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進玲 劉 艷
(貴州師范大學 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批判性思維”是新時代學校教育的訴求,[1]是創新的動力和源泉,也是近幾十年來一個世界性的熱點話題。1998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召開了世界高等教育大會,在本次大會的宣言中明確提出了高等教育要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理念。[2]然而,不止高等教育階段需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中小學教育作為教育的基礎階段,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也十分重要。2018年7月,第八屆全國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教育研討會強調了批判性思維在助推我國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發展方面的重要地位,并指出批判性思維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實現科技創新的必由之路。[3]中學生的地理批判性思維是學生思維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學地理作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常設課程,同其他學科一樣,在培養和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上有著重要作用。目前針對學生地理思維方面的研究較多,但多集中于對地理思維內涵的界定、構成以及培養策略上,對地理思維品質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較少,且缺少實證研究。本文就影響中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因素進行研究,分析眾多因素產生影響的作用機制,助力中學地理教學中學生地理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個體之間思維能力的差異(即智力差異),可以通過思維品質來表現,思維品質也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重要因素,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4]思維品質是智力水平的外在體現,分為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與敏捷性5個方面,[5]培養思維品質是發展智力的突破口,任何學科的能力結構都離不開思維品質。[6]批判性思維具有兩方面的特征:一是善于對經常被接受的結論提出疑問和挑戰,而不是無條件地接受專家和權威的結論;二是用分析性和建設性的論理方式對疑問和挑戰提出解釋并做出判斷。[7]地理思維是基于一定的地理學思想與理論,運用知識和技術解釋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較為穩定的心智過程與行為,它既是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表征,[8]又是地理學科關鍵能力的應然指向。[9]批判性思維品質是人的思維方式的一項重要品質,[10]地理思維的批判性品質就是地理批判性思維水平的外在體現,是地理思維的一個重要品質,地理思維的批判性品質的高低就是對批判性思維的外顯水平高低的度量。
對于“思維品質的影響因素”,朱智賢先生認為,辯證邏輯思維在人的思維品質上起著決定性作用,而除此之外,氣質類型、思維訓練、知識經驗等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11]學生和教師是教育的主要因素,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每一個孩子的第一個生活環境,是一個人成長的開端,家庭環境對青少年學生的發展有著細微而深刻的影響。[12]本研究結合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假設學生個體、教師以及家庭等方面的因素會對學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產生影響,將學生個體方面的非智力因素、教師因素和家庭因素納入影響因素范圍進行研究。
教育要促進人的發展,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促進人的思維發展。無論是心理學、生理學還是教育領域的學者都對學生思維品質進行了大量研究,成果顯著,但目前并沒有發現用于測量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測量工具。當前國際上被廣泛用于測量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測量工具是《加利福利亞批判思維傾向問卷(中文版)》。[13]本研究提取了該問卷中各維度的測試題并編制成思維批判性品質測量問卷,相關研究表明,該問卷的信效度良好。[14]學生和教師是教育的主體,而家庭對個體各方面的發展至關重要。本研究結合已有學者的研究成果,將學生個體的非智力因素、教師因素和家庭因素納入影響因素范圍,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編制出《中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影響因素變量量表》,數據表明,本量表具有較好的區分度和信度,同時樣本數據也很適合作因子分析。
本研究以畢節市織金縣某中學初、高中學生為研究對象,共計發放問卷215份,收回問卷200份,回收率為93%。剔除無效問卷20份后,最終有效問卷為180份,其中女生79人,男生101人,問卷有效率為90%。利用IBM SPSS Statistic 26.0對回收的數據進行分析。
區分度用來測量問卷題目的鑒別能力,指測量問卷所設計的題目能在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區分開來。一般以測量問卷測題得分與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為區分度值,相關顯著性程度作區分度檢驗,區分度越高,則說明測量問卷的適應性越強。本研究中,每個測題與總分之間在0.01水平上相關性顯著,說明測量問卷具有較高的區分度。
信度分析結果顯示,問卷總體的Cronbach's alpha系數為0.839,本次調研數據各維度的可信度系數值分別為0.773、0.758、0.805、0.726,均超過分量表信度要達到0.6的基本要求,說明問卷量表質量合格,調研數據真實可靠。此外,數據分析結果還顯示,問卷的總體KMO系數為0.806,四個維度分測驗量表的KMO系數分別為0.773、0.822、0.814、0.783,巴特利球形檢驗系數均小于0.001,證明變量之間相關性很強,很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對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與學生個體、教師及家庭因素的均值進行相關性分析。首先,樣本中學生自評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平均值為3.042分,處于3.0分之上,說明當前中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總體上處于中等水平,還有待提高。其次,如表1所示,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與學生因素、家庭因素在0.01的水平上顯著相關,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與教師因素在0.05的水平上顯著相關。

