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妊娠期貧血最為常見的類型,我國約19.1%的孕婦存在缺鐵性貧血癥狀,孕晚期妊娠期貧血患病率高達33.8%。缺鐵性貧血不僅影響母體免疫功能,增加感染機會,還會造成不良妊娠結局。本研究對妊娠中晚期缺鐵性貧血孕婦進行個體化膳食指導結合鐵劑綜合干預,分析其對孕婦貧血及妊娠結局的改善情況。
選取2020年10月—2021年12月在安徽桐城市人民醫院婦產科門診定期產檢及住院生產的120例缺鐵性貧血孕中晚期孕婦為研究對象,詳細記錄姓名、年齡、孕周等基本信息。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120例孕婦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0例。其中觀察組年齡24~38歲,平均(31.39±5.38)歲;孕周16~35w,平均(25.28±5.38)w;對照組年齡23~39歲,平均(30.83±4.93)歲;孕周17~36周,平均(26.02±6.12)w。2組研究對象年齡、孕周間無差異(>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所有孕婦均符合《妊娠期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診治指南》中相關的診斷標準;處于妊娠中晚期;血常規檢測結果符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已向家屬及患者說明研究目的和內容,取得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存在嚴重肝、腎、心臟疾病的患者;存在精神和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無法耐受鐵劑治療的患者;依從性差的患者。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2組孕婦均正常產檢和生產,其中對照組孕婦口服琥珀酸亞鐵片(成都奧邦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003)0.2g/次,2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個體化膳食指導。首先采用24小時膳食回顧和膳食頻率詢問孕婦孕期膳食攝入情況,計算每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以及各種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入量和比例,評價孕婦食譜的合理性。根據每位孕婦的膳食攝入情況,結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孕中晚期飲食建議,對孕婦進行膳食指導,保證每日谷類200~250g,薯類50g,全谷物和雜豆不少于1/3;蔬菜類300~500g,其中綠葉蔬菜和紅黃色等有色蔬菜占2/3以上;水果類200~400g;魚、禽、蛋、肉類(含動物內臟)150~250g;牛奶300~500g;大豆類15g,堅果10g;烹調油25g,食鹽不超過6g,總熱量攝入2 100~2 250kcal。另外,適量增加豬肝、菠菜等含鐵量高的食物,減少濃茶、咖啡等影響鐵吸收的食物的攝入量。孕婦的日常飲食由家屬進行監督,2組孕婦均進行1個月的干預。
抽取2組孕婦干預前后空腹靜脈血,進行血常規檢查,包括血清鐵蛋白(SF)、紅細胞計數(RBC)、血紅蛋白(HGB),比較2組孕婦干預前后血清指標的差異。孕婦臨床療效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中相關內容制定療效評價標準,其中治愈為HGB含量恢復正常,貧血癥狀消失;好轉為HGB含量上升10g/L以上或恢復正常,貧血癥狀明顯改善甚至消失;無效為HGB含量未升高或上升10g/L以下,貧血癥狀無改善。總有效率=治愈率+好轉率,比較兩組孕婦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總有效率。跟蹤隨訪2組孕婦,觀察并統計兩組孕婦和胎兒的妊娠結局,包括剖宮產、產鉗助產、產后出血、羊水過少、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及低體重初生兒等。比較兩組孕婦及胎兒妊娠結局的差異。
采用SPSS 17.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妊娠期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診治指南》中建議,輕、中度貧血者以口服鐵劑治療為主,并改善飲食,進食富含鐵的食物。鐵劑一般由臨床醫生開具,多為琥珀酸亞鐵等藥物,研究顯示,琥珀酸亞鐵可有效升高患者血液學指標,降低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另外,有研究顯示,膳食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及細胞免疫功能有顯著改善作用,營養干預可使三大營養素比例更為均衡,進而有利于鐵的吸收,從而促進細胞免疫功能的恢復,且營養膳食干預孕婦比較容易接受,同時節約了醫療成本,值得推廣。另外,鐵劑的吸收不僅與藥物及食物含鐵量相關,還與攝入的其他食物相關。如蛋白質不僅是合成HGB的原料,在消化過程中釋放的氨基酸和多肽,以及其中的“肉類因子”均可有效提高鐵的吸收率;新鮮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其可有效促進鐵的吸收;而茶葉中的鞣酸、草酸,咖啡中的咖啡因等,均會使鐵的吸收率顯著下降;另外,鈣劑等礦物質元素的吸收與鐵具有競爭效應,故應避免同時服用。之所以強調鐵元素的攝入,是因為紅細胞的合成與鐵元素密切相關,HGB在紅細胞中主要負責運輸氧,鐵元素參與HGB的合成,鐵元素缺失會導致HGB水平下降,而SF水平則反應人體鐵元素含量的高低,其水平越低代表鐵元素缺乏越嚴重。本研究結果表明,采用鐵劑結合個體化膳食干預的方式對妊娠中晚期孕婦進行綜合干預,不僅可使血清SF、RBC、HGB水平顯著提高,治療有效率也顯著高于單純鐵劑治療組患者。

