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夏娟
(麗江市綜合檢驗檢測中心,云南麗江 674100)
管道直飲水的水質好壞關乎居民的健康安全,尤其在進入21世紀以后,城市化發展進程逐年推進,城市人口激增,在這一形勢下,城市小區居民的直飲水需求量也呈現出逐年遞增趨勢,給小區凈水系統的處理帶來嚴峻考驗,為了保障廣大居民的飲水安全,為千家萬戶供給符合《飲用凈水水質標準》 (CJ/T 94—2015)的優質水,檢驗機構需要定期對城市各小區管道直飲水的水質進行檢測,并通過對檢測結果的比對分析,確定水體中各種有害物質的含量,進而對凈水系統的凈化功能進行改進與完善,以此來提升管道直飲水的檢測合格率。
居民小區管道直飲水樣品以及該地區疾病防控中心2015—2020年送檢的該小區1 050份水樣。
樣品的采集、保存與檢測依據參照《生活飲用水標準檢驗方法》(GB/T 5750)最新標準要求。分析評價參照《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T 94—2015),需要檢測的指標包括細菌總數、總大腸菌群、糞大腸菌群和銅綠假單胞菌等。如果檢測結果中的細菌總數在50 CFU·mL-1以下,且未檢出其他有害菌群,則可以得出檢測合格的結論。然后通過對2015—2020年該小區送檢水樣檢測數據的比對,來確定該小區管道直飲水的水質是否有所改善。
由表1可知,在2015—2020年的6年時間里,該居民小區管道直飲水的微生物檢測合格率逐年上升,這就說明小區的凈水系統功能逐步得到改進和完善,水體質量一年好過一年。其中,2020年的微生物檢測合格率高達95.9%,在這種情況下,該小區居民可以更加放心的飲用管道直飲水[1]。
2015—2020年該居民小區管道直飲水微生物檢測選取樣品數為1 050份,檢測合格為92.9%,其中,不合格項目多為細菌總數超標,部分總大腸菌群的檢測結果與標準要求不符(見表2)。
由于該地區屬于季風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檢測機構分別在不同的季節選取了該居民小區的45份水樣進行檢測。檢測結果顯示,冬季直飲水微生物指標合格率達到100%,而夏季直飲水微生物指標合格率僅為66.7%,說明直飲水的水質與季節性因素有著必然聯系[4]。具體如表3所示。

表1 2015—2020年城市某居民小區管道直飲水檢測情況

表2 2015—2020年城市某小區直飲水各項微生物指標合格率
對該小區管道直飲水檢測時,2015年送檢結果合格率為86.2%,這就說明送檢的樣品當中,有13.8%的樣品出現不合格的情況,而在這些不合格樣品中,糞大腸菌群與銅綠假單胞菌的檢測合格率為100%,說明被檢水體中并不包含這兩種有害微生物。糞大腸菌群是生長于人和溫血動物腸道中的一組腸道細菌,占糞便干重的1/3以上,該小區的直飲水中未檢出糞大腸菌群,說明直飲水未被糞便污染。而銅綠假單胞菌(P. Aeruginosa)原稱綠膿桿菌,多存在于土壤等潮濕的環境中,一旦生物機體感染銅綠假單胞菌,則極易引起嚴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感染,在該小區的直飲水中未發現該病菌,這也說明檢測結果符合《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T 94—2015)的規定,即在檢測居民管道直飲水的微生物指標時,不得檢出糞大腸菌群與銅綠假單胞菌,否則直飲水將無法飲用。另外,從表2可以看出,2015—2020年送檢結果的不合格率則是由細菌總數以及總大腸菌群這兩種微生物超標所致。而引起直飲水微生物超標的主要原因如下:①日常檢查與維護工作不到位,工作人員未及時更換聚丙烯濾筒、紫外燈管與活性炭,同時,專門用于凈化處理的活性炭濾料如果衛生條件差,也會殘留大量的有害微生物;②工作人員未及時清洗凈水系統,使得大量的殘留物與污垢堆積和附著在管壁上面,進而給水體造成二次污染[2]。

表3 該居民小區管道直飲水四季水樣檢測結果
從2015—2020年,居民小區管道直飲水微生物檢測合格率呈現出逐年遞增態勢,可能是由于供水部門的各級人員增強了水質管理的安全意識與責任意識,并層層把關,對該小區直飲水系統進行定期檢查與維護。同時,該居民小區于2017年上半年引入了反滲透膜凈水技術,該技術主要利用半透膜的選擇性透過水溶劑而截留離子物質的性質,以膜兩側靜壓差為推動力,克服了水溶劑的滲透壓,使水通過膜而實現了混合物分離的過程,這種新型的凈水技術不僅具有清潔、高效、無污染的特點,而且也能夠為供水部門節省大量的水處理費用[3]。
按照該地區春夏秋冬季節分布情況對該居民小區直飲水進行采樣檢測,發現4個季節的檢測結果也出現較大差異。在夏季對直飲水進行采樣檢測時,微生物含量檢測合格率只有66.7%,與其他季節存在顯著的差異;而在冬季對直飲水進行采樣檢測時,微生物含量檢測合格率為100%,說明該小區的水體污染情況與季節變化呈現出正相關,即外界氣溫高,水體污染嚴重,外界氣溫低,水體污染輕微。分析發現檢測結果與微生物的生長規律完全相符,當氣溫升高以后,各種微生物菌群的寄居環境變得更加舒適,滋生微生物的概率明顯上升。當氣溫下降到冰點以下后,各種微生物菌群的寄居環境受到嚴重影響,導致大量的微生物菌群死亡,這時水體環境也將得到有效改善。因此,對于供水單位來說,在春夏氣溫較高的兩個季節,應當增加水體消毒次數,增加凈水系統濾芯的更換頻率,進而將水體中的有害微生物含量降到最低點[5]。
從該居民小區管道直飲水微生物的檢測結果看,經過反滲透膜技術處理之后,直飲水的水質得到有效改善,2020年直飲水微生物檢測合格率達到95.9%。這一檢測結果滿足《飲用凈水水質標準》 (CJ/T 94—2015)的要求,表明反滲透膜技術的有效應用在改善水質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此外,當地供水單位對居民直飲水安全也應高度重視,通過制訂符合當地直飲水現狀的規范與標準、建立居民直飲水安全檢查與監督小組、加大凈水系統的巡視檢查力度等方式,使當地管道直飲水中的微生物含量始終保持在安全范圍。尤其針對季節性變化影響水質的問題,當地供水單位的各級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樹立了高度的責任意識與安全意識,在做好凈水系統的日常維護工作的同時,使居民直飲水質量得到明顯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