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鵬 蔣明輝 楊建坤 梁騰龍 周月娥
廣西民族大學建筑工程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1
隨著高校的改革發展,通過產教融合向應用技術類高等學校轉型,成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學校發展的必然趨勢。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 號)明確要求:要開展產教融合效能評價,健全評價體系,強化監測評價結果運用。在2018 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從根本上解決教育評價指揮棒問題。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在改進高等學校評價版塊中再次部署探索建立應用型本科評價標準。“產教融合”在早期是指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合作,已有主要針對高職高專的校企合作評價的研究,但國內目前尚沒有成熟的產教融合評價體系可供使用,產教融合效能評價尚無法順利實施。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一般下設院系,以專業為基本單元開展教研工作,專業的產教融合才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產教融合的評價基礎和核心內容。因此,嘗試引入項目管理領域的成熟模型,科學評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的產教融合程度,具有較強的創新意義。
在項目管理學中,項目是非常規性、非重復性和一次性的,是創造獨特的產品、服務或成果的完整過程,項目通常有確定的目標以及約束條件。
為引入項目管理理論,文章設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的產教融合,是融合各方合作,組織融合各方資源要素,投入到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以滿足行業企業對優質專業人才、高校對專業學科良性發展、學生對高質量就業等的需求。這是一個具有約束條件和具體目標的、獨特的動態過程:其以專業人才的一屆培養時間為時間約束,以各方可投入的人財物等為資源約束,以滿足科學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所設定的培養目標為質量要求。對其項目屬性驗證見表1。

經驗證,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的產教融合可視作項目并引入相關理論進行管理。
面向項目管理過程的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3(Project Management Maturity Model),可以判定項目管理成熟度等級,前一等級為后續等級的項目管理提供等級提升基礎,進而通過持續改進實現項目管理成熟度的提升。參照各類CMM 和PM3 模型的內容框架結構,本文將PM3內容框架劃分為初始級、標準級、規范級、精益級和優化級五個等級,如圖1所示。

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PM3)的等級,可根據項目管理內容的可持續性改進狀態以及量化管理情況,進行兩個維度評價確定。因此,構建面向地方本科高校專業的產教融合項目管理成熟度模型,可以分別從產教融合的可持續性改進維度和產教融合質量量化管理維度,制定各等級的評價標準,進而劃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產教融合的成熟度等級。在此基礎上,驗證和評價具體的地方本科高校專業產教融合成熟度,為評價高校產教融合工作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結合李欣等人對成熟度模型的研究,除了初始級,成熟度每個等級內部都由一定數量的關鍵過程域決定(Key Process Area,縮寫KPA),這些KPA 可以描述開展項目管理的等級特征。每個KPA 均由一組多項目標來支撐,通過達成各KPA 目標,確認成熟度等級。成熟度要達到某一等級,必須達成本級及以下等級的所有的KPA目標。
為了從可持續性改進維度定性確認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產教融合的成熟度,筆者結合中國項目管理知識體系框架內容,并通過文獻研究、專家篩選和隸屬度分析來確定評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產教融合的各項KPA 及其目標,進而設計出基于KPA 的目標達成情況的產教融合的可持續性改進評價表(見表2)。

定性評價時,由專業、獨立的評估專家小組按照產教融合可持續性改進評價框架測評各等級KPA 目標的達成情況,達成結果評定為“未達成(N)”或“達成(F)”,并繪制KPA 目標達成剖面圖。某一等級及以下等級的關鍵過程域規定的目標測評結果均為“達成(F)”,是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產教融合成熟度達到某一等級的必要條件。
在項目管理成熟度的相關研究中,已通過層次分析、專家評議,以及對二級指標進行相關性、鑒別度等多輪分析,篩選出通用的41個項目管理成熟度評價指標。
為了定量評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產教融合成熟度,本研究結合項目管理啟動、計劃、實施、控制、結尾五個過程的核心重點,以反映專業產教融合成效、凸顯支持達成產教融合目標的工作作為篩選指標的基本原則。首先,有針對性地設定產教融合通用評價(A)、教學融合(B)、科研融合(C)、社會服務融合(D)等4項一級質量量化指標。然后,結合41個指標在地方本科高校產教融合項目管理中的鑒別度和ABC 法,篩選出13 項核心的二級質量量化評價指標。根據實踐經驗,4 項一級指標權重分別為0.3、0.3、0.2、0.2,進而在各二級指標中平均分配。專業產教融合質量量化的定量評價公式:

其中,代表某二級指標權重,代表某二級指標的量化得分,代表一級指標A、B、C、D,代表各二級指標1、2、3、4、5。
定量評價時,由專業、獨立的評估專家小組按照產教融合質量量化指標評價框架(詳見表3),完成無量綱相對量化評分。使用表3 時,各指標的前一等級內容是評價后一等級的基礎。同時,在量化打分過程中,可視專業層面、院系層面、學校層面的達成指標情況,對某一等級分值進行初步區分,具體分值由評估專家確認。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產教融合的成熟度模型,由產教融合可持續性改進定性評價,以及產教融合成熟度質量指標定量評價,兩個維度共同構建。產教融合成熟度模型框架詳見表4。當同時達到成熟度某一等級的定性和定量評價標準時,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專業產教融合成熟度達到相應等級;當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對應的等級不一致時,以較低等級為最終的成熟度等級。

具體等級確認按流程圖進行(詳見圖2)。

評估專家組使用產教融合成熟度模型,對廣西某大學某專業產教融合進行調研評審,詳見表5。

該專業的產教融合成熟度可持續性改進評價詳見表5,其達成了標準級的累計9 項KPA 目標,但規范級5.2/6.2/8.1/8.2KPA目標未達成,定性評價為標準級。
該專業產教融合質量指標評價詳見表6,評價得分64.28,定量評價為規范級。

評估結果顯示,廣西某大學某專業的產教融合已呈現出規范化的項目管理過程特征。盡管其量化評價結果為規范級,但因未達成規范級的部分KPA 目標,其定性評價結果為簡單級,故專業產教融合成熟度的最終評定為簡單級。該專業的產教融合工作需要進一步向規范級優化。
產教融合已成為解決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產學研協同發展的重要政策安排。科學的評價模型是促進產教融合良性發展的制度基礎。本研究結合項目管理構建的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專業成熟度模型,為產教融合提供了一個評估和改進框架。隨著地方高等教育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求的深入落實,模型中可持續性改進內容和質量量化具體指標的篩選和賦值,評估團隊的組建以及模型框架,都有待進一步實踐優化。同時,產教融合是一項系統工程,至少涉及三個以上獨立主體之間的融合協作,各學科、各行業甚至企業內部都存在明顯差異,這些因素給評價模型構建和使用帶來了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