由表2可知,對照組孕婦治愈25例、好轉23例,總有效率為80.00%;觀察組治愈32例、好轉24例,總有效率為93.33%,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

妊娠期女性較非妊娠期女性貧血發病率顯著增高,一方面是妊娠期女性血容量可提高40%~45%,其中以血漿為主,而紅細胞增加量不大,血液粘稠度相應降低,故易發生生理性貧血。另外,隨著妊娠進展,胎兒發育對鐵元素的需求增加,妊娠期女性鐵元素需求量也相應增加,若攝入的鐵元素不足或消耗過多,則增加了妊娠期缺鐵性貧血的發生率。若妊娠期女性可從食物中獲取充足的鐵元素,則不會發生貧血,但妊娠期女性因為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使消化系統平滑肌張力下降,胃腸蠕動減慢,胃排空時間延長,孕婦出現食欲下降,使鐵元素攝入量相對減少,故妊娠期貧血的發病率居高不下。故妊娠期女性應關注鐵元素攝入量,謹防妊娠期貧血的發生。
另外,妊娠中晚期孕婦貧血還可造成不良妊娠結局,如剖宮產、產鉗助產及產后出血等產婦不良妊娠結局和圍生兒羊水過少、低體重兒、胎兒窘迫及新生兒窒息等胎兒不良妊娠結局。妊娠期貧血的治療目的也是為了降低這些不良妊娠結局的發生率。楊麗娟等對妊娠期缺鐵性貧血患者進行鐵劑結合個體化營養干預,結果發現,早產及低體重出生兒發生率顯著降低。本研究也發現,相比于單純鐵劑干預組,個體化膳食指導結合鐵劑治療組患者剖宮產、產后出血、胎兒窘迫及低體重初生兒發生率均較低。

觀察組剖宮產5例,無產后出血、3例胎兒窘迫、2例低體重初生兒,對照組剖宮產13例,6例產后出血、11例胎兒窘迫、9例低體重初生兒,2組患者間有差異(均有<0.05)。而2組患者產鉗助產、羊水過少、新生兒窒息間無差異(>0.05)(表3)。
與干預前比較,干預后2組孕婦血清SF、RBC及HGB水平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0.05)(表1)。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以喪失的發展權成本為標準的霧霾治理生態補償,時間跨度不宜過長,每季度測算一次較為合理。這種計算方法,相對于已有的那種僅以霧霾每下降1微克/立方米補償或獎勵一定數額資金的補償標準,應該說是更為全面、合理和科學。
“完成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目標任務,必須充分發揮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10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中華全國總工會新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并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我國廣大職工要牢牢把握為實現中國夢而奮斗的時代主題,把自身前途命運同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把個人夢同中國夢緊密聯系在一起,把實現黨和國家確立的發展目標變成自己的自覺行動,愛崗敬業、爭創一流,以不懈奮斗書寫新時代華章,共同創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
錢總還在感概老道運氣好的時候,王祥心里泛起了嘀咕,上個禮拜?那時不是老道剛剛和自己分手么?怎么突然老道就找到了這么一批寶物?難不成我一走,老道又遇到了什么貴人,用半袋子冥器換了新寶貝?而且說到老道的手下不就是我自己嘛,怎么變成跟著老道出走了呢?
華東理工大學圖書館基于微信平臺的閱讀推廣活動主要通過微信公眾號實現。華東理工大學圖書館微信公眾號2014年3月注冊,經過四年的發展,已經積累用戶近兩萬人,發布推文近千篇,保持著至少每天一篇的發文量,活躍程度很高。微信公眾號是圖書館網站的有力補充,是對外宣傳的窗口,極大地方便了讀者了解圖書館最新動態,參與圖書館的各項活動。
綜上所述,個體化膳食指導結合鐵劑治療妊娠中晚期缺鐵性貧血孕婦,可使血清SF、RBC和HGB水平顯著提高,具有較好的臨床治療效果,且可降低產婦剖宮產、產后出血和胎兒窘迫及低體重初生兒的發生率,改善妊娠結局,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