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燕
(淄博市臨淄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山東淄博 255400)
食源性疾病是一個全球性的公共衛生問題,分布廣泛且常見[1-2]。食源性疾病是指食品中致病因素進入人體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3]。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問題,關系著人們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系著社會和諧穩定。淄博市臨淄區自2014年起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通過監測結果數據分析,掌握其發病及流行趨勢,為早發現、早預警食源性疾病事件暴發及食品安全隱患提供線索,為食品安全監管和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提供依據[4]。
病例來源于2021年淄博市臨淄區哨點醫院和村衛生室通過“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業務應用平臺”報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
根據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印發的《國家食源性疾病監測工作手冊》開展食源性疾病監測,食源性疾病監測范圍為由食品或懷疑由食品引起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等病例,主要收集病例基本信息、臨床癥狀、飲食暴露史、診斷結論等信息。臨淄區疾控中心定期培訓醫療機構人員,并對信息進行審核、匯總。
運用Excel 2013建立數據庫,對數據進行統計學描述,使用SPSS 19.0軟件統計分析,分別采用頻數、百分比對資料進行描述分析。計數資料以率或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比較。建立假設檢驗,確定檢驗水準(α=0.05),通過計算統計量確定P值(P<0.05)。
2021年全區共報告食源性疾病病例信息7 879例,食源性疾病患者多數癥狀較輕,54.6%的患者選擇村衛生室就診,且預后良好,無重癥及死亡病例。
由表1可知,發病時間集中在5—9月,共報告病例5 166例,占全年病例總數的65.6%。
由表2可知,金山鎮報告發病率為2 521.31/10萬,報告發病率最高的是皇城鎮,為3 458.97/10萬,報告發病率最低的是齊都鎮,為409.43/10萬,報告發病率差異明顯。
表1 2021年淄博市臨淄區7 879例食源性疾病病例發病 時間分布
表2 2021年淄博市臨淄區7 879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地區 分布情況
從性別分析,男性4 025例,女性3 854例,性別比為1.04∶1(χ2=0.852,P>0.05),無統計學差異;從年齡段分析,年齡以大于50歲的年齡段為主,報告4 404例,占報告總數的55.9%,18~49歲報告2 371例,占30.1%,0~17歲報告1 104例,占14.0%;從職業分布分析,職業主要以農民、民工為主,報告5 652例,占71.7%,其次為學生報告648例,占8.2%(表3)。
表3 2021年淄博市臨淄區7 879例食源性疾病病例職業分布
由表4可知,食源性疾病病例臨床癥狀主要以消化道癥狀為主,占99.6%(7 847/7 879),其中腹痛59.2%、腹瀉52.5%、惡心48.1%、嘔吐31.1%,神經系統癥狀最少,占0.7%。
表4 2021年淄博市臨淄區7 879例食源性疾病病例臨床特征分析
由表5可知,可疑暴露食品種類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水果類及其制品、蔬菜類及其制品以及混合食品,所占百分比分別為34.6%、17.4%和15.3%。
表5 2021年淄博市臨淄區7 879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可疑暴露食品分布
結果表明,發病前就餐場所以家庭為主,93.3%(7 354/7 879)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發病前在家就餐。
2021年淄博市臨淄區食源性疾病報告發病率為7 879/6.49萬,各鄉鎮報告發病率差異大,皇城鎮報告發病率最高為3 458.97/10萬,可能與皇城衛生院及轄區村衛生室醫務人員報告意識強,公共衛生科人員每天對門診就診病例進行搜索以及發現符合上報要求的食源性疾病病例均進行了報告有關。食源性疾病發病時間集中在5—9月,約占全年發病例數的65.6%,與趙健等[5]的研究類似,說明夏季為食源性疾病高發期。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微生物繁殖較快,如儲存不當或進食前未徹底加熱,易引起食源性疾病的發生。在發病人群中,職業為農民和民工的占71.7%,可能與這類人群生活條件相對不足、食品加工條件相對較差以及平時衛生意識較淡薄 有關。
可疑暴露食品種類排在前2的分別是水果類及其制品和蔬菜類及其制品,占比分別為34.6%和17.4%,這可能與夏季天氣炎熱,居民進食生冷的水果、蔬菜較多有關。93.3%的食源性疾病患者發病前在家就餐,這是由于家庭是最易發生食源性疾病的場所。食物在加工制作過程中因生熟不分而導致交叉污染。此外,熟食儲存條件不當,也會導致食物變質,造成家庭發生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可以預防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監督管理以及加強公眾的宣傳教育,從而減少食源性疾病的發生,降低公眾疾病負擔。例如,①教育公眾制作食品時,要保持清潔衛生。②生食瓜果時,要洗凈。③生熟食物要分開儲存。④食物應燒熟煮透,冷藏保存。⑤熟食再次食用時,要加熱徹底。⑥不隨意進食野生蘑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