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興旺
羽毛球運動一直是我國在奧運會賽場上的強勢項目,特別是女單在2000年至2012年的四屆奧運會中連續收獲冠軍,創下中國羽毛球女單項目的輝煌王朝。但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后隨著老一批的優秀選手的退役,新一批的選手還未磨煉成熟,女單項目出現了短暫的低谷。2016年里約奧運會中我國羽毛球男單男雙項目依舊強勢,但是女單項目成績不是很理想。特別是日本韓國泰國西班牙積極對女子單打的技戰術進行了改革,使其向著男子單打靠近,更加強調進攻逐漸演變成逢高就壓的風格[1]。這就導致中國羽毛球女單處境更加艱難。但“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我國羽毛球理性看待國外的創新打法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融合自己傳統打法,培養出新一批優秀的新時代女子單打選手[2]。
2020東京奧運會,我國羽毛球隊再創佳績獲得了兩金四銀的優異成績。其中女單選手陳雨菲一路苦戰,最終在決賽上面對戴資穎以頑強的意志2:1戰勝對手為我國奪得一塊金牌。在這一屆的奧運會女單決賽中陳雨菲與戴資穎打出了目前羽毛球女子單打的最高水平,帶給全世界人民一場視覺盛宴。本文對這場精彩賽事進行分析,找出比賽雙方技戰術使用特點,探討陳雨菲取得勝利的技戰術因素。為中國年輕羽毛球女單運動員技戰術使用提供方向,也為陳雨菲后期訓練提供參考。
2020東京奧運會女子單打決賽中陳雨菲和戴資穎使用的技戰術。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知網數據庫搜索“羽毛球運動”“技戰術”等關鍵詞以及在學校圖書館查閱相關期刊文獻,對資料進行科學合理的分析總結,為本文的撰寫提供有力的理論保證。
1.2.2 錄像觀察法
搜索騰訊體育官網對2020東京奧運會羽毛球女子單打決賽錄像反復觀看。在觀看過程中統計分析出陳雨菲戴資穎雙方各自使用的技戰術,包括前場技戰術、中場技戰術、后場技戰術,同時記錄雙方的主動得分與被動失分,從而得到本文所要研究的數據。
1.2.3 比較分析法
將2020東京奧運會女子單打陳雨菲和戴資穎所使用的技戰術統計,并對這些數據進行橫向與縱向的對比。
1.2.4 數理統計法
本文使用Microsoft Excel 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和圖表繪制。
羽毛球項目發球技術一般有兩種,第一種是正手發球包括正手發高遠球和正手發小球,第二種是反手發球包括反手發小球和反手發后場球。根據表1顯示陳雨菲三局中的發球全部為正手發高遠球,其中6號位為主,3、4號位為輔。陳雨菲的發球變化少趨向穩定,以不變應萬變。利用高而遠的發球去觀察對手的變化,通過優質的防守去調動對手消耗對手體力。特別是在5號位,戴資穎無論是殺球與吊球直線或斜線陳雨菲都能夠從容應對。而相反戴資穎采用的是反手發球以發5號位最多,1、2號位次之,4、6號位最少。戴資穎發球變化多,利用反手發小球壓制網前逼迫對手起高球從而獲得進攻機會,結合反手偷后場防止被抓發網前小球[3]。

圖1 羽毛球場地發球位置

表1 陳雨菲與戴資穎發球位置統計表
發球方面,在本場比賽中陳雨菲均采用正手法高遠球而戴資穎采用反手發小球為主偷后場為輔。陳雨菲發球落點基本上集中5號位區域,而戴資穎發球落點主要集中在1、2號位區域。陳雨菲發后場高遠球穩定性高落點精準不懼怕對手進攻擅長進行防守反擊,戴資穎發球變化多,球偏軟。
前場技術是羽毛球項目中鋪墊技術包括搓、放、勾、推、撲等。羽毛球運動員在網前通過手法調動對手,消耗對方體力,或逼迫對手起球從而下壓進攻[4]。據表2顯示陳雨菲與戴資穎在挑球、搓放球、勾球、推球技術的使用頻率上存在明顯差異。其中挑球差別最大,陳雨菲三局比賽中挑球次數達到131次而戴資穎只有59次。這說明戴資穎在前場的壓迫更大去逼迫陳雨菲起球,同時陳雨菲也喜歡使用挑球去調動對手在拉吊相持中尋找機會進攻。推球、勾球的差別稍小,陳雨菲三局比賽推球、勾球次數分別為37、11次,而戴資穎使用相對較多分別為53、31次。戴資穎善于使用勾球去造成對手的大范圍移動,具有突然性,在比賽中更是有三次直接勾球得分。在比賽的第二局中陳雨菲推球僅僅使用了4次,導致前場缺乏一定的侵越性促使戴資穎進攻機會多成功率高。這也是導致第二局輸球的一大原因。陳雨菲前場技術以穩定為主善于使用搓放球與挑球,在沒有機會時更傾向于調動對手跑動,從而形成相持狀態再尋找機會加速進攻。戴資穎前場技術變化多充滿進攻性善于在網前給予對手壓力促使對手回高球從而進攻,過于追求速度與變化失誤率就會提高。

