白板等新式教學設備開展教學活動,以拓展游戲化課程的廣度和深度。此外,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不拘泥于傳統,適當創新游戲形式,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從而增強教學效果,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質。
幼兒是幼兒教育的主體,也應是環境創設的主體。因此,在開展游戲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幼兒參與游戲環境的創設,利用幼兒感興趣的元素裝飾教室,給予幼兒充分的自由,讓幼兒自主決定教學環境的主題、游戲材料的擺放等,以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促使幼兒更加積極主動地探索和學習。
教師應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營造寬松自由的游戲氛圍,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自由地表現自我、釋放天性,以幫助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與經驗。此外,在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應多用一些積極正面的語言鼓勵幼兒,幫助幼兒樹立自信,并引導幼兒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增強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幼兒不怕困難、敢于挑戰的良好品質。例如,對于在課程游戲中遇到問題的幼兒,教師應積極給予回應;對于表現不好的幼兒,教師應鼓勵他們勇敢克服困難;對于表現優異的幼兒,教師應及時給予肯定與表揚。
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適當地讓幼兒進行自主游戲,適時給予幼兒恰當的指導,以保證游戲化教學的效果,讓幼兒學到更多的知識。
幼兒的游戲主題一般源于他們在生活中看到的事物或經歷過的事件,并逐漸從家庭、幼兒園延伸到社會生活,如“娃娃家”“醫院”“超市”等角色扮演游戲。因此,在開展游戲化課程時,教師應尊重幼兒的意愿,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興趣特點,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游戲主題或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主題,以凸顯游戲的自主性,充分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從而增強教學效果。在確定游戲主題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討論具體的游戲內容,讓幼兒自主確定游戲情節,并適當地給幼兒提一些指導性的意見或建議,或者用語言對幼兒進行適當的引導,幫助幼兒選擇合適的游戲內容。在確定游戲內容后,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興趣需求,自主選擇游戲角色,并指導幼兒進行角色扮演。此外,教師要尊重幼兒的游戲意愿,讓幼兒自主選擇游戲材料,并鼓勵幼兒積極開發材料的不同玩法。在游戲化課程結束后,教師應給予幼兒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由分享自己的游戲體驗和感受,并引導幼兒自主評價游戲,以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

教師科學合理的指導方式是體現幼兒主體地位的重要保障,影響著幼兒在游戲化課程中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因此,在游戲化教學中,教師應扮演好組織者和引導者的角色,適時適當地引導幼兒,以保證幼兒的游戲體驗和教學活動的效果。例如,在開展“理發店”游戲時,扮演“理發師”的幼兒不知道理發的正確順序。這時,教師便可以扮演“顧客”,要求幼兒先洗頭發,并告訴幼兒:“這樣,剪發的時候就不會疼哦!”在幼兒忘記給“顧客”系圍布時,教師可以對幼兒說:“小心不要讓頭發掉在衣服上哦!”這樣,幼兒就會知道在剪發前應該給“顧客”系一個圍布。在教師的語言引導下,幼兒了解了理發的流程,并順利完成了“理發店”的游戲。由此可見,在游戲出現問題時,教師通過扮演某一角色融入游戲,既可以保證游戲的順利進行,又可以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更好地體現幼兒的主體地位。
在游戲中,幼兒可以釋放天性,讓身體和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放松和滿足,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在游戲結束后,幼兒往往還會興致勃勃地討論在游戲中發生的事情和自己的感受等。教師作為游戲的指導者和游戲化課程的實施者,應把握好這一契機,鼓勵幼兒享受游戲活動的樂趣,注意幼兒的情緒變化,并采取恰當的方式引導幼兒。教師還應積極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鼓勵幼兒自由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促進幼兒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以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幼兒的溝通能力和交往能力,為幼兒的社會性發展奠定基礎。在幼兒遇到問題時,教師要做到及時回應、正確引導,并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自由探索,以體現幼兒的主體性,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游戲,從而充分發揮游戲化教學的作用,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為幼兒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做好準備。
幼兒的學習是以興趣為主要驅動力的,在平時的各項活動中,教師可以認真細致地觀察幼兒,了解幼兒的興趣和愛好,并利用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開展游戲化教學活動,以豐富游戲化課程的內容,充分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更加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例如,在“小兔菜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有“吃掉了蘿卜,啊嗚啊嗚啊嗚”這樣的說唱歌詞,幼兒對此很感興趣,會小聲地發出“啊嗚”的聲音。于是,筆者根據幼兒的興趣點,帶領幼兒開展了相關的游戲,讓幼兒模仿小兔子吃蘿卜的趣味動作和聲音,并借此機會創設游戲情境,帶領幼兒學唱歌曲,還為幼兒講解了更多關于兔子的知識,讓幼兒體會到了游戲化教學活動的樂趣。
幼兒對生活中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會主動探索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同時,幼兒的游戲大多是以幼兒自身的生活經歷或對生活的認知為依據開展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基于以上幾點,教師可以利用生活元素開展游戲化課程,或者將生活元素融入游戲化課程,以豐富游戲化課程的內容,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在生活化的游戲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總而言之,游戲是幼兒學習、成長與發展的重要途徑,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應重視游戲對幼兒發展的重要作用,積極探索游戲化課程的開展方式,并充分利用身邊的教育資源和幼兒感興趣的事物,豐富游戲化課程的內容,讓幼兒在“自由、自主、創造、愉悅”游戲精神的影響下快樂地學習知識,增強教學效果,以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在開展游戲化課程時,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興趣特點,為幼兒設計多元化的游戲,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