表1 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與各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1)
從各方面影響因子與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相關性分析來看,各影響因子與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相關性。各因素與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各方面的相關性如表2所示,從數據中可以分析出,自我效能感、教師支持、父母的尊重以及父母的糾錯方式與學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不存在相關性;學習興趣、自信、獲獎動機、學習習慣、師生關系、教學方式、家庭氛圍、父母提供的學業幫助和父母要求等因素均與學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在0.01水平上相關性顯著;學生對教師的認同與學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在0.05水平上具有相關性。其中,學生的獲獎動機與學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之間存在負相關關系,即學生學習地理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以及獲得贊揚的動機越高,學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則越低。

表2 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與各影響因素的相關分析(2)
(1)本文以自變量性別為分組,對男生和女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檢驗性別是否會對學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產生影響。方差齊性檢驗表明兩組數據方差不齊(F=6.220,P=0.014<0.05),應使用校正t檢驗。校正后的t檢驗結果為t(df)=1.349(177.9144),p=0.179>0.05,表明男生和女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在統計學意義上并不存在顯著的差異性。關于性別對學生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影響上,學者楊振東、宋長青等人的研究也表明,在總體以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性別差異上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但性別會對批判性思維的某一具體方面產生影響。[15][16]
(2)對中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得分高低分組的各假設影響因素均值進行比較,選取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總分前后的27%組成高分組和低分組,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方法分析各影響因素水平是否存在差異。結果如表3所示:學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高低分組與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信、獲獎動機在0.001水平上表現出差異性;學習習慣、師生關系、教學方式、家庭氛圍、父母要求等方面在0.01水平上表現出差異;父母提供的學業幫助在0.05水平上表現出差異;自我效能感、對教師的認同、教師支持、父母尊重和父母的糾錯方式這幾個方面并沒有表現出顯著性差異,這幾個因素對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產生影響的假設沒有得到驗證。

表3 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高低分組各假設影響因素差異
通過前文的相關分析與獨立樣本t檢驗可得出結論:學習興趣、對教師的認同、獲獎動機、學習習慣、師生關系、教學方式、家庭氛圍、父母提供的學業幫助、父母要求等因素均被證實為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影響因素,只是各因素的影響強度不同,而自我效能感、教師支持、父母的尊重以及父母的糾錯方式等因素,對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不存在顯著的影響。
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將對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存在影響的因素納入分層回歸分析,檢驗這些因素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影響。數據結果如表4所示:第一步將性別納入;第二步納入學生自身因素中的學習興趣、對教師的認同、自信、獲獎動機、學習習慣等;第三步將師生關系、教學方式納入;第四步將家庭因素中的家庭氛圍、父母提供的學業幫助、父母要求等因素納入方程。通過R2的變化量來考察各因素對方程變異是否有顯著貢獻。性別對批判性品質的解釋率并不顯著,學生個體方面的因素對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解釋的變化量ΔR2達到了38%,其中自信、獲獎動機、學習習慣最為顯著,而教師方面的因素對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新增了3.2%的解釋率,家庭方面的因素對它新增了4.1%的解釋率。

表4 分層回歸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學生個體因素對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影響作用最強,教師和家庭方面的因素對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會產生影響,但影響的強度不如學生個體自身因素高。對于性別方面的影響,分層回歸分析再次驗證獨立樣本t檢驗的結果,即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性別上沒有表現出顯著的差異性,性別不會對學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產生顯著影響。在所有納入研究的影響因素中,自信、獲獎動機、學習習慣對學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影響最為顯著。獲獎動機屬于動機理論的外部動機,所謂外部動機是指由外部誘因引發出來的動機,如為了得到父母、教師的表揚,避免批評等,而不是對學習過程本身感興趣。[17]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獲獎動機與其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呈現出負相關關系,獲獎動機對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會產生較強的負向影響,學生的獲獎動機越高則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就可能會越低。而自信和學習習慣對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會產生較強的正向影響,學生較高的自信水平和良好的學習習慣能促進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發展。
本研究對中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學生方面的學習興趣、對教師的認同、自信、獲獎動機、學習習慣等因素會對其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產生影響,在這些因素中自信、獲獎動機以及學習習慣的作用更為顯著。師生關系、教學方式、家庭氛圍、父母提供的學業幫助、父母要求等因素也會影響學生的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但影響的強度不是很高。從分層回歸分析的結果來看,總體上,學生、教師和家庭方面對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解釋率并不是很高,由此說明還有其他重要因素未被納入影響因素范圍進行分析。本研究在學生因素方面只納入了非智力因素,而學生的智力因素對思維的發展至關重要。除此之外,氣質類型、思維訓練、知識經驗、學校環境、課程設置等眾多因素都可能會影響到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發展。總之,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影響因素眾多,各影響因素的作用機制是非常復雜的,要想理清中學生地理思維批判性品質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還需要不斷深入學習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