表2 陳雨菲與戴資穎前場技術運用情況統計表
前場技術方面,陳雨菲以挑球為主,搓、放、推球為輔,通過高質量高穩定的回球大范圍調動戴資穎跑動,消耗戴資穎的體力,同時也保護自己不會被突擊進攻,最終逼迫戴資穎回球難度增加從而回球質量不高或回球失誤,為自己的突擊進攻做好鋪墊。戴資穎以搓放球為主,挑、推、勾為輔,網前處理靈活善于變換球路,特別是喜歡做假動作導致陳雨菲二次啟動,戴資穎搶網更積極逼迫陳雨菲起球從而自己獲得進攻機會。
在羽毛球單打比賽中,中場是攻防轉換的一個樞紐。中場技術包括攔截球接殺技術等[5]。根據表3可知陳雨菲三局比賽的攔截球與接殺球次數均多于戴資穎達到了21次與92次。由攔截球次數差異分析可知陳雨菲偏于大范圍的調動,在球路上一般都過對手頭頂,讓對手必須移動去接球。相反戴資穎喜歡平而快的球路壓迫對手創造機會,但也同時容易被攔截。在接殺球的變化上陳雨菲偏愛接殺擋直線,很少變化斜線,三局只有5次接殺檔斜線。而戴資穎接殺以擋直線為主斜線為輔,分別為38次與16次。根據錄像可知陳雨菲的接殺球穩定性很高,防守能力很強。雖然在直線斜線的球路變換少但是陳雨菲善于在接殺擋直線回球力度上變換,通過軟擋硬擋來破壞對手進攻節奏。戴資穎則善于球路的變換,在接殺球時擋直線與擋斜線結合防守[6]。

表3 陳雨菲與戴資穎中場技術運用統計表
中場技術方面,陳雨菲接殺球次數多防守能力強,接殺以擋直線為主,但軟擋硬擋相結合使用,打斷戴資穎的連續進攻,在戴資穎推球抽球時也使用攔截的方式擊球過度網前。戴資穎接殺次數相對較少,接殺擋直線與擋斜線相結合,善于通過變線來改變被動。
后場技術是羽毛球比賽中的主要得分技術,其中殺球是進攻的主要利器,掌握后場球的主動權是羽毛球運動員制勝的關鍵[7]。從表4中可知,陳雨菲三局的殺球數量分別為20次、23次、21次,這在高水平的羽毛球女子單打比賽中相對較少。但在錄像中顯示,陳雨菲的進攻效率極高進攻連貫性很強,特別是拉吊過程中的加速突擊進攻。而戴資穎三局的殺球數量分別是35次、37次、42次。戴資穎打法以逢高就壓搶網快攻的打法為主,通過進攻壓制對手造成對手失誤得分,在三局比賽中殺球的數量遠多于陳雨菲。但是戴資穎的進攻效率不高,一方面因為進攻機會不夠好另一方面則是陳雨菲的防守能力足夠優秀。陳雨菲的進攻多是通過其他技術輔助創造得到的,而戴資穎則是由進攻創造進攻。高遠球吊球的使用數量上,陳雨菲運用次數也低于戴資穎,這表示陳雨菲在后場球的主動性低于戴資穎,戴資穎在后場球的機會更多。特別是第二局中戴資穎吊球的使用次數減少只有19次,高遠球的數量與第一局相同,但是根據錄像可知戴資穎第二局中平高球運用的數量明顯增多這導致陳雨菲后場的壓力增加進攻有效性減少。戴資穎的抽球總次數是14次而陳雨菲抽球總次數只有6次,這表明在后場被動過渡中戴資穎喜歡硬過度,通過快球速的抽高球與抽平球過度被動。而陳雨菲在后場被動是則偏向選擇過度網前。總而言之,戴資穎在后場中更傾向于進攻以攻為主以攻創攻通過進攻創造機會,在后場球中戴資穎看似掌握主動權進攻機會更多,但絕大多數進攻機會過于勉強導致進攻連貫性不強失誤率高。而戴資穎后場更加耐心穩定,進攻次數少但失誤少效率高。

