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思雨,羅發智,金成吉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師范生職業道德建設,旨在大力提升師范生師德修養水平[1]。教育部于2017年10月頒布《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的通知,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教師人才培養目標實行師范類專業認證工作務必圍繞“一踐行,三學會”(即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學會育人、學會發展)的辦法,將“踐行師德”考評放在首位。2018年11月,教育部印發《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提出“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教育部等部門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教師〔2019〕10號),明確“將師德師風教育貫穿師范生培養及教師生涯全過程,師范生必須修學師德教育課程,在職教師培訓中要確保每學年有師德師風專題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明確“堅決克服重科研輕教學、重教書輕育人等現象,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注冊、業績考核、職稱評聘、評優獎勵首要要求,強化教師思想政治素質考察,推動師德師風建設常態化、長效化。健全教師榮譽制度,發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此次師范類專業認證改革再一次將師范生“踐行師德”擺在了更為突出的位置。由此可見,強化師范生思政考察的強化,職前教師師德建設的推動逐漸成為常態、長效化。師德即教師職業道德,它既是落實立德樹人的核心任務之一、組成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2],亦是職前教師專業能力認定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是因為師德內涵與外延的多維性、豐富性及復雜性,致使師德評價在踐行過程中碰到龐大繁雜、過程煩瑣、效率極難把握的潛在變量因素,因此踐行師德評價就成為職前教師專業能力評價中最易流失和薄弱的部分[3]。所以,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內容系統化、具體化、可量化就變得舉足輕重[4]。那么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具體包括哪些內容?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不僅要具體安排考核評定的內容,還要客觀反映學生德育發展規律。確立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對于實現高校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培養目標意義重大。
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是推進師范專業認證工作的關鍵措施之一,具有診斷、指導、激勵、導向的功能[5]。目前,師范生職業能力培養是師范生職前教育發展研究中的焦點[6]。然而,踐行師德作為此領域的關鍵內容之一,其研究進展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尤其是不夠明確踐行師德評價的內容和標準[7]。構建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初衷旨在體育師范院校能夠確保順利實現德育培養目標,改變僅僅依靠學校領導或體育教師對師范生進行主觀評價的現狀[8]。建立健全的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可以改變評價者基于主觀印象進行評價的方式,有利于評價者形成全面且客觀的思想認識。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學生師德必須使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以確保實現“踐行師德”目標[9]。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是與一個同時擁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建立同態關系,統一使用數學方法處理在定性評價中遺留的行為特征信息[10]。通過建立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對學生師德的量化,對改變傳統單一、僵硬的評價模式有利,把評價者的主觀因素降低,增強評價者信息反饋的時效性與真實性。
將教育部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中國師德手冊》《中學教育專業師范生教師職業能力標準(試行)》等(以下簡稱《能力標準》)和專家學者的觀點為參考依據,并結合師范專業認證工作中關于踐行師德的具體要求,從師范生德育發展規律出發,構建多維度、便于操作和實施的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
隨著不斷深化教師教育改革,廣大教育科研工作者愈加關注職前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存在的相關師德問題[11]。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師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第一要務,亦是師范專業認證工作的重要環節[12]。要明確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概念,首先要明確何為體育師范生,研究對象的體育師范生為在高等院校學習體育教育(師范類)專業的學生。關于師德內涵問題,學者亦進行了一系列探究,目前國內學者在師德認識上依然存在較大分歧,不明晰其概念及內涵[13]。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觀點:其一,“師德即教師道德的簡稱”,綜合職業道德與教師個體道德,全面要求教師個人道德(鄧晨,2018;王素月,2019;張桂,2020;)。他們認為師德:教師是以職業為主體的并在個體一般道德基礎上,對職業生活中眾多要求發自內心的認同;是秉承職業道德認知、職業情感結合職業表現的教師的職業行為,自覺遵守并踐履職業倫理規范,展示出教師德性的品質;是對教師職業生涯的一種整體把握[14-16]。其二,“師德即教師職業道德的簡稱”,是內在的“品性”與外在的“規范”,由教師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組成(王菊,2012;王愛玲,2014;范勇,2019;)。他們認為師德:是指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必須遵守的基本行為規范[17-19]。其三,“師德即教師專業倫理、教師專業道德”,包含三個層面,即:去圣人化走向師德的多層次性,其中包含底線層次、道德層次、理想層次三個層面(雷燕,2014;聶陽,2017)。綜上,針對我國師德概念及其內涵解析,學者從不同理論視角進行了闡述,為本研究奠定了堅實理論支撐,結合以上專家學者的觀點,本研究將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定義為:是指體育師范生在長期的學習、訓練及生活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范和高尚品質的總和,是體育師范生思想覺悟、道德情操、人格力量和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
根據扎根理論三級編碼思路,借助Nvivo12.0中的編碼功能對相關研究資料進行質性分析,整合歸納有關師德評價的研究成果,并甄選專家訪談對體育師范生師德評價的指標。
通過中國知網(CNKI)知識服務平臺,以“踐行師德”“師德師風建設”“師德評價”“評價指標”等為篇名進行檢索,剔除與評價指標的選取相關性較小的文獻以及內容不符的陳舊文獻。將篇名、摘要或全文與研究主題、評價指標選取一致的文獻資料納入數據收集的對象,通過對檢索文獻的泛讀和精讀,共收集83篇相關文獻。
在Nvivo12.0質性分析軟件中,主要有兩種方式形成原始文獻資料的節點:一種方式是針對研究過程中明晰相關概念文獻,先采用建立節點系統再進行逐個編碼;另一種方式是針對不明晰原始文獻資料相關概念的文獻,采用邊閱覽文獻邊編碼,進而整合歸納成相關類屬概念與范疇的過程[20]。因此,通過分析文獻資料結合目前文獻研究特點,本研究采取上述兩種編碼方式對文獻資料進行三級編碼。首先,根據立德樹人教育理念中關于師德師風建設的具體內容,結合《能力標準》中“踐行師德”基本理念明確提出的 “師德規范”和“教育情懷”。因此,本研究的二級指標為師德規范、教育情懷(一級節點)。再啟用Nvivo12.0軟件中的編碼功能,按照斯特勞斯編碼對83篇文獻逐級進行編碼。①開放式編碼(Open weave),通過提煉閱覽的83篇文獻及相關政策中有意義的詞句,以確定三級節點,共形成開放性編碼561個;②軸心式編碼(Axial coding),概念詞形成階段,對561個開放性編碼進行整合歸納,形成包含21個概念的二級指標。最終敲定由2個一級節點(2個二級指標)和21個二級節點(21個三級指標)構成的節點系統,其中對原始信息點的抽象歸類形成二級節點(具體觀測指標),具體節點系統編碼(見圖1)。