表4 陳雨菲與戴資穎后場技術運用統計表
后場技術方面,陳雨菲在后場主動時主要采用高遠球平高球與劈吊去調動戴資穎跑動,尋找機會再突然加速殺球突擊,進攻效率高。在被動陳雨菲一般以吊球過度網前為主,快球速抽球為輔。戴資穎在后場主動時通常采用直接下壓進攻為主與快球速的平高球與滑板吊球為輔,以高球速的殺球后快速上網結合網前假動作,創造機會連續進攻,但體力消耗大。在被動時戴資穎主要以抽球過渡為主,過渡網前稍少。
在羽毛球比賽中能否控制失誤是取得勝利關鍵因素,特別是在自身取有優勢時的主動失誤[8]。根據表5顯示在第一局比賽中陳雨菲與戴資穎的被動失誤分別為11次與10次相差不大,這表明在第一局比賽中雙方都積極進攻給予對手壓力。主動失誤方面陳雨菲是7次而戴資穎是11次,說明陳雨菲在獲得優勢后更加耐心出球更加穩定偏愛優勢累積的打法從而獲得第一局比賽的勝利。在第二局比賽中陳雨菲與戴資穎的主動失誤分別是11次與12次相差不大但陳雨菲在第二局比賽中的主動失誤比第一局中的主動失誤增加了四次。而被動失誤陳雨菲為10次戴資穎為7次這表明在第二局比賽中戴資穎進攻威脅更大。根據比賽錄像可知在陳雨菲第二局比賽中開始提速進攻,在比賽的前半段效果很好比分達到了10:6。但是一味地加速進攻帶來的不僅是比分還有體力與注意力的消耗,相對于進攻方防守的位移距離更少體力消耗小。因此在第二局比賽的后半段進攻乏力主動失誤增多,特別是在戴資穎進攻積極的情況下防守相對艱難。在第三局比賽中比賽雙方無論是主動失誤還是被動失誤都有很大區別,主動失誤方面陳雨菲是7次與第一局相同而戴資穎是18次相比于前兩局大大增加,被動失誤方面陳雨菲是11次與前兩局比賽相差不大而戴資穎是3次相比于前兩局比賽有所減少。這表明在第三局比賽中戴資穎過于著急進攻與追求落點導致自身穩定性下降主動失誤增多雖然進攻次數增多但是進攻效率減小,而相反陳雨菲與前兩局一樣防守能力強穩定性高,雖然進攻次數少但是進攻效率高[10]。

表5 陳雨菲與戴資穎失誤方式統計表
失誤情況方面,陳雨菲在本場比賽中穩定性強主動失誤偏少同時擊球質量足夠,能夠有效調動戴資穎跑動,使戴資穎無法取得舒服的進攻機會。但在第二局時由于過度加速進攻,后半局明顯乏力導致主動失誤相對于一、三局多。陳雨菲的主動進攻次數較少,進攻積極性差,造成戴資穎被動失誤少。戴資穎在本場比賽中主動失誤偏多穩定性差,特別是第三局中,簡單地說戴資穎本場比賽主要輸在了自己的主動失誤方面。戴資穎進攻積極性高穩定性強,給予陳雨菲的防守壓力大,三局中陳雨菲的被動失誤多。
從表6知,陳雨菲與戴資穎在得分技術上存在明顯差異。首先從得分技術總數來看,陳雨菲主動得分次數為20次戴資穎主動得分次數為32次,這表明陳雨菲主動進攻的次數少于戴資穎,在進攻的積極性相對差一些[11]。其次從得分方式來看,陳雨菲的得分技術相對單一,其中有搓放球6次、撲球7次、吊球2、殺球5次,而戴資穎的得分技術變化更多,其中搓放球6次、勾球4次、撲球3次、吊球6次、殺球10次、抽球1次。從比賽錄像可知,陳雨菲的網前得分表現得更加兇狠撲球次數達到了7次后場得分次數稍少,這表明陳雨菲善于利用后場進攻創造前場得分機會,而且陳雨菲殺球落點尖銳前后場的連貫速度很快能夠迅速搶到網前高點。戴資穎的后場進攻更加兇狠殺吊結合殺球得分為10次吊球得分為6次,殺球多以落點深的重殺為主從而使陳雨菲擋網一般為直線為主,戴資穎結合自己網前變化勾搓撲得分,其中勾球得分有四次,表明戴資穎喜歡去變換球路通過網前手法得分[12]。

表6 陳雨菲與戴資穎得分技術統計表
得分技術方面,陳雨菲主要以殺球后的連貫撲球、搓球為主,殺球直接得分較少,進攻方式相對簡單。戴資穎得分技術全面,球路靈活,殺球以落點深的重殺為主,殺球直接得分多。以進攻創造進攻,通過殺吊結合與殺球后連貫上網進攻。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分析出陳雨菲在一些方面需要繼續加強。首先,陳雨菲網前技術需要增加變化,在穩定性保持的基礎上網前更加靈活多變,特別是網前勾球的使用從而使自己在后場擁有更多的主動權。其次,陳雨菲應該增加絕對殺球進攻能力,特別是當對手挑高球時,擁有直接殺球得分或者殺球導致對手被動連貫得分的能力。再次,陳雨菲的防守能力很強,很難被直接進攻得分,但是在面對進攻時防守手段相對單一,接殺多以檔直線為主很少變化斜線。最后,陳雨菲應該繼續保持持球穩定性減少主動失誤,這是陳雨菲制勝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