圖1 節點系統圖(部分)
訪談專家的權威性決定訪談結果的可靠性,因此專家的基本條件是進行專家訪談前首要考慮的問題,如:職務、職稱、工作性質以及專家研究領域等[21]。根據本研究的需要,借助湖北省第二十三屆學校體育學科論文報告會的機會,對學校體育學、體育課程論、心理學、教育學研究方向的專家進行咨詢(見表1)。

表1 專家基本情況(n=20)
5.1.1 專家積極性
采用紙質問卷的形式,分為3輪對20位專家進行調查,3輪問卷的有效回收率均為100%;專家咨詢的積極性系數均為“1”。結果表明本研究均受到20位專家的重視(見表2)。

表2 專家積極性系數
5.1.2 專家權威系數
專家權威系數依據湯利軍(2018)計算原理。Deer Cr值的范圍是0-1,大于0.7表明可接受,大于0.8表明專家的權威程度較高。調查顯示,20位專家判斷依據Ca為:0.906;熟悉程度Cs為:0.918;權威系數Cr為:0.912大于0.8,說明本次訪談的專家權威程度較高(表3)。

表3 專家評分一覽表
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不是一步完成的,指標體系的建立需要從微觀到宏觀層層推進,在Nvivo12.0中依據扎根理論三級編碼構建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附屬結構,其每一級節點的生成都是總結和提煉上一級節點,充分體現了扎根理論自下而上、不斷比較、理論抽樣的主要編碼過程[22]。以Nvivo12.0編碼為基礎,實行全面性、科學性、具體性等原則,參考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國家頒布的相關政策文件和專家學者的觀點,并結合《能力標準》中要求師范生畢業“踐行師德”的指導性內容,采用德爾菲法對20位專家進行三輪問卷調查,以此甄選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
6.1.1 第一輪專家訪談結果分析
研究目標旨在如何構建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故將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作為一級指標。通過第一輪對專家的問卷調查,形成初步的指標認可度(表4、表5)。整合專家的反饋意見認為:首先,專家對于“師德規范”“教育情懷”兩個一級節點的認可度均為100%。其次,二級節點“誠信自律”“誠毅勤敏”“科學研究”3個二級指標認可度不到50%,予以刪除處理;最后有9位專家對“言傳身教”提出了建議,故本輪采納了專家的建議,并將 “言傳身教”指標修改為“為人師表”。

表4 第一輪二級指標認可度統計(N=20)

表5 第一輪三級指標認可度統計(N=20)
6.1.2 第二輪專家訪談結果分析
針對第一輪專家提出的建議,根據專家的意見進行反復推敲評價指標。在此前提下進行第二輪專家問卷調查,在本輪專家調查中二級指標贊同率也為100%。對于第一輪修改后的“為人師表”這一指標,本輪有12專家建議將“為人師表”修改為“身為正范”更為合適。

表6 第二輪三級指標認可度統計(N=20)
6.1.3 第三輪專家訪談結果分析
在第二輪專家反饋建議的基礎上,進行第三輪的專家問卷發放,所有指標均與專家達成一致,并最終確定包含2個潛在變量指標,18個觀測變量指標的體育師范生師德評價指標體系(見表7);為進一步明晰各指標因子的權重關系,將運用因子分析法(FA)分別計算出相關指標因子的權重。

表7 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三級指標體系及權重系數
6.1.4 應用因子分析法確定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各級權重
經過三輪專家調查最終確定的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涵蓋2個二級指標、18個三級指標。獲得該評價指標體系相應權重數值的途徑為:在上述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形成初步的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量表,包含18個觀測變量,并制作Likert5級量表的調查問卷。本研究在發放《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調查問卷》時,樣本選取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首先,從選取12所湖北省開設體育教育(師范類)專業的高校中高校,其次利用滾雪球的抽樣方法,先對符合的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再發現更多適宜的調查對象,每所高校各抽取5名體育師范生,共發放280份問卷,回收276份問卷,其中回收有效問卷264份,并分析264份問卷的數據,主要有項目分析、信度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問卷信效度檢驗結果表明:當峰度的絕對值小于10,且偏度的絕對值小于3時,樣本調研數據符合正態分布,具有統計學意義;問卷整體信度為0.913,每個維度的信度檢驗均大于0.8,且每個測量項的CITC值都不小于0.5,故無刪除測項;2個關鍵因子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62.234%,大于50%。因此,文章設計的問卷達到了較為理想的信效度水平;采用SPSS計算機輔助軟件對18個觀測變量進行因子分析,以確定該指標體系的相對權重系數。研究結果顯示:二級指標權重系數分別是0.638和0.362。三級指標中的政治立場指標權重為0.094;愛崗敬業指標權重為0.105;關愛學生指標權重為0.106(詳見表7)。
我國增強教師人才培養質量,推進師范類專業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師范專業認證,亦是構建職前體育教師一體化師德培養體系的根本目的。本研究以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國家相關政策文件及專家學者的觀點為依據,在《能力標準》相關指導理念的引領下,經過 Nvivo12.0質性研究、扎根理論、專家調查、問卷調查法和因子分析法,構建了涵蓋2個二級指標、18個三級指標以及各指標權重在內的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該指標體系豐富和完善了體育師范院校師德評價體系,為相關體育師范院校的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提供啟發式的參考價值。
首先,師德是一個不斷更新的概念,體育師范生踐行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也應該依據時代精神的變化不斷賦予新的內容。其次,質性分析是以研究者本人為研究工具,研究者自身的知識儲備、科研能力、思維方式以及對輔助工具的操作能力等都與研究結果的合理性息息相關。再次,接下來將運用SEM結構方程模型進一步實證檢驗體育師范生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實用性和科學性。最后,體育師范生師德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還應考慮時間性、區域性和民族性等一系列潛在變